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洪昭光谈中年健康养生 第三部分 中年人健康养生 提早预防是关键

一天1元钱,赛过90万

有病看西医,养生找中医,若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从这方面来讲,高科技远远不如预防来得好。

我国人均寿命71.8岁,但健康寿命仅62.3岁。如果我国人均健康寿命通过预防养生能延长10岁。那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也能跻身世界前列。

北京安贞医院有一例患者是一个14岁的东北小女孩,心脏移植以后活了214天,花了20多万元,平均每天1000多元,一瓶口服液100毫升5000块钱,打一针就1500块钱,太贵了。

再比如治疗冠心病,可以在堵塞的心血管处插一根导管,再放个支架就可以了。好倒是好,这个支架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多少钱呢?2.5万元,一次就要两三个。再搭一根导管,1.8万元1根,用一次就得扔了,做一回5万元、7万元、10多万元,代价太高了。而且高科技不可能使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我们仍然不如不得病好。

有个病人患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很奇怪,高压到200也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他倒难受了。他打听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你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既然吃药难受,你就别吃药了吧。于是,他就不吃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还要透析,一个星期换3次血,1年9万元钱,结果透析了10年,花了90万元,他爱人为他请了10年假。他整天坐在轮椅上,活不活死不死,浮肿贫血,最后还是死了。

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其实一天一片药,不到1元钱就能控制住,有病没有按照科学的办法来治疗,结果花了90万元。“有病看西医,养生找中医,若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预防其实很简单,可以让很多人不得病,从这方面来讲,高科技远远不如预防来得好。

一天1元钱,减少8000万

如果我们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发病率可下降55%。

现在中国在卫生、医疗方面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形势,为什么严峻呢?因为慢性病患病率是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低。根据2004年11月份国务院公布的数字,我国高血压病例1.6亿,高血脂病例1.6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人才1000美元,但是要说高血压、慢性病,一生病、一住院花费就很高,那么根本的出入在哪里呢?

医学分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康复,第三阶段是医疗救助,第二阶段是预防疾病,第一阶段是健康促进。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使健康人不要变成亚健康,亚健康不要变成不健康,早期不变成晚期,不抓下游,要抓上游,而且争取做到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因为如果亲人生病住院了,不伺候他你于心不忍,伺候他你工作怎么办?

美国一个科学家讲得非常好。任何高科技都不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古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为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的医生。研究表明,如果我们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发病率可下降55%。这是一级预防。还有二级预防,如果高血压及早控制。比如心肌梗死都可以下降50%,这是联合国流行病学研究出来的。所以心血管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和癌症不一样,对癌症我们没有什么把握,但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饮食,要合理膳食。像脂肪、糖类、热量、肥胖、盐太多、运动过少、精神压力大等,这些如果能够很好地注意的话,基本上病可以从总体上减少一半。所以现在预防医学比较大的成就是认为有办法使慢性病减少一半,可以把健康寿命延长十几年。我们有1.6亿高血压病人,每治一个高血压病人一天花1块钱。预防得好1.6亿人可以减少到8000万人,就是8000万元。这就不得了。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战略上有问题。我们国家健康执行问题的成本太高。我们把卫生资源90%消耗在医院,慢性预防没给什么钱,有公费医疗,没有公费预防。一个植物人4年花450万元,这可以报销,预防谁来管?1块钱预防省8.59元,可1块钱没人出,8.59元有人出。

拒绝心性猝死,不要引爆“定时炸弹”

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是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

关于猝死,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的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内死亡的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三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

心性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的;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原因发生。心性猝死是在有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因此它不发生在健康心脏上,不眷顾正常人。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人不同的极为复杂、极为精细、有些迄今尚未清楚的过程。如果形象地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是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由于斑块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不同,而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不同,有的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而有的很厚,从不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就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数以年计,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到数小时,就会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堵塞,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人还健在,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类原因是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能导致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

从小抓起,少制造“定时炸弹”

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制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而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大爆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的情况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库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制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最好是双管齐下。从小预防能有多大效果呢?北欧的“干湖之国”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在全球独占鳌头,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带头重视,大力开展预防。20年后,冠心病病死率直线下降达一半多,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这充分说明了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发病率节节上升,而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从而形成了鲜明对照。

冠心病的四大凶手和四位朋友

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

冠心病的形成有四大凶手和四位朋友。悄悄的凶手一一高血压;无声的凶手一一高血脂;微笑的凶手一一吸烟;甜蜜的凶手一一糖尿病。这4个凶手心狠手辣,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不引起痛苦的症状,病人常不自觉,直至猝死。4个凶手每个都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倍,如果联手,则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达原来的2倍,加上高血脂即达原来的2×2即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病人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冠心病还有4位朋友,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4位朋友一联手,能使发病率减少50%~75%之多。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六大诱因导致猝死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猝死。

猝死通常都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一些诱因促发而成,是瓜熟蒂落的结果。

临床上,约75%的猝死都有一定诱因,约1/3的猝死在发病前2天内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极度疲劳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早就诊或休息可以部分预防其发生。

猝死的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下面6种:

