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 第一章 三家分晋(公元前475年一前425年)

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是晋国六卿里边最得意的一个。他的爷爷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他是名门之后。

赵简子为了复兴赵氏,出人头地,就弄出了生铁四百八十斤,把从前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刻在大铁鼎上,公示给民众,改变了过去贵人们捏着法律,秘不示人,从而可以口含天宪的情况。这一举动,标志着小民的力量和诉求在提升,而贵族政治在瓦解。随即,公元前503年至前500年期间,齐国、郑国、卫国、鲁国相继叛出晋联邦,晋国的霸主地位名存实亡。到了公元前497年(晋定公十六年,吴王阖庐末年),赵简子接替智跞升为正卿,执掌晋国国政。执政不到半年,高兴还没高兴完,就卷入了滔滔没顶的六卿内讧之中,一讧就是八年之久。

最一开始,是在老赵家的内部讧。赵简子的同族亲戚赵午,把持着邯郸城。邯郸谁都知道,在河北南部,与河南相邻,就是“邯郸学步”的那个地方,本来属于卫国的地盘。但是卫国人遭到狄人的毒手,丢了都城,在齐桓公的接纳下实行东迁,搬到楚丘,继而到濮阳,其原有地盘遂被西来的拾荒者——晋国人得去不少,晋国人灭掉了周边的赤狄各部落,也就继承了狄人的占领区。

不知道是经过什么手续,老赵家最终接管了卫国的邯郸城,由赵午把着,但是城里还有五百家卫国老百姓,却是属于赵简子名下的。从前赵简子打叛离霸主晋的卫国,卫国人献出这五百户居民给他,以为请和,他把这五百户存在了邯郸。

赵简子正向山西中部发展,从那里的狄人手中,抢到了晋阳,并修筑晋阳城(在今太原市西南)。城修好了,但是还没有人住进去,因为晋国人的活动范围,都是在山西西南部地区(晋南),越向北越开化得晚,越是狄人纵马的所在。所以,山西中部的这个晋阳,是晋国人眼里的西伯利亚,没人爱去。

于是赵简子打算把寄放在河北南部邯郸城里的五百户属于自己的卫国人,迁到晋阳来借种。邯郸的主人赵午当即答应,但是他的兄长们怕这样惹得卫国人不高兴,于是假意进攻齐国,促使齐国齐景公反击,然后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为借口,把这五百家送去了晋阳。

赵简子一看,自己在邯郸的存款磨蹭了这么久才提取出来,大怒,以族长身份召来赵午。赵午向西登上太行山(南北走向),走了四百里地,下到太原盆地,来到晋阳,一进门,就被解除了佩剑,家臣保镖全部挡在外边,然后被赵简子抓住,没过两天,就被勒死了,罪名是“抗命”。

随即赵简子返回都城绛城(今山西侯马)。

邯郸立刻宣布紧急戒严,把全城的冷兵器对准三百里外的赵简子,范氏和中行氏是邯郸一派的赵氏的姻亲,在绛城里磨戈,暗自准备帮忙。

形势对赵简子显然不利,董安于(此人是从前大名人董狐的后代)是个聪明人,提醒赵简子先发制人,攻打范氏和中行氏,因为这两家就在身边,随时会对我们下手。

赵简子说:“我们国君要求,‘始祸者死。’挑头闹事的死路一条,咱得听国君的话,不能先动手。”

没过几天,范氏、中行氏举起大戟夷矛,猛攻赵简子。赵简子被打得措手不及,北逃去了晋阳。

范吉射、中行寅将兵追到晋阳,猛攻晋阳。当初,董安于在修建晋阳城时,用青铜铸造宫室的柱子的芯,宫墙的墙骨用丈余高的荻蒿类坚韧植物主干做成,暗中带有备战意图。

晋阳被围期间,晋国其他的四家卿也抓紧忙活。范氏和中行氏是六卿之二,在围攻赵氏。其他三卿,魏氏(掌门人是魏舒的儿子魏取的儿子魏曼多)、韩氏(掌门人是韩起的儿子韩须的儿子韩不信)各自跟中行氏、范氏有过节,而智氏(掌门人是从前智莹的孙子智盈的儿子智跞)则想驱逐中行氏,以自己宠爱的人取代中行氏做卿。

于是这三家请示晋定公后,在都城内进攻范氏、中行氏。但是三家不肯齐心协力,虽说是联合征讨范氏、中行氏,并且打着国君旗号,却不能取胜。范氏、中行氏乐了,利令智昏,反而起兵攻打晋定公。激起国人反对,都帮着晋定公打范氏、中行氏,将二氏打败。智、韩、魏趁机再攻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战败,被迫逃亡去了封邑朝歌(属晋国)。赵简子这才得以从晋阳出来,年底回到都城。

下一年,公元前496年初,智跞因为忌惮董安于的高智商,怕有董安于保着赵氏,赵氏会越发强大,于是他跑去要挟赵简子说:“咱国君说了,挑起内乱的人死路一条。这次内乱是范氏、中行氏先动手的,但也是董安于想对他俩下手,才闹起来的。现在,范氏、中行氏已经逃亡,算是得了报应,但董安于不能逍遥法外。”

赵简子很为难。董安于平静地说道:“我死去,能使晋国安宁,赵氏安定,那我何必活着?人谁会不死。”于是,自缢而死。

赵简子非常歉疚,后来赵氏安定后,就把董安于的牌位也列在家庙里,一并得到祭祀。

这次危难,使赵简子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国君还是要尊重的,因为可以拿他来说话;第二,要善于团结多数家族,合力打击敌人。

范氏、中行氏也不是外人。范氏的祖先是重耳时代的士会,士会封邑有一个范邑,因此得氏“范”。士会开创了范氏。他的儿子就是范文子,范文子的儿子是范宣子(范匄、范小宣),范宣子及其儿子范鞅,都相继做过执政官。范鞅的儿子范吉射,就是如今范氏的掌门人。中行氏,先祖是重耳时代的荀林父,荀林父曾经做过中行将(中行是步兵),以官职得氏,开创了中行氏。荀林父的孙子中行偃跟范宣子是好朋友,中行寅也曾接替智莹担任执政官。中行寅的儿子是中行吴,中行吴的儿子是如今中行氏掌门人中行寅。

范氏、中行氏人缘不错,但是脑子傻,不应该进攻国君。两家流亡在朝歌,遭到晋军围攻,由于人缘好,得到了国际各界的声援。齐国、卫国、鲁国、郑国在五六年前就已叛离霸主晋,这时以救援范氏、中行氏为名,纷纷会盟,以齐景公为统领,准备进行武装干涉。代国的鲜虞人,虽然语言服装迥异,也跑来给范氏、中行氏打气,袭击晋国国都。郑国又出兵救范氏,被晋军打败。同年,吴王夫差即位。

两年后,公元前494年,夫差在会稽大败勾践,接受勾践的投降。这一年,晋军讨伐邯郸城的赵午家族,齐景公与卫灵公联手围攻邯郸附近的五鹿(也是晋邑),以救邯郸。齐军和鲁军、卫军又趁机拔取晋国棘蒲。年底,赵简子亲自领兵来围攻范氏、中行氏所龟缩的朝歌城。次年,齐景公给朝歌城输送粮草。

