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后记

后记

刘邦作为一个开国之君,作为一个把绝大多数华夏儿女统一于汉族、汉语的历史人物,古往今来,写他的书,不知有多少部、多少种。但即使这样,也没能写尽刘邦、说透刘邦。他留给后人的仍然是英雄和流氓的难以区分、文盲和智慧的巨大迷团。

我写这本书的起因,缘于看了两篇文章。一是前些年登于《杂文报》上的《刘邦与流氓的距离》,我认为这篇文章说得极有见地。文章分析刘邦所处的历史背景是一个社会动荡巨烈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群雄四起的时代。在那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刘邦处理一些政治事件,不得不采取出乎常人意料的手段。唯其如此,才能不被比他更强的敌人所消灭,才能保得住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不被别人掠去。在这个大背景下看待刘邦的一些作为,只能说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而绝不像有些人说的是一个混迹于街头、不务正业的地痞流氓。再退一步说,政治和流氓本身就是一对联体婴儿,如果硬要把他们分开,尤其在专制社会的条件下,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走得太远。

另一篇文章是登于某大报上的《刘邦文化是什么》,这篇文章观点有些偏激。我也不知作者老夫子怎么对刘邦有那么大的意见,简直就是血海深仇了。他的意见也无非是把古人的调重弹,说刘邦和文化沾不上边,生活上是无赖,政治上是流氓。但不知该文的作者写这话的时候,是否想到了刘邦还有一篇千古绝唱《大风歌》呢?想没想到刘邦在和群臣讨论他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时说出的一段文采飞扬、令多少后人无限景仰的绝妙好词呢?思考没思考我们现在讲的汉语、写的汉字是起于何时、为什么又偏偏冠以“汉”头呢?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文人把刘邦说得一无是处,时到如今还有一些文士不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评价刘邦,这不能不叫了解一些汉史的人由此生出一些感慨。

说刘邦这个人不是饭桶,大概不会有多少人持有异议。但要说刘邦有些文化,可能有些人就要反对了。实际上反对的没有道理。刘邦是读过书的,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里说得很明白:“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只是他不喜欢读书而已。刘邦又是聪明的,即使他早年读书不用功,在后来的处事征伐中,经常要接触一些文书、文人,他也会学到一些东西,不然难有他在日常的谈吐中经常的口出奇言和那随口而出的《大风歌》。之所以刘邦之后的人,喜欢说他是个大老粗,甚至有首著名的诗说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估计受战国时期一些纵横家的影响,当时人们对不分是非曲直、任凭一张嘴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又办不成什么事的读书人,已经很看不惯了。

刘邦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杰出人物,本应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尊重。但由于他不尊重儒生,张口闭口就称读书人为“竖儒”,甚至还当众摘下读书人的帽子向里面撒尿,这就把天下的读书人得罪了。以致在很多读书人写的东西中,也就不客气地把刘邦说成了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好处的无赖坏蛋了。这也是后来的统治者大都对史官存有几分畏惧的原因。但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很多读了很多书的人朝思暮想没有办成的事,却叫一个读书不认真的人办成了,这让他们怎不嫉妒!于时也就骂骂、挖苦两句解解气吧。

对历史人物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这是所有后人的权利。我从小听到过不少关于刘邦的故事,今受两篇文章的启发,写了一点尝试性的东西,没有与任何人争论的意思,也不想立一家之言,更不想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只是个人爱好,写着玩而已。本书先在搜狐原创文学以《刘邦的传说》为名发表,点击量一度超过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是作者始料未及的。作者在收集资料和创作过程中,得到众多朋友和沛县刘邦大酒店的热情关注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作者

200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