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阿弥陀佛”四个字,是很容易的,但要念得四大皆空,念出感应,念出成就,却不容易。对于净土法门,你真的相信吗?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真的相信吗?所以,念佛是一个易行难信的法门。
——《星云说偈》
心不散乱,就能感应道交,若是以散乱心来念佛,“喊破喉咙也徒然”,最多只能获得一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净土。所以,我们要老实念佛,不要以散乱心念佛,徒然落了个表相。
——《星云说偈》
大地山河、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念珠,都是我们自心和佛心结合的桥梁。一切是佛,佛是一切,佛无二无边,重要的是怎么把自性里的佛念出来。我们不断地称念“阿弥陀佛”,其实是要把自己的心,把自己的主人翁叫醒,才是念佛真正的意义。
——《星云说偈》
现在有些念佛的人,言行不符,嘴上念“阿弥陀佛”,心里打妄想;身体在礼佛打坐,内心却杂念纷驰,还有些人只是耍嘴皮子,口念不用心,内外不一,当然不会得到福报。
——《星云说偈》
古德说:“念佛如同救命船。”意思是人的业障好像一块大石头,放到水里,马上就沉下去了;放在船上,不但不会沉,反而能够渡越千顷波涛。我们纵有深重罪业,只要一心向善,一心念佛,有了救命船,可以带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慢慢修行、开悟、证果。
——《星云说偈》
“持名”就是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每天在一定的时间或者在生活里,随时随地从心里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大家就可以获得念佛的功德资粮。
——《星云说偈》
有一个小孩一直呼唤他母亲:“妈妈!”“嗯!什么事?”“妈妈!”“做什么?”“妈妈!”“什么事?说呀!”他母亲不耐烦了,很不高兴地骂:“叫什么叫!烦不烦呀!”孩子反问:“我只叫了几声,妈妈就不耐烦了,你每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个不停,阿弥陀佛不会讨厌吗?”阿弥陀佛当然与人不同,母亲虽有爱护子女的心,但有时难免会生怨瞋。而佛是没有瞋心的,佛是依愿力要我们称念的,依称念的诚意,而与佛心相应。虽说是念佛,倒不如说是念我们自己的心来得恰当。
——《星云说偈》
念佛不光是口头念,主要的是三业相应。三业,就是身、口、意。口中“阿弥陀佛”的佛声清清楚楚、绵绵不断,身体则端正合掌礼拜、打坐,心里忆念不忘。三业相应,才能感应道交,念佛才会有效果。
——《星云说偈》
一句阿弥陀佛,超越时空、超越对待、超越你我,回复到究竟的、本真的净土世界。
——《星云说偈》
念佛若想获得感应,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信其真实不虚;信仰愈是真实,结果也就愈真实。
——《星云说偈》
许多人常怨叹没有时间念佛,其实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念佛心志不坚定。有时间做事业赚钱、吃饭、睡觉、旅行、游玩,却没有时间念佛。事实上,所做的事业,所赚的钱都不是自己的,一旦撒手,灰飞烟灭,唯有念佛的功德才是自己的。世人愚痴,不知道进修,倒反而计较、争逐,沉迷执著地去追求物质生活,这样怎么能快乐呢?
——《星云说偈》
我们在人间念一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池就有一朵莲花。所以念佛念到心佛合一时,心念不受尘境束缚,上升到光明的解脱境界,我们就是佛,佛就是我们了。
——《星云说偈》
吾人在五趣六道里轮回,就好像在油锅里煎熬。人间固然有一些快乐,可是痛苦比快乐还多,因此要念佛。念佛能够以正念对治妄念,以无念对治有念,到最后念而无念,所有的痛苦就根除了。
——《星云说偈》
“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你就算一世富贵显赫,有住凤阁龙楼般的尊荣,也是幻影。岁月不饶人,很快地,鸡皮鹤发会侵蚀你,一霎时便老态龙钟,无常一到,万事皆休,还有什么是你的?人生苦短,死到临头怎么办?所以要早点准备生命的资粮,多念一声佛,多惜一寸光阴。
——《星云说偈》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浮生有限,时间宝贵,人生有多少光阴可以虚掷?想想无常的苦空,莫如早早回心转意念佛!