赵简子急了,统兵去断粮道,在卫国铁邑和人数众多的郑国护送粮草军展开激战。战前,赵简子做了件创举的事情,宣布:破敌立功的,上大夫,授予县长官职,下大夫,授予郡守官职,士人,赏田十万。在军中当奴隶搬道具的,也杀敌立功的话,免去奴隶身份,不再当替身演员,转正。这些诱因,充分激励了那些不要命的军士的斗志。

赵简子还以身作则,说:“假如我带头后退,情愿领死,自缢以后再戮掉脑袋,以薄棺材素马车等等没面子的方式下葬,还不许葬在祖宗公墓。”大家一听,主子都这么发狠,咱也别客气了,于是挥家伙猛杀,大败敌方联军,夺得粮车一千辆。赵简子在战斗中被郑人击中肩膀,倒在车上直吐血,但是依旧击鼓不断。

次年,赵简子又来围攻朝歌,范吉射和中行寅突围,逃至姻亲赵午家族的邯郸城内。下一年,齐、卫再次联手围攻邯郸附近的五鹿,以加强邯郸的防御能力。八月,赵简子来攻邯郸,十一月终于攻破邯郸。范吉射、中行寅从邯郸出逃,在齐军护送下钻入晋国柏人邑。齐军并且夺取晋国东部的河北省南端八个城邑。

下一年,公元前490年,晋军又来围攻柏人。范吉射、中行寅被迫出逃去了齐国,被齐景公接下。同年底,齐景公去世。

范氏、中行氏跑去齐国,晋国就剩下赵、智、韩、魏四家卿了。赵简子在这八年混战中,为自己夺取了邯郸、中牟两个大城,使自家的城邑相对更靠近中原了。

范氏完蛋以后,好东西都没了,有人钻到他的弃家里偷盗,只剩一口钟了,因为扛不动,还丢在那里。这人想,把钟凿碎了,一样能卖钱啊。可是又怕人听见。于是,他就捂住了自己那两个聪明的耳朵,抡起家伙凿钟——这就是掩耳盗铃的故事,呵呵。

赵简子先生二三事:

赵简子性格咄咄逼人,但是也有温良的一面,比如说他收买人心。在他的封地里面,每亩的长是两百四十步,宽是一百二十步,是传统长宽标准各百步的面积的1.4倍,这意味着农人可以多打粮食少交税,从而吸引移民,鼓励垦殖。他还对新开垦的土地免税。特别对边区晋阳的人民,格外减税。总体来讲,赵、魏、韩三家的亩制都大,租税轻,施惠于民,因而人心归附,大家都喜欢去他家那里种地,他们可以从中征发出的私家军队也就多。而亩制最小的范氏、中行氏先亡,也不奇怪。

赵简子用人不拘一格,不论品行,甚至力排众议,收纳了鲁国来的“恐怖分子”阳虎。下面人都说阳虎擅长偷别人家的家政,赵简子说:“不怕他来偷,就看我怎么驾驭了。”于是叫阳虎做了家臣长。阳虎深受感动,在灭范氏、中行氏的斗争中积极谋划出力,在截击郑国送粮军的战役中,阳虎献策:“我们兵车少,让我来打头阵。郑国人看见我的相貌,必然害怕,您的主力再随后出击,必能大败之。”

赵简子甚至对在敌营里服过役的人,比如范氏、中行氏属下的人才,也不作战犯处理,而是想纳为已有。属下史黯劝说:“这些人不能规劝自己的主子,导致二主流亡国外,哪有什么良臣?”赵简子方才作罢。

甚至远在东方的人,也有慕名想投奔赵简子的,比如孔子这时候正在周游列国,就带着徒弟们往晋国来,想到赵简子这儿找找机会。但是赵简子突然杀了晋国大夫窦鸣犊、舜华,这两位先生跟孔子一样,都是保皇派,反对赵简子这种卿族上侵君权。孔子一看这阵势,兔死狐悲,也就不敢来晋国求职了,而是对着黄河水浩叹了一下,“洋洋乎,美哉!但是我不能过河了!”半途折回。

赵简子是世卿家族子弟,但是他已经开始重视没什么家族背景的士人。赵简子有两个大宠物,是两匹白色的骡子(当时比较少见),骡子是从胡人那儿来的进口物种,非常特异。而当他得知自家的家臣——广门邑的邑宰需要吃白骡子的肝治病,否则就会死(医生说的!),当即召来厨师杀了白骡子,取肝给了广门邑宰。后来这个邑宰在攻翟战斗中,带领手下一千四百名勇士,首先冲上城去。

赵简子也比较听人劝。有一次,他指挥军队攻打卫国,出于安全考虑,他躲在箭矢不及之处,用盾牌罩着自己,发号施令。下边人骂他,他立刻撤掉盾牌,走在敌人射程之内,指挥战斗。

还有一次,赵简子上山,属下们都脱光膀子,下去推车,唯独虎会荷戟行歌,不推车。赵简子说:“大胆,犯上,你是侮辱我!该当何罪?”虎会说:“我错了,对不起!我这样侮辱您该当死罪,但你知道主子侮辱臣子会是怎样吗?让我们推车伺候你,你这么侮辱臣子,那么智者不再替你谋划,辩者不再为你出使,勇者不再为你搏斗。”赵简子赶紧下车道歉,山也不上了,置酒群饮,待虎会为上宾。

还有一个叫周舍的人,主动跑来求职,在门口立了三日三夜,被赵简子接见,问他能干什么。周舍却说:“我什么都不会,只想做一个谔谔之臣,拿着墨笔和牍版,跟在你后边,把你做的各种错事都给记下来。每天都记,记一个月就会有效果,记一年就会有收获。”

赵简子听了,很高兴,于是叫周舍和自己住在一起,天天替自己写日记。但是这个可怜的应聘者走上工作岗位几天就死了,赵简子三年后,还在一个宴会上突然哭了,大夫们不解,赵简子说:“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周舍之谔谔。自从周舍死后,我再没听到过我的过错。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就会灭亡,我要灭亡了吗?所以我哭啊。”他埋怨下面的人不敢逆龙鳞,给自己提批评意见。

赵简子也善于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他战车上的保镖(车右)叫“少室周”,从事保卫领导的工作。他听说有个叫牛谈的,力气很大,就跑去跟牛谈角力(比赛摔跤),结果被摔得满脸青包。按理说,作为勇士,被摔成这样,肯定恨死对方了。但少室周主动向赵简子辞职,想把车右的位子让给牛谈。赵简子很高兴,答应了,却提拔少室周做了邑宰。赵简子说:“知贤以让,可以训矣。”

训就是“不足为训”的那个“训”,意思是你的做法,可以作为样板让别人学。

赵简子属下还有个叫鸾徼的,一贯向赵简子进贡声色犬马,而没有推荐人才,因此被赵简子处死,沉入河中以示警戒。

这就是善于建设“企业文化”,把符合其文化(推荐贤人)的少室周奖励提拔,把不符合文化(从不推荐贤人)的鸾徼淹死河中,从而可以树立团队的崇贤文化。如果对二者都无动于衷,那么口头上再强调自己的文化,也没有用。

赵简子灭掉范氏、中行氏以后六年,吴王夫差北上在艾陵大败齐国。又过了两年,到了公元前484年,赵简子参加了吴王夫差与晋定公的“黄池之会”,会上,跟吴国人争老大,争到不耐烦的时候,赵简子叫嚣:“天都黑了,怎么还争不出个结果!干脆建鼓整列,以死决战,谁厉害谁就是老大!”

