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饮食起居,都无法再恢复到古人田园般悠闲惬意的状态,由于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类型的新疾病层出不穷。很多同志人到中年,各种毛病都跑出来了,药罐子离不了身。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发展,中老年病人的病种也越来越多。用药也就越多,用药多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上了年纪,自觉腰酸背痛,腿脚也不灵便了,深怕自己有个什么闪失,只要化验异常都要求用药。
2、在不同科室诊察自然会开取不同的药。
3、这家医院觉得不行就去别家医院,因为用药习惯不同,往往会造成重叠用药。
4、盲目补钙补维生素,把这些当成必须用药。
5、生了病自己比较敏感,希望有种特效药包治百病,而对药物广告不加鉴别盲目购买服用。
因为对生病的恐惧,很多老年朋友都药不离身,稍有不适便吃药。要知道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有人统计过,同时用1~5种药物的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6%;5种药物并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增至81.4%。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有近1/3死亡的病人,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特别是老年人,因为上了年纪,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显著减退,个体差异增大,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常常促使病情急转直下,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另外,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缺乏应有的了解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对该市金山区3352名中老年人做过一份调查。调查表明,该区中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该区91.56%的中老年人一年内曾服过药,在接受调查时30天内曾经用药的占78.16%。但老人们在用药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担忧。
相当一部分人服用剩余药品或者是亲戚朋友们送来的药;在用药过程中,多半的中老年人没有注意药品的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这都为安全用药埋下了隐患。
俗话说“凡药三分毒”,即便是副作用很小的药,日积月累起来,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特别是老年同志,各脏器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发病率增高,用药几率增大。
有人讲现代科技发达了,希望治病用高科技,高科技好是好,可代价太高,而且只为少数人服务。相信高科技和新药物能拯救生命是最大的愚昧。我们说心脏移植,全国第一例最成功的是在我们安贞医院做的,东北一个14岁的小女孩,心脏移植以后活了214天,花了20多万元,每天1000多元钱,她用一种口服药,一小瓶100毫升5000块,打一针1500块钱,太贵。心脏很复杂,搭桥还要放支架,现在说冠心病治疗,可以用根导管,再放个架子,好倒是好,这个支架长3厘米,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多少钱呢?25000元钱,一次放2个、3个,再搭一根导管18000元,用一次就得扔,做一回5万、7万、10几万,而且高科技不可能使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仍然不如不得病好。
我们控制高血压,很简单,一天一片药,减少脑溢血,真正的脑溢血要开颅打洞抽血,你就是活了也是半身不遂。你还不如不得脑溢血呢!我们医院有个同志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很奇怪,200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他倒很难受了,他老不吃药,打听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你既然吃药难受,就别吃了,他就不吃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这可不得了,要透析,一个礼拜三次,一年9万元钱,结果透了10年,花了90万元钱。他爱人为他请了10年假,他整天坐在轮椅上,活不活死不死,浮肿贫血,最后也死了。其实呢,一天一片药,3毛钱就管住了,他没有按照科学的办法,结果就花了90万。其实预防很简单,减少很多人得病,减少很多人出意外,从这方面来讲,高科技远远不如预防好。
当前,医疗与健康已成为政府与公众日益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医疗与健康是医学科学的两个侧面,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医学分健康促进、预防疾病、医学救治和功能康复四个阶段。
健康属于前两个阶段,覆盖全人类,比较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侧重理念和人文科学。医疗属于后两个阶段,包含患病人群和一部分亚健康人群,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侧重科技和自然科学。
医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救治病人,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而最根本的则是健康促进,就是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使发病减少,使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健康寿命延长,使大多数人达到自然生理寿命,做到自然凋亡。自然凋亡犹如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是一种自然界美丽的循环,在人类就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
美国社会福利局报告:单靠医疗技术,花费成百上千亿美元可以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养生预防,不用花多少钱,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更重要的是,养生预防不只是为了省钱,养生使你健康,不得病,能够换来无价的生命的延续。结果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还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