1.持续紧张。过度疲劳

动物实验已证明,在幼猴身上,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可导致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最近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连续3天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工作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夏天时,连续高温,酷暑难耐,便会发生多起司机因过度疲劳猝死在方向盘上的事件。因此,

日常工作不宜提倡废寝忘食,带病工作,而应注意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大喜大悲,大惊大恐

这是造成各种心理失常、早搏的最常见诱因,有的发生在当时,有的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后。一位中年男性,某日有领导找谈话要其交代问题,当晚尽管月明星稀,但他一夜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这就是因为恐慌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极度恐慌,心跳加速直至猝死。

3.酗酒与饱餐

这两者都能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诱发心律失常。一位房地产老总,因上级参观,兴奋之余,酒量倍增,连饮白酒至深夜两点,天亮时心肌梗死,失去生命。酒精能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4.过量运动

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一位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成了植物人。一位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才转危为安。因此适量运动助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5.豪饮冷饮

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心脏表面受寒冷刺激可诱发冠脉痉挛。一位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谨防两个“死亡三联征”

一是“冬天、凌晨、扫雪”,二是“饱餐、酗酒、激动”。这6个因素都是猝死诱因,而一旦联合在一起,则危险性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家每年猝死最多的日子大多是在冬天下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另外。饱餐、酗酒与激动更是常见的猝死诱因组合。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建设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保卫出来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百岁健康人生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手中。

不戴“高压铁帽”。不当降压药罐

说到高血压,很多人不在乎,“不就是血压高点吗,没事……”这种误区,害苦了太多的高血压患者。

提起糖尿病,人们闻风色变:“糖尿病,没救了……”而说到高血压,很多人却不在乎,“不就是血压高点吗,没事一……”这种误区,害苦了太多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隐蔽性强,但危害更大,动脉硬化、脑溢血、脑梗死、尿毒症、心脏病等都是由高血压而起。

患了高血压的人天天得提防中风、偏瘫,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能非常有效地降低这些意外的发生。是什么办法呢?自测血压。人的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有高有低。血压最高时,血管承受的压力也最大,这个时候如果遇到刺激,“悲剧”可能就发生了……通过自测血压,把每天不同时间的血压值记录下来,不用多,只要三天,就能清楚知道血压的波动特点了。

要想血压稳定。降压药怎么吃也要注意。说起吃降压药,还要强调自测血压。通过自测血压,引导服药。在服药降压的过程中,每天相同时段测血压,并记录下来,这样一来,降压药服用的量是不是合适、服药时间是不是合适、药物种类是不是合适,就清清楚楚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短效降压药要在血压高峰到来前半小时或一小时服用,因为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吡定(心痛定)在服用后15分钟到30分钟就起作用,使血压明显下降。而对于长效降压药。要听医生的建议。

管住嘴、迈开腿,就能预防高血压

怎么管住嘴?八个字,什么都吃,适可而止。迈开腿就是说要经常运动。

预防高血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饮食方面看似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管住嘴。怎么管住嘴?八个字,什么都吃,适可而止。再加八个字,三四五顿七八分饱。预防治疗糖尿病、脂肪肝,只要什么都吃,营养不偏就有效果。现在儿童要么营养不良。要么肥胖。营养不良因为偏食,肥胖是因为贪食,不能适可而止。所以我们说什么都吃。又不偏,又不多,又健康,什么病都不得。均衡膳食,这是第一。第二,要运动。经常迈开腿,要有一个好心态。这样高血压就能少一半,当然不可能一个没有,因为好多父母有高血压。第三是健康预防。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平衡心态。不争不恼不怒;平均身材。每天早晚走路。

总体上,高压120以下理想,高压120~130、低压80~85算正常,130~139算正常偏高,应该控制在120以下。所以血压在正常的时候分理想的、正常的和正常偏高的,三个类型都算正常。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高压138,低压88,那你不算高血压,但已经很危险了。你这138和我110还不一样,虽然都属于正常。比如没有肾炎、也没有脑血栓的人。在正常人群来说您就应该是120、80最理想。如果你是糖尿病,心力衰竭,这时候就得按照具体情况来定。

高血压前期不需要降压治疗,只需要改善生活方式。这类似肥胖,比如说你身高170厘米,65公斤是理想体重。如果70公斤还可以,不算肥胖,不过到边缘了,75公斤就胖了。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如果到边缘了,到门槛了,就要提高警惕。

如果血压进一步升高,这时候就需要持续甚至终身服药。但是早期发现的。血压比较低的,波动比较大的,比较年轻的,通过运动,通过饮食管理,通过生活规律,有些药可以停掉。多数高血压不是说吃点儿药就能下来,不到一半、约1/3的患者可以通过治疗稳定下来。

我们的血压也有日出日落吗

血压波动就像北京的交通,七八点路上车子很多,半夜车子就少了。

血压在不同的时段会上下波动。人在活动的时候血压高一些,在睡眠中血压自然低一些。就像北京七八点路上车子很多,半夜车子就少了。人类进化是这样,一般的血压规律是,早上只要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人体“交感神经”跟着就醒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激素分泌增多,血糖上升,血小板增多。血黏度增高。早上血压越来越高,到11点钟达到高峰值。中午吃饭、休息,血压又降下来。

