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把脉:现在的家长怎么办 §【现象】

中国人爱面子的思想是举世闻名的。孩子刚生下来,就要和别人比漂亮、比重量、比会笑、比名字、比哭闹……总之,没有什么不能比的。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各种各样的才艺表演、考试和竞赛排名,根据学习成绩分快慢班……使得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面子、重名次的争名逐利心态。

这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从好的方面看,可以促使孩子积极向上;可是,它也能助长一个人对名利的贪婪思想。

等到他们走上社会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在当今企业界,每年层出不穷的排行榜、数字英雄、财富人物、年度经济人物、慈善排行榜,实际上就反映了这种急功近利心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热闹背后,在我国很难看到欧美、日本那样的百年企业,难以看到杰克·韦尔奇这样的卓越企业家。虽然国外也不乏企业家走马灯现象,但他们通常是因为企业经营业绩不佳、个人道德丑闻而遁形于世,很少有被钱(就像考核学生的分数?)拖下水的!

爱面子现象人人都有,但不能过分。在孩子的教育上,还是要揭开面纱看本质。如果过分看重面子,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非常不利。遗憾的是,这种情形目前非常普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4方面:

死要面子,父母离婚对孩子遮遮掩掩

目前的离婚家庭不少,貌合神离的更多。有孩子的家庭,父母离婚必然涉及到孩子。在这方面,由于家长要面子,从而影响到孩子成才的比例不小。

第一种情况是,家长闹离婚,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或者以为孩子还小,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刻意对孩子隐瞒真相。孩子在疑疑惑惑的心态下生活,严重影响心理发展。

天津市的一位女孩,原来父母关系很好,有时还一起来接她放学。孩子的学习也挺争气,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后来,父亲染上了赌博,母亲为这事经常吵,发展到后来经常打架。为了不影响孩子,一到孩子回家时,他们就“和好如初”了。

孩子很快看出家里的气氛不一样,有时候一回到家,母亲就忍不住哭。问母亲,爱面子的母亲则说,这不关你事,你好好读书就是了。可是,在这种环境下,她怎么还有心思读书呢?

她想,她原来学习成绩好,是为了回报父母,理所当然。可是没想到,现在他们有事却瞒着她(她还没想到父母离婚上去),就是不顾她的感受,所以她也没必要再哄他们高兴了。况且,即使拿了好成绩回家,也没人夸她了,不如干脆在外面多玩一会儿。如果他们有事肯对我说,我肯定会理解他们的。可他们以为我是小孩,什么都不懂,其实我什么都懂,因为我能看出来。如果他们要离婚,我也不会拦着,我就希望他们能亲口告诉我,把问题说明了。他们不这样做,我就是要耿耿于怀,“报复”他们。

小学6年级时,她的学习成绩开始明显下降。而这时,也正是父母闹离婚闹得最凶的时候,大家都不关心她。她是一个好学生,又是班干部,在面临小学毕业时退步这么快,老师不找她谈话,却每一次总是把父亲叫到学校来。因为爱面子,父亲在老师面前决不会提闹离婚的事;因为爱面子,父亲回到家里就打孩子。

就这样,她感到在学校里怎么也呆下去了,虽然还有一个月就要小学毕业,可是坚决要求母亲给她转学。

这时候转学根本不可能。她很想有个倾诉对象,可现在就是没有。父母、老师都不行,同学也不行。和同学在一起打打闹闹还行,可是要对他们说心事,他们根本理解不了,也帮不了她。

上了初中后,再也没人管她了,任何一个老师说话她都不听。想上课就上,不想上就走,经常和别人打架,老师都不敢管她,成了全校有名的“小霸王”。后来有一次,“小霸王”因为和别人打架致人三级伤残,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第二种情况是,家长离婚后生活条件急剧恶化,可是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硬撑着孩子的高消费,制造虚假繁荣。

一对夫妻闹离婚,已经在一个屋檐下分居了,可是还瞒着孩子,家庭条件十分窘迫。老师发动全班同学向她“献爱心”,可是家长却叫孩子把捐款又送回学校,说,她自己能解决,不需要别人的“恩惠”。

