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马识途文集:毛泽东诗词读解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一、历史背景

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爆发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革命军从广东根据地出发开始北伐,由于有党在主要军队中的骨干作用,又充分发动了湖南湖北的农民,革命军势如破竹,打到武汉,建立了革命政权。但是混入革命队伍里来的***一伙为帝国主义通过江浙财阀拉拢收买,蓄谋叛变革命。***从南昌到南京去另立总部,形成宁汉分裂,武汉政府内的反革命投机政客汪精卫之流也和帝国主义、***眉来眼去,准备叛变。但是更重严的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接受***早已提出的“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一远见卓识(***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便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按:即民族资产阶级——引者],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当时党内出现了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只注意工人运动,忘了农民的“左”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出现了以陈**为代表的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的右倾机会主义,不注意国民党会要叛变革命;更没有看到农民这个伟大的同盟军,看不到两湖农民已经发动起来,焕发出无穷无尽的革命性和斗争的坚决性,反而听信右派攻击,讥为“过火”,横加压制。同时又没有注意抓好武装,把枪杆子拱手让人。当时***亲去湖南五县作了实地考察,写出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地解决了极其重要的同盟军问题。但是陈**不接受***的意见,坚持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为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向国民党反动派作了可耻的投降,不久就出现了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一下白色恐怖席卷全国,把无数英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工人、农民淹没在血泊之中,使大革命遭受了失败。

***这首词就是一九二七年春,革命形势危急,眼见反革命逆流袭来的前夕,在武汉写的。

二、主题思想

***在自注中已经说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春季。”***这首词充分表达了当时革命危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眼见形势逆转的一种“苍凉”和沉重的心情。但是同时又表现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决心坚持斗争的激越情绪。心潮澎湃,把酒酹江,誓志奋战,这就为以后找到了武装斗争的出路显出端倪来了。

三、词意浅译

渺茫浑浩的长江由西向东在中国中部流过去了,黑沉沉一线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远而近由北而南穿过去了。远望烟雨迷茫,近看蛇山龟山紧锁着流过武汉的长江。黄鹤楼上的黄鹤呀,你飞到哪里去了?如今只剩下供游人凭吊的古迹。我把酒浇向滚滚奔流的长江,心潮随着长江奔腾的大浪澎湃起伏。这里革命形势恶化了,但我的革命的豪情不变,誓志奋战。

四、词艺管窥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物,下阕写心情,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交织混融,总的是写眼见逆流袭来,不知如何是好,心情“苍凉”。同时,又写出诗人把酒酹江,昂然挺立,誓志奋战的革命气概。先抒“苍凉”,后发“慷慨”,便是这首词的基调。

上阕用“茫茫”“沉沉”“苍苍”几个叠字,充分表达了苍凉的意味。但是托物寄兴,托什么样的景物呢?***在黄鹤楼上可以望见的纷至沓来的景物是很多的,而且古代诗人咏黄鹤楼的那些有名的句子中的景物,如像“汉阳树”,“鹦鹉洲”,“江上烟波”,“悠悠白云”,“萋萋芳草”,“孤帆远影”都很容易跑进诗人的脑子里来的。但是***就选择了一条大江,一条铁路,而且刚好一个由西向东,一个由北向南,十字交叉,以黄鹤楼为交叉点,诗人就站在这个交叉点上。一望长江九派烟波浩渺地流了过去,再望南北铁路沉沉一线牵向遥远的地方。而近在眼前莽苍的烟雨中,蛇山龟山紧紧地锁住大江洪流。长江的“茫茫”,铁路的“沉沉”,烟雨的“苍苍”,不是正好抒发了诗人当时那种苍凉沉重的心情吗?那个“锁”更给人增加一种紧迫的感觉,革命的洪流不能滚滚东流了,使人生出一种焦急不安且不知如何是好的沉重心情。

在用韵上,上阕头两句用的入声韵,后两句用的平声韵,而且用的是比较高昂的七阳韵,这就表现出一抑一扬,可见情绪的波动。声韵略图是这样的:——∧∧——∧,——∧∧——∧。∧∧∧——,——∧∧—。