有些国家的居民午睡两三个小时,血压下降得多一些。像美国人中午不休息。血压一直高。因此午睡的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低。与不午睡者相比,午睡者冠心病死亡少30%。对人体来说,心功能早上负荷最重。什么时候最好呢?傍晚4点到6点。所以心脏功能不好、心力衰竭的人,早上不要运动,傍晚运动最好。当然身体好,血压稳定,什么时候运动都无所谓。如果血压不稳定,早上起来快服药,长效药影响不大。有的人是“白大衣高血压”

(编者注:“白大衣高血压”指到医院血压就升高,即看到穿“白大褂”的血压便升高),怎么办?“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的。比如高血压、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假如是2%,平常人是1%,“白大衣”相当于1.5%。高血压的人用药可以用一些长效药,尽量不要用短效药,比如心痛定,吃药以后血压下来了,4小时~6小时后又回升了,又得吃药。

这样很麻烦,而且波动太大,对心、脑、肾都不利。

动脉硬化的三大凶手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构成,

已从1992年的25%增至1996年的29%,又增至目前的33%。

全世界任意两个人的dna几乎有99.9%是相似的,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包括体形、肤色、头发、虹膜及许多遗传相关性疾病都是由那 o.1%的区别决定的。

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是由遗传多基因与环境多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的全身性疾病。因为有遗传因素,所以这些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又因为有环境因素,所以同一家庭中的人差异也很大。

最近,美国心脏学会报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构成,已从1992年的25%增至1996年的29%,又增至目前的33%。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并非危言耸听。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造成的呢?除内因外,在众多外因中,主要有三大凶手:悄悄的凶手一一高血压;无声的凶手一一高血脂;微笑的凶手一一吸烟。如果三凶俱全,则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将比正常人高8倍;如果再加上有家族史,则危险性高达16倍以上。

高血脂是指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三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浓度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浓度过低的总称。

降脂正确的说法是调脂,就是使前三者下降,后者上升达到正常即“平衡”,但不能过分。例如中国人群血脂胆固醇的最佳水平是140毫克/分升一180毫克/分升,过高会使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增多,但过低则会使脑出血增多,还可能招致一些其他疾病,因而平衡是最重要的。

别让“癌老三”找上门

预防“癌老三”有三宝:膳食合理少不了;充足睡眠要记牢;科学锻炼是良药。

大肠癌本来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中青年人患大肠癌的越来越多,患大肠癌的人年龄越来越小。有媒体称大肠癌已成为继胃癌、肺癌之后的“癌老三”。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新发大肠癌约有13万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大中城市,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

为什么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这跟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关系。生活水平提高后,老百姓吃的含高脂肪的食物越来越多。比如,肥瘦均有的猪肉的脂肪含量比大黄鱼高75倍,肥瘦均有的羊肉比虾高41倍,猪、牛、羊肉中的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也多于鱼、鸡、虾。动物脂肪吃多了,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就大。为什么呢?因为吃了高脂肪类食物后。胃肠道要消化这些食物,就要分泌更多的胆汁。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质能作用于肠黏膜,使肠黏膜发生癌变。另外,抽烟酗酒、精神紧张以及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大肠癌高发。

怎么办呢?

首先,膳食合理少不了。记住八个字:多粗少细,水果鲜蔬。我国大肠癌流行病调查显示,凡吃粗粮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低,反之则发病率高。美国有关权威机构的调查也显示,全谷类食物中存在防癌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症均有治疗效果。成年人每天要吃400克左右的谷类食物,最少不能低于300克。另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几率。

其次,充足睡眠要记牢。生活不规律,每天熬夜,身体的抵抗力被削弱,癌细胞就会乘虚而入。正常细胞在裂变时变成癌细胞,往往是在夜晚进行的,而高质量的睡眠可以使体内各种免疫物质的分泌量增加,使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最后,科学锻炼是良药。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坚持科学适度的运动,机体免疫力能得到提高,抗病毒能力增强。运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清除体内自由基,对人体极为有益。

心态好才能抵抗疾病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健康由四个元素组成:父母遗传因素15%,环境因素17%(其中社会环境10%,自然环境7%),医疗因素8%,个人生活方式60%(其中合理膳食约13%,心理平衡约30%,其他约17%)。也就是说,健康的决定因素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命在我不在天”,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正如24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只能帮助本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平和心态是用平常心情看待人生。用和谐心境对待世界,乐观不悲观,是人生智慧、理性、阅历和磨炼的结晶。

在平和心态下,人体能把全身各系统、各层次、各方面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极为强大的对付各种细菌、病毒、癌细胞的综合抵抗能力。全身生理机能稳定,不易患病,即使患病也容易恢复。许多抗癌明星的典型例子都是有良好心态的结果。“心态不良,抵抗力就不良。”研究表明,丧失亲人者除应激引起的交感一一肾上腺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阿片样物质引起一系列心血管反应外,神经免疫调节障碍造成的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使日后癌症和其他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最近,美国联邦健康署报告: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8418名幸存者在精神方面遭受巨大刺激,大部分人出现了精神抑郁、焦虑不安和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理问题约为一般人的5倍,呼吸道疾病约为一般人的4倍之多。可见心理负面影响的重要作用。