——《星云说偈》
宇宙万物唯一超越时空局限的“阿弥陀佛”,就是真理本身。唯有“阿弥陀佛”四个字,才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有些人夜间走路害怕神鬼,步步惊魂,胆战心惊,会唱起歌来壮胆,有了歌声陪伴,走在暗路上自然就不怕鬼影幢幢了。连歌声都有如此力量,何况是称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圣号呢?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阿弥陀佛并非事到临头才挂在口上,而是平时养成习惯,随机称念。常有念佛的习惯,久而久之,自然就能潜移默化了。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念佛是随时随地、不分昼夜的,不但平时的行住坐卧要称念不断,连忙碌的分分秒秒也要把握念佛的机缘。尤其是临终一刻,更要用功勇猛,一心不乱、念念在兹,才能金台接引,随念往生。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阿弥陀佛”四个字,包括了恻隐、感激、关怀、亲切、正义等深意,甚至可消灾延寿,增福添慧。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1.“大声”念佛是大声地诵念佛号,让阿弥陀佛的无边功德加护身心,将无谓的烦恼杂念去除,念念弥陀圣号,便能往生极乐世界。
2.“小声”念佛是在平时的进退行止之间,譬如走路举步、言笑寝食等日常生活中,轻轻称念佛号。
3.“心声”则是在家庭、学校等不便说话或开口的公共场所,乃至一切地方,随时随地将佛号默念于心,念念不离心,我心就是弥陀,如此必可扩大自己的身心与弥陀合而为一。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谈到净化身心,以般若智慧来照破无明烦恼固然是可行之法,但用慈悲心可以净化身心,发愿心也可以净化身心,乃至修行苦行都可以达到身心净化的目的。而在种种的修持法门中,以“念佛”最为简易便捷,而且三根普被,人人可行。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一早起来,心如朗朗晴空一尘不染,逢人一声“阿弥陀佛”,正象征“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积极精神。有客人来访,为了表示欢迎,也念一声“阿弥陀佛”,无形中给对方“宾至如归”的亲切。客人要告辞了,一声“阿弥陀佛”,代表道别和离情;有人馈赠厚礼,不知道用什么话来感激对方,一声“阿弥陀佛”,表达了无限谢意;看见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前去扶助也称念一声“阿弥陀佛”,表示真诚的关怀;看到不喜欢的人,把原来对他的厌恶口气,转而称念“阿弥陀佛”,可使自己逐渐有修养。一句“阿弥陀佛”真是功德无量。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念佛不但能使自己增品向上,还可以利人。为什么念佛能利人呢?一个人念佛有成,无时无刻不将弥陀的慈悲智慧称诵在心,自然不生妄念,不侵犯人,更不会伤害众生,如此,社会便能呈现祥和的景象。念佛的效力和功用,实在功德无量。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佛教谈到身心净化的方法,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念佛、读经、修福等都是好方法,其中以“念佛”最为方便实在,也是最为直接的途径。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念佛并非出家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佛教始终有一个伟大的观念“人人皆可成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都可以借念佛的修行,求得身心的自在安住。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一句“阿弥陀佛”代表一切言词,“空”也如“阿弥陀佛”,把什么都包括了。譬如皮包空了才能装进东西,车廂空了才能载运乘客。鼻孔不空就不能呼吸,口腔不空就不能吃东西,毛孔不空人会死亡,人要有空间才能生存活动。“阿弥陀佛”就是空,所以才能广大无限,包容无限,此即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人间佛教系列·佛法与义理·佛教对空有的看法》
如果把念佛当成日行一务,天天念,自然修行有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有精诚做凭据,便能找到安住身心的地方。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园》
持名念佛的方法,因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以及念佛人的根器不同,念法有种种不同。诸如:
1.高声念佛:念时声音洪大,其效用可治昏沉,提起精神,扫除杂念。
2.心中默念:口不出声,但在心里明明白白,适用于公共场所或旅游。
3.金刚念:声调介于高声念佛与心中默念之间,一句句口念分明,耳听分明,心想分明,能令佛声在身口意中不散失。
4.追顶念:字句紧急,一声追一声,中间毫无空隙,因此杂念无从生起。
5.觉照念:念念回光返照,向于自性。
6.观想念:一面念佛,一面观想佛身相好,佛国庄严。
7.礼拜念:拜佛、念佛同时进行。
8.记数念:以念珠、计数器记录念佛次数。
9.十口气念:以尽一口气为度,用追顶法念佛,当出气已促,再吸一口气续念,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故名为十口气念。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生活与修持》
如何持名念佛,可随各人根机、环境而定,唯须念到浑然忘我,如古人所云:“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生活与修持》
譬如一块田地,久不施肥(不念佛),禾苗就不能生长,如果经常能灌溉施肥,禾苗(菩提)成长后,野草(烦恼)也就不起作用。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人生十问》
有人或许会疑问:“阿弥陀佛”只是一句老太婆称诵的佛号,有什么力量呢?有人问一位法师:“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法师一听,对着问话的人一骂:“混蛋!”这个人被骂得莫名其妙,大声责问:“你怎么可以骂人呢?”法师笑道:“你看,混蛋才两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你的心境,阿弥陀佛四个字,怎么会没有力量呢?”
