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开天 默认卷 第二十八章 庙堂对弈

已是深夜时分,爱莲阁中灯光已然敞亮。阁中游、杨、李三人席地而坐,围在案几前。对于白天的事情,依旧耿耿于怀。

李清婉打破沉静,率先问道:“山长,那信中果真没有说明缘由吗?”

游作叹了口气,一脸无奈说道:“方才刘宗儒在场,我不便言明此中缘由。信中所指是有人去府学政司状告刘宗儒童试并未参加,成为准生员已是法外容情,如若跃升为贡生,则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杨时听闻此言,不由横眉冷面,怒上心头,用力将手中茶盏摔在案几上说道:“一派胡言,什么人竟如此无耻!”

游作无奈道:“信中并未具体指出是何人所为?只是说了此人乃我下邽县之人。”

李清婉端着茶杯,若有所思地说道:“山长,会不会是那王学政因见此事难成,故意找的说辞?”

游作摇了摇头,辞坚意决地说道:“我与王佐相识三十余载,其人绝非阳奉阴违之人,他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

短暂沉默后,杨时语重心长地说道:“定夫,目下紧要的是此事我们该如何处理?难道要就此罢手?”

听闻杨时‘罢手’二字,游作顿时激愤交加,义正辞严的说道:“怎能就此作罢?就算闹到圣上哪里,也绝不能束手。”

杨、李二人听闻了游作的一番豪言,眼中也流露出了炽热。纷纷点头示意支持。

七日后,辰时正刻,明汉帝国京都长安。

皇城门外,一名老儒生焦急的等待着。不一会一位宫里的小太监快步走到门前。

“宣游作觐见!”那太监尖声喊道。

不错,那老儒生不是游作又是何人?

游作俯首行礼回道:“臣,遵旨!”

随即在小太监的引领下,进了皇城直奔乾元殿而去。

话说这神州第一帝国—明汉帝国,乃是自第八神纪起至今,已历万年。整个帝国上下,文人理政、武人安邦、道人定国。同时独有万法门一宗,制约整个帝国有序运作。这文人自是出自儒门,受至圣宗辖制;道人则尽皆来自道门,受玄牝宗统领;而武人虽是以兵士为主,然则指挥将领也都是以修行从军,有师承道门的,也有师承儒门的,但不受道、儒管制,只接受受皇帝之命。因此整个帝国,庙堂权利分摊为皇、道、儒三大势力,外加万法门一小股势力。所以,但凡大小国事,则必有些许分歧意见,刘宗儒岁考的事情也不例外。游作不辞辛劳从下邽到长安,就是进京面圣寻求解决此事。

须臾之后,游作跟随那小太监来到了乾元殿门外,等候召见。这个间隙下,那小太监神情凝重的向游作说道:“游山长,稍后进殿面圣,一定要全了礼数,切勿粗心大意,以至不敬!”

游作拱手哈着腰,微笑着回复道:“多谢公公提醒,再下谨记!”

小太监微微闭了眼,点头尖声细气地说道:“如此便好,可不要出了篓子,让咱家挨训。”

游作尴尬一笑,也没答话。随即殿内一声尖声响起:“宣:游作进殿面圣!”

随即,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游作神情肃穆、步履稳重地快步进了大殿。这殿里依旧如故,回想三十年前,自己及第登科中得探花,被皇帝特宣入宫时,是何等风光啊!斯年已逝,物是人非。只是这大殿内,依旧站着道、武、儒三行官员。而大殿最里面的鎏金白玉高台上,依旧是坐在九龙皇位上的皇帝和分站两侧的国师与天师。如今当政的是恒昌宗朱昊正,在位二十三载。因期望国立恒久昌兴,故取年号‘恒昌’。

“臣:渭阳书院山长游作,参见皇上!吾皇万年!”游作伏地行了儒门内最高的君臣礼。

那龙位上的恒昌皇帝伸出左手,微笑道:“游山长,请起!故人相逢不必多礼。昔年,汝高中探花被先皇钦点为朕的伴读,彼时朕还是个少年皇子。此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山长也华发尽生,朕也入了不惑之年,当真是白驹过隙,岁月无情啊!”

游作慢慢起身站立后,又躬身拱手道:“感谢皇上挂怀,臣不胜惶恐!”

恒昌皇帝见游作站定,眼中流露着关怀的神色说道:“不知游山长今日前来,可是为了那儒生刘宗儒岁考的事情?”

游作躬着身子,谦恭地答道:“回禀皇上,草民正是为此事而来”

恒昌宗朱昊正点头示回应了游作之后,眼光扫视了殿中群臣,语气平静地说道:“诸位爱卿,关于刘宗儒是否可破格提为国子监贡生诸位有何主张?”

恒昌宗朱昊正话毕,殿内一阵沉静,片刻后,一名儒门官员出列请奏。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将刘姓学子擢升为国子监贡生实为不妥!”说话的便是礼部左侍郎蔡乃钦。

虽然朱昊正在廷议之前已经对此事了如指掌,但此时全然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皱了皱眉,疑惑地说道:“哦?”

蔡乃钦得到朱昊正的回复后,显然明白需要自己进一步阐明原委,因此躬身说道:“回禀陛下,若破格录取这刘姓学子,有两处不妥。其一,我明汉科举律例明文规定,唯有正式生员才能在岁考中晋升为国子监贡生,而这刘姓学子乃‘准生员’,并非正式生员,于律法不合;其二,据微臣所知,这刘姓学子并未参加去年的童试,而是直接通过不明途径成为‘准生员’。如若破格录取他,势必寒了天下学子的心,进而使得寒窗苦读的学子对科举功名失去信心。”

朱昊正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蔡爱卿所言极是!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附议!”一骨碌跪倒在地的是吏部侍郎陈孝甲。

“臣,附议!”说话的官员乃是工部侍郎周京华。

不一会又有几位来自六部的文官一一表态支持,曾经亦是寒窗苦读学子的官员们,可根本无法接受眼睁睁看到有人通过捷径而直达云霄。

朱昊正看着大殿上伏倒在地的众人,微笑地点了点头说道:“众爱平生!只是这学政之事,还须听听提督学政韩大学士的见解。”

看到殿上所有官员,都点头称是。朱昊正将眼光落在了提督学政韩孟州身上,随即悠悠地说道:“韩大学士,说说你们学政司的见解吧!”

韩孟州躬身恭敬回禀道:“是,陛下!先前微臣与同僚接到下邽县学政司关于此事的政文,随即约同长安府学政司四大学士查询了刘宗儒岁考的卷宗,从卷宗的内容来看,此学子确系不可多得的良才。原本欲破格录取其为国子监贡生,怎料有人状告刘宗儒并未参加童试,因此破格录取一事就此作罢。”

韩孟州作为主管学政的官员,一开始并未着急上奏,是因为他隐约觉得此事并非表面那么简单。一个穷乡僻壤的书生,怎会劳烦他人前去状告?

“看来这件事情的症结,在于这刘宗儒是否参加童试?”朱昊正意味深长地说道。

一阵凛然话语响彻大殿,“启禀陛下,关于此事,草民有话要说!”说话地正是渭阳书院山长游作。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