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当干部就得像干部 当干部,要有“几把刷子”

古代文人在文房四宝中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毛笔,当别人称赞他们妙笔生花时,他们往往谦称是因为自己有几把刷子。久而久之,形容一个人有“两把刷子”,就被用来指这个人有本事、有能力。领导干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能力高低、作风好坏至关重要。***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补齐能力短板,提升专业化能力,增强解决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干部必须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而前提是一定要有“几把刷子”。

一、抓发展、促改革、保稳定的行家里手

发展、改革、稳定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的根本所在;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总书记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就好比骑自行车,骑得太慢不动会摔下来,骑得太快则容易栽跟头。只有根据不同路况,把握不同速度,才能掌握平衡,骑得又快又稳。由此可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要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三者统筹兼顾,真正融会贯通,定能得心应手。

坚定不移推动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如果干两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始终,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支撑发展,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形势、产业发展大趋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参与式、包容性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富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要以民生改善巩固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手抓、两手硬,织牢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关头勇者胜,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要解放思想想改革,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思想的敏锐性、思路的开拓性,坚决摒弃“亦步亦趋”的跟跑思想,坚决破除固守一方、安于现状的“家乡宝”意识,从“靠山吃山”、固守传统产业、固有资源依赖等传统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从盲目“等靠要”、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勇于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桎梏,用解放思想这把钥匙打开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这扇门。要真抓实干真改革,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凡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凡是束缚创新创业手脚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都要彻底改变,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依托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路子。

以人为本维护和谐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蓝图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要防患未然不出事,牢固树立“不出事就是大本事”的理念,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工作基点放在预防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周到想透彻,把各项应对措施、风险防范预案制定得周详完善。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尽快解决,在维权中维稳,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矛盾纠纷,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沉着应对不怕事,既沉着冷静,又快速反应,摸清情况、冷静分析,找准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切实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行为违法的处置到位,把群众的愁容、怒容变为笑容。要综合施策解决事,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和视野狭窄、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而是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环境。

二、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五个方面都能过硬

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吹响了锻造新时代合格“答卷人”的号角。“五个过硬”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都有明确指向,都是具体实在的。总的来看,信念过硬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政治过硬是为党工作的前提,责任过硬是履行职能的基础,能力过硬是干事创业的支撑,作风过硬是行稳致远的保证。领导干部是不是真的有“几把刷子”,重点就是看能否做到“五个过硬”,也只有做到“五个过硬”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交出满意的时代答卷。

信念过硬坚如磐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形象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领导干部不能只把理想信念当口号喊,而应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坚守信仰高地,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力量,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到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苦干实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员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政治过硬旗帜鲜明。对领导干部来说,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标准是衡量党员干部的首要标准,政治表现是对党员干部的首要考量,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的首要能力,政治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品质。政治不过硬,能耐再大也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讲政治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大的政治,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情感上衷心爱戴、组织上自觉维护、政治上坚决捍卫、行动上始终紧跟,融入血脉、植入灵魂。要牢固树立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观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纲领、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组织、党的事业。要加强政治历练,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不断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责任过硬真抓实干。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职务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领导岗位不是休息场所,在岗一分钟就要战斗六十秒。职位越高,越要夙兴夜寐工作,越要毫无私心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责任过硬,关键在于把党的信任重托和人民的期待时时放在心上,把对历史和人民的责任处处扛在肩上,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为谁树政绩”的问题,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事情,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要抓好显绩,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事;又要抓好潜绩,多做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功名潜显皆堪立,不忘初心为人民。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静心做事,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推进,抓出成效,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能力过硬善作善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领导干部如果空有一腔担当的热血,却没有干事创业的“十八般武艺”,不仅成不了事,反而会让人觉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愿干积极干,更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成事的真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八种执政本领”,这是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能力本领的根本要求。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努力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视野,补上能力上的短板、知识上的弱项、视野上的局限,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专业化能力。要努力加强实践锻炼,主动投身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急难险重一线、脱贫攻坚一线去摸爬滚打、砥砺品质,去检验自我、增长才干。