第三种情况是,家长离婚后双方都不要孩子,让孩子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对前途感到悲观。

在这几年的离婚案件中,双方都不要孩子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达百分之七八十,这与过去双方抢着要孩子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家长爱面子,没有孩子便于重组家庭,另一方面是无法独自承担孩子高昂的抚养教育费用。

据了解,虽然离婚后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得到对方的抚养费,可是这笔钱在许多情况下有名无实,即使能够兑现,也只是对方收入的百分之二三十,在当今抚养孩子的消费水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谁要孩子,就注定要赔钱。

有一对夫妻因为外遇闹离婚,双方都不要12岁的儿子。为此,起诉离婚、劝解撤诉、再申请、最终调解离婚,忙得焦头烂额,孩子最终被判给母亲。反反复复的折腾,使得孩子早已麻木。在庭审和调解中,孩子一直不说话,冷冰冰的。最后一次去法庭,孩子索性带了作业本在法庭上写起作业来。闭庭后,法官翻开作业本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触目惊心的话:“我恨你们!你们既然都不愿意养我,为什么要生我!”

另一位离婚后的母亲,又重新组织了家庭。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她去幼儿园给女儿送去一套新衣服。可谁知,仅有5岁的孩子竟会当着众人的面扑通一声跪下说:“求求你拿走吧!你不愿意养我,为什么还要给我买衣服?”令谁见了都心酸。

为所欲为,不顾孩子的现实感受

许多家长总喜欢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爱面子的表现。

安徽省铜陵市某小学一位女生,活泼可爱、品学兼优,曾经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家长把她当作掌上明珠,同学把她当作学习榜样,老师也为有这样一个好助手而高兴。可是好景不长,仅仅半年时间,她就判若两人,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整天呆头呆脑地坐在那里发愣。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她父母单位里搞了一次子女艺术展示会,她没有参加。为此,单位里的同事都对她父母开玩笑说,“你们就只会把女儿培养成和你们一样的人——书呆子。”

爱面子的父母气坏了,又不便于对同事发火,只好回家后把气转售给女儿,说她笨,什么都不会,让他们丢脸。然后就强迫她学电子琴、学舞蹈,把她看书学习的时间全占了。她实在不想学,可是父母死活不同意。

仅仅是因为家长爱面子,而作出不恰当的处理,就把孩子搞成傻乎乎的,怎么不令人心痛呢?

在有些家长的潜意识中,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凡是考不到的就不必学,而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他们认为,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闹不明白,自己的事没必要都告诉孩子。

有一位读初一的男孩,一天吃过晚饭后怯怯地对父亲说,“爸,我们学校开了一个电脑班,很多同学都报了名。”

父亲只顾自己坐在那里看电视,面无表情地说:“这个班,那个班的,将来中考、高考又不考电脑,学它有什么用?儿子呀,把语文、数学学好就行啦!”

“可是老师说,学电脑很重要,‘电脑和英语’是通向21世纪的护照哩!”儿子据理力争。

“老师放的屁也是香的!我不懂电脑,也不懂英语,不是也到21世纪来了吗?要什么‘护照’?!别烦了,我说不能报就不能报!”

这时,一旁洗碗的母亲走过来说:“乖儿子,咱不报了,以后再说吧,啊?你爸刚下岗,心里不好受,再说家里也没那么多钱。”

儿子原来还感到有些委屈,忽然间变得惊讶和愧疚:“对不起,爸,你下岗了,那我就不报了。”

这时父亲的声调突然高起来,矛头直指母亲:“看看,我不让你给孩子说,你偏说。这事让孩子知道有什么好?”

