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一品军师 第一卷:乱世当早谋 009、邀请之争

堂屋之内,罕见地陷入一片寂静。

诸葛亮被迫接受荀彧和周瑜的目光洗礼——荀彧也就罢了,为甚么连周瑜也……?

绷紧一张脸皮,诸葛亮一言不发,亦不敢乱瞟,只得默默地跪坐一角,坐等长辈的发话——良久,诸葛玄反应过来,看了一看荀彧,又望了一望诸葛亮,再瞧了一瞧诸葛瑾,惊疑道:

“你……你不是……?”

脸上露出迷茫的神色,诸葛玄一时搞不清荀彧的打算。

荀彧拱了拱手,开门见山道:“彧奉主公之命,替主公特意地招揽贤才。主公早年游历四方,打听了不少人才,如今他虽不能随意地走动,却凭个人的记忆,画出相关贤士的画像,以便吾等搜寻——不瞒太守,令侄们年纪轻轻,却个个榜上有名!主公也说了,若是招揽不到子瑜,能让子瑜的两位弟弟前去北方,亦可!而且,他们真能北上,主公愿意将他们送往「邺城书院」,交由一代名士郑玄先生亲自地授课,悉心呵护,决计不会耽误他们……总之,主公也很看重亮儿和均儿,不愿错过他们兄弟俩儿,孰轻孰重,还请太守慎之思之。”

诸葛玄:“……”

即便对荀彧心存不满,诸葛玄听了荀彧毫无掩饰的坦诚之话后,反而对荀彧生气不起来——诸葛玄抚了抚胡须,快速地思考:均儿尚且年幼,暂且不作考虑,可是亮儿已经十二岁了……如不加以教导,恐难以学业有成!即使亮儿被送往豫章书院启蒙识字,豫章书院氛围再好,也比不过那位郑玄先生!

诸葛玄虽对「邺城书院」没甚么印象,但对「郑玄」这个名字,不止诸葛玄,在场的所有人们都耳熟能详:郑玄,字康成,青州北海人,世之大儒、经学大师,还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诸如《周礼注》、《仪礼注》和《礼记注》之类——他的大名,代表当今权威,是天下所有学子们憧憬的名师!

只要是他授课,必有求学者不远千里地投到他的门下,必会有所心得——他的弟子也极多,几乎遍地全国:甚么河内赵商、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人,皆以「郑学子弟」自称……

脑袋晕晕糊糊地,诸葛玄虽是反感侄儿们北上,但对名师郑玄却神往不已——神奇地,诸葛玄一时之间闭口不言,满是犹豫,纠结地紧锁了眉头。

诸葛瑾眼里也划过一丝向往。

扬了扬眉,周瑜沉思,似在回想甚么。

至于诸葛亮,他再次地肯定:远在北方的袁绍一定有甚么秘密——不然,他怎么会派人四处搜刮人才,并还重点地找他上呢?

嗯~不是诸葛亮自夸——尽管他现在仍是一名稚子的模样,尽管荀彧提及的是他和弟弟诸葛均……然而,诸葛亮总有一种直觉:荀彧,或者说那北方霸主袁绍,是专门招揽他来着!

古怪地瞥了一瞥荀彧:这个家伙,最近都和他们同进同出,哪里收到甚么主公的命令?——八成是应付他的叔父罢?……低下头来,诸葛亮再次地询问自己:要不要去一趟北方呢?

——没错:诸葛亮频繁地受到荀彧的影响,不由地对北方霸主袁绍产生了一丝好奇之心!

原本,重活一世,诸葛亮想要再次地辅佐刘备,提前替他筹备谋划,奈何他至今都没见到刘备——不但没见着刘备,反倒被冀州牧袁绍派来的谋臣三番四次地打扰……这使他不得不生出一种念头:趁着他没辅佐刘备之前,要不要去其他地方瞧上一瞧,以便增长自身的见识?

只是,他又曾和兄长讨论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地应下荀彧的邀请——冀州在北,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地,就算诸葛亮他们身负才华,也未必能在北方站稳脚跟……万一被骗了,该怎么办?更何况,他们还年轻,且有叔父照料,根本不必急在一时地谋生,寻找甚么出路!

安稳长大一点不行么?