怎样保持好心态呢?关键是:一面镜子,三个正确。哲学家说:“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正确对待自己,使人生定位、到位、不越位,也不错位;正确对待他人,坦诚关爱;正确对待社会,永怀感恩之心。你做到了,你就会得到同样的回报。做自己心态的主人,你就是永远的健康人。

最好的保健医生是自己

三四十岁的冠心病患者住院,就是没有把握好自己控制的60分。

一个人最好的保健医生是自己。这里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就好像一个人的健康是100分,遗传有15分,环境17分,自己可以控制的有68分,其中8分是医生控制,60分自己控制。60分中医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药疗起8分作用,食疗起13分作用,心理平衡30分,其他因素17分。平和的心态、规律的生活最重要。而演艺界、科学界、白领过分操劳、英年早逝的很多。在我们的病房里,每天都有三四十岁的冠心病患者住院。这些人就是因为自己不注意,没有把握好自己控制的60分。

老年病在向中年人招手

中年精英们身体素质下降。是老年病提前来临的主要原因。

人们习惯把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甚至肿瘤都归纳为老年病。实际上。中年人患这些病的绝对不在少数。中年人忙了工作忙家庭,为工作、家庭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长期紧张工作、过度劳累、缺乏锻炼。在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惊人的。中年人身体素质下降,是老年病提前来临的主要原因,中年精英们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突发心脏病来说。中年人突发心脏病往往比老年人严重得多。中年人的血管壁在长期紧张、高强度的不良生活方式作用下会出现斑块,如果受到劳累、兴奋、大量吸烟的刺激,斑块会突然破裂,血在血管腔内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狭窄,诱发了急性心梗。和老年人相比,中年人的供血系统很难适应突然发生的堵塞,周边也没有疏通道路,于是心脏发生大面积梗死,病情往往比老年人还重,猝死的中年人也很多。

每天三个“半小时”

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6至7时步行半小时。

安贞医院的统计显示,医院每周至少会有2名~3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因心梗或脑卒中急性发作住进重症监护室,最年轻的冠心病猝死者年仅33岁。安贞医院历时10年在70万人群中进行的调查显示:10年间。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卒中在35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分別增加了136%和220%;而急性冠心病男性在45岁一49岁年龄组增加了50%,女性55岁一59岁年龄组增加了32%。

中年人要关注生命“第三态”

人群中约有60%以上的人处于“第三态”。即亚健康状态。以中年人为多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现代人群中,无任何生理、心理疾病称为“第一态”,有明显疾病称为“第二态”,介于二者之间的状态称之为“第三态”,即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无明确疾病,但却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疲劳、乏力、头晕、腰酸背痛和易患感冒等。据我国卫生部调查,人群中约有60%以上的人处于这一状态,以中年人为多见。

以往我国曾有过的调查表明,第三态在40岁一59岁的中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特別是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第三态发生率高达70%以上。究其原因,一是中年人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二是他们自身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偏食、不吃早餐、生活不规律、体力虚弱、缺乏锻炼及对当今社会适应差等。长期处于第三态状态,就可能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甚至过劳死。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疲劳综合征及过劳死称之为“人类新杀手”。

登上补脑直通车

如果没有“喂”给大脑正确的食物。而让大脑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它怎么能有效工作呢?

健康的大脑来自于先天的遗传以及后天平衡充足的营养。西方有句谚语:“吃得怎么样,你就是怎么样。”就是说,“吃得差,身体就差;吃得健康。身体就健康”。大脑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所需的营养都来源于食物、空气和水,有利大脑的食物能改善大脑的智商和情商,不良的食物,比如酒精,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功能。

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下降、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都能通过补充大脑营养而得到改善。大脑是身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它的每一次思维运动都需要营养和能量。如果没有“喂”给大脑正确的食物,而让大脑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它怎么能有效工作呢?老话说“能吃是福”,而现在我们应该说“会吃才是福”。在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竞争靠的是知识、智慧和创造力。拥有健康的大脑,才能取得成功,取得成绩,在竞争中获胜。

要想大脑健康。首先不能刺激它,比如咖啡、酒精,这些东西虽然能让人获得暂时的解脱,但对大脑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要想大脑健康,还是那句话,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别让自己变“苹果”

大腹便便为“苹果型肥胖”:臀部和大腿粗是“鸭梨型肥胖”。

在中国,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就面临心血管异常,甚至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风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肥胖的人也越来越多。肥胖有两种:腹部肥胖和下半身肥胖。腹部肥胖又称为“苹果型肥胖”,下半身肥胖又称为“鸭梨型肥胖”。“苹果型”与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风险的联系比“鸭梨型”更密切。世界医学专家已经达成共识:脂肪细胞在腹部明显积聚会带来众多疾病高发以及过早死亡,还是全世界早死的首位原因一一心血管病的元凶。全世界每8个男人或每17个女人中就有一人在65岁前死于与肥胖有关的心血管病。

特别提示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一致提出,肥胖是继吸烟、艾滋病后的第三太慢性杀手。

不做“超载大货”,莫当“脆皮烤鸭”