最后,吴王夫差还是先歃了血,因为他真的把三万人的大阵给列出来了。吴王夫差又折腾了七年,公元前5世纪上叶的阳光,就照见了他的败亡。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的复仇军包围了夫差的姑苏城。这一年,执晋国国政二十二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这一年,被司马迁定为战国的起点,也是本书的起点。

夫差眼看着不行的时候,赵简子的儿子赵无恤,还特地派出使者,想去慰问吴王,赵无恤说:“当年黄池之会,我爹和吴国人血誓,‘好恶同之’,现在吴王不好了,我得去看看。”

于是,赵无恤的使者钻入被层层围困的姑苏城,和神态凄凉的老吴王夫差拉了一通家常,算是仁义尽至,然后离开。

赵无恤比他爸爸赵简子来得柔和卑逊,至少外表是。这是因为赵无恤出身低贱,是姨娘生的,而且还是来自狄国的姨娘,因为母亲卑贱,导致了自己的卑贱。甚至母亲还是俘虏来的,赵简子一时情欲发作,跟她制造了赵无恤,所以只把这娘俩当下人对待,平常都上不了饭桌。赵简子也几乎没时间理他。

有一天,一个郑国著名大相师来到赵简子家看相。赵简子赶紧把儿子们都召来,请先生看骨相。郑先生捏了半天,说:“一个能当卿的都没有。”

“妈呀,那我们赵家岂不是要灭种?”

“我进门的路上,看见一个收拾柴火的小伙子,是您儿子吗?他倒挺有上卿的骨相的!”

赵简子摸了半天脑袋:“对对,是有这么一个傻小子,赶紧喊进来。”

赵无恤进来,抱着个罐子,问:“谁要添开水?”

赵简子说:“不是要你倒水,站好了,先生给你看相。”

赵无恤被大相师揪住脑袋摸,好像小孩子被按住洗头。郑大相师摸了半天,连连惊叹:“此真将军也!这骨头!这后脑勺!这腮帮子!”

赵简子瞪着眼珠子,看着这个中原与狄人的杂种,眉目似乎风致英朗,与众不同,但未来能不能做上卿,鬼才知道。

于是他把自己写的一篇心得,人生的训诫之辞,抄在竹板上,分交给俩孩子——嫡长子伯鲁和赵无恤,叫他俩拿回去背诵,三年后要考。

三年后,他有头有脸的嫡子伯鲁,根本背不出来,甚至连竹板放哪儿都想不起来了。而赵无恤却倒背如流。老爹一问竹简在哪儿,一伸袖子就拿出来了,天天不离身。

赵简子一声长叹,想不到我们赵家,却是这个杂种来继承,不过呢,我爷爷的爷爷赵盾,母亲也是狄人,那就没什么丢脸的啦。

于是他又招呼儿子们说:“我啊,把一个宝符藏于恒山之上,你们去找找看吧,先找到的有赏。”

于是,一帮孩子们就驾着车,前往恒山寻宝。恒山是五岳之一,在山西北部,远离富庶的晋南地区,是狄人的活动区。白狄与赤狄各部,在长达百年的与晋国人消耗战中,被攻灭殆尽,残部被压缩在恒山东北地区,进入河北省西北部,在河北蔚县一带的沿河平原建立代国。

赵家的孩子们,在恒山一带徘徊,看见这里山势陡峻,谷大沟深,道路崎岖,群山烂漫(后来的悬空寺就在这里,向南不远就是五台山)。大家鬼混了半天,宝符的影子也没找到,只好空手而归。只有赵无恤回来汇报说:“我找到了。”

“你找到什么了?”

“我找到宝符了。恒山地势险要,下临代国,凭恒山之险下攻代国,代国可取,恒山即是我们的宝物。”

赵简子从此晓得,唯独这个儿子胸有大志,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于是终于经过长期考察,废掉太子,改立无恤为接班人。

等赵简子在公元前475年溘然长逝,赵无恤立刻继承老爸遗志,来不及脱下丧服,就远行北上,驻车恒山,观察代国的风土人情。代国,即现在的河北蔚县,在北京正西一百五十公里,山西河北北部交境,历来是兵家虎踞、异族盘桓之地,是后代王朝抗击鲜卑、契丹、突厥、金兵的第一道北向门户。现在是狄人的一块乐土。

狄人的生活特点有两个,一个是贪玩儿,唱歌跳舞是他们的拿手戏;另外一个就是爱美之心强烈,我指的是爱美女之心。

于是赵无恤使用美人计,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代王。代王欢喜过望,剥开这个糖衣炮弹,一看,美呀!

赵无恤于是同年在两国边境,宴请姐夫(代王),代王带着人来了,乐呵呵地坐在酒席宴上欣赏舞蹈。赵无恤派出的舞蹈演员,都是特种部队的,在羽毛道具中,夹藏了青铜兵器,瞄着代王的脑袋比划。

代王频频点头,有追求,有个性,有艺术!他旁边的一个赵姓厨官,举起一个大铜勺子,说:“您别光顾了看,忘了喝酒哇,我给您斟酒。”

代王尖着嘴儿去嘬酒,旁边厨官举起一尺多长的大铜勺子,照着代王脑袋,“啪”地一下子就抡上去了。旁边跳舞的,挥着羽毛和兵器,扑上来也猛打,尽杀代王左右保镖。

代王临死还寻思呢,咦,这酒怪了,劲儿这么大,刚喝一口脑袋就晕得生疼。“咚”的一声,倒地死掉。

赵无恤轻易地夺取了北方重地——代地。

赵无恤的姐姐,听说老公(代王)被弟弟杀害了,痛哭呼天,最后拔下簪子,磨光了,刺喉自尽,非常刚烈。代地人很哀怜她,把她所死的地方起名为“磨笄之山”,至今在河北涞源县东还有,名字没改。

燕赵古来多慷慨激烈之士,赵无恤的姐姐算是第一人。这也是受北方狄人游牧族刚烈强悍的文化所浸染。一般人自杀都是自缢,求个光鲜的完尸,自己看着也舒服,但赵姐姐用簪子,可见她相当地暴烈激愤。

占据北方山西、河北交界处的代地,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它解除了山西中部太原盆地的赵氏晋阳城东北部的异族威胁;第二,代地,右临河北燕国,左临楼烦、林胡异族,借助代地,赵人可以从侧翼攻击这两地;第三,代地南临中山国(今河北石家庄、唐河一带),代地和赵氏南部大本营邯郸配合,可以夹击中山国。后来,赵武灵王攻灭中山国、楼烦、林胡,都是以代地作为屯兵基地、给养基地和出发地。

而且,代地的骏马,很好地武装了赵家的主力车骑。古诗所谓“代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可见代马是很有名的。后来苏秦把“代马、胡犬、昆山之玉”,列为赵国的三大宝。优质马种都是狄人培育的,华夏内地的马则矮小得像驴。吃苦耐劳的骡子也是狄人培育的。

赵无恤以庶子的身份,做出这样轰轰烈烈的事情,被后代的赵武灵王赞为“简襄主之烈”——赵襄子是他的谥号,他和他爸爸赵简子都被赵武灵王追慕,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勇于革新,敢想敢干,有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

但是,赵无恤以庶子的身份接班,不太符合传统,也怕被人议论,于是后来他临死时,为了弥补大哥伯鲁失去继承权的不幸,就把位子传给了大哥伯鲁的孙子,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

赵无恤为了维护了赵氏家族的团结,可谓高尚无私。赵无恤死后被谥为“赵襄子”,“襄”是仁义的意思——和宋襄公看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敬重。