于是,父母吵了起来,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毕竟事情是由他引起的,于是他说:“你们别吵了,我不好,我不报电脑班就是了。”

这时候的父母,虽然还火津津的,但终于停止了争吵。

可以说,类似于这样的情形每个家庭几乎都有过。这表明,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还存在问题,显得落后和陈旧。

总的来看,除此以外,问题还表现在以下5方面:

一是只养不教,而不是养教并重。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它与低级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以“家庭”这种文明形式来养育孩子。这里的“养”,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育”,就是教育孩子。可是这一点目前做得并不好,例如:①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好,却仍然要生许多孩子,致使无力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②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不闻不问;③只关心孩子的物质要求,忽视精神需要。

二是专制粗暴,而不是平等民主。现在虽然没家长认为“父为子纲”了,可是,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大人说的话都要听”、认为“不打不成器”的不在少数,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三是以分数为中心,不注重全面发展。学校倡导素质教育、“减负”,可是家长在家里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拼命背书、做习题。一切以分数为中心,孩子的考试分数稍有波动,家长就大惊小怪,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弄得父子关系相当紧张。

四是盲目随意,不是因材施教。既然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又怎么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呢?教育的秘密在于因材施教,而不是别人怎样你也要怎样。

五是单向传递,不是双向交流。就像上面这位家长,一方面向孩子隐瞒自己下岗的事实,另一方面却希望对孩子的想法甚至秘密都能弄个明白。这表明,这种父子交流是单向的,不公平的。家长的本意也许是免得让孩子过分担心,从而影响学习;殊不知,不让孩子了解社会,同样会失去一种激发努力学习的动力。

重复演练,赶时髦请家教搪塞责任

在许多家长眼里,孩子那么聪明,学习成绩却只是“一般”,为此疑惑不解。其实,“一般”的孩子在哪里都是大多数,一点不奇怪。再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哪个不聪明,谁都不比谁差多少!

为了弥补这一点点差距,使孩子迎头赶上,同时也使自己脸上有光,许多家长赶起了请家教的时髦。遗憾的是,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家教请得不当,弊大于利。

家有中学生的家长都有体会,现在最苦的是孩子。孩子从学校一回到家,顾不得休息,便要一头钻进老师布置的“题海”、“题洋”之中,不到半夜三更,休想“泅游”出水。可是,心疼归心疼,家长还在花重金请家教老师,让孩子接受“再教育”。而这些孩子呢,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与学校上课内容相差无几的重复讲解,在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得加做大量补充作业。

在这种心境下,家教能否起到家长要达到的那种高期望值,令人怀疑。因为这些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又没有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通常是看到人家的孩子有家教,于是不管三七廿一也要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这种做法是不慎重的,也是不可取的。

可以说,孩子如此这般艰苦奋斗,主要是为了家长有面子;而家长如此这般威逼利诱,主要是为了逃避责任(家长们的说法则是“尽到责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为,请家教总比不请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功课一天比一天深,自己越来越难辅导孩子了,给孩子请一个家教,总比不请好:孩子如果有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如果没问题,也可以从老师身上多学一点知识。特别是孩子面临中考、高考时,请家教能够让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消除孩子的迎考恐惧症。但是这些家长没有考虑到,请家教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剥夺甚至完全剥夺他们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自由支配时间;更严重的是,还会因为生理、心理不堪重负大大减弱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是别人的孩子都请家教,我不请,会吃亏。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孩子学习状况心中无数而产生的盲目攀比、模仿的不良心态。

三是只要分数上去就行了。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要求很单一、很明确,就是要求孩子把分数搞上去,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殊不知,考试分数固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依据,但却不是唯一依据。更重要的,是要看孩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否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请家教后的孩子分数上去了,有时候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变通能力不强,只要题目形式一变,就会手足无措,分数又下来了。

四是给孩子请家教,即使吃不到“小灶”,吃“中灶”也行。具体表现在,家长为孩子请家教,盲目追求“名师”。如果没机会接受名师的个别辅导,也会拼命拉关系,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中灶”式家教(一般在老师家里,同时辅导几个、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学生)的名师那里去,以“好的中灶总要比蹩脚的小灶好得多”聊以自慰。殊不知,即使是名师,也有自己的特长,不一定就适合孩子的需求。再说了,面对十几个、二十几个孩子,老师不得不面面俱到,就会失去家教老师个别辅导的优势。