——《人间佛教系列·佛法与义理·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人的一生,荣华富贵终究会舍我们而去,亲情财富也会离我们而去,但是,佛菩萨永远不会舍弃我们。信仰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可以得救,可以让我们前往永恒真实的解脱世界。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人生十问》
念佛往生,本来只要一念乃至十念,就可以往生了,为什么要天天念、年年念,随时随地持续念呢?最主要的是念成习惯,念到心心念念相续,滴水不漏的地步,才能在临终时蒙弥陀接引往生。
——《人间佛教系列·佛法与义理·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念佛没有念成习惯,一旦灾难降临,一慌就“救命喔!救命喔!”“来人啊!来人啊!”喊了半天才想到念“阿弥陀佛”,心念紊乱,先机已失,就来不及念了。所以临终的时刻,意念很要紧,要坚定不惊怖,要持续不中断,在最后的一刹那成就法身慧命。
——《人间佛教系列·佛法与义理·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修持净土法门的行人,应该发大菩提心,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来称念佛号,才能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相应。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念佛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发出至心的微笑。果真念得心念纯净、热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忆想此去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不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黄金铺地、七宝装饰的亭台楼阁;相处的皆是诸上善人,可以互相切磋请益,并且能够亲聆弥陀说法。人生还有比此更快乐的事吗?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念佛、拜佛只要抱着挚诚心,专心一意地礼拜,自然会有感应。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仔细思考,我们从无始以来,就沉沦在生死大海之中,头出头没,永无出期,遍历轮回之苦,或牛胎马腹,或披毛戴角,或地狱饿鬼,火汤血池,刀山剑树,受尽无量的痛苦,什么时候才能出离呢?在痛苦的深渊里,只有仰赖阿弥陀佛慈悲救拔,才能脱离苦海,跻登极乐国土,怎能不感激涕零呢?如此悲悲切切地念佛,心很容易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应。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念佛,不只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专利,在物质充斥、生活繁忙的今日社会里,人人应该修持念佛法门,让心灵有一片安谧的园地。念佛法门,不会妨碍工作的进行,不受时空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修持,是各种修行法门之中,最方便的一个法门。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世俗的痛苦,莫过于死别。我们念佛也要抱持如此的心情,仿佛自己亲爱的人死了,以那极度哀伤悲泣的音调,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好比失去依怙的孤儿,找寻依靠一般,悲切地称念佛名。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本来造了一个重业,该堕地狱,但是,平常念“阿弥陀佛”念惯了,随时随地都念“阿弥陀佛”。你骂我,我说“阿弥陀佛”;你打我,我还是“阿弥陀佛”。念习惯了,甚至临死的那一刹那,口中还是念“阿弥陀佛”,由于这种念佛的习惯,使我们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忆念和习惯对于受生都是很重要的。