“袁将军好大的面子,竟能让郑玄先生百忙之中地抽出空来,去单独地教导两名稚子?……就算两名稚子具备奇才资质,袁将军也不能这般做罢?这不是捧杀两位稚子么?”周瑜突兀地出声,打破了沉寂,“公瑾好生羡慕,得知郑玄先生授业邺城,真想亲自地求访拜学,但怕郑玄先生太忙,不知荀先生可否替公瑾引见呢?”

周瑜一席话,立即点醒了诸葛玄:有理,有理!郑玄先生门下弟子众多,不说几万,几千也是有的,若要每天授课几千,哪里轮得到他家的亮儿?若由冀州牧袁绍亲自地举荐,岂不是给亮儿开了后门,更让亮儿站到了风尖浪口?——到时,人人都知亮儿是冀州牧袁绍所荐,他若学得好了,倒也罢了,如若学不好……

打个哆嗦,诸葛玄额头渗出几滴冷汗,心道:那亮儿可就真成了笑柄,要被嘲笑一辈子——虽说诸葛玄对自家侄儿很有自信,但也怕侄儿万一没学好……

想到这里,诸葛玄又生出几分拒意,委婉道:“此事太过突然,请容老朽考虑几日。”

眼底闪过一抹失望,荀彧亦松口道:“如此,在太守未给彧答复之前,彧能厚颜地暂住几日么?”

“应该的,应该的。”诸葛玄忙不迭地应下。

于是,这场突如其来的交锋不了了之——

诸葛亮却深刻地意识到:周瑜……似乎并不愿意让他北上?

——为甚么?

兀自地撇了撇嘴,诸葛亮有些郁闷。

幸在叔父的帮助下,诸葛谨好不容易地摆脱了荀彧的纠缠,刚刚松了一口气,又见自家弟弟一副烦恼的模样,便关心地问道:“亮儿,你怎么了?”

“……”诸葛亮沉默片刻,难得地开口,“你们说来说去,却没问过亮儿的意见——说到底儿,人小就是吃亏!”

愣了一愣,诸葛瑾顺势道:“亮儿,依你之见,你想……?”

“亮儿太小,上有叔父、兄长和姐姐们的教导,下有弟弟的指手画脚,哪敢甚么立场自己作主?”诸葛亮半开玩笑地说,“亮儿没甚么想法,只希望能陪伴叔父、兄长、弟弟和姐姐们的身边,还请你们莫恼亮儿愚笨……叔父贵为一方太守,难道还担心自个儿教不来亮儿?——亮儿只怕叔父抽不出空来教亮儿!”

想了一想,诸葛亮故作姿态,补充了一句,高傲道:“亮儿只想学些有用的东西……郑玄先生名气虽大,却远不是亮儿所能攀登上的——亮儿也不想做名儒,只希望能像叔父一般,造福百姓即可!”

这句话只差没直白地表明诸葛亮他很无视郑玄,甚至不在乎他得罪名儒大师会有甚么恶劣影响——他所期望的是叔父能教他一些有用的东西……毕竟知识是死的,实践才是真理!

学那么多礼法之类有何用处?——君不见乱世之中,拳头远比说教实用多了!

并且……

诸葛亮悄悄地瞟了一瞟荀彧,但见荀彧抿了抿嘴,似有不快。

——不快就对了!

诸葛亮才不承认他是故意的!

再瞧周瑜,却是似笑非笑。

心头一跳,诸葛亮连忙地扭过头去看诸葛瑾。

诸葛瑾脸色都青了。

“叔父!荀先生!公瑾……”诸葛瑾欲言又止,又狠狠地瞪了一瞪诸葛亮,“亮儿他还不懂事——”

“公瑾明白。”周瑜十分上道,“子瑜放心,公瑾不会乱说……对罢,荀先生?”

话锋一转,周瑜转向荀彧。

荀彧略有不满,却轻轻地点了点头。

之后,小宴结束,众人各自地歇息。

随后的日子里,诸葛亮尽量地选择深居简出,尽力地避开了荀彧或周瑜的时不时地探访。

后来,荀彧和周瑜因有事要处理而来得少了……诸葛亮的生活终又恢复到了以往的平静。

但也仅限于叔父府邸未走水的前一天——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