孩子受辱,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揭发

这里的受辱,是指孩子的人格受到侮辱,主要表现在老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私下起有辱人格的绰号;嘲讽、取笑学生的有关私人问题,如家庭背景、父母职业、个人缺陷、日常行为习惯等;在公开场合遭到羞辱;隐私受到侵犯,如翻看书包、日记、通信等;受到性骚扰、性侵害。

孩子受辱后,家长通常会因为爱面子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对欺负孩子的老师进行揭发。尤其是女孩子受到性侵害后,为了家长和孩子的“名声”,只能忍气吞声,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项调查显示,有4%的中小学生经常被老师讽刺、挖苦、责骂,偶尔的占24%;经常和偶尔受到老师“不让进教室听课”惩罚的孩子分别为2%和11%;20%的孩子在受到委屈或伤害时,采取“谁也不告诉或无人诉说”的应对策略。久而久之,幼小的心灵便留下一道道伤痕。他们独自啜吸痛苦,体验心灵的孤寂和无人言说的痛楚,甚至由此造成人格扭曲。

更有个别老师不时散播奴才观念,公然与现代人格意识背道而驰。例如,河南省原阳县教师杜保岑,称上课为“上朝”,上课时要学生跪在地上喊“吾皇万岁万万岁”,他说“平身”后,学生要说“谢皇上”,然后才能上课。一位7岁女生指着她手心里红红的伤痕说:“这是‘皇上’扎的,用玻璃扎的,他说我不是个好‘格格’!”并且威吓学生不准告诉家长:“谁要给大人说,谁全家就会变成狗。”

这种骇人听闻的事实,之所以会出现在21世纪的今天,关键还在于3000年封建专制政体的流毒影响。不要说孩子,就是成年人头脑中也有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

1995年3月7日,广东省珠海市一家外企老板无理要求本车间120多名中国职工向她下跪。当时除一位名叫孙天帅的职工断然拒绝,挺起脊梁愤然离去外,其余人居然都会卑躬屈膝跪下去。

事后,广州市某大学一位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此事为素材写一篇议论文,居然有学生认为,为了钱下跪不但不可耻,而且“很勇敢”。老师随即把上述错误观点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结果近80人的教室里,立刻有5人举手赞同,没有人表示异议!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赞同的观点居然也是占上风!

更有甚者,2005年11月2日一早上班高峰时,重庆市某公司三男一女4名白领,由于没有完成上月“销售任务”,自愿跪在电梯口,向出入者鞠躬问好,以此来“严惩”自己!

在这样的愚昧思想和专制精神状态下,禽兽老师奸污学生、恶霸老师毒打学生的恶性案件不绝于耳。

在甘肃省的一所山村小学,一名名叫李光(音译)的老师,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居然强奸了26名四五年级的女生,几乎包括他所教班级的所有女生。每天换一个,有的女生甚至被他强奸多次。他的惯用伎俩是,上课时叫一名女生去买烟,然后就离开教室,在办公室里等这名女生回来,告诉她“别怕,你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也是这样做的。”当这名女生红着脸、头发凌乱地回到教室时,大家一言不发,但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从来不敢把这件事告诉他人。一名14岁的女生已经两次被强奸,由于她担心当天又要轮到“买烟”,拒绝上学,此案才被暴露出来(纽约时报,2005年6月21日)。

这种事本是一件大丑闻,可是由于事关面子,大家都保持沉默,包括受害学生家长、受害学生、学校、当地政府。当法官来了解情况时,许多家长拒绝合作,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将来会一辈子受非难,甚至会嫁不出去。

教师作为一个道德楷模职业,在为人师表方面的要求本是相当严格的。发生这种事,除了面子以外,法律惩处不严也是重要因素。如果侮辱孩子的老师得不到彻底清除,家长当然会不得不考虑后果;如果严格执法,情况就不同了。在国外,哪怕是一国总统,都可能因此而被迫辞职。

2002年末,一位妇女在既无人证、又无物证的情况下,仅凭一张旧照片,一口咬定澳大利亚总督霍林沃思40年前强奸了她,就迫使总督于2003年5月辞职。可想而知,如果被抓了个现行还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