有一次,赵家军夺了狄人两座城池。赵无恤闻讯,满脸忧虑,不知不觉中把手里的米饭都捏成了饭团(当时吃饭用手抓,吃菜用箸匕),他说:“我们一个上午拿下两座城池,这不符合客观规律啊。暴风骤雨不可能持续一个早上,中午的太阳也不过只是一会儿。目前我们赵氏的德行积累太少,进速太猛,反倒灭亡。”接着,他又以夫差的例子警惕自己,夫差的败亡就是由于“屡战屡胜”,刺激得胃口变得太大,于是摊子铺得也太大,经营能力跟不上业务增长速度。

可以看得出来,赵无恤的战术是道家的阴柔,上次灭代国也是通过假装卑恭,以柔克刚。但赵无恤的这种窝窝囊囊的“守雌”哲学,被一个非常牛气的人狠狠地看不起,这人就是我们伟大的智氏掌门人——智伯。

智氏在晋国目前四卿里边,综合排名第一。智氏的第一个先人是荀林父的弟弟荀首,因为封地在智(今山西蒲州),得氏为“智”。荀首的儿子就是智莹。智莹是个有骨气的小伙子,他在荀林父指挥的“邲之战”里被害得很苦,成了楚庄王的俘虏,一蹲就是九年。最后被他父亲用战俘换了回来,临别他对楚共王说:“将来怎么感谢您?将来有机会在战场遇到,我就狠狠地往死里打!”

智莹回国后,成长为晋悼公时代的晋国执政官,指挥“三驾之战”胜楚,功成而死。从此智氏成为晋六卿的“常任家族”。智莹死后,其子智朔早死,孙子智盈袭位做了晋卿,智盈的儿子智跞又接班为卿,并且在晋定公初期当了执政官。智跞做了四年执政官,换给了赵简子来做。智跞的儿子叫智申,孙子就是智伯。(自重耳建立六卿和其中的首卿为执政官兼三军元帅的制度以来,晋国的执政官,依次分别是先轸、先且居、赵盾、邰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韩厥、智莹、中行偃,范宣子、赵武、韩起、魏舒、范鞅、智跞、赵简子。)

不管是当不当执政官,智氏手里一直握着份额不小的封邑,以及封邑上征发的家族军队,势焰甚炽。

赵简子死后,按照一种有意无意的轮换制,智跞(先于赵简子而死)的孙子“智伯”成为晋国执政官。

智伯本名“智瑶”,瑶是一种美玉,他人也长得漂亮,个子高大,有一副美丽的丰髯,善于射击和驾驭,力气强大,技艺毕全,同时巧于文辩,强毅果敢,但他却有一项致命缺点,就是不仁,有点儿恃才傲物,喜欢虐待别人,像桃花岛上的黄老邪,霸王脾气,刚愎(这是智家世代遗传的禀性,倔强)。

智伯执政第三年,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困死。次年,智伯就带兵伐齐——因为齐早在公元前503年就和郑国等诸侯叛离晋国了,随后晋不断出兵,试图把他们打回来。这次智伯率兵伐齐,扎营之后,他本人带着一小股侦察兵,驱车观察敌垒。突然马受惊了,尥着蹶子乱跑,驾驶员手忙脚乱:“报告!总司令,咱往哪儿跑?”

“给我往敌营跑!不许回头!”

战车风驰电掣,直冲齐人的壁垒,冲到城根儿下才算掣住。然后,智伯带着部队,在齐人警惕紧张的注视下,轻松写意地返回。

事后,智伯回答记者问:“齐国人认得我的旗帜,我如果掉头跑,齐人自然会看见,以为是我畏惧,势必出垒来攻我。所以我偏往前冲,震慑住他们。”这大约就是军事伪装中的辩证法,即事物存在运动性和前后依赖性,“己弱,而示之强;己强,而示之弱。”智伯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接下来,按老规矩,做战前的占卜,以及祷告,但是智伯不许。智伯对记者们说:“齐人抢了我们的英丘,我是奉国君之命,吊辞伐罪。我们占了理,当然我们必胜,何必占卜。”

于是双方会战,齐师败绩(就是“超级失败”“失败的二次方”)。智伯还亲自操矛,提了一名齐将颜庚。颜庚本是山泽大盗,后来交钱去鲁国当了孔子的徒弟,如今领兵被擒。智伯自己树立了勇武善战的形象。

智伯最看不起的就是孬种,典型人物就是“守雌”学派的赵无恤。

八年后,公元前464年,越王勾践也死去了。这时候智伯执政已是第十一年,他跟赵无恤一起出兵,进攻郑国,因为郑国也是早就叛晋了的。郑国被人打了两百多年,已经被打到了应对自如的地步,他们善于揣摩进攻者的意图,而表现出相应的投降、适度抵抗后再投降、强烈抵抗后再投降等多种组合方案(虽然总归都是投降,但过程很微妙,就像陪领导下棋)。

鉴于智伯勇猛,好胜心强,郑国人遂采取30%的抵抗度数然后再投降的方略。他们跑出城外,守在南里(一个小区的名字),严阵以待。等晋军打过来了,郑国人坚持了一顿饭工夫,觉得度数够了,就弃了南里,拎着大戟往回跑,败撤进城。

智伯满意了,高兴了,挥军猛上!

攻到城门口,郑国人不敢出来,甚至城门都没来得及关上,郑国人也不敢从城头往下砸东西,城门口一点儿动静都没有——30%的抵抗度定得太低了。

由于抵抗度数太低,过于微弱,智伯反倒犹豫了,担心郑国人有诈。城门里面藏着什么秘密武器也未可知。

于是他对旁边赶到的赵无恤说:“赵司令,你带着你的部队,先给我上!”

赵司令才不傻呢,他也看出郑人的抵抗度数太低了,自己贸然进去,敌人突然把度数调高了,怎么办?于是他说:“智总,您是总指挥,您是主将,您先请。我不能抢在您前面去进城受降,那不礼貌。”

智伯一听对方不肯当炮灰,大怒:“好你个懦夫,好你个守雌主义者,一点儿勇也没有,一点儿用也没有!你爹怎么挑你这么个没用的继承人。”智伯口齿伶俐,骂人是一绝。

赵无恤反唇相讥:“我是胆怯懦弱,我是徒能忍耻,但这样才真能保全赵氏。”

“懦夫,杂种!你照照镜子,你真丑,你又丑又土。你是猪,你是狄人的骡子,驴子和马的杂种!”

