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马识途文集:毛泽东诗词读解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历史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隔上一首《清平乐·井冈山》不久,红军正转战闽赣边境。历史背景与《清平乐·井冈山》基本相同。

二、主题思想

***率大军转战闽赣,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心情极其愉快,在战地又当重阳佳节,满地黄花,诗人素来就喜欢秋天,怎不诗兴勃发,用极其轻快的调子来抒写自己和整个红军的欢乐之情呢?

三、词意浅译

人生岁月不长,变化是容易看见的,自然界变化很慢,看不见它的衰老,时序更迭,年复一年,年年都有重阳节。现在又是重阳节来了,战地遍野的细菊花开放了,特别感到芬芳。年年都要吹一阵强劲的秋风,秋色和春光不一样,今年的秋色比春光还要美妙些,啊,看江山寥廓,霜天万里,秋风萧瑟,红叶烂漫,这是来庆祝红军胜利的,多么令人高兴呀!

四、词义试解

古今中外,多少诗人骚客吟咏秋色,但多是一个老调,离不开“悲愁”二字的基调。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以诗说,杜甫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词就更多了,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著名的李清照就有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还有如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另外如传说吟罢吐血一斗的王实甫在曲中所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所有这些诗词曲,总是唤起人们的感伤、悲怆的情绪。能像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赞美秋色的诗句,像英国雪莱那样的《西风颂》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却一反古来陈调,他是秋色的热情歌颂者,就以现在发表的三十七首诗词来说,在七首中有描绘歌颂秋色的内容,都是怀抱最热烈的情绪、用最鲜明的色彩、以最高昂的调子、选最强劲的字汇来赞颂秋色,这一首便是用十分轻快的调子、斑斓的字眼、欢乐的情调来写战地重阳的。看来上下两阕都只是写战地秋色,而实际上红军屡战屡胜、驰骋自如的胜利欢乐心情,溢于词表,实是歌颂战无不胜的红军的。

我们试看看。选用的词牌是《采桑子》,《采桑子》就是这样两句七言律诗,中夹两句四言叠句,这里适宜于表现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沉醉欢乐情绪(当然,过去的词人也常用以表现愁肠百结、低回婉转的悲苦情绪)。选用的韵是七阳韵,前边提过,七阳韵比较宽,音调很适宜于表现高昂的调子,欢乐的情绪。比如有名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便是用的阳韵,最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听到北国收复,他流落四川多年,可以马上回到洛阳家乡去的欢乐心情,一读便使人想要手舞足蹈。可见诗词是要选择适宜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完满地表达思想和主题。不然,只用几十上百个字,要表达各种深厚的感情和明确的主题思想,而且要别具风格创意清新是困难的。诗人总是不倦于在律绝古风、词牌、辞句、韵调等方面下一番苦功夫的。越是功夫下得深,结果表现出来最平易近人,最明白晓畅,最为上乘。当然,这只是就艺术表现形式要力求完美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有革命的政治内容。要“力求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首词正是这样,政治内容是非常明确的,描写红军的胜利和欢快,艺术形式上看来好像只选用了几句很平常的话句,十分平淡,殊不知其高妙处正在这里。上乘的诗不在词意古奥,晦涩难解,莫测高深;而在于用字平凡,词句晓畅,言有尽而意无穷;看来得心应手,擒纵自如才好。

上阕“人生易老天难老”是从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演化出来的,却毫无伤悼之情。只是说时序年年如此,春去秋来,更迭如常,就在这不警不觉、更迭如常当中,人生却老了,岁月不长,变化很快,有作为的人要赶紧抓住,不要轻易放过了大好时光,同时又表达了,虽说岁岁如此重阳,但是今年重阳又来,却不同了。什么不同?“战地黄花分外香”。红军在这山野中打了胜仗,满地黄花盛开,发出特别芬芳的气味,好似专来供胜利者享受似的。不,不是好似,应该说就是专门发出更多香气来供胜利的红军享受的。有人解释,黄花发出的香气是一样的,不过诗人情绪不同,感觉到分外香罢了。从现实情况看,可以说是真的。但我以为这么一解一说破,说出科学事实,便索然无味了,把这首词的浪漫主义气息一扫而去了。我以为就是要想象,今年重阳的黄花就是不同,它们知道红军打了胜仗,特地放出更多的芳香气味来慰劳红军,所以才“分外香”了。这样岂不是要高一格吗?岂不是才把***这首词的真意道出了吗?特别注意“分外香”三字,这是上阕的“词眼”,乃是画龙点睛的地方。

下阕和上阕一样,更进一步赞美秋色,翻了一个案,翻了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一致赞美“春光好”的案。头一句“秋风劲”的“劲”用得特别神。一读便使人想到,那强劲的秋风呼呼而过,扫荡山林,杀灭害虫,澄清天宇,那种令人兴奋的景象。诗词创作中在着劲的字眼上要特别下功夫选择字眼,有时一字用好,便立刻生气盎然,使人有穹宇之思、万里之想,使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用得何等的好!***这儿这个“劲”字也是如此。“不似春光”四字,用在“秋风劲”之后,使人想到秋色和春光不同,而且颂秋贬春之意就有了,“胜似春光”就明确提出来了。秋色是矜肃的、严正的、强劲的,一切看来馥郁的、强盛的、繁茂的、浓密的东西都没有了,在秋风中都完了,更不要说春光中那种醉烘烘的、暖洋洋的、软绵绵的、浓艳艳的、香喷喷的色、香、味了。秋色那种清澈的、澄明的、矜肃的、爽朗的、肃杀的气色就是比春光好。古往今来写“春光好”的诗句可谓多矣,而形容极致的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可称形象生动得很,但我以为还是不如“寥廓江天万里霜”好。何况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成熟的标志,是丰盛的代名词呢?最后一句“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寥七字,突然把人变得高大起来,高接天宇,纵目四顾,江天万里,霜叶满山,是何等的开阔、爽朗!何等的壮丽动人!那胸怀四海、气弥广宇的气概可见了。这一句特别神在一个“霜”字,一字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漫江碧透”,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把“万木霜天红烂漫”都说出了。更何况这“霜”字的音色很响亮呢!

五、字句注释

〔重阳〕 夏历九月九日,古称重阳。“九”为阳数,两个阳数相重,故叫重阳。古代有重阳赏菊习惯,据说例出晋朝诗人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宋书《隐逸传·陶潜传》)但也不过是一种说法罢了。古人重九还喜登高,头插茱萸避邪。王维诗就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据说登山又是为了纪念春秋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的,他跑到山里躲起来,不愿出山做官,晋文公找他不肯出来,放火烧山赶他出来,结果介子推被烧死了。

〔黄花〕 一般指菊花。《礼·月令》:“鞠有黄华。”鞠,古菊字;华,古即是花。后来称菊为黄花,但一般菊花都家养庭园,这里是战地,而且满地都是,当是指的秋天山野遍生的小菊花,野菊花。

〔寥廓〕 广阔貌,即辽阔。

〔江天〕 代表世界,宇宙。

〔万里霜〕 这里不是指万里下霜,是指万里霜色,霜景。秋天的全部景色都包括在内。

〔不似,胜似〕 “不似”的“似”是“类似”之意。“胜似”的“似”有“比较”之意,略有不同。

六、词牌介绍

〔采桑子〕 词牌名。唐代教坊(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曲有《采桑》,又有《杨下釆桑》,调名由此而来。

词谱: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平韵,一韵到底,两阕中两个四字句便是叠句。

上阕: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〇)。仄仄平平(〇),仄仄平平仄仄平(〇)。

下阕:同上。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