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旧友来访,他们相约了去小王山。这是王君提出来的,但王君也只是听说过有小王山,他自己也未曾去过。后来他们到了小王山,就觉得是不虚此行的,跨过石涧,绕过石壁,有一些已经倒塌和快要倒塌的屋子,有一块宽的石板,有一湾清溪等等。“穹窿山下小王山,曾见先生杖策还。今古几人真澹泊,不求闻达只求闲。”看到镌刻在石壁上的这样的诗句,他们发出了感叹,唉,小王山啊小王山,他们说。
他们走累了,尤其是王君,已经有点气喘吁吁了,不要走了吧,王君说,我走不动了。王君就随地坐到了倒在荒野中的一块石碑上去了,你们走吧,我是不走了,他说。
其他人尚有一点余力,他们再继续地走走,有一个的人心里是像王君一样的,但是别人不说累,他也不好意思说,现在既然王君坐了下来,他觉得自己也可以歇歇了。他就在靠近王君的这边,也随地坐下了。
王君坐下后,先是长长舒了几口气,然后悠悠地点上一支烟,累了以后能够歇下来,再吸烟,是那么地舒坦,那么地恣意,浑身的骨头都像是松懈开来了。
王君吸过了烟,觉得精神又倍增了,他仍然坐着,思想却是频繁活动的,我坐在这里,干些什么呢,王君想。他四处看着,后来就看到了自己坐着的那块倒地的石碑。
这块石碑的一小半,已经埋在土里,这是一块墓碑,上面刻着字,是某某人的墓,这个“墓”字十分清晰,另外两个字,是那个人的名字,有些模糊了,王君和旧友一起,拨开字迹上的泥土,先看到一个王字,后来才看清了另一个字:枋。
王枋。
王枋墓。
枋是一种树。
他们边说着,就站起来了,拍拍手上的泥,天气一直很晴朗,所以泥是干的,一拍也就没有了。也有比较有洁癖的一两个人,到小溪边去洗手。
这个王枋是谁?有一个人忽然问。
王君不知道王枋是谁,但是他笑了一笑,随口说,王枋啊,是我五百年前的老祖宗。
那个人也跟着王君笑了一笑,说,啊,你这个不肖子孙啊,把老祖宗扔在荒郊野外不管?
大家都笑了笑。他们沿着山路走到了山下,回家了。
旧友走了以后,王君一直觉得自己的心没有安定下来,他将这几天的一些事情想了想,一直想到王枋的时候,心里跳了一下,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是把那个王枋挂在心上了,但是王君并不知道真的因为和他同姓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王君找来一些资料,翻阅起来。资料里果然是有王枋的。
资料是这么记载的:王枋墓,位于天池山珍珠坞,墓穴完整,墓碑刻“明俟斋王公之墓”。王枋,字昭法,号俟斋,明末清初长洲人,其父……
其中是有一些疑点的,其一,王枋墓在天池山,而不是在小王山;其二,墓碑上刻的字不是“王枋墓”三个字;其三,小王山那里的王枋墓并没有墓穴,只有一块倒地的石碑,所以也说不上完整和不完整,至少有这么几点不相吻合。
但是王君并没有往其他方面去想,比如他没有想到是不是另有一个王枋,他是认定就是这个王枋的,在这个前提下,他可以把这几点不相吻合之处圆过来,其一,迁坟也是可能的,从前在天池山,后来迁到小王山;其二,迁坟的时候,可能重新塑了墓碑,碑上的字也改过了;其三,迁坟的时候,从前的墓穴没有迁移过来,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后人的马虎,或者经济的窘迫,都是有可能的。
在王君查阅的资料中,像王枋这样的古冢,在资料上排成很长很长的一列,几乎翻过好几十页后面还有,王君感叹地想,我的家乡,真是人物荟萃的。王君没有很多时间和这些古代的人物一一去认识,即使姓王的也有很多,也力不能及,恐怕只能为其中的一个王枋做一点事情。
王君想到要做的、他觉得可能做得到的事情,是很明白的,将王枋的墓修一修,至少不是现在这样,让一块石碑倒塌在荒野之中,埋在寂寞的泥里。
半年以后,王君给旧友写信的时候,提到这件事情,信中说:“兄是否记得小王山一游,见一倒地墓碑,名王枋墓,目前弟正为这件事情奔波,想不日将有结果……”
读了王君的信,旧友不免回想起当日小王山之情之景,只是对王枋墓一事,记不大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