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一品军师 第一卷:乱世当早谋 024、赛诗(下)翻车现场

这这这……

这首短诗怎是袁绍所作?!

短歌行,短歌行,如果诸葛亮他没记错的话,短歌行可是兖州牧曹操的杰作啊!

诸葛亮心中震惊极了: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为何会由袁绍嘴里说了出来?

张了张嘴,诸葛亮说不出话来。

下意识地瞄向身旁的周瑜,诸葛亮不出意外地瞧见周瑜眼里亦惊讶生气。

是了,是了,周瑜一定也知这诗的出处!

思至这里,诸葛亮反而松了一口气。

围观众人呆滞片刻之后,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又是抚掌,又是动容,又是激动,全对袁绍的《短歌行》赞不绝口,其赞美趋势,比诵《梁甫吟》时还要夸张,几乎就没见过有人不快!

这下,真真所有的文士们都对袁绍的诗才,彻底地认同且佩服,再也不敢露出半点酸意。

而袁绍,则连连地摆手,谦虚地接受称赞。

见罢,一名文士果断地请求,他要将这首诗——不!是这两首诗!一同记录下来!

于是,就在众人恭维袁绍时,那名文士使用笔墨纸砚,龙飞凤舞地记下了袁绍的两首诗去。

“不愧是主公!”作为少数没去附庸的郭嘉等人,郭嘉眼里闪动惊艳,低声地评价。

戏忠则挑眉道:“若不这样,焉然能得吾等甘心地效命?”

杜袭附和地点了点头。

而沮授和田丰,皆是抚了抚胡须,一脸欣赏。

……回过神来,周瑜沉默不语。

盯着被众多文士们包围的袁绍,诸葛亮亦陷入沉思。

——也许,这就是袁绍的秘密?没准袁绍也是重生的?……否则,这要怎么解释袁绍会念曹操的短诗,而且其德行又与诸葛亮已知的记忆有所不同?

可叹诸葛亮想过袁绍重生的可能性,却绝对没想到世上还有一类状况名为「穿越」。

心下认定了袁绍也是重生的,诸葛亮认为袁绍这才会在痛思前一世的教训中,在这一世奋发学习,壮大自身——

如此说来,此刻的袁绍……似也算作一代明主,值得他投靠?

可是,如果袁绍真的具备才华,他应该自己作诗才对——为何他偏要借用曹操的诗作呢?……尽管此时的曹操,还未作出这首《短歌行》,但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曹操未来的《短歌行》!

轻叹一口气,诸葛亮突然察觉自己也搞不懂袁绍了,不由地揉了一揉额头——

本该……诸葛亮本该稍微变动的心思,也在这刻迟疑了。

“亮弟,你觉得如何?”这时,周瑜站至诸葛亮的身边,突然小声地询问。

吓了一跳,诸葛亮再次地抬头望向周瑜,却见周瑜已是满脸严肃。

“周家兄长,怎么说?”此刻,诸葛亮也难得地抛开了敌意,沉声地请教。

周瑜道:“且不提《梁父吟》,一般能作出《短歌行》之人,会有怎样经历?——观袁公,本是出身「四世三公」,家族显赫,为人名声亦不逊色,即使不求贤若渴,且看他的言行,就能轻松地招揽天下能士,投其麾下!何需说甚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再观汉室衰落,有识之士想要挽救汉室避于水火,但看袁公呢?……明明他谋士武将俱全,亦比远在长安的李傕、郭汜更要强横不少罢?怎就不见他要迎回汉帝呢?由此观之,袁公极有野心也。”

诸葛亮一怔,嘴角轻微地露出一缕讽意,继续地聆听周瑜的分析。

果然,周瑜再道:“可笑袁公既有野心,却无行动力!若是为兄有他这等实力,早就平定半壁江山,哪里像他,还龟缩北方,与公孙瓒将军争斗不休?更何况,那吕布明明是一把利刃,却不见袁公生有半点利用,竟然放任他去肆意地掠夺冀州边境一带,这又是为何?……为兄观袁公,也只是虚有其表罢了,顶多算是一位表面上的北主!亮弟,你的心愿是甚么?——匡扶汉室罢?你就真愿跟随这样的袁公么?”

提到「虚有其表」这四个字,周瑜快速地瞥了一瞥仍在关注袁绍的郭嘉等人,眼里划过淡淡的自负之色。

完整地听了周瑜对袁绍的挖苦,诸葛亮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不得不说——

周瑜做到了!

尽管诸葛亮心知周瑜另有目的,但他仍对袁绍起了一丝成见。

或许……或许他们没在袁氏阵营,以至于他们对袁绍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但听周瑜说甚么龟缩北方、只与公孙瓒将军争斗不休以及放任吕布掠夺冀州边境一带,就足以让诸葛亮皱眉了!

