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山野现代舞 残而不废

在我曾经相识和接触过的残疾人中,我以为残疾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人把伤残的身体横倒在众人面前,凄凉的眼神和哀怨的喃喃低语都传达着一个意思:我想活下去,我还要看看这个世界,我没有权利放弃我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活下去是我唯一的愿望……

这往往是一些伤残得很重,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他们的不幸不仅在于身体伤残的不可救治,更由于无法得到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持续救济,也没有亲友愿意并能够照料他们。他们流离失所,沿街乞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只是依靠一些好心的路人施舍帮助,才能勉强活下去。伸手相助的路人,不忍在心里追问活着的意义,那毕竟证明着生命的宝贵与不可再生。

伤了,残了,伤残中却依然固执地体现着一种接近生命本源的生存意识。

所以即使有一丝可能,他们仍然会竭尽全力去养活自己。在地铁站、在路边、在商场门口,我们会听见从黑暗的角落传来忧戚的胡琴声、或是口琴、笛子什么的,时而搀杂着断断续续嘶哑的歌声。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个拉琴人的身边,站着一位衣衫褴褛的盲女,她凄凄泣泣地唱着,脸上的泪珠扑簌簌地成串成串地滚落下来,像一条苦泉汇集的小河,流淌着人生的辛酸与希望……

那时候从她身旁擦肩而过的健康人,心里会生出几分油然的感动。你会觉得一天里积攒的所有烦恼,若是与他们相比,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你没有资格轻视自己,你没有理由放弃拼搏、你得振作得加倍努力,你应当对得起自己的健康;一个健康人若是一无可用,那才是真正的废了。

残疾不等于残废,这话已说了多年。但即便是一个废人,是否还能废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来呢?

另一类残疾人,略有文化,还学了些修鞋刻字之类的手艺,或是摆个小摊,或是在残疾人工厂做工,自食其力,聊以籞口。应该说是残而不废了。

可怕的却是有些人心理的畸形。

满腹满心怨天尤人、忿忿不平的怒气,煞费苦心地寻找着报复社会的机会。写在脸上的话语明白无误:我是残疾人,你们应当同情我帮助我,否则,你就不得好报!

利用残疾行骗、敲诈的;利用人们的善良之心设计圈套诱人上当的;专卖假药和伪劣产品的;乞讨时纠缠不休耍诬赖的,不一而足。报刊上已披露的事实令人扼腕慨叹。笔者曾经在一处旅游地遇到过一个修理拉链的残疾人,背包上一处小小的开线,修复后竟然要价十元之多,高出市价十倍以上。你与他论理,他便胡搅蛮缠,坦然说一年只有夏季这么一点生意,我不宰你,生计无着,我一个残疾人容易吗?你还让不让我们残疾人活了?!你若是不付钱,我就再残一次让你开开眼。那意思,想要个公平倒是我的错了。吓得我扔下钱赶紧走人,生怕惹出什么事来。想想有些不甘,心惊胆战地扔下一句话:那九元钱,不是你修理应得,算是我赞助你了。

如是像他这样挣钱,宁愿他伸手乞讨——给不给钱给多少钱,对方毕竟是自愿。

一个残疾人若是总想着算计别人以求自己的心理平衡;或是逮着机会便狠狠坑人一把获取补偿;怀揣着阴暗的报复心理把一切健康人作为自己的假想敌——那么,生理的残疾已降为次要;只有心理的严重缺损、畸变,也唯有心理的残疾才会把一个残疾人真正变成废人。

还有一类残疾人,也许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类人。他们明朗的脸上永远挂着自信平和的微笑。在他们的眼睛里,我们总是能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不是残疾人,请不要把我当残疾人。我也许能做得比健康人更好,我不仅热爱生命,我更热爱生活,而生活的欢乐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

我有一个女友名叫珊珊,腿残多年,走路踮跛。却凭着顽强的意志,学会了骑车、游泳,后来又考上了医学院的研究生,现在在美国一家诊所行医,深得患者的爱戴。我和她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爬山登高,攀缘疾走,要她这样那样,经常忘记她是个残疾人。后来想起来,那是因为她自己也从来没有残疾人意识。

我在《老费的小屋》一文中,记述过一位上海出版社的编辑老费,他是个驼背,还患有心脏、肺部的多种疾病,但她却给予了别人许多关心和温暖。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健康的人,竟是可以被一个残疾人同情和帮助的。尤其当它来自一个实际上比你更需要帮助的人。它虽然残缺弱小,可那已是他所能给予的全部。后来老费终于因病过世,然而他健全的人格却让我永远刻骨铭心。

还有一位青年朋友,原是一家工厂的技术人员,个子高高很帅气,结婚两年,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可爱小女儿。却没想到祸从天降,一九八九年一日出差回来,走在路上,被一粒流弹击中,子弹穿过头颅。经过急救,命是保住了,但从此双目失明。工厂效益不好,仍按月给他一些生活费。失去了眼睛,他的技术完全用不上了,这意味着他的后半生将生计无着。面对着一个零的开始,他不愿意加重单位的负担,毅然决定报考按摩学校。每天用竹竿探路,换乘三次公共汽车,行程两个小时,风雨无阻地到学校上课。两年后以优秀的成绩毕业,留在按摩学校的诊所行医,现在已是一位技术娴熟的按摩医生了。

一个盲人,每天换乘三次公共汽车去上班,其中的艰难和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漫漫无涯的黑暗人生,只有心里的光亮照着他前行的路。

他说自己没有因为意外的灾难而成为社会的负担,他说失去了双眼但仍然对人们有用,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所以他能感觉到快乐。

残缺的人生仍然能为人为己创造欢乐,那便成为一种德行和一种境界。

很多年以前,一个晴朗的下午,我路过长安街的东单路口,那儿有一处运动场,我的视线被运动场栏杆内的一群人吸引过去,我的面前是这样一幅图景:偌大的篮球场上,活跃着十台轮椅。轮椅被一双双瘦弱而有力的手操作着,奔跑于球场上。球被轮子驱动着、弹跳着,充满活力地抛向网篮。它被一次次传递着,艰难地接近着目标,却又一次次跳空、一次次滑落。然而它继续锲而不舍地挣扎、滚动、蹦锩,每一次冲刺都带着粗重的喘息声。终于,在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中,它稳稳地落入了球网。场外围观的路人中,不约而同发出了持续热烈的掌声……

我记得那一刻,我的眼中溢满了泪水。

热爱生活是珍惜生命的更高层次;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对价值的认知;欢乐是对苦难的超越;行为源自精神。生理的健全不能替代心理的残疾,所以,在那些残而不废的人面前,不残而废的那些健康人,亦许会隐隐生出几分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