作风过硬植根人民。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就是战斗力。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作风,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风气,事业发展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未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切不可有松劲歇脚的想法。作风过硬就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既到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和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摸实情、找办法;既了解面上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又研究典型,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注重调研实效。作风过硬就要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对群众的感情就有多深;群众在我们的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要经常迈入群众的门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真心实意地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作风过硬就要持之以恒纠“四风”。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和“当官做老爷”恶习,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切实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把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全部工作和生活中,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三、抓班子带队伍有力又有效

“政以才治,事以才兴。”任何工作都是人干出来的,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再坚定的理想、再远大的目标都是空中楼阁。一个好的班子是抓出来的,一支好的队伍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不仅要把抓发展、抓业务作为主要政绩来抓,也要把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带出一支“嗷嗷叫”的队伍来,这也是政绩,而且是重要的政绩。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是领导干部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检验领导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要当“班长”不当“家长”。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都要经过集体研究,善于把党委一班人、几大班子和各级干部智慧集中起来,做到总揽不包揽、领唱不独唱、分工不分家,不能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言堂、拉山头划圈子,形成“一霸手”“土皇帝”,否则就很容易成为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的重大污染源。要善于统筹协调,学会“弹钢琴”,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有效力量、激活一切工作激情,发挥好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要敢于担当,主动承担责任,为敢于担当的下属担当,为敢于负责的下属负责。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能揽功诿过,有了问题就一推二六五,把责任推给下属,自己躲到一边,这样的领导是不会有人拥护的。

要搞好团结不制造心结。“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生产力、战斗力,团结也出干部。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在组织看来,不团结的干部都不是好干部,闹矛盾的班子都不是好班子。事实上,凡是闹矛盾的班子和干部,最后都没有好结果。要能容人容言容事,对别人的缺点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善意提醒,真心补台,经常扯扯袖子、咬咬耳朵,多一些耐心、理解和支持,注意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带头增进和维护班子团结,善于营造同志加兄弟般的工作环境,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特别要注意同那些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交心谈心,消除隔阂,坚决不搞那种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相互较劲、互相设防的虚假团结。

要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人用人是“风向标”,反映着领导干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会对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无形的示范和引导。用好一个人,就能带动一群人;用坏一个人,就会影响一群人。有的地方,干部群众气不顺、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选人用人的导向不对。旗帜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坚持好干部标准和高素质专业化,坚持公道正派、精准科学,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以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让权力真正掌握在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入手里。

要放手但不放任。从严带好队伍,既放手让干部大胆工作,又不放任自流,既管事管人又管思想,做到严管厚爱。工作上严格要求,有一是一、客观公正、敢于批评,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生活上关心到位,真诚关心干部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对有困难的要及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相处上将心比心,领导和下属工作中有上下级之分,但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绝不能无理谩骂、随意呵斥下属,更不能将下属当家丁来使用,以心换心,才能万众一心。成长上创造机会,甘于做其他同志的“阶梯”,给年轻人创造“担子机会”,给中年人创造“岗位机会”,给老同志创造“责任机会”,既抓工作又育人,既出成绩又出干部,让干部始终在充满希望的氛围和环境中工作。

四、口能言、身能行,时时处处作表率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衡量一个干部是否优秀的重要方法,就是“听其言、观其行”。领导干部要“唱功”好,更要“做功”好,不能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一些干部“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所言所行不能让人心服口服,有的讲起理论头头是道、口若悬河,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有的不勤于思考,推动发展想不出金点子,解决问题拿不出好招数;有的不勇于作为,习惯“敲锣打鼓”,不善于当“主角”;更有甚者“口言善,身行恶”当“两面人”。“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是导向、都是形象,做得好,就树起一根标杆,带动一片干事创业正能量;做得不好,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产生负面效应,使工作大打折扣。