但是!

他和周瑜并不清楚袁绍的真实情景,因此……

因此,他不能只听周瑜的一面之词。

周瑜的心思,诸葛亮略能猜出一、二:首先,周瑜仍想辅佐他的连襟孙策,而不是袁绍;其次,袁绍的实力已经很强劲了,若再加上诸葛亮、荀彧、沮授等一群军师谋士们,想来更有问鼎中原、争霸天下的资格与速度,他必须阻止;最后,孙策仍在袁术帐下,周瑜还需替他扫平一些障碍……

这些障碍就是防止某些诸侯势力过于强大!

话说袁绍是不是明主……周瑜显然隐藏了一点私心——在他看来,既已有了他的兄弟孙策,替吴国打下基业的江东小霸王,袁绍再是优秀,周瑜亦是看不上!

别看这种偏见令人不耻,但若换成诸葛亮……

诸葛亮微微地苦笑:假如刘备和袁绍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他也依旧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刘备!

要说原因么?——刘备具备汉室血统……不管是不是嫡系或偏支,刘备姓刘,为汉室后裔这一身份是毋庸置疑的!

而他的理想……正是匡扶汉室,成为一代名相,名留史书!

就算他再「重生」一回——

就算汉室早已名存实亡——

他亦愿再走一遍老路!

亦想让汉室中兴一回!

尽管后来……

不由地,诸葛亮回忆起了上一世的经历。

宛如梦境一般,他辅佐了汉室后裔刘备,刘备虽立国为蜀,却替他的义弟报仇而率兵攻打吴国,结果惨败,直接断送了蜀国的前程——后来,是他辅佐幼帝,殚精竭虑数十载,却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事实上,他虽为蜀国丞相,说到底儿,却没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呢?

叹息地笑了一笑,诸葛亮转而又联想曹操——

之所以联想曹操,是因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不过,尽管曹操奉行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后人却多数认为曹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无论怎么说,曹操初期是真心打算「奉天子」,无奈待他实力越发地强大,却要被迫地走上「称帝」这一条路……然而,即使他的文谋武将们大多都在建议他称帝,他却依旧没有称帝!

敢称帝的,是他的儿子——

但这也说明:曹操不忘初心!

只凭这点,亦让诸葛亮动容不已。

可惜,在那之前,他已遇上刘备,这才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下,转投了刘备。

往事已矣!

……对比刘备和曹操,袁绍么?——似是真的差之远矣!

袁绍乃为四世三公之庶长子,虽说坐拥半壁北方,号称「帐下谋士如云,将士如雨」——惜叹优势如此之好,却不见他透出半点行动:最起码,他该直接率兵,迎回汉帝才是!

就算不迎汉帝,也该表个态度才对。

并且,诸葛亮他在故乡徐州琅琊的时候,也多只听到袁绍是北主,但要论他是怎样一个北主,诸葛亮却说不上来。

反正诸葛亮不大清楚袁绍是不是真心拥立汉室——假如他不曾晓得《短歌行》原是曹操所作,他大概会被袁绍感动,奈何在他和周瑜已知《短歌行》的前提下,袁绍却偏偏作出《短歌行》,还向众人流露他想效仿「周公吐哺」的意图……这实在令诸葛亮玩味深思!

思及此处,诸葛亮断然地决定:他绝不投奔北主袁绍!

就算袁绍真是一代雄才霸主!

……就在袁绍志得意满的时候,周瑜和诸葛亮「抽丝剥茧」般地讨论,致使袁绍根本不知道他的那首《短行歌》让他翻车了!

诸葛亮的眼神由迷茫变为了坚定,最后化为平静,静静地注视远处的袁绍。

诸葛亮没太注意的是,周瑜瞥见诸葛亮的神情,脸上透出一抹满意的神情。

而郭嘉、戏志才、授沮和田丰等人则瞄了一瞄诸葛亮,不约而同地轻皱了眉。

唔~看来……主公是不是演得太过了?——诸葛亮这小家伙非但没再露出一副向往和佩服之意,反而疏远了距离?

郭嘉和戏志才面面相觑。

尔后,郭嘉清了清喉咙,唤道:“小先生,你在想甚么呢?——小先生?小先生?”

诸葛亮被郭嘉的唤声,唤回神来。

眼也不眨地,诸葛亮脱口而出,说道:“在想……袁公何时制好解药。”

一言既出,四周寂静一片。

诸葛亮转过头来,直视郭嘉等人,认真道:“叔父年纪大了,却中毒躺在榻上;先生们才华横溢,小子却因记挂叔父,再是有心,也没法交流切磋……如果可以,小子宁可先将解药带给叔父去,再携叔父、荀先生他们一起北上!”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