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当干部就得像干部 干部正能力十八条

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所谓正能力,就是以积极不消极、主动不被动、乐观不悲观的态度,遵循事物客观规律,顺应形势发展变化,不断推动工作朝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方向前进的能力。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者、推动者,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决策者、管理者,只有正确认识正能力,不断地练就正能力,才能在逆境中更加坚强,在顺境中脱颖而出,才能把人做大、把事做精、把官做淡,从优秀变为卓越。

一、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能力

1920年的春夜,有一个年轻人正在桌前奋笔疾书。当其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却发现他嘴里满是墨汁,还连声说甜甜甜……原来,他竟然蘸着墨汁吃掉了粽子!他叫陈望道,正在翻译一个叫《共产党宣言》的册子。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具有了像他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革命理想高于天。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一路走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对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不忘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不断立根铸魂、固本培元,用行动诠释信仰,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理想信念的价值在于坚定不移,理想信念的威力在于脚踏实地。高谈阔论难免流于苍白无力,虚功实做、立足实际才是高扬理想信念的正确方式。不管时代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抱定理想信念,锲而不舍地实干,驰而不息地奋斗,用理想信念打牢做人做事的精神根基,端端正正地走好人生道路。

必须补足精神之“钙”。一个人若身体缺钙,就容易骨质疏松,患上软骨病,立不起来。同样,一个人若精神没有支柱,就必然导致思想迷茫、萎靡颓废,甚至误入歧途、坠落深渊。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就是靠精神之“钙”铸就的。共产党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抵御名和利的诱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进。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强化理论武装,才能坚定“主心骨”、把稳“定盘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追求崇高理想的征程上创造更加非凡的“中国奇迹”,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二、认清形势、找准方向、把握方向的能力

唯有思路清,方可方向明。方向问题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方向正确,才会少走弯路、冤枉路,最终达到目标。不辨方向的启程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不但实现不了目标,甚至会迷失方向。领导干部提高认清形势、找准方向、把握方向的能力,关乎个人成长进步,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认清形势是找准方向、把握方向的前提条件。什么是形势?就是事物的发展趋势,一种存在的状态和态势。“形”即已经呈现的状况,是当时当下的具体实在;“势”即还没有出现、将要出现的形状及趋向。形中有势,势寓于形。看“形”比较容易,看“势”则需要能力和水平。

善于知大局,明大势。知大局,才能明大势;明大势,才能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领导干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准确把握大到国际国内形势,小到地方、单位、个人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任务中化被动为主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善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固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要学会用放大镜、显微镜看问题,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不被表象所迷惑、所困惑,抓住事物的本质,预料事物的发展;要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审慎态度察微知著,见始知终,防患于未然。

善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切实增强规律意识,增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主动性和有效性,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起来,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把思想和行动与事物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同频共振,确保思想和行动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某种角度来讲,领导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推动时代进步的方法。

具备敏锐洞察力。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对习以为常的事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注重细节,善于从细微处寻找不同、看到特别、发现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

找准症结所在。问题分析研究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研究问题不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地搞“一刀切”“一锅煮”,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问题的多与少、大与小、轻与重、缓与急、易与难,既分析问题的共性,也分析问题的个性。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枝节抓根本,既看到表面问题,也看到深层次问题,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

坚持对症下药。正视问题、查找问题是过程,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好最管用的能力。要始终以问题为牵引,坚持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同时发力,坚持治标和治本协同推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坚持新问题和老问题一起解决,决不能敷衍了事、上交矛盾;决不能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决不能搞“鸵鸟政策”、选择性“失明”,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四、形成共识、共为的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驱使者,行动是思想的实践者。共识,是指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共为,是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在行动上一致,共同去做同样的事情。共识和共为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促进。善用思想“共识”,变为行动“共为”;用行动“共为”促思想“共识”,这是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有共识才会有共为。干任何事情,只有同心才能同德、同向、同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认同、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必将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领导干部要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优化宣传动员、沟通协调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提高语言艺术,调整好不同利益关系,努力减少摩擦、化解分歧、消除矛盾、统一思想,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干事创业良好局面。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共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