一辆载重汽车超载,而且一会儿急刹车,一会儿再启动,一定坏得快。

病人肥胖、高血压,我跟他讲,你一定是“超载”。他问为什么?我说,一辆载重汽车可以装5吨,你现在装4.5吨,中等速度,可以运行10年、20年;如果装上5吨高速快跑,而且一会儿急刹车,一会儿再启动。一定坏得快。您现在体重超重,心脏负担就相当于1吨的车装上8吨东西。血压高就等于超载、超重,而且脾气急躁,这样车子一定坏得快。因此必须让体重下降。你的体重标准相当于航天员杨利伟的标准,那就好了。

胆固醇高了有什么可怕吗?如同一个杯子,里面是水,用细管吸起来很容易,都是油吸起来就困难了。细管里油多了肯定堵得快,所以不能让油多。还有血糖。人的血糖内膜蛋白就怕糖,糖一多就硬化变脆。大家都吃过北京烤鸭吧。普通的鸭子如果不抹上糖,烤出来不焦脆,所以要抹糖,一烤又焦脆又好吃。血糖多,动脉内膜很容易像北京烤鸭,又焦又脆,一脆一裂就出血了。动脉硬化达25%,就像四环路上四条车道堵一条,三条车道一样能开,堵两条车道,就够戗了。怕的是,斑块突然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破裂一分钟到几分钟,相当于百分百。本来路好好的,两车一撞,大家都来看热闹,一下子马路堵死了。血小板就像看热闹的老百姓。所以斑块一定不能破。怎么能不破呢?少着急,少生气,少喝酒,降低胆固醇。

喝水也有时间表

水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又是保持正常血黏度的重要元素。

6:30,经过一整夜的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之后先喝250毫升的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早起一杯凉水或温水,可以在5分钟内就从胃里直接吸收,20分钟左右完全吸收,降低血黏度。

8:30,清晨从起床到办公室的过程,时间总是赶得特別紧凑,情绪也比较紧张,身体无形中出现脱水现象,所以到了办公室后,先别急着沏咖啡,给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1l:00,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论夏天在冷气房还是冬天享受暖气,一定得趁起身动动的时候。给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

12:30,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

15:00,以一杯健康矿泉水代替午茶与咖啡等提神饮料吧,一样可以提神醒脑。

17:30,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饱腹感。待会儿吃晚餐的时候,自然不会暴饮暴食。

20:00,晚饭后两小时左右,可以喝第七杯水了。

22:00,睡前1小时至半小时再喝上一杯水。

今天已经摄取2000毫升水量了。不过晚上注意别一口气喝得太多,可以分几次喝,以免夜晚上洗手间过多影响睡眠质量。

水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又是防冻伤、防酷暑、保持正常血黏度的重要元素。每天争取饮八杯水,再保持每曰1500毫升的尿量,就能很好地保护肾功能。

早晨不适马虎不得

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壮,难受、胸闷不算回事,有点儿小毛病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他们在不知不觉申就酿成了大祸。

不少人早上起来,有时觉得很难受,却没把它当回事,但随后就大祸临头了。这些病人在疾病爆发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比如有一个病人,早上起来感觉有点难受,他以为挺一挺就会过去,于是就开车上路了。开了将近半个小时,感觉更难受了,胸闷,浑身出冷汗,没劲儿。他把车靠到路边,躺在后座休息了15分钟,觉得身体还是不舒服,憋得慌,就勉强把车开回家。他以为挺一挺就可以过去,到家以后发现还是不行,冷汗出来了,胸疼得很厉害,这才想起上医院。结果开车到了医院,就心脏骤停猝死,立刻进行抢救。终于抢救过来了。事后他才知道,自己得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严重。现在他谈起这个病,还感到有点后怕。他说以前感觉胸闷、胸痛,并没有怎么注意,以为自己身体素质挺好,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其实像他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人只是偶然觉得活动后或饱餐后胸部闷痛不适,出气有点费劲,但几分钟就过去了;有人一开始认为是胃的毛病,分不清哪儿是哪儿,具体位置都说不清楚;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壮。难受、胸闷不算回事,有点儿小毛病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酿成了大祸。

清晨的不适感值得重视。晚上睡了一宿,清晨毛细血管都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一活动就会有很多不适应,感到腰疼、腿疼,只要慢慢活动开就好了。中年人尤其是男性要注意早上这段时间有没有胸闷、胸痛、感觉难受,是不是一休息就好。但不论休息后是否好转,最好都要上医院去检查一下。

清晨的“魔鬼时间”

心脑血管病发病高峰在清晨,所以有些外国专家把清晨叫做“魔鬼时间”。

研究发现,在清晨这个时间段,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最高。比其他的时间段要高出50%,所以有些外国专家把清晨叫做“魔鬼时间”。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清晨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应该加以警惕。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发病高峰在清晨,这是一种规律性现象。什么规律呢?就是人体的生物钟节律。人体的生理、心理变化跟自然界的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有关系。每当旭日初升的时候,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就开始升高,交感神经一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就增多。因为我们白天要干活、要劳动。这些生理变化都是为白天活动做准备。太阳下山,慢慢就减少了。另外,像周末和星期一这几天心肌耗氧也多,因为周末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活动多,熬夜,而到了星期一又要上班了。