就这样,进攻的两伙人在城底下互相指着鼻子骂起来了,把城上的郑国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次战役,智伯抢到了郑国九座城邑。庆功会上,智伯趁着酒醉向赵无恤挑衅,使劲灌酒劝肉,就像往垃圾筒里倒垃圾。赵无恤被塞得满嘴都是,直往外喷,拒绝再张嘴。智伯干脆把酒杯扔到了赵无恤的脸上。酒杯硬硬的,撞在脸上,血立刻出来了。赵无恤的部下想动武,旁人赶紧把智伯拦住护住,闹剧才算结束。

赵无恤擦擦鼻子上的酒水,示意左右坐好,说:“我爹之所以让我当继承人,很重要一点就是看中我能忍辱负重。”

一般来讲,燕赵之人受北方游牧族影响,多脾气火爆,一言不合,拔剑相向,稍受羞辱,就刎颈自杀。像赵无恤这样,就算是相当的“忍者”了。但是在他的心底,依旧恨死了智伯,暗暗发誓要把智伯的脑袋揪下来,当球踢,当酒罐子,或者干脆当尿壶。

七年后,智伯执政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晋出公第十七年),智伯突然想起范氏、中行氏来了。这两氏自从被赵简子联合众卿打败,出逃齐国,已经二十八年了,估计是客死异地了,他们留在晋国的财产当然早被掠光,但城邑土地还是原封未动,因为国君不让动。于是智伯带头,叫上赵、魏、韩三个哥们儿,把范氏、中行氏的田产全部瓜分了。

这个“私分国有财产”的罪行触怒了国君晋出公,不自量力的晋出公暗中联络齐鲁两国,想调兵来灭自己的智、赵、魏、韩四卿。这个挥刀自宫或者引狼入室的蹩脚主意没等实施,就被警觉的四卿联手粉碎。四卿抄起武器,把自己的国君打跑了。(只有在犯上的时候,四人才是异常齐心协力啊。)

可怜的晋出公客死在楚国。智伯又立了一个晋哀公(唉,这个可怜的名字啊,凑合着对付几年吧)。

由于是他带头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地,国君又是他一手扶立的,智伯感觉到了自己伟大得一塌糊涂,而赵、魏、韩三个胆小鬼,纯粹是寄活在自己羽翼之下,跟着自己沾光。所以,智伯就非常想给这三个吃白饭的家伙以脸色看。

次年,智伯跟魏桓子(跟随重耳长征过的九袋长老魏仇的七世孙,亦即与赵简子一起打跑范氏、中行氏的魏曼多的儿子)、韩康子(司马韩厥的五世孙,即韩参加驱逐范氏、中行氏的韩不信的孙子)一起在蓝台喝酒。席上,智伯戏弄了韩康子,又污辱了韩的家臣“段规”(具体细节不详,不排除人身污辱——比如喝尿的可能)。

智伯的叔叔智果比较谨慎,提醒说:“你应该防备他们报复!”

智伯哈哈大笑,豪迈地说:“我不报复他就是好事了,这两个吃白饭的家伙。”

智果说:“从前,郤氏、栾氏、范氏、中行氏被人灭掉,都是因为他们招惹了别人的怨恨,导致家族败亡。马蜂、蚊子虽小,也会咬人啊。”

智伯巴不得跟三家干一场呢,见个高低,遂不以为然。

两年后,智伯开始找茬儿,他派人对三家说:“咱们的国君太可怜了,你们也都看见了。(是啊,要不怎么叫晋哀公呢。)咱们身为国卿,都应该忠君爱国。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大河不满小河怎么满。所以,每人都拿出些地方来,赞助给国君。”

韩康子最窝囊,排在四卿之末,赶紧跟家臣商量,不拿出来吧,怕智伯找着了借口,正好来打。拿出来吧,白吃亏。家臣说:“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等他智伯吃惯了便宜,尝甜头上瘾,就会跟别人也伸手要。别人不买他的账,到时候打起来,咱就有戏瞧了。”耶,这主意不错,就当花钱买张戏票吧。

于是韩康子拿出文书,划出一个封邑(万户人口的),盖上铜玺的章,送给智伯。

智伯接了,算你小子还不傻,然后把黑手又往魏桓子面前一伸:“快,该你了。”

魏桓子很想拒绝,家臣害怕了,劝说道:“人家韩家给了,咱要是不给,情等着智氏来打,被韩家看戏。咱也给吧。《周书》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嘛。”

于是,魏桓子也盖了个戳,交出一万家户口。

智伯看了看清单,基本满意了,但就差赵无恤了。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个硬骨头。

赵无恤是个“守雌主义者”,这固然是由于他是姨娘生的,从小自卑。同时,赵家人的性情,从赵衰、赵盾、赵朔、赵武一脉下来,也都比较文质,心慈面软,类似大宋朝“偃武修文”的赵姓皇帝。这种家族性格刚好跟智氏的粗鲁桀骜相映成趣。

但是,赵无恤外边虽柔,内里却刚,他不准备再俯首帖耳,毅然回绝智伯的使者。他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哪能随意送人?”

使者一走,赵无恤赶紧把家臣张孟谈叫来:“智伯移兵来打我的话,怎么办?以赵氏的力量,跟他对抗,众寡悬殊,孤木难支啊。”

张孟谈为人足智多谋,他说:“晋阳是董安于修建的,城垣坚固,仓廪充实。您爸爸派家臣尹铎去治理那里,宽恤有恩,政教清明,不把老百姓当作蚕茧来抽丝,而是实行人为减税。所以人们愿意效死。”

“对啊,我爹在的时候,也嘱咐我,如果出现三长两短,紧急情况,不管相离多远,也要跑到晋阳去。那是我爹在边境上新修的一座坚城。”

晋阳在如今的太原西南郊,左山右河,东有恒山、太行之险,西有汾河、黄河之固。由于它属于山西中部,远离晋南的晋人活动区(山西南部),敌人来伐,后续不继,是个很好的拥兵自重的地方。

于是,赵无恤收拾东西,率军北趋四百里,退保晋阳。

郊外的空气真好啊,赵无恤一边欣赏着盆地山景,一边在城头检查工事。晋阳城的一个特点就是“固”。城高池深、宫苑壮丽,坚厚的城墙以夯土打造,中间还加固木桩、石础。晋阳人心也很固,百姓心无二志,不会哗变。但是,赵无恤担心城里的弓箭、武器不够用,一旦打起持久战来,就会弹尽粮绝,光有个城墙有什么用呢。

张孟谈说:“从前董安于主持修建晋阳时,我听说,他宫院的墙垣都是用荻蒿、苦楚做的,有的高达丈余,咱把它挖出来,正好用来制造箭杆。他当时造的宫室的柱子,据说是用铜做柱芯,咱也卸下来,可以熔化造兵器。”董安于(董狐的后代,晋阳的缔造者和赵家的殉身者)的深远考虑,继上次拯救了赵简子之后(被范氏、中行氏追赶至此),又要护住赵无恤了。

于是,公元前454年,晋四卿的老大——智伯先生,前来率兵攻打晋阳。攻城是件难事,攻城的人,不便于往上射箭,又想攻进城里去,最节省成本的办法是搭云梯上去。但是城上的人会用“撞车”的撞锤,像和尚撞钟似的,把搭过来的云梯撞趴下。抛石机不错,可以摧毁城上的守军和工事,智伯的时代也有抛石机,但力量幼稚,只算花拳绣腿而已。智伯咬着牙,驱赶智、魏、韩联军,仰攻三个月,昼夜激战,毫无进展。然后改作围城消耗战,就是围而不打,靠把城里人饿死的方法,来取得这个城市。这样可以避免攻城时自己伤亡太大——勾践围攻夫差的苏州,也是这么做的。

于是,智伯就改围城,一围就是两年多,晋阳城纹丝不动,但是粮食开始不够了,人们也都失去了信心,大夫们见到赵无恤,也都目光狐疑。

智伯开始研究,最后,想出了水淹晋阳的计谋。智伯不愧是名门贵族,吃肉长大,没有点儿智商,也不敢傲物啊。他看见晋阳的西边有悬壅山,晋水从那里边流出,绕过城南,注入东边的汾河,这固然被当初的修城者视为天然防御,但事物不都是可以两面看嘛。

时值雨季,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智伯和青蛙一起乐了。智伯命令士兵挖筑人工河床,修筑一圈堤坝围住晋阳,然后决晋水入堤坝,以灌晋阳。

