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时,到基隆极乐寺巡视,并慰问在《普门》杂志工作的大家。
《普门》杂志最近在社长永芸法师的领导下,正在筹划“台湾佛教四十年”专集,请我为此提供一些意见。近四十年的佛教,进步最显著者,不外——
1.从寺院到讲堂。 2.从建寺到建校。
3.从老年到青年。 4.从出家到在家。
5.从女众到男众。 6.从本土到国际。
7.从诵经到讲经。 8.从自修到弘法。
9.从个人到大众。 10.从自利到利他。
11.从佛法到世法。 12.从经忏到事业。
13.从受供到布施。 14.从山林到社会。
15.从理想到现实。 16.从空谈到力行。
……
又,从事文化工作,虽外表是静态的,但内容变化很多,尤其和其他杂志相形相较下,受到的指责批评也会相对增加,而一份“好”的杂志,也大都是在这些压力下成长的。身为编辑者,不是靠按时上、下班,由别人来鞭策,而是自己本身对工作有份狂热,故培养积极活泼勇于挑战的个性很重要。
十时三十分,和佛光山丛林学院基隆学部的学生座谈。
基隆学部和《普门》杂志因地理环境很相近,等于是在同一屋檐下,感染的文化气息应该比较浓厚,文化人的特性是要散发光、热、力,希望大家都能有这一层的熏习。基隆学部又和极乐寺是息息相关的,故对极乐寺要有“立脚教室,放眼全寺”的观念,事事关心,样样注重,大家一起来关心。内心要制造快乐,并将快乐的气息散播给人,让大家生活在名副其实的“极乐”环境。
饭后,驱车往北海道场。
佛光山丛林学院北海男众学部,是台湾唯一男众最多的道场,最大的男众佛学院,最具国际成员的男众学部。
晚,七时,在学部综合教室,和男众学生座谈。
男众在佛门不要离开团体,佛教才有希望,如果个别去创道场,只有分散佛教力量,且自我也没有根,如何长久?
学佛什么都要去接受,不要去比较分别。法器是由接受而来,要有接受的雅量,才能有法宝;不接受,再好的佛法非你的。未入佛门时,在社会上接受的东西已很多了,财、名、利……不要再将世俗见解观念带入佛门来。莲花因接受污泥而成莲花;青菜因接受粪便而成青菜,在佛门中修道,打、骂、棒、喝皆是无限慈悲的教育。“接受”之妙用,在于成长我们,历代祖师大德皆因由“接受”而成为一代宗师。学佛的人,心量如天地,故什么都能接受。
人生的意义,在于增进人生的真善美,在于懂得永恒的生命,在于给人信心、欢喜、希望、方便。
晚,十时,回到普门寺。
若要了解自己,请观察别人的行动,
若要了解别人,请观察自己的心灵。
——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