能言善言讲“金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口能言”是为官从政的一项基本功。***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包含着许多振聋发聩、脍炙人口的“金句”。他曾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并指出说话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是一门“技术活”。要重视自己的每一次讲话,全面掌握情况,具备清晰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思路,用自己独到见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话讲到要害处、说到点子上,一针见血、直接明了,方便别人听得明白、记得清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多一些源于基层实际的“原创”和反映群众呼声的“原唱”,多一些“本地话”少一些“普通话”,使官声与民声对接,让语言变成推动工作的力量,实现其价值,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官话大话空话废话”,或者叫做“有道理无意义的话”,这样基本不错但基本不管用的话,不如不说。

能干会干“行必果”。“为政之要,贵在力行。”干部是干出来的,就是要干字当头、先干一步。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中,经验型多、研究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保守型多、创新型少,干起事来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涉猎“十八般武艺”,在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处理各类挑战中成为一专多能、善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多面手”,让“打铁的人”成为“铁打的人”。要做到“术业有专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全面熟悉掌握本行业本部门的领导工作规律,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要多用身影带动人,少用声音指挥人,以“涉险滩”、啃“硬骨头”的胆识,敢作敢为、善作善成。要立即做、马上办,既挂帅又出征,长计划、短安排,日清月结、有条不紊,执行有力、反馈及时,提高“复命意识”和“画句号”的能力,克服拖拉懒散的恶习,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推责任、不当“二传手”,把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言行一致作表率。领导就是以“言”引导群众,以“行”引领群众。***总书记指出,“看上去不太会说话,但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干得很好,这样的人应该是我们喜欢的。当然,做功好,同时唱功也好,那就是锦上添花了。”群众会看干部怎么说,更会看干部怎么做。现实中,一个说到做到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好,就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号召力,做起工作来往往一呼百应、得心应手。重诺守信彰显的是道德的力量,体现的是党性作风。领导干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做,说出来的话要负责,做出来的事要有结果、有反馈,不能只承诺不践诺,人前大话说尽、人后杳无音信;更不能讲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对人对己不一样。当放空炮的“口头革命派”,必将失信于民,会被认为是“大忽悠”,不仅丢了个人面子和威信,更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五、能顶天、可立地,“结合”文章做得好

顶天立地原意是指头顶着青天、脚立在大地上,形容做人光明正大、气概豪迈。对领导干部来说,不仅做人要顶天立地,做事也要顶天立地,也就是既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又要掌握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是着眼全局的,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基层情况千差万别,贯彻落实不可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抓好贯彻落实,抓出成效。

要吃透“上情”,接好“天线”。“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领导工作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怎样把握好中心和大局?就是要吃透“上情”、接好“天线”,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这些都是集中各地、各部门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提炼和论证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切不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随意解释、以偏概全。不但要熟知分管工作的具体政策,而且要熟知其他相关工作的具体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用。要综合分析研究,了解政策出台的形势和背景,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全面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有效避免出现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

要把握“下情”,接好“地气”。各地、各单位情况各不相同,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日新月异。长期在领导机关工作的同志,如果不重视调查研究、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间久了可能“地气”就淡了,说话办事就与基层有了隔阂。有的干部即使身处基层也不等于就接了“地气”,他们“身入”了但“心没入”,甚至混基层经历,这种人尽管占着“地利”,却没接到“地气”。要深入调研接“地气”,眼睛向下,扑下身子摸实情,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吃一桌饭,多听取群众意见,多汇集他们的智慧,多归纳他们的想法,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不能整天浮在上面、泡在会里,更不能满足于“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要带着问题接“地气”,紧紧盯住群众关心的问题、工作中的难题、发展面临的课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能下农民的地头问难,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好发展的“主心骨”、群众的“贴心人”。

要立足实际,搞好结合。对上级决策部署既不能简单照搬照抄、搞上下一般粗,也不能各行其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情与下情相结合、方向与方法相结合。结合得好,工作就有新意,就能出成绩,就能体现水平。要上下结合,把中央大政方针与本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违背发展规律和群众意愿的事,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防范风险的本领。要左右结合,既立足当地,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具有本地特色、本地经验的工作成果,又注重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汲取其他地区失败的教训,取人之长,为我所用。要前后结合,善于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引人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实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