中国古代北方的第一个人工水库出现了:晋阳四周高,中间低(所谓太原盆地),大水汪洋一片,积得像一个大湖,中间是孤岛一样的晋阳城,茫茫如一片小舟。水位最高的时候,升到了离城头只有三块版的位置,眼看就灌进去了(版筑的版子,三块版,两米见高)。

这下好了。智伯约来韩康子、魏桓子,坐上车,在岸边一起观看水景。踌躇满志的智伯对着滔滔白浪,忘情地说:“从前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人之国,今天我才算知道啦。”

韩、魏两家顺口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首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首邑(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也各自有一条河。智伯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既能水淹晋阳,也能水淹我们啊。

魏宣子就在车上用胳膊肘顶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就拿脚踩了一下魏宣子。俩人互相用手脚说了悄悄话,大约是想动手脚。

智伯的家臣看见韩、魏两家面有忧色,认定他们要造反,赶紧提醒智伯:“如今赵氏像瓮中的乌龟,插翅难逃。韩、魏两家看了,却没有喜志,而有忧色。可见跟您同床异梦。”

智伯赶紧拿这话去问韩、魏两家,韩、魏吓坏了,赶紧说:“没有哇,我很高兴啊,我发誓,我真的很高兴哇。”

智伯心想:“晋阳城旦夕可下,城一下,灭了赵氏,就可以三分赵地,他们俩各得三分之一。这是眼前立刻就可以拿的利益,他们俩不至于这么傻,要现在倒戈伐我的。”

这时候,晋阳城内都已经进水了,城中水深两丈四尺,人家的灶膛里游出了青蛙和乌龟。老百姓只好爬上房去“巢居”,在房顶支起棚子。灶台也被搬上了房,“悬釜而炊”——把炉灶架在房顶,悬起来,烧火做饭,非常苦恼。不过这种苦恼并没持续太久,因为已经不需要做饭了,因为米没有了。于是,老办法又出来了——晋阳城中“人马相食,易子而食”,当兵的吃马,老百姓则吃儿子,炖着吃。

危急之中,赵无恤找来张孟谈:“军人都饿得骨瘦如柴了,水势再涨起来,全城就保不住了。我看,不行咱就投降吧。”

张孟谈看着主子脸上那块青疤(智伯砸的)与屋子四壁的青苔相映成趣,说:“您瞧我的。”

当天晚上,月黑风高,张孟谈偷着从城头跳下,抱着块门板,在水里划着,先后潜入韩、魏两家军营游说。

“我听说,唇亡齿寒。如今智伯灭了我们赵氏,接下来,就轮到你们俩了。”张孟谈伶牙俐齿,一番鼓动,魏宣子和韩康子本来就想动手脚,当即同意,决定倒戈。

三个人约时动手,一起打智伯。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正在营里睡觉,梦见外边下雨,从卧榻上爬起来一看,不是下雨,是哗哗地发大水——衣裳被子全湿了,锅罐漂起来了。赶紧蹚水出去,定睛一看,兵营里水更深,正在猛涨。“堤坝决口了,快去抢修啊!”可他哪里知道,韩、魏两家已经反水,杀死守堤军吏,掘开堤坝,使原本淹城的晋水倒灌进了智氏军营,奔涌如同海潮,哪里堵得住。

智伯惊慌不定,带着亲军,拔腿往高处跑,摸黑乱撞,正好撞在枪口上。四方响起战鼓,韩、魏两家造反军手舞干戈,占据了一切干燥的地方以及通往干燥地方的要道,然后从两翼鼓噪夹击,猛攻智军,把它往水里推。

而赵军(虽然瘦得像猴)也跳城出来,驾着木筏,在水面冲杀。智家兵士,腹背受敌,纷纷跌落水中,哭天叫地,狼狈一团,被杀了一夜,终于全军覆没——淹死的居多,扎死砍死的也有,不计其数。

智伯被人像落汤鸡一样捉住以后,遭到了枭首的处理。随后这个脑袋交到了官方管理的手工艺场,接受下一个工序的处理。

智伯没有立刻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他以一只脑袋壳的形式,继续存留在人间,被他的仇人抱着。准确地说,他的脑壳被做成了一把酒壶,每天赵无恤抱着这把酒壶啃,以报复当年被酒杯砸的宿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非常解恨。

当然,更有一种说法,是把智伯的脑壳做成了尿壶。每天半夜,赵无恤内急,就不用上厕所了,从床头寻来智伯的脑壳,接在下面尿尿。

这个尿壶还是个工艺品,是漆器。随着礼崩乐坏,当时的贵族家庭不太宠爱青铜器了,漆器因为其实用性和美观性而逐渐流行。漆器轻便灵巧,隔热耐腐。漆器的食品盒子、首饰盒子、酒杯、羽觞、漆盒、漆盘、漆笾,都是家常必备的。漆器是以木片、竹片为胎(当然,这个脑壳做胎的,独一无二),外面用天然漆绘制出色彩生动的飞禽、走兽、神仙、云纹、凤纹,甚至是后羿射日、人蛇相缠的故事。好的漆器光泽明亮,千年如新,并且镶金嵌玉,价值不菲,足以与玉器媲美比值。在“瓷器时代”到来以前,中国当时也可以说是“漆器时代”。

智伯脑壳成了工艺品,不管是尿壶酒壶,那上面的两个窟窿是怎么处理的,令人好奇。总之,智伯身败名裂,祸延三族,着实可叹。本支的、旁支的智氏亲族,全都跟着倒了霉。杀头的杀头,勒死的勒死,土地全被瓜分。只有叔叔智果,预见了智伯的败亡,及早改为他姓,才幸免于难。

智伯之败,在于没能将自己的同盟——韩、魏控制住。单单建立了同盟还不够,还要能制约它。智伯之死,与后来关羽之败,共同点都在于未能控制好同盟。智伯败死,家亡地分,为天下笑。但是,智伯引水以灌晋阳的水渠却保留下来了,用做灌溉,到现在还有,称作“智伯渠”,泽被晋阳附近的人民。

赵无恤遂把晋阳作为赵氏的首邑,然后就改在这里办公。他为了方便群众,还在智伯渠上修了一座石桥,让人们交通。但这座桥差点儿要了他的命,因为这桥就是后代有名的“豫让桥”。

豫让的大名,由于司马迁的吹捧,无人不知。他原创的名言是“士为知己者死”。

豫让出身于大侠家庭(但他更像一个日本忍者),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晋国大侠毕万,担任晋献公战车上的保镖。豫让的爷爷也是大侠,名叫毕阳,具体事迹不传,但一说毕阳,大家都知道是谁了。豫让一出场,大家都说:哦,这是毕阳的孙子,我知道他爷爷的。总之,他自己却没有什么名。

豫让,先去投奔范氏,但不太被当回事;后来又侍奉中行氏,还是不怎么得意。于是他有点儿变态,最终跑到智伯家当差,才得到尊宠——“智伯甚尊宠之”——注意,这是一句比较暧昧的话。按马斯洛需求曲线,豫让对自尊看得最重要。智伯给了他尊严,他要有所报答。

智伯在“水淹晋阳”之役,功亏一篑,掉了脑袋,死后变成了工艺品。树倒猢狲散,智伯的手下人纷纷变节,投奔赵无恤家去当差。豫让非常愤怒,他逃入山中,狠狠发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智伯是我的知己,我要为智伯美容——对不起,报仇!”

