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一、历史背景
一九三一年一月,“左”倾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分子王明等人把持了党中央,推行一整套机会主义路线,又借“改造各级领导机关”之名,大搞宗派主义,打击了当时所谓“右派”,江西中央苏区也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和一九三二年八月两次会议上推行这一“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改变了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队的领导。幸由于***的军事思想在红军中有深刻影响,所以在一九三三年春的反第四次“围剿”中仍然得到了胜利。但是在一九三三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战略思想取得了完全的统治。一九三三年一月党的临时中央(这时已因其错误的领导,使上海等地白区工作遭受惨重损失,原在上海的临时党中央不得不于一九三三年初迁入江西南部根据地)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使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到了顶点。会上通过和发布了一系列极其错误的决定。坚持反对“主要危险的右倾机会主义”,硬说“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已经到来,并且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提出错误的论断,说中间派是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等等。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革命根据地的最大恶果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红军主力退出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起初是轻敌,以为敌人“十分动摇”,“恐慌万状”,“最后死亡”,“总崩溃”,对敌人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阵地战。继则战而不胜,在防御中实行保守主义,主张“分兵防御”,“短促突击”,同敌人“拼消耗”。最后失败了,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据地时,又实行了真正的逃跑主义,给革命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一九三四年夏,形势危急,准备长征。这首词就是在危急形势下,准备长征以前写的。当时***带领一些人到会昌城外去进行路线勘察。
二、主题思想
可以***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首《清平乐》,同前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情”来概括这首词的主题。形势危急,***在找寻出路,心情郁闷。但斗志仍极昂扬,信心从未稍减。苍郁、乐观便是这首词的基调,在困难中仍然充满着胜利的信心。
三、词意浅译
东方快要天亮了,不要以为你们动身得很早。我们踏遍了祖国的青山,我们还是没有衰老,依然青春长在,如这青山一般。我们解放了这一片祖国江山,风景特别的好。看会昌城外的高峰,一峰一峰相连,直达东洋大海。战士们指着看南边广东地方,那里更是郁郁葱葱。
四、词义试解
***在这首词的自注中已经清楚说明,当时准备长征,心情郁闷。在这首词里是表现了这种心情的。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兼诗人,即使心情郁闷,发而为诗词,表现方法也不一样。在隐微的无可奈何之中,还是饱含着战斗的热情和胜利的希望。其“沉郁顿挫”之情,细心的读者可以略微揣摩到,但又无法明言。这首词上阕写景也写人,写人在当时辛苦创建起来的根据地的青山绿水的独好风景面前,想到将要离别了,将要去踏另一片祖国的青山了,是有“这是多好风景的一片好山好水呀”的感慨之情的。又看到东方欲晓,光明在前,然而暂时的黑暗将要袭来。那心情是复杂的,是一种不得不承认残酷的现实但是又绝不甘心做现实的奴隶,要坚持奋斗的精神状态,是在艰苦的跋涉中看到青山,是在黑夜搏斗中看到黎明。下阕完全写景,而且是写的眼前即景,平铺直叙地写来,没有写人,却写人在这些风景面前的感触。战士指看南粤,似乎也不过是更加郁郁葱葱罢了。但是实际上却有很深的感情沾染在这些具体的景物上面。什么感情?就是前途宽广,光明在望,这么广阔的美丽河山,尽有余地让我们去跃马扬鞭,任情驰骋。可以在那颠连直接东海之滨的高峰之间,可以在那更加郁郁葱葱的岭南百粤的密林之中,让红旗任情飘扬,上半阕的沉郁之情,已经没有了。
上阕首句“东方欲晓”是当时的会昌城外实景,也是当时中国政治的实情。是要天亮了,但是还没有亮;是前途光明,但是还有艰苦斗争。“踏遍青山人未老”也是一样,踏遍了青山,但是这青山还要踏下去。人已经经历过不少的艰苦斗争,但是人还未老,还很年轻,还要奋战下去。要继续踏青山,一直踏到革命胜利。踏到革命胜利了,也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有万里长途等待我们去踏呢。在这里丝毫没有这青山何时才踏得完,岁月不居,人都快老了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当时的处境中是容易滋长的,就是“青山踏遍人已老”,就是“红旗还能打得多久”的情绪。***说:“踏遍青山人未老”,这便是回答。“风景这边独好”,是实景也是实情。解放了的红色土地上,风景当然特别好。(这里用一个“独”字,有这边特别好和唯独这边好的两个意思。)其他方面的风景好不好?也好,这里不仅指自然风景好,也指而且主要指解放了的人民,社会风光也是这边独好的意思。
下阕全是写眼前所见风物,高峰、东溟、南粤、郁葱,这正是说那里大有发展的余地,就是***早说过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这儿风景人物都很好,这儿不行了,就到东溟,到南粤,那里高峰颠连,那里更加郁郁葱葱,更好发展,有更好的战斗环境。把这一首词和上一首《菩萨蛮·大柏地》连起来读,想到***写这两首词的时候的处境和遭遇,使人特别有感触。在《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中,***在那样的境遇里,毫无一点不健康情绪的痕迹,一直是开朗的乐观的。个人的暂时得失算个什么,反而很得益处。在《清平乐·会昌》这首词中却不一样了,想到革命形势的危急,准备长征,倒真的感到“郁闷”了,而且寄情于诗篇,可见诗人的感情是和广大革命群众的感情一致的,而个人的感情则是不值一顾的。这是大感情,不是小感情。小感情一般过去的诗人都有,现在的一些诗人也有,往往在不经意间,很容易在诗中流露出来,特别是在自己的坎坷逆境中表露出来。大感情则必须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乐其所乐,忧其所忧,才可能具有。革命诗人如果没有大感情,要这种诗人干什么?“这样的人不过是革命队伍中的蠹虫,革命人民实在不需要这样的‘歌者’”。
在解释这首词中,还有许多不同说法。如说“东方欲晓”还有“全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意思”。一说也可以解释为“人民快要觉醒了,而且是代表东方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觉醒”。“莫道君行早”的“君”是泛指全体战士、人民和诗人,还说也包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把日本也包括在内。也有的说“君”是指那些抱着怀疑态度的同志。有的说“踏遍青山人未老”是表征中国人民追求革命道路一百年,而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却仍然年轻。有的说“风景这边独好”是说行军本很辛苦,很紧张,但却有工夫来欣赏风景,表示对敌人的藐视和坚强信心。有的说下阕里是以会昌景色为壮南粤而存在的,等等。各有看法不同,一首诗词总会产生不同的解释,有的见之深,有的见之浅,有的说对了,有的说得不对,只要基调不错,是容许的,在这些矛盾斗争中,互相参考,互相发明,便会涌出更好的解释来。
五、字句注释
〔莫道〕 不要说,不要以为。和“漫道”一样。
〔独好〕 特别好,唯独好。与末句的“更加”相对应。
〔颠连〕 颠和巅一样,指山峰。颠连,峰峰相连。
〔东溟〕 东海。李白《古风五十九首》:“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王维《华岳》:“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南粤〕 即今广东广西。古代也作“南越”,汉初,封赵佗为南越王,即拥有今广东广西之地,这里“战士指看”的当然是广东一岸。
〔郁郁葱葱〕 树木茂盛状,气象很好的样子。《后汉书·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现在也有写郁郁苍苍的,意思基本一样。
六、词牌介绍
〔清平乐〕 见前介绍。
(附录)参考书目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