——《人间佛教系列·缘起与还灭·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多么地虚妄不实,就如我们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唯有一句“阿弥陀佛”才是究竟的归宿。我们要心无挂碍,一心称念佛号,念到头也没有了,手足也没有了,天地粉碎了,世界不存在了,悠悠扬扬、飘飘渺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如游丝般充塞整个宇宙虚空。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我们在持念佛号、顶礼圣容时,要放下一切,将身心完全投入念佛礼拜之中,念得感受到这个世界不存在,感觉到人我都已荡然无存,身心已经脱落泯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悠悠扬扬,似有似无地回荡于四周。只要真正进入到这种情况,宗教情操的培养,宗教信仰的增长,自然比听闻多少次的讲经说法更直接、更受用。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我的宗教体验》
“朝观音,晚弥陀”,就是早晨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晚上称念阿弥陀佛的佛名。观世音菩萨慈航普渡,应声解救疾苦,是排除我们“生”的苦难问题;阿弥陀佛慈悲接引我们,脱离娑婆的痛苦,往生西方极乐,是解决我们“死”的归宿问题。如果能够朝念观音,暮持弥陀的话,不但今生无忧无虑,来世更能得到无上的快乐!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我的宗教体验》
经中说,人往生时,会随着各人平日的习惯、意念、业力而决定受生之处。例如一个人平时将“阿弥陀佛”念得习惯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濒临弥留的一刹那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时候的一句“阿弥陀佛”,比念佛几十年还要有效,随着这一句“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因此,念佛是一个很方便、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间佛教系列·缘起与还灭·死亡之后的生命》
“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包含无限功德,一句“阿弥陀佛”,时时都可称念修持,时时都可以收摄放逸的身心,与佛法常在。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有人问:念佛究竟念什么?人生大事,生死问题各半。一般人朝诵《普门品》,念观音菩萨,意谓“了生”;暮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意谓“脱死”。念佛,就是要解决生死的问题。
——《星云日记》
念佛不一定要用念珠,眼见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块田地、每一栋房子、每一根电线杆都是念珠,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弥陀佛。
——《星云日记》
人人的自性本自清净,念“阿弥陀佛”就是要念出自己的弥陀自性,将自己本身的性能,以拜佛、念佛来发掘,让句句佛号将失落的自我找回来。
——《星云日记》
在称念阿弥陀佛时,可以称念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乃至其他诸佛吗?只要心不起分别,心中无挂碍,诸佛菩萨也是阿弥陀佛。
——《星云日记》
念佛要具慈悲心,真心地流露,才会受用。
——《星云日记》
念佛的人,要用心用力地把每一句佛号系得紧紧的,将念佛的功德存在净土的功德簿上,以作为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星云日记》
为什么要念佛?佛如光,可以给我们温暖、依靠。心中有佛光,才能使我们成圣成贤、成佛作祖、成熟圆满。佛如光,所以念佛可以心光开朗。
——《星云日记》
念佛,要念得轻安愉快;参禅,要从中得到放旷解脱,如果能有这种修行体验,自然可以增长信心。
——《星云日记》
念佛,其一要发“至诚恳切心”,为生死而求生彼国;其二发“深信不疑心”,对阿弥陀佛因地所摄受一切众生的四十八大愿,要抱着磐石不转移的信心;其三要发“回向发愿心”,自利利他,将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智慧、功德资粮,全部发愿往生西方,并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所有的有情众生都能往生极乐净土。
——《星云日记》
念佛的方法:
1.心念佛真正好,
2.时念佛早晚到,
3.清念佛身口意,
4.恩念佛人格高,
5.福念佛能如愿,
6.根念佛样样好,
7.天念佛定期证,
8.正念佛无差误,
9.品念佛莲华开,
10.愿念佛万行足。
——《星云日记》
俗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念佛要念得有功夫,念得忘我,如滚开的水,念得冒出热汗,如此纯熟自然能克期取证。
——《星云日记》
如何念佛才会有效果?我们念佛要用力去念,念得身体发热、净念相继,犹如波浪一个推一个地连续不断。我们也要将“阿弥陀佛”念得很熟,要像煮饭的滚水一样,甚至在走路、睡觉、行住坐卧中都能将佛号自然地念出来。