变共识为共为要有真功夫。改变思想从行动开始。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人们在团结干事中共进退,才会更深刻认识到共识达到的“1+1>2”效应。“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要学会“先行动,后思考”。先在行动上表现得像一个领导者,而后才会像领导者一样去思考。俗话说得好“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是群众的标向杆,党员以领导干部为学习榜样。所以,领导干部就应该身先士卒,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更要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领导干部只有做人正、从政勤、当官廉、作风硬、本事强、口碑好,在各方面能担当表率,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永远矗立高大形象的“共识”,说的话群众爱听,做的事群众支持。

五、向群众学习、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教育引导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的决定,既做群众的“学生”,也做群众的“先生”,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要甘当小学生。***总书记指出:“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领导干部要始终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眼睛向下、放下官架子、迈开步子,多到基层走走看看,多沾“泥土味”、多听“百姓话”,主动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桌饭,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把双脚深深扎根在土壤里,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解决问题,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不做群众的尾巴。***同志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事实告诉我们,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领导干部如果只是片面注重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满足群众需求,对各种意见不加辨别、对所有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迁就个别人不合理的需求,就一定会有损党和政府的权威。领导干部应具有超前意识,注意分析宏观形势、政策变化、具体事件,及时准确洞察群众思想、情绪变化,找准切入点,摸准群众的想法、利益诉求,循循善诱教育引导群众。处处以身作则,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走在群众的前面,处处给群众做出表率,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而共同奋斗。领导其实就是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领导干部带了头,就会在群众中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群众就会对领导干部产生一种信任感、向心力。这样,领导干部就能真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带头人。

六、育人、识人、用人的能力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同志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领导干部怎样育人、识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新形势下,当好领导干部关键要练就“伯乐识千里马”的本领,打牢育人、识人、用人的基本功。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薪火要相传,须臾离不开育人。党的事业是接力推进的,干部队伍只有实现新老交替,年轻干部只有接过榛子继续前行,才能真正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领导干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及时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各级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历练,经常“施肥浇水”,经常“修枝打叶”,努力建设一支“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后备干部队伍。

知事才能真正做到识人。“为职择人则治,为人择职则乱。”以事业为上,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十分重要的方面,是选好人用准人的根本出发点。要坚持从事业需要、工作需要出发,认真分析不同岗位的具体特点、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该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什么人合适就用什么人。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看谁更优秀、更合适,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

用人一定要用当其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尽显其才。在选人用人时,既要考虑时代的要求,也要考虑干部成长的“自然规律”和“阶段差异”,更要考虑到干部个人的“个性因素”,还要考虑到干事创业的“岗位需求”,在对的时间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岗位上。合理使用各年龄段的优秀干部,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施展才干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

七、多谋善断的能力

“谋”和“断”既是思想工作作风问题,也是能力和领导艺术问题。多谋是善断的前提和基础,善断是多谋的要求和结果。谋而不断或不谋而断,都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拍脑门、拍胸脯,盲目蛮干,结果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有些领导干部患得患失,优柔寡断,以致痛失良机。***同志讲:“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领导干部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各种矛盾、关系、形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决策偏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危害。

要足智多谋。尽可能使自己见多识广,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做到看问题精确。尤其是在作决策之前,一定要充分运用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加强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多谋良策、多出实招、多出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好智囊团、智库等“外脑”,广泛吸纳民智,把好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和借鉴,进而再来拿主意、下决心、作决断。

要当机立断。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一旦发现客观和主观条件成熟时,就要敢断他人所不敢断、敢于拍板,迅速作出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千万不能患上“选择困难症”。重大决策,既要有可行性研究,又要有不可行性研究,权衡利弊,作出选择,从而真正做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八、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能力

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是一种在艰难险阻面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精气神”的综合体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干部只有经过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和大事难事的历练,意志才能愈挫愈勇,能力才会靡坚不摧,方能成大器。如果只愿意干轻巧事、顺当事,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看到风险就挂免战牌,只会坏了风气、丢了形象、误了发展。

