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壮行天下:壮族卷 陶片以后的故事

陶片以后的故事

1973年,考古学家对桂林市南郊的距今已有12000年的甑皮岩遗址进行了科学挖掘。挖掘发现,遗址里遗存了石器、陶片、动物骸骨等大量的文物。其中,出土的陶片属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陶片,距今有9000多年。

这恐怕是壮族人最早的发明。也就是说,桂林甑皮岩的居民早在9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但很可惜,文物堆里没有留下一个完整的陶器,使我们无法看到9000多年前古人制作的陶器全貌,我们只能从零零碎碎的裹满尘土的陶片里想象它的形状和美丽。也许,这些想象是残缺的,但我们至少知道了这个宝物是壮族人发明的。

人类不断通过发明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生存。这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智慧和素质,否则人类就只能与茹毛饮血的野兽同等了。

在壮族的科技史里,从陶器的发明开始,一直走到今天,无不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其中,有一些发明创造,在人类的历史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壮族是最早栽种水稻的民族之一。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壮族人发明了水稻栽培的二熟制和三熟制,以及耕作的方法——“犁耕”和“三犁三耙法”。如今,在中国的南方,主食多以大米为主。就算是以面食为主的北方,餐桌上也不缺大米。古壮族人的稻作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壮族的纺织技术更是令世人称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壮族人就学会了用蓖麻、棉花捻线织布。而壮锦的编织技术最为登峰造极。在宋代,壮锦以牢实耐用、质厚保温、质薄凉爽、图案精美的特点而扬名,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锦之一。当时宫廷办的“蜀锦院”还要学习壮族织锦技术,仿制广西壮锦作为新产品供朝廷派用。至今,壮锦仍然是壮族人用以赠送客人的最佳礼品。

无论是陶器还是壮锦,这些发明者的名字是无法记录下来的了。但这些创新精神却一直深入壮族人的骨髓中,让壮族人充满了智慧。历史发展到今天,壮族的科技人才层出不穷,壮族人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壮族科学家卢克焕博士研究的牛胚工程居世界领先水平,试管牛犊开始产业化;壮族科学家韦钰是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她在国内创立了生物电子学,并在新一代器件——分子器件的研究中作了系统的创造性贡献。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名字可以让历史永远地记住了。

历史记载的关于壮族的科技创造当然不只这些。1978年,广西水利部门利用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力量,对红水河丰富的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一个规划报告,1981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后,开始了对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开发。30年过去,在广西境内的红水河段,已经开发建设了大化、岩滩、龙滩等7个水电站,使广西成为全国水利电力生产的大省区之一。其中,大化水电站是我国“五五”和“六五”重点工程,在建设中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多项技术创了中国的“第一”。工业方面,广西玉林玉柴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具有中国民族品牌的小型工程机械生产、出口基地,中国小型工程机械的代表企业,其生产的汽车发动机、配件、化工等产品,名扬中外。在广西沿海,先后建成了现代化的北海港、防城港、钦州港。这些港口,既是中国西部开放开发的窗口和桥头堡,又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门户和大通道,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中,在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制陶技术相比,这些创造已是一种惊人的进步。而这些创造也只是壮族人民智慧的一个缩影。关于壮族的历史还很漫长,关于壮族的奇迹还有很多。相信在未来的每一天,壮族人都会给世人制造出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