一年四季中,冬天温度很低,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脑出血就多;夏天酷暑的时候很热,出汗很多,血液浓缩,血黏度高,脑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也会增多。尤其是初夏天气突然变热时,机体一时未能充分适应。更容易发生意外。

一天当中,血压一般在上午10点、11点左右到了高峰;中午12点吃饭后休息一会儿,血压就下来了;到晚上18点一20点回家,又是一个小高峰;在夜里22点以后,血压再次下降,凌晨2点时处在最低。人的整体功能最佳状态都是下午,在三四点、四五点时最活跃,所以国外很多重要会议都在下午开。

冬天的早晨,心梗多四成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近年来不仅发病继续增多,而且还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在最近国家公布的各类医保都必须覆盖的6种最严重的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紧随肿瘤之后,名列第二。

仔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其实100多年前,学者们已经观察到心肌梗死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近来北京安贞医院在一组连续两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的研究中发现: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春、夏、秋三季8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发病人数增高43%。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点一6点,发病率最低;7点~8点是5点一6点的2倍;8点一9点是5点一6点的3.1倍,与美国学者报告的约40%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因为心肌梗死的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所以中年人也必须格外警惕这个“魔鬼时间”。

面对心梗,一两预防胜过十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起源于少年。根植于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而且逐渐在提前。

要想不得心血管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是关键。而且这个预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从教育抓起,持之以恒,几十年才能见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起源于少年,根植于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等到“瓜熟蒂落”再抓。为时已晚。

对于冬季清晨发病率猛增40%的“额外高峰”来说,完全是可以预防的。记住三点:一是起床记住三个“半分钟”,就是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先躺半分钟;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走动。二是晨起一杯健康水。我们一夜不喝水,夜间呼吸、出汗和泌尿也在丢失水分,一夜8小时大约失水600毫升-700毫升,因此血液黏度在夜里越来越高,在天亮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值。因此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应当是喝一杯凉开水,空腹时喝水10分钟就被吸收了,血黏度随之下降。三是晨起一次药。有心血管病的人一定要按时服当天的第一次药,以阻断交感神经兴奋。空腹服用15分钟就可以起到作用。用这些简单易行的办法预防冬天早晨的发病高峰。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只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播种健康,珍爱生命,就可以大大减少冬季早晨“魔鬼时间”的危害,使生命之树常青。

缺什么别缺觉,多什么别多食

人只有在睡眠时。机体的细胞才能进行结构修复和能量储存。以恢复正常功能。

剥夺睡眠就是剥夺健康,增加体重就是增加危险。现代社会的急躁浮躁,阴虚阳亢,肝火上旺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宁静的假日也不例外。过节时,人们吃喝,烟酒,聚会,搓麻,追求刺激,放纵欲望,通宵达旦,乐此不疲,首先侵占的是生命的基础一一睡眠。人只有在睡眠时,机体的细胞才能进行结构修复和能量储存,以恢复正常功能。失去了睡眠。就是失去了健康,细胞就会亚健康,人体也就会亚健康。没有一个睡眠不足的人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儿童缺乏睡眠会使夜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睡眠还与曰后的糖尿病、、心脏病高发有关。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进行了一项动物实验:用电刺激使年幼的猕猴夜间难以入睡,它会因此烦躁,脱毛,消化不良,患神经官能症,该小猴在4岁时猝死,尸检证明为急性心肌梗死。英国《泰晤士报》曾有文章说,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儿童学业,睡眠充足的学童中约有4/5的学业成绩为a和b,而睡眠较少的学生获得较低分数的可能性较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全国睡眠失调研究中心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应睡9个小时,学龄前儿童需要睡10小时~12小时,成人应睡8小时。在英国几乎2/3的儿童睡眠不足,这使他们变得多动和烦躁,而且常在课堂上打盹。

成人缺觉危害更大,整夜娱乐,乐极生悲,实际上就意味着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一位24岁的韩国男子连续上网80小时,突然死于脑栓塞。缺觉可以造成人体数十种症状和痛苦,诱发许多严重疾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计,美国每年有10万余次交通事故与司机睡眠不足有关,其危害不亚于酒后开车。但从公共卫生学的观点看,缺觉的另一大危害是使人多食。多食使人体重增加,形成苹果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进一步使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库特教授发现,健康的年轻男子在连续两天熬夜后(每晚睡4小时),他们血中的瘦素水平下降18%,而胃饥饿素水平上升28%,结果是食欲大增,进食增多。睡眠越少,身体越胖;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古人有言:“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作息有,适者有寿。”

恐慌比病毒更-i怕

有一种伴随“非典”而来的精神病毒叫恐慌,比“非典”本身更可怕。

恐慌使人群免疫力下降,疾病发病率上升;恐慌使病人丧失信心,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增高。

众所周知,病毒因有传染性、致命性而十分可怕。1918年的流感病毒侵犯了5亿人口,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1.5万人。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满园春色的古都变成满街口罩的京城。但再可怕的“非典”,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的万众一心,团结拼搏,有白衣天使的临危不惧、无私奉献,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这证明“非典”是可防、可治而不可怕的。