要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敢不敢正视“最坏处”,会不会解决“最难处”,能不能争取“最好处”,既是对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意志品质的实际检验,也是对责任、能力的综合考验。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干部“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精气神足了,就没有冲不破的难关。“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要提高认识站位,强化担当带头精神,干事不避事、担责不塞责,面对矛盾困难和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率先破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攻坚拔寨、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带领“群雁”真抓实干、奋发图强。

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解题能力。领导干部既要有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和十足干劲,也要防止只有“上前”的意识状态、而缺少“上手”的知识能力问题。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做什么钻什么,有针对性地弥补精神软肋、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从而敏于发现问题,善于抓住苗头,精准解决难题,使自己“出场”就出色,“出手”成高手,真正成为攻坚克难的行家里手。

九、按照辩证法办事的能力

辩证法是分析事物、解决矛盾最重要的科学方法。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办事,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可以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片面性、盲目性。如果不会、不善于运用辩证法,则很容易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困境,常常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注重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鲜明特征,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练就的看家本领。

要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自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练就调查研究基本功,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客观实际,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的办法来。要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以事实为依据,培育敢于说出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使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牢牢把控工作节奏、力度和质量,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合理布局工作力量,以重点带动一般,不平均用力、撒胡椒面,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把抓不如抓一把,都想满把抓反倒都抓不住,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抓关键少数,掌控关键环节,认准关键时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集中精力,扭住不放,持续用力,善作善成。

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能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光阴似箭,时代在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与时俱进者才能确保自身不落伍,更何况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改革创新既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也是党员干部奋斗进取必须践行的思想品格。***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得过且过,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领导干部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不落伍、不退步,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改革创新,一刻也不能放松提高改革创新能力。

坚持稳中求进,在继承中创新。稳中求进是一种良性状态,也就是把准航向、保持定力、掌握主动,冷静理智、步步为营、厚积薄发。坚持“稳”和“进”的辩证统一,既保持定力、稳定大局,又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凡是涉及政治方向、重大原则和根本性制度,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稳扎稳打。一些好的制度、管用的机制、有效的做法在认真学习、很好坚持的同时,也要结合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改完善,不断总结提炼,决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每年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坚持破立并举,善作善成。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抓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决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观望、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一抓到底的工作劲头。

十一、口能言、身能行的能力

口能言,就是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意见并有效地与人沟通;身能行,就是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真抓实干。荀子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称为“国宝”,可见,“能说会做”是一名优秀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领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能言”“身能行”关键是要言行一致,不能只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不善于与干部群众沟通,不善于总结凝练经验;也不能只说不做,“唱功”好、“做功”差,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空话、套话、大话连篇,胸脯拍得震天响,就是不见行动。只说不做,只做不说,都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都不利于事业的发展进步。

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保持头脑清醒和思路清晰,既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打牢理论根基,又要讲究言语的艺术,讲究分寸,能说会道,使人如沐春风、乐于接受。给人民答疑解惑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下属部署工作能简洁明了,有条有理,向上级汇报工作言尽意止、有理有据。

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要言而有信、履行承诺,言必行、行必果,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欺上瞒下,说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做,不能台上唱高调、台下走了调,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要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多用身影带动人,少用声音指挥人,不做光说不练的“清谈客”,争做“实干者”。

十二、见多识广、看问题精准的能力

面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见微知著,有的一叶障目,有的就事论事,有的举一反三。人们看问题的差别在于底蕴和基础、在于经历和阅历、在于学识和素养。见多识广者看问题就一定更为精确。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领导干部要用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广泛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必需的新知识,吃透中央部署,借鉴外省经验,把握工作规律。倾听各方意见、集中众人智慧,听专家学者的意见,用专业的人、专业的方法解决专业的问题;听班子成员的意见,集体讨论,择善而从;听不同的声音,防范风险,凝聚力量;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虚心向群众求教,接地气、察实情。