下阕四句也是两韵,头两句仄声韵,后两句平声韵,由去到扬,头两句用“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来表达“高昂的群众运动眼见下去了,只有供人回忆的往事了,而现在到底怎么办”这样的心情,用黄鹤楼的即景,表达已成陈迹的意思。最后两句高昂起来,有慷慨悲歌的意味,试设想一下:诗人在这茫茫大江,沉沉铁路,苍苍烟雨的景物面前,想到革命形势危急,黄鹤已去,好事不常;但壮志如铁,豪情似钢;于是在黄鹤楼上,把酒临江,举杯痛饮,眼见大江里滔滔巨浪,内心里心潮沸扬,正和那澎湃的长江一样,一浪高似一浪,怎禁得不把酒酹江,向滔滔的大江发誓:“我要投身于像你一样滚滚向前的群众革命的洪流里去,坚决奋斗到底。”

整个下阕是以叠字“滔滔”作为基调的。这时就再也不是像上阕那样“茫茫”“沉沉”“苍苍”的感情,而是长江大河,滚滚滔滔了。最后两句“把酒酹滔滔”,直写英雄慷慨悲歌之状,“心潮逐浪高”则描写了诗人激昂的革命感情、坚韧的革命信心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里不说心思,而说心潮,一个“潮”字把心里的起伏波动表达出来了。心潮澎湃却说是“逐浪高”,用眼前景来比心中情,十分合拍。

五、字句注释

〔黄鹤楼〕 在湖北武昌蛇山头黄鹤矶上,据说始建于三国孙吴时。南朝以后便很著名,有天下绝景之称。据说楼名起于神话,又有两说:一说,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楼,因而得名(《南齐书·州郡志》)。一说,蜀汉费祎登仙,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故名(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这个黄鹤楼几遭兵燹火灾,改建了几次,最后一次建成为半土半洋的二层楼茶馆,破烂脏污,笔者曾乘兴凭吊,却扫兴而还,太煞风景了。这和原来看到古书上那么凌云巍峨、层檐飞卷的样子差远了。修长江大桥的时候,把它拆了,现在再也看不到黄鹤楼,但气势宏伟的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让“天堑变通途”,其形胜真不知过那半土半洋的黄鹤楼几千里也!历来诗人吟咏黄鹤楼的很多,以崔颢的七律为上乘,以致大诗人李白却步,竟说:“眼前好景吟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当然,李白事实上也写有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九派〕 水的支流叫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有许多支流流入,号称九派,九不是确数,只是说有很多支流就是了。

〔中国〕 这里中国有国中的意思,不尽是现在意义的中国,古代不这样叫中国。流中国就是从中国的中部流了过去的意思。

〔沉沉一线〕 沉沉,深远貌,也有沉重的意思,铁路从很远的地方牵了来,远望铁路,沉沉一线。

〔莽苍苍〕 莽苍本是郊野之色(《庄子·逍遥游》注)。这里莽苍是苍茫的意思。莽苍苍与莽苍同,加一苍字是加重的意思,中文和日常口语中这样加重的形容词多极了。

〔龟蛇锁大江〕 龟指龟山,蛇指蛇山。龟山在汉阳,圆垒如伏龟;蛇山在武昌,逶迤如长蛇。两山隔江对峙,长江流其中,如被锁状。现在长江大桥就是两头建在两山上,跨江相连。这里***只取龟蛇二字,不仅是受词语字数的限制,而是把两匹山说成两个动物,雄踞大江南北,更为生动有致一些,和那个锁字也扣紧了。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在这里用了神话故事,从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联中化出。但并无那种低沉的情绪。是为了陪衬下面主要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剩有游人处”,有多少事已成陈迹的意思。这样才和下面两句衔接得上。

〔酹滔滔〕 酹,把酒浇在地上作祭奠叫酹,苏东坡《念奴娇》:“一尊还酹江月”。这里酹滔滔是祭大江,不一定非把酒浇在江里不可。“滔滔”用来代替大江,既避免和上阕“大江”重复,又以江水滔滔流动的样子来描写大江,更为形象生动。“九派”也是用来代替“大江”的,不仅是为了和第二句的“一线”相对,也是避免重复的。

六、词牌介绍

〔菩萨蛮〕 唐词牌名,唐代苏鹗在《酉阳杂编》里说此调始于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八五〇年左右),当时有女蛮国进贡,梳高发髻,戴金饰帽,挂珠玉项圈,如佛教菩萨样,称为菩萨蛮队,当时人便制了《菩萨蛮》词牌。女蛮国,就是唐时位于下缅甸的罗摩国。

李白有《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据说是最早的词的创作,但恐多半是后人伪作。

词谱:句句有韵,两句一换韵,仄、平、仄、平交替,仄韵多用人声韵。

上阕: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〇),平平仄仄平(〇)。

下阕: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〇),平平仄仄平(〇)。

(附录)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