豫让改换姓名,混在一帮劳改犯之中,钻进晋阳城的宫殿里,参与装修厕所。这是奴隶的工作,而奴隶这个行业,都由罪犯提供人力资源(当然战俘也可以,穷困潦倒的人也可以自卖为奴)。豫让拿着一把涂墙用的瓦刀,站在厕所里抹墙。瓦刀的刃被他偷着磨得锋利逼人,一挥必杀,专门对付人脖子。豫让每天恭候着赵无恤大驾光临。

即使英雄也要上厕所啊。赵无恤这天来上厕所。刚蹲下,突然心脏惊悸——早搏。这是一种心灵感应,赵无恤感受到一股杀气——久经战阵沙场的人,都有这种敏感。“有刺客!——”

保镖们立刻冲进来,“刺客在哪儿,刺客在哪儿?”把远处假模假样干活的豫让当场揪住,衣服扒光,挖出手里改制后的瓦刀。瓦刀的刃闪着青荧渴血的光芒,跟这小子眼里的光芒一样。刺客就是你。

大家平静下来,一瞧,咦,这小子不是毕阳的孙子吗?怎么干这勾当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豫让。”

“噢,是吗?哼哼,就你也配来行刺我们主子?”

“算了,我知道了,放他走吧!”赵无恤吩咐。

“走?”

“放他走。哼,下次再干的时候利索点儿,不要再给你爷爷丢脸了。记住——不要再让我看见你。”

“还不快走!不是看你爷爷的面子,我们就——吭。”

豫让被气得鼓鼓的,爬起来,接过衣服出去。

旁人赶紧追问赵无恤:“主子,他这十恶不赦的罪人,怎么放他走呢?”

“我知道。可是自从智伯死了,姓智的人也都被灭族了,一个后人没留下。这小子能为主子复仇,也是个义士。以后我避开他走就是了。我们走。”赵无恤也站起来,系好下裳。在前呼后拥之下离开了——厕所。

赵无恤最看重臣子对上级的忠贞了,所以对豫让网开一面。当初,晋阳被围的时候,赵无恤的很多手下失去了革命信心,想投敌了,见了赵无恤礼数上也都怠慢了。唯独一个很笨蛋的人,对赵无恤严格执行臣子之礼,一丝不苟。赵无恤最后论功行赏,把这个寸功未立的给予首赏,高于张孟谈——以鼓励大家忠于主子,这才是一个家族或者王国,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

行刺失败,赵无恤的人必然接下来会监视豫让,豫让更难办了。豫让苦闷得很。

豫让不像专诸、要离那样,经过魔鬼训练营的培训,有政府高官的指点和强大的政治势力资助。他只是为了个人恩怨,自费去杀人,吃穿和武器以及收买打点别人用的钱,都得自己出,而他要去挑战的,却是一个伟大诸侯国的开创者。

小伙子豫让有股子倔劲儿,他用古代剃须刀,剃掉了自己的胡子和眉毛。接着,处理自己的身体,他想到了用漆。当时做漆器用的是天然漆,植物精华,从漆树上割采下来,比现代家装材料更环保、更健康。但是为了调出颜色,也要加入氢氧化铁、朱砂、铅粉、金粉、银粉,凑成各种色泽,那就对身体不太好了。

豫让于是把生漆涂在自己身上,包括脸上。漆虽然很环保,但毕竟不是护肤品,这么一滥用,皮肤就溃疡了,接着肿胀变形,癞疮遍体,像麻风病人一样。豫让的浑身上下每一毛孔里边,都滴着生漆味儿的血和报仇的字眼。这种痛楚不是常人能够经受得了的——这回终于超过他爷爷了(儿童切勿模仿)。

一切收拾完毕,豫让心满意足,跑到大街上行乞,结果,连他的媳妇都认不出他来了。他媳妇说:“咦,这新来要饭的是谁啊,怎么说话声音这么像我老公哇。不过他不会是我老公的,我老公在外面做官呢。”说完,走进市场买菜。

豫让赶紧变声,采取的办法是吞炭,把冶炼青铜器使用的木炭,塞到嗓子眼里,去烧嗓子。嗓子一冒火,声音变得沙哑吓人,像个鬼。

他妻子买菜回来,路过一看:“咦,声音这么哑,不像是我的老公的声音。我刚才肯定听错了。”

这回好了,连媳妇也认不出他来了。但是,有比媳妇更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那就是他的铁哥们儿!

这个铁哥们儿在大街上走,一眼就认出了豫让。昔日的好友变成这个样子,看着怎能不心酸。铁哥们儿铿然泪流。以手拍着他的肩膀,另一只手擦面,说:“豫让啊豫让,你何苦如此呀。以你的才能,去侍奉赵无恤的话,必定得到亲信重用。你得到靠近他的机会,再去报仇,就容易得多了。”

豫让笑了一下,说:“我如果委身侍奉赵无恤,那就要忠于他,再刺杀他,就是不忠啊。我今天这么做,就是要让天下后世的人——身为人臣而心怀二心者,感到无比惭愧!”(话说得好啊!激壮慷慨。可惜啊,后世两千多年过去了,心怀二心的人,何时惭愧过啊。)

终于没过多久,赵无恤出行,队伍前呼后拥,旃、钺、戟、盖,格外显眼。

垢头散发、满身癞疮的豫让,把他要饭的摊儿也挪到赵无恤必经的桥头,蜷缩在那里。他怀藏利刃,神色安详,静如山岳,目光诡秘,等着赵无恤的车队过来。

车上的赵无恤看着自己治理的城市,短短两年时间,晋阳已从战火浩劫的余烬中站立起来,恢复元气,百姓也丰衣足食。人们熙熙攘攘,在车队前后鱼贯出现。(那时候官僚出行,没有严格的鸣锣开道和清道制度,当然杂人也不能无故太靠近。)

赵无恤的车队来到桥头,扬鞭向前。就在这个刚口,豫让从人群闪出,出现在马车前侧,装作也要过桥的样子,向车队挤过去。赵无恤的保镖都没在意这个乞丐。

但是,赵无恤的马没见过麻风病人,被豫让的模样突然吓惊了,一声咆哮,嘶嘶高鸣,鬃毛狂扯,前蹄腾跳,飞起一人多高。赵无恤当即反应过来:没的说,此人必是豫让也!

护兵赶紧组成人墙,叫唤:“护主——拿人!——抄家伙!”一阵奔跑,尘土飞扬。

大家万分激动,忽地一下就把豫让围起来了。豫让本来希望自己改形之后,降低敌人的提防,能够混到赵无恤近前,伺机下手。不料马儿一闹,加上赵无恤眼尖,十几步外,就被识破了。豫让站在人环中,不动,三分像人,十分像鬼!不错!我就是豫让!

赵无恤以手招之:“你过来——”

豫让从人环包围中移动过来。

“豫让,你上次行刺于我,为智伯竭忠尽义,算是一举成名。晋阳城里,乃至列国,都知道你的名气了。你也够了,还要干吗?!”

“为智伯报仇。”

“哼,我问你。你从前侍奉过范氏,范氏灭亡,你怎么不复仇?你又侍奉中行氏,中行氏灭亡,你怎么又不报仇!智伯尽灭范氏、中行氏,你反倒效忠智氏。呵呵,就是这么当忠臣的吗?你怎么解释?”