然而有一种伴随“非典”而来的精神病毒叫恐慌,却比“非典”本身更可怕,虽然电子显微镜下看不见,但恐慌传播速度之快,杀伤力之大,却远远超过“非典”。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个西方寓言:有一天,上帝决定惩治某些人,于是派霍乱之神一一霍列拉到人间,让他杀死3万人。过了一段时间,霍列拉回去复命时,上帝发怒了:“我只让你杀死3万人,你为何杀死20万人?”面对上帝的质问,霍列拉感到很委屈:“我只杀了3万人,其他的17万人都是他们自己把自己吓死的。”这则寓言说明了恐慌心理的巨大负面影响。

恐慌与病毒流行结伴而行、狼狈为奸,但却比病毒更加可怕。恐慌不仅杀伤力大,而且传播速度要比真正的病毒快上千百倍。某地一个镇上,传说一个婴儿降生时就会说话,说要煮上一锅绿豆汤,还要放鞭炮才能驱除“非典”。说完后不久孩子就死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竟然在一夜间传遍了4万人的小镇。很快,全县上百万人受到影响,人人自危。后来由镇副书记亲自出面,开大会公开辟谣,贴出大标语。电视、电台、广播、报纸也全面正面宣传,才终于平息了这个荒诞不经的谣言。

自信能提高免疫力

自信和信心的力量强大得不可思议,不仅气吞山河,而且可以移山填海。

恐慌来自何处?与病毒不同,恐慌来自我们自身的无知和无奈。一个人只要有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学的世界观,那么再大的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他都会冷静地面对,理性地认识,智慧地战胜,他都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制,都不会被灾难吓倒。在这里,精神的力量真正超过了物质的力量。

“非典”来势汹汹,黑云压城,似乎势不可挡,但在中国人民充满自信、指点江山、团结拼搏中灰飞烟灭,“纸船明烛照天烧”了。

对个体而言,自信和信心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细胞对细菌病毒及肿瘤细胞的天然杀伤力。一位患“非典”康复的白衣天使说得好:是自信心救了我,自信起了一半以上的作用。自信的力量是极为珍贵的,研究表明:集体心理治疗,通过提高病人的自信心,使癌症病人情绪波动少、痛苦少、免疫力增强,结果生存时间比被动接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长两倍。在一组159名被临床医师认为活不到1年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通过暗示疗法,增强了自信,结果近1/4的病人部分或全部恢复了健康,平均活了20个月。恐慌和自信对健康和生命有着天壤之別的影响。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这里还要加上一句,就是这个医生的能力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病人的心理状态,其中的差异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高血压,一天一片药,3个月到半年就好了,如果耽误十几年脑出血了,得开颅打洞、抽血。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这是什么意思呢?有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就越好。我们有个尿毒症病人就是被12年的高血压耽误了,结果透析花了90万元。

其实,你早发现,治疗很简单。比如高血压,一天一片药,3个月到半年就好了。费用少,还不得并发症。你要耽误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那就不是一片药的问题了,可能需要两种药一起吃。你再耽误十几年脑出血了。那就更不是一片药两片药管用的了,得开颅打洞、抽血。如果是心肌梗死,你得马上到医院打上一针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化开了还算好。可如果6个小时后再送医院,效果就差了。如果12个小时后才送医院,药毫无效果,你打几针都不管用。相反你早去医院,不用打15000元的药,1500元的国产药就管事,所以说时间是最好的药物。

“乐观”是超级保健药

有了爱心、善心、真心这三个心,又有了友情、亲情、爱情这三个情,就一定会有好心情。

何为好心情?就是有好心,还得有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科学研究表明,爱心多,内啡肽释放就多,人体微循环得到改善,免疫力提高。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有了这三个心,有了这三种情,你一定有好心情。一个人心灵高尚,心理就会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稳定;生理一稳定,病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了,恢复得也很快。

美国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是一个睾丸癌晚期病人,医生说他存活的概率小于1%,但他说他对治疗很有信心,一定积极配合。结果睾丸切除,接受放疗、化疗后,依然坚持锻炼,最后获得了7次环法赛冠军。

法国有个26岁的女孩患了子宫癌,子宫切除,两个月后右侧卵巢转移,右侧卵巢切除;又过两月后,左侧卵巢转移,第三次再切除;一个月后,结肠转移,肠子切除,肛门造瘘。前前后后她一共接受了8次手术、6次化疗,头发掉光了,呕吐,贫血,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每天躺在床上只是等死。设计自杀的方式。一位朋友来看她,告诉她生命最珍贵。要有信心,并让她想高兴的事。于是,她想起三年前在法国海边划水的情景。那天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海鸥从身边飞过。她感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朋友说:“好吧,我们为去海边划水做准备吧。”第二天,女孩开始练习站立,两个月后终于站了起来。又练了两个月后可以使用划水板了。于是,她每天都很高兴地练习,越练身体越好。两年后她回医院检查,医生吓了一跳:没想到她还活着。而且各项化验指标都显示正常。到1996年,这个法国姑娘终于获得了世界女子划水冠军。当她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时,谁能想到她曾是一个晚期癌症病人?

