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一品军师 第一卷:乱世当早谋 001、诸葛亮重生了

『滚滚江水向东流,浪花淘尽英雄。

孰是孰非孰评之?

忆枭帝血起,西蜀早湮灭;

北主争兴国,德行真人杰?

魏武赋诗中,乱世论成功;

霸王挽周郎,覆手平半山!

一品军师独倚栏,思绪无限谋略。

书院意气喜相逢。

今有多旧事,笑付重生中。』

……慢慢地,小少年睁开双眼,怔忪了片刻,突然长叹了一口气,再次地肯定了一个事实:

他缩水了。

他竟然缩水了!

唔~左瞧瞧,右瞅瞅,小少年别说身高八尺了,能有五尺就不错了。

小少年:“……”

眨了眨眼,小少年托着下巴,深沉地思考:莫名地缩小,重回儿时,能够重活一世固然是好……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等候刘备,还是劝退曹操,当真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选择题——

没错~小少年赫然是诸葛亮!

却是重生版诸葛亮。

他重回到了十二岁。

——当然,起初,诸葛亮并不理解他重生了。

毕竟他乃一古人,哪里知道后世有个词语叫「重生」呢?

不过,这并不妨碍机灵的他认真地思索将来的人生。

现在是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倒与他记忆里的画面基本相同。

彼时,许是盛夏,徐州相比其他州地,更显太平:没有太大的战乱——徐州牧陶谦虽说年事已高,却颇懂治理,把徐州大大小小的郡县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根本料不到两个月后,兖州牧曹操会出兵徐州,以便东南方向的势力扩展!

揉了一揉额头,诸葛亮思绪万千:记忆里,兖州牧曹操一伐徐州,会连下十余城,及至彭城,和徐州牧陶谦展开激战!

结果曹军大胜,斩首万余级,而陶谦退守郯县,守城不敢出。

曹操纵兵杀掠徐州百姓,坑杀数万人于泗水,泗水为之不流。又进军取虑、睢陵、夏丘等县,所过之处,鸡犬皆尽,乡邑无复行人。

不久,曹操会因军粮不继退军。

隔年,曹操之父曹嵩自琅琊至兖州投奔曹操,途中会被陶谦部将张闿杀死,引发曹操归怨于陶谦,志在复仇,进而二伐徐州!

曹军连下五城,却在大败郯县之前,被前来援救陶谦的刘备等军所阻止,更因兖州发生暴动,不得不火速撤军,赶回兖州……

由此,徐州混战才勉强告一段落。

而他,也因徐州这几年的战乱,只得南下,去投奔他的叔父。

因此,选择题来了:昔日的主公刘备远在北方,而曹操则近在眼前——他是该劝住曹操不要进攻故乡徐州,先以保全身家财命,还是编条理由,说服兄长他们避难,提前地迁居南方?

又或者径直地北上,寻找刘备,再依照史载,跟随刘备重返徐州,再替刘备指点江山?再者直接地暂效徐州牧陶谦,先替陶谦出谋划策,击退曹军?

但若击退曹军,刘备等援军来不来,却成疑问。

当然,投奔曹操是不大可能——诸葛亮可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曹军肆意地劫杀他的故乡徐州,除非曹操采取和平的方式……

但这可能么?

不仅如此……

“咚咚~”照例地,院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打断了诸葛亮的思绪。

回过神来,诸葛亮抿了抿嘴,快速地穿戴好衣饰,直朝门外奔去。

“亮儿,你想做甚么?”一道清朗的男声响起,“天色渐晚,为兄且去开门,你莫要乱跑,照顾三弟要紧。”

——是诸葛瑾!

诸葛亮的大哥。

快要弱冠的少年粗布粗衣,却掩不住一身的士族之姿:三分侠气,七分俊气,眉眼之间有四分像诸葛亮,相貌端得英伟,直教人好奇他是不是文武双全。

停下脚步,诸葛亮抬起望去,便见自家大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心虚地低下头去,轻声道:“兄长,你才小心,他们……”

顿了一顿,诸葛亮回想近期发生的事来,不由地欲言又止。

年后,徐州境内莫名地窜出一伙歹人——说是歹人,倒也不完全:那伙人们像是搜刮地毯一般,到处寻找甚么……最后,他们个个手持一幅画像,逢人就对照看去,末了还把人抓走,全然不顾此地是徐州境内、陶州牧管辖之地。

数天之前,诸葛亮和幼弟诸葛均出门玩儿,便遇上此事——当时,那伙人们见了他就两眼发亮,使劲地嚷着「找到了,找到了」……然后,他和幼弟诸葛均就被那伙人们包围了!

若不是因为他们离家不远,且幼弟诸葛均吓得哇哇大哭,引来诸葛瑾和乡邻游侠们的支援,他和幼弟早被那伙人们捉去了……

后来,在诸葛瑾和乡邻游侠们的围殴下,那伙人们终于被制服了……听说他们被送往县府,由县令审问,问出他们居然来自冀州,乃是当今冀州牧袁绍的门下!

袁绍!

冀州牧袁绍!

县令不敢相信他们是受冀州牧袁绍所使。

毕竟冀州牧袁绍已是北方霸主之一,帐下谋士如云,将士如雨——如果说,谁最有可能统一北方混战,那一定会是袁绍!

县令本想押他们入狱,却因他们是袁绍帐下而有所忌惮……不得已,县令只好将那伙人们驱逐出境,权当不再追究此事。

哪知,那伙人们不知好歹,三番四次地前来此县,把县令折腾得焦头烂额。

最终,县令对这伙人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扰乱县城,就当他们不存在……因而,那伙人们也礼尚往来,不再飞扬跋扈,而以访客的身份,隔三差五地拜访诸葛家——

没错~他们盯上了诸葛家!

可以说,他们对诸葛亮虎视眈眈——

诸葛瑾怒不可遏!

尽管诸葛瑾并不清楚原因,但因自家弟弟差点被对方绑架了去,他便十分反感对方——加之这一次,那伙人们将是第四次被拒……嘿~真有毅力!

……对了,据说那伙人们的头领是荀彧。

嗯?

荀彧?——荀彧?!

颍川名士……荀彧?

荀彧,荀彧,那个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那个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又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顿被袁绍奉为上宾,却又投奔曹操,最终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朝中事务,被人敬为「荀令君」的荀彧?

当诸葛瑾与荀彧他们在院外交谈的时候,留在屋里的诸葛亮则风中凌乱:假若他没记错,荀彧后来不应是辅佐曹操的么?——荀彧不该是曹操的「吾之子房」么?为甚么……

为甚么他会在冀州?他会效命冀州牧袁绍?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