豫让一愣,略想一下,说出了士人的肺腑之言:“我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以众人遇我,我固然以众人报之。而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赵无恤很受振动,诧异之余,也被感动了,喟然叹息,乃至下泪。最后他说:“嗟乎,豫子!你的心意我知道了!我已经饶过你一次了。你好自为之吧。”

豫让明白了,今天已经走到人生尽头了。他说:“前者您宽赦我,天下莫不称您贤。今日我自当伏罪。”

豫让转过身去,又转回来,说:“最后一件事,我愿请领您一身衣袍,以剑击之,以致报仇之意,虽死无恨。”

赵无恤被对方的义所震撼,义之!当即脱下自己的袍子成全豫让。豫让拔出宝剑,跳起来大呼,连击三下,“智伯,我这样可以报答你了!”说完大叫一声,举剑自裁,血流五步。此时天地为之变色,英雄气绝,足可发人一大哭!

赵地举国之士闻之,无不掩面而泣下!

豫让死掉的那个石桥——豫让桥,在太原晋祠附近,直到近代还有,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才被当时社会的人毁掉。现在想去旅游,也看不见什么了。

豫让和专诸、要离、荆轲,并为千秋侠烈之客,扬名青史,豫让那“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更是影响深远。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是战国土人的表白。我的心不是石头,它不能随便被人搬转,我的心不是席子,它不能随便被人翻卷。他们珍视自己心中的信条,不惜以生命捍卫。豫让的信条就是“士为知己者死”,我们不必谈论这条准则的高下,但一介布衣的人格力量,可以折服王侯将相,因为他在信条坚守方面,达到了王侯将相都未及的高度。

后代人念叨着“吃亏是福”“能屈能伸”的功利主义格言,不在乎信条、原则,没有什么是不可妥协的,少了傲骨和耿介坚决,只为了蝇营狗苟地活着,而不想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正义性。

公元前5世纪下叶,我国的疆土趋于安宁。继公元前453年的“水淹晋阳”之后,整整半个世纪,全国没有大战。期间,公元前434年,晋哀公死去,晋幽公即位。晋幽公即位时,赵、魏、韩三家垄断了晋国五十个县以上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和兵员,而晋幽公只剩下绛城和宗邑曲沃区区两个城,反倒去朝拜赵、魏、韩三家卿。到了晋幽公九年,公元前425年,赵无恤死去了,传位给大哥伯鲁的孙子(大号赵献子),并且一直从伯鲁孙子这条线下去。

公元前5世纪下叶,当战国初期古朴直烈的中国人们享受着鳄鱼孵化时期的短暂平静,同时期的希腊,则爆发了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腊人,早在公元前8世纪起,就开始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建起数以百计的城邦国家,都是寡民小国,每个只有几平方公里,人口很少有超过五万的,和中国的区别是他们并没有天子。雅典是诸城邦国家中的老大,文明璀璨,相当于晋国,而刻苦骁勇的斯巴达人则相当于楚国人。雅典地处希腊半岛东端,临着爱琴海,于是领导了附近上百个爱琴海岛上的城邦建立了“提洛同盟”,并不断在希腊半岛上扩张,成为了希腊的霸主。面对这种压力,促使斯巴达与某些半岛内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

雅典与斯巴达两邦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并且雅典实行民主制,看不起贵族寡头政治的斯巴达,也想征服对方,改变对方的政体。于是,公元前431年(晋幽公第三年,赵无恤快要去世前),雅典与斯巴达两邦之间终于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在战争的第一年,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于阵亡将士葬礼上讲话,向全希腊世界宣称:

“我们雅典人拥有一个优越的体制,她使得我们不必去羡慕别的国家,这不是一个模仿他国而制定的体制,而是一个异国都想效仿的体制;这不是一个由少数人统治的体制(指敌人斯巴达),而是大多数市民参与的体制,这个体制就叫民主制。”

“在这个体制下,全民拥有平等的权利,为我们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所得的荣誉只与贡献大小有关,而与其出身、地位无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他所应得的荣誉不会因为他的贫穷而被剥夺。”

这篇骄傲的演讲被接踵而来二十七年漫长的伯罗奔尼撒海陆大战所诘难。虽然雅典在战争前中期占有优势,但它冲昏头脑后派舰队远征地中海中部的西西里岛,费了大量金钱却没有攻克岛上的叙拉古城。希腊地区以东的,西亚中亚的波斯大帝国,幅员辽阔,素有吞并希腊之心,这时唯恐雅典和斯巴达之间打得不狠,就拿出黄金资助斯巴达人建立舰队。

雅典靠海,海军厉害,斯巴达是半岛上的陆地国家,于是此时也具备了海军力量,从海陆对雅典进行反攻。雅典已经金钱物资消耗殆尽,于是,璀璨繁荣的希腊城邦陆续被骁勇坚毅的斯巴达人摧毁,雅典最终在公元前403年投降,失去了霸主地位,提洛同盟瓦解(有意思的是,晋国在这年也终于被三家诸侯正式分解,晋国霸主也彻底消亡)。斯巴达从此成为希腊霸主。

雅典的民主制导致战争期间领导人频频更换,决策变来变去,民主程序也过于机械和缓慢,成了战争中的弱点,败给了贵族政治的斯巴达,后者对军队有更强的控制力。雅典对内部很民主,但是作为霸主,它对提洛同盟中的城邦国家却不怎么民主,而是一贯骄横、以武力压服,这也促成了这些国家对雅典的不满,而把斯巴达视为解救自己的力量——如同从前郑国、卫国、齐国等诸侯不满于霸主晋国。这都是雅典战败的原因。

斯巴达人随即把自己的贵族寡头政治向各城邦输出,但是雅典人通过抗争,还是保留了一贯的民主制。接下来,斯巴达的霸主地位也并不稳固,许多城邦反感它输出的贵族寡头政治,陆续发生反抗,而波斯帝国因为曾资助斯巴达,随后向斯巴达索取回报时,遭到拒绝,于是也进攻斯巴达,连战了十几年,终于使斯巴达失去了霸主地位。

总之,这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消耗使整个希腊由盛转衰,等待他们的将是北方马其顿人在国王菲利普二世领导下,未来的入侵。

原霸主雅典的衰落,导致了整个希腊世界最终的瓦解和被外人征服,晋国霸主的消亡,也带来了中原国家的危机。这是后话不说。

公元前403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最终失败,虽然它的民主制随后还是继续下去了,但是开始衰退。在这场战争期间,雅典城内的贵族寡头党试图政变,和民主派的支持者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又是败给了贵族寡头政治的斯巴达,于是雅典人不免觉得这些捣乱者对雅典的战败负有责任。于是战后,民主派(支持民主制的公民)就通过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把很多望族、贵族驱逐出境。年逾七十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也被牵扯着丧了命。苏格拉底关注德行、智识,可能倾向于有美德和理性的人治国,与民主制不太合拍,同时喜欢批评俗众的流行的观点,也和人民做主的意识形态相悖。于是,三个雅典公民跑到法庭控诉苏格拉底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经过辩论和审判,法庭的五百人陪审团(其中很多人不识字)进行投票,以三十票之差,对苏格拉底进行了死刑宣判。苏格拉底在囚室里,镇静地手举鸩酒,在门徒的陪伴下,赶赴他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了。

公元前5世纪末,世界历史的瞬间定格,就是这样的:西方是民主制的雅典失去霸主地位,东方是霸主晋国分裂,雅典的民主制在衰退,中国列国的贵族世袭(世卿大夫)政治也在走向瓦解,朝着布衣职业官僚政治开始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