要有的放矢,精准决策。问题就是“有的放矢”的靶子,看问题精准就是既要瞄准靶子,更要瞄准靶心;不仅要射中,还要扎得深。要聚焦问题不跑偏。领导干部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不能南辕北辙、谬之千里。要研机析理不肤浅。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以及内外因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等理论研究问题,杜绝大而化之。要全面系统无遗漏。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预测发展趋势,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

十三、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能力

自古以来,贿随权集,当干部的万万不可大意。廉洁能聚人,律己能服人,身正能带入,无私能感人。对领导干部来说,廉洁不仅是一种守住本真、立身做人的内在品德,更是一种追求党的目标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具备的能力。纵观党的***以来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不乏能力较强、前程似锦的“能吏”,却因信念崩塌、贪污腐败变为“巨蠹”。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没有廉洁自律能力的干部,哪怕其本领再大也不是好干部。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让崇廉守廉的坚定信念深深扎根于头脑之中,做到思想上无懈可击、言行上无隙可乘,才能始终在大是大非、纷繁喧嚣中看得清、辨得明、把得准,抵御住名利场中形形色色的诱惑纷扰,不被不法分子拉拢利用,永葆共产党人清廉本色。

万恶皆由贪字来。《醒世恒言》中有一则故事,讲一个官吏在梦中化作一条鱼,恰遇渔夫垂钓,虽明知钩在饵中,却“眼里识得破,肚中忍不过”,忍不住咬饵上钩。事实表明,党员干部的腐败大多起于一时之贪念,慢慢在“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蚀中放松了警惕、丧失了原则,以致不能自拔,最终滑向贪污犯罪的深渊。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时时以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警觉,一日三省吾身,给个人言行划出“警戒线”,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常怀律己之心,处处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存戒惧秉公用权,让党赋予的权力套上“紧箍咒”,确保个人不逾矩、权力不越轨。

十四、处突维稳的能力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蓝图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新时代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矛盾问题愈发凸显,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共生,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出现,时刻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处突维稳能力。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谈“突”色变,出了事总想躲着、捂着、盖着。其实,“怕”和“躲”都不是办法,越怕事事越棘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遇事沉稳、处变不惊,妥善应对和处理矛盾问题,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防患未然避免出大事。“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牢固树立“无事就是大本事”的理念,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工作的基点放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上,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周到想透彻,把各项应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制定翔实到位的风险防范预案,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要第一时间回应,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最快速度解决,在维权中维稳,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要沉着应对不怕事。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情况越是危急,越不能慌乱,越要稳住阵脚、临危不惧,决不能自己“躲着”、让其他干部“顶着”。面对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更要快速反应,摸清情况、冷静分析,从全面、整体和长远的高度认真分析研判,找准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加强舆论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化解矛盾,统筹处理好群众利益、民族宗教、安全生产、边疆稳定等问题,平衡各方利益。注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行为违法的处置到位,切实把问题和矛盾处理和化解在基层。

十五、求大同存小异、化消极为积极的能力

求大同存小异,就是在矛盾中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求得一致。求同存异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领导者处理矛盾、协调关系、通权达变的基本方法。领导者要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原理,掌握求同存异这种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志说:“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他巧妙地将“求同存异”运用于新中国内政外交统战等各项事业之中,有效解决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有利于搁置争议,推动有关工作的进展。在矛盾中求同、在斗争中求同,先把双方不同的立场说清楚,然后尽力寻找共同点,达成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要把握好求大同这个前提,并在求得大同的基础上可以存小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增强整体合力,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干事创业。

心齐气顺干劲足。任何发展着的事物都有矛盾存在。人有喜怒哀乐,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憋气的事、不顺心的事,产生忧虑、抱怨甚至不满。这些情绪要及时理顺,防止越积越深,成为阻碍自身发展和事业发展的“负能量”。尤其要及时清理负面情绪,防止影响身心健康、理智思考和决策。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包容大度,常存平常之心、常持平淡之欲、常练平衡之力。特别是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围绕群众思想认识困惑点、利益关系交织点、社会矛盾易发点,加强政策宣传、解疑释惑,多做春风化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暖民心、顺民意、解民忧的工作,减少误解、增进理解,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共建和谐相处的精神家园,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十六、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能力