——《星云日记》
有个趣谈说:只用眼睛看人念佛,眼睛便往生净土;只用耳朵听人念佛,耳朵就往生净土;只用手数念珠,手就往生净土;有的人口不念,耳不听,只用脚跟着大家绕佛,脚就往生净土;有的人只用心去感受佛号,心就往生净土。念佛要“口到、耳到、心到”,口诵佛号清清楚楚、耳听佛号清清楚楚、句句佛号更要了然于心,则整个身心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星云日记》
每天念佛一支香,身心即能与阿弥陀佛合一。念佛只要一心一念,将我们的身心专注其中,任何时地,我们都可以与阿弥陀佛印心、接心。
——《星云日记》
念佛时,要收摄六根,不受六境所扰,才能保持净念,自得心开。
——《星云日记》
一个有修持的人,会把“念佛”与生活融和在一起,绵绵不绝的佛号,就如喝水、吃饭、睡觉、刷牙、盥洗一样自然。
——《星云日记》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作福为先”,在静修的生活中,念佛还是很重要的。将佛号念“熟”、念“热”、念“纯”,在佛号声中,感受到万种福德因缘,自然就会与佛相应。
——《星云日记》
念佛不可光是用口,要用心用力,念出一个所以然来,否则不予罢休,果能如此,自性宝藏自会显露。
——《星云日记》
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如果没有念住,没有念好,没有念熟,人心就易散乱。念佛若能念得心开意解,念得心花怒放,自然就会有法喜。
——《星云日记》
世界上最美的一句话,莫过于“阿弥陀佛”,它蕴藏着超越时空的宇宙真理。任何喜怒哀乐的情绪,都可以用这一句话来表达。“阿弥陀佛”具有环境净化、生活净化、人群净化、身心净化等意义,念佛、赞佛、想佛、心中有佛,自然可以听闻佛音、佛语,自然就可以做佛事,成就佛的净土世界。
——《星云日记》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有的能预知时至;有的已往生了,但在念佛声中又活了过来;有的因一心不乱的诵持,在病危中康复。由此可知,若世缘已了,佛号可助我们往生西方;若世缘未了,则可增福增慧。
——《星云日记》
很多人学佛修道,不外想要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要让生有所得,死有所归,以念佛为首要,一句“阿弥陀佛”可以了生脱死,其意义广大无边。世间上任何语言,都不及一句“阿弥陀佛”,尤其是急难时,脱口而出的都是“阿弥陀佛”;小孩子看到出家人,也会很自然喊着“阿弥陀佛”;见远方亲友来访,也会很欢喜地说声“阿弥陀佛”。可见“阿弥陀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星云日记》
“阿弥陀佛”之意是没有空间的限制及时间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性的佛,将一句“阿弥陀佛”念熟念热,届时就会感受到佛的庇佑感应,而非虚无不可及。
——《星云日记》
念佛必须做到:
三到:口到、耳到、心到。三要:信心、愿力、行持。
三声:大声、小声、心声。三业:身拜、口念、意想。
三法:持名、观想、实相。三时:平时、忙时、亡时。
——《星云日记》
我们的心,平常接受了太多的是非好坏,而念佛就是心理建设,也是一种希望工程,将心建设成佛国净土。佛国净土在哪里?在念佛的当下,在每一个人心中。而信愿行相续的佛号声,或绕佛时的每一步,都让我们更接近西方极乐世界。
——《星云日记》
念佛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念佛往生,不是一世生命的终结,而是求得无限生命的延续。
——《星云日记》
究竟是要“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其实,两者都是一样。犹如带发修行,也是可以成就佛道。所谓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就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才希望能够往生极乐净土。经中说,往生好比换一个新的身体,是随着各人的习惯、意念、业力而决定的。因此,念佛是一个最方便、最殊胜的修行法门。
——《星云日记》
念佛者皆是建筑师,要将内心的净土世界建筑起来。建筑的材料是信愿行,依此修行可以建筑自己内心的极乐净土。
——《星云日记》
念佛可以自受用,也可以他受用。心念专一,念出法乐是自受用,让别人因而生起信心是他受用。
——《星云日记》
念佛一句,除自受用之外,大地众生也都跟着受用。所谓“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要把一句佛号念熟、念热,如背书似的烂熟,才能与弥陀相应。西方净土是由愿力所成,我们自己内心的净土,也要发愿去创造完成。
——《星云日记》
时下有一些人,虽然念佛多年,钱财给人家倒闭了,就怪阿弥陀佛没有保佑他。他念佛是为了要保护自己的财产,然而从因果法则来看,钱财被人家倒闭了,是源于贪心,或是由于高利贷的交易,怎么能发财呢?阿弥陀佛并不是你的财务经理、保险公司啊!
