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华
想了解金萍,看她的作品便一目了然。
曾经,她为自己的故乡写过大量的文字,她对故乡的思念是绵软温馨而又宁静的,她的作品就像一块蓝色的印花布,飘满了荠菜花的清香。
但这并不是金萍的全部。
经过了无所适从、冷眼旁观、心境浮躁的历炼之后的金萍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她的作品有了蜕变,文学对金萍而言,又多了一层使命,她开始用一种悲悯的情怀关注这个社会,她自觉地肩负起一个作家的使命:那就是她要为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说点什么;对这个奇形怪状的社会发出自己的声响;当她这样想,这样做,并这样把它变成文字的时候,金萍在我心中便有了一些高大。如果用公共知识分子来定义,金萍应算上一个。
在这本散文集子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正在转变中的金萍。这个看似柔情似水的女人,这个有着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女人,正在拍案而起,也许她想以此“弥补些许现实中人微言轻的遗憾与不平”,读她的作品便会感觉到一个女人身上所流淌的刚烈的热血,你就会有一种淋漓的畅快。我发现金萍是用自己的真情与这个社会直接发生着碰撞,她内心所承受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从不苟且,无法迎合,无论生活发生了如何的变迁,无论她到了哪里,无论她在做什么,她就是她,不会向现实低头;不会背叛自己的内心;不会丢失自己生命中的钙。她是我见到的文学女人中最不小资、最不物化的一个。时尚与风花雪月似乎与她无关,走进她,你就像走进了淮北大地,你会闻到阳光下青草的气息:清纯、明朗、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这就是金萍身上的草根性,她就像一株红高粱,从没有改变过她的本色,她淳朴、善良、正直的本性不仅体现在她的文章里,也体现在她的生活里。这个表里一致的女人一直在用她人生理想耕作着她的一亩三分地,她只想以此守护好她的精神家园,也是人类公有的精神家园。我一直以为是情感的需求让一些女人跟定文学,对这些女人而言,文学便成了她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只有文学才能够安得下一个女人的心,金萍也不例外。我确信:对金萍来说,只有用文字的方式关注着这个社会,关注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她的心才能得到些许的安慰和些许的安宁。
这些年来,金萍已经用她的文字构建了一个文字的王国。打开她的宫殿,你会发现她的心血的结晶,她不仅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少年小说集和长篇儿童小说;她还忙里偷闲“竟然汪出了几抹绿意”,那就是她的三本散文集。现在,这本让我们感到凝重而又有分量的《浅吟低唱》是她的第四本散文集。
如果让文字排队,如果让岁月检阅,金萍是无愧的,有人说文字会长成你喜爱的模样,金萍的文字已经长成了她所希望的模样。我爱金萍,更爱金萍的文字,爱她不曾磨灭的爱憎分明的个性和仗义执言的气魄。我相信:就这样走下去,金萍还会迎来一个个好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