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能力,就是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善于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能够在重点突破中推动工作协调发展。***总书记在谈到统筹兼顾对于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性时说:“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知全局,把握整体运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干部理当登高望远、谋篇布局,在错综复杂、剧烈变动的现实面前明辨是非得失、把握前进方向、搞好顶层设计。要全面系统思考问题,把各项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在抓好重点工作、紧急工作的同时,兼顾一般工作,避免“长短脚”“缺漏项”。

知轻重,加强力量统筹。在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结合,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随时关注矛盾的运动变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精力和时间。重要的事情务必牢牢抓在手上,逐项细化并严格执行任务书和时间表。同时,小事上不可疏忽大意,防止平路上跌跤。

知缓急,注重时间统筹。大事难事都要提前谋划、精心筹备、反复斟酌、周全考虑,不断完善思路对策,打有准备的仗,确保水到渠成。要懂得急事急办、缓事缓办,更要懂得急事当缓、缓事当急。急则容易出错,办急事更要稳住心神、集中精力,防止忙中出错。缓事不能拖,一拖就成了急事,一定要见缝插针尽快处理。做到不徐不疾、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才是优秀的领导干部。

十七、概括、判断、预见的能力

无官一身轻,职务就是责任。领导干部每天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应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既要看到现象又要抓住本质,既要着眼全局又必须兼顾局部,既要立足当下又必须放眼长远,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概括、判断、预见能力。如果不具备概括能力,就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抓不住关键问题,做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模糊立场,导致重大决策失误,甚至误入歧途;如果缺乏预见能力,难以看情形势,难以抓住机遇,就谋划不好未来工作。

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要主动投身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剖麻雀,强化逻辑思维训练,主动对事物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抓住事物发展的“纲”。善于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使思想和行动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预见性,把原本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办成办好,避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情况出现,最大程度减少零敲碎打、见子打子的事务主义。

要善于分清是非、权衡利弊。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上必须头脑清醒、旗帜鲜明,面对反动言行要敢于亮剑,坚决抵制错误言论的“糖衣炮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政治转基因”工程,在现实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决不能态度暧昧、左摇右摆。要坚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立足于一项工作可不可行、能不能做、要不要做、什么时候做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分析和把握形势,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科学谋划,趋利避害,作出尽可能客观科学的价值判断。

要善于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淮南子·说山训》云:“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这种“一叶知秋”的本事。要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提升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和长度,看清时势、见微知著,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对承担的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贯彻上级要求和部署,前几年做了什么,后几年要做什么,要超前谋划,做到了然于胸、心中有数,做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十八、眼界宽阔、胸襟宽阔、思路宽阔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领导干部开拓奋进新的历史坐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四个伟大”,需要领导干部以政治家标准要求自己、以专门家标准提高素质、以实干家标准推进工作,具备眼界宽阔、胸襟宽阔、思路宽阔的能力。

要有大格局。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大,认识空间、思想空间、发展空间、交往空间、事业空间就大。领导干部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心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格局,练就“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火眼金睛”,学会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从全局、宏观、长远上认识和把握问题,能够用世界眼光、战略眼光、历史眼光思考和处理问题,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的标准来解决问题,人生和事业的舞台就会宽广无限,生命之树必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要有大气量。气量也是一种力量。领导干部要有容纳不同意见的大气量,无论在行使职权时,还是在八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中,都要学会容纳不同意见,能容忍、会谦让。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跳出名、利、欲的诱惑,看淡得失,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虚怀若谷、能容人容言容事,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正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广纳百川、开放包容,广聚英才、选贤任能,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要有大本事。领导干部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重大职责,一定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大本事,有谋事之策、干事之才、成事之力。领导干部要有大本事,必须遵循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故步自封,不僵化停滞,善于破除封闭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遵循党的群众路线,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树立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统筹兼顾,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而且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