乐观积极的心态所具有的力量超过我们的想象。北京癌症协会曾做过一个统计,发现在1000多个抗癌明星中,长期生存的经验基本来自两条:第一是乐观,心态稳定,对未来充满信心,不害怕;第二是家里人的关心、支持。

不良情绪增加发病危险

人在焦躁的情况下,即使什么亨都不干,只是着急、紧张,耗氧量也会很快上升。

人的心情跟耗氧量也是直接相关的。比如一个人在安静的时候。什么也不想、不动,耗氧量假设是1,那么他一吃饭、走路,耗氧量就二三倍地增加。在心情平静的情况下,耗氧量还可以,但如果在焦躁的情况下,即使什么事都不干,只是着急、紧张,人体代谢立刻就旺盛了,同时耗氧量就会很快上升。上升到什么程度呢?假如现在体温是36.5~(2,着急一会儿就是37.5~(2,再一着急能到38~(2以上。因此,早上起来本来就兴奋,再加上一着急,就容易犯病。

临床经验表明,很多心脏病病人早上起来时还是好好的,一出门走路马上心绞痛发作,尤其是在冬天的清晨,刚才还好好的,一下楼马上就犯病,这其中就常有心情、运动和寒冷的综合影响。

人们常说,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有些人,晚上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早上睡着了,这时候又要起来了,心情很烦躁。如果是女同志,她得想我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更加漂亮,男同志还得想要送孩子上学,开车走哪条路线好一些,所以很容易感到焦躁。这样有些人起床很快,起来就走,早饭也来不及吃,于是心跳加快了,血压升高了,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早上一旦出现紧张、焦躁这些不良情绪,就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特别提示

梁启超给谢冰心写过一句话:“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想不开就去看“三座山”

看过井冈山深知今天幸福;看过普陀山感悟人生苦短;看过八宝山得到心灵净化。

在压力大、工作太忙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快乐的心境?人生于世,财富、地位不可能人人平等,但在健康、快乐面前却是人人平等的。对待生活只有两种态度:乐观心态和悲观心态。只要保持快乐心态,快乐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钱多了捐给希望工程;钱不多要知足常乐;受挫折了也没关系,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世界天天变,要看到光明就在前面。

以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契诃夫的故事为例。契诃夫曾碰到一个很生气的人,因为他手上扎了刺,很疼。契诃夫说,你很运气,幸好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一个人睡到半夜被一个穷亲戚敲门吵醒要借钱,也很生气。契诃夫告诉他,你多运气,幸亏不是警察敲门来抓你。如果你倒了霉,在任何时候都要想到有比你更倒霉的人,千万別攀比。攀比攀比,首先伤害自己。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永远怀有感恩之心。

一个人如果有宽阔如大海的心胸,那就什么事情都打不倒他。要是偶尔“想不开”,那么看过三座山之后,准保什么烦恼都会没有了。哪三座山呢?第一座山是井冈山:中国革命前后牺牲了多少英烈。和他们相比,我们岂不是太幸福了?要是再想不通就看看普陀山:看佛的大境界、大度量、大胸怀、大慈悲。如果还想不通,那么看看第三座山,肯定一次解决,什么烦恼都没了。就是北京的八宝山。无论什么级别的官员、多么有钱的富翁,1个小时后都是一缕轻烟飞天外。所以,一个人应该珍惜生命,不要动不动就想不开,要活得轻松些、豁达些。

常唱“健康8字歌”

睡眠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少睡1个小时,死亡率升高9%;少睡2小时,死亡率升高18%。

日行八干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体八段锦,米寿八十八,茶龄百零八。

我们先来说说夜眠八小时。美国最近进行了一次“山洞试验”。即让人住在山洞里,与外界完全隔离,不知白天黑夜,人愿意睡就睡,愿意醒就醒。结果发现,有些人醒来10个小时后,再睡5个小时;有些人醒来16小时,睡8小时;还有些人一醒就醒20个小时,一睡就睡10个小时。人的生物钟周期长短不一,但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的比例,不论男女老少,都是2:1。就是说在正常的生物钟下,人醒16小时,睡8小时,此时身体最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睡眠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少睡1个小时,死亡率升高9%;少睡2小时,死亡率升高18%;少睡3小时,死亡率升高27%。

再说一天八杯水。黑龙江边防战士在零下40~(2的天气里,防冻的办法主要就是多喝水。因为人在寒冷的情况下,外周血管循环(四肢末梢血管)受影响,水喝多了,循环好了,四肢便暖和了。夏天防暑最重要的办法也是多喝水,体表血管循环好了就好散热。防病也还是要多喝水。很多老年入水喝少后,血黏度立刻升高,血栓、冠心病就来了。八杯水的概念即是要保持尿量1500毫升。那怎么知道喝水的量是否“达标”?看早起后第一次小便,如果量很少、很黄,就有问题,如果清亮、量多,就可以了。

最后说说强体八段锦。八段锦其实就是一次全身按摩,认认真真地做一次。通常需要半个小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头几天练习八段锦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百十日后,功效不可量,胜过用药石百倍。医学研究发现,早上起来时,多数毛细血管都处于闭塞状态,心绞痛很容易发作,但做完八段锦以后,就可保平安。曾经有研究,1平方毫米的皮肤在安静状态开放10根毛细血管,热疗以后,皮肤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但按摩以后,增加的更明显,约比热疗多一倍。可以从10根开放到300根一一按摩的作用比热疗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