——《六祖坛经讲话·行由品》
一般人大都生活在“妄念”里面,而净土宗教人念佛,主要就是要用“正念”来对治“妄念”,乃至到达“无念”的境界。“无念”的境界是:对过去的境界不要追忆,对现在的境界不要贪著,对未来的境界不要幻想。如果能对过去的境界不追忆,就是“持戒”;对现在的境界不贪著,就是“修定”;对未来的境界不存幻想,就是“修慧”。“无念”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在“无念”的境界里,对人没有爱恨,对境没有贪著。能够“无念”,生活里自能“随喜”、“随心”、“随缘”!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人,为什么要念佛?为了要对治心里的烦恼、妄想,也就是要用念佛的正念来对治妄念。但是念佛的一念也是执著,正念也还是有念。因此,最高的境界,就是以无念来对治正念,也就是说,念佛要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才是真正的念佛。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念佛三声:
“早起十念法,晚睡一炷香”,假如你是佛教徒,在清早起床后,可以一口气念十句佛号,反复十口气念“阿弥陀佛”或是“观音菩萨”;晚上睡觉前,静坐一炷香。心中有佛,自然能够安然入睡。
——《星云法语·如何欢度一日的生活》
“无念”就是“不执著”。佛教讲“法无定法”,就是不执著有,也不执著无。“无”就是无限、无量、无边。无念不是什么都不念,所谓“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无念”才能真正拥有更宽广的净土世界。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我们的烦恼很多,烦恼主要来自于妄想杂念。假如我们能一心念佛,让一句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佛号在心中持续不断,就会达到一种无念的境界,就能去除烦恼,这就是以正念来对治妄念。
——《星云法语·如何观照》
念佛求什么?
1.求佛力感应,更要求自我的体验。
2.求自己快乐,更要求大众的欢喜。
3.求世间富贵,更要求内心的法财。
4.求色身延寿,更要求永恒的慧命。
——《开示》
在阿弥陀佛的教法中,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不拘僧俗、不拣贤愚、不管贫富,都可以称念他的名号,甚至在危急关头,一句“阿弥陀佛”往往可以使我们转危为安。
——《开示》
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真正的意思是“生”不是“死”,是“吉祥”不是“凶煞”。我们诚敬诵念“阿弥陀佛”,就是希望能像阿弥陀佛一样超越时空,达到无尽无量的境界,把我们自己也念到无边无际的佛国净土。
——《开示》
念佛之乐与世间之乐不可相比拟,有五种差别:
1.动乐与静乐:平常忙碌中的快乐,是属于动乐。把身心投注在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里,是静的快乐。
2.忙乐与闲乐:忙碌之余,也要为自己制造一些空闲的时间。只要不忘记“阿弥陀佛”的圣号,在空闲时分,提起正念,会带来安详充实的快乐。
3.众乐与自乐:面对别人快乐,要有随喜心。有的人看到别人快乐,会心生苦恼,这样的嫉妒心理,将失去与人同乐的快乐。一句弥陀圣号里,没有人我是非、没有得失杂念,当下就是净土。
4.外乐与内乐:根尘的快乐是短暂的,念佛时自然从心中涌出法乐,找到内心的宝藏,则是恒常的快乐。
5.世乐与法乐:世乐只是功名富贵,在念佛和佛法中体认的快乐,是与阿弥陀佛同证真理的快乐。
——《开示》
古今许多念佛的人,有的能预知往生时间,有的亲见阿弥陀佛接引,有的听到空中传来悠扬优美的乐声,有的于室内闻到令人心平神安的香味。这些都是修持净土法门的人,在念佛功德圆满时,自然回归净土的端相,这实在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开示》
佛七如何念佛?要一心不乱,克期取证,希望能移民到极乐净土。念佛的声音要与大家相应,要念得威仪,念得欢喜,念得熟悉,念得“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念到全身毛孔张开、满身是汗,念得惊天动地。从念佛里念出真心,念出自己真实的生命,念出永远不死的无量寿佛。每天念《阿弥陀经》,就像放映一次西方极乐世界的影片,深深印在心里。念佛要念到血肉里,念到与佛同在,身心得到和谐,就能欢喜自在。
——《开示》
青年人念佛的意义何在:
1.是力量的依靠:现在的青年心性脆弱,必须要有大力量作为依靠,而念佛能作为力量的依靠。好比一个人缺少了什么,会向母亲要,受了委屈,向母亲说,遇到困难,母亲是靠山。阿弥陀佛就像慈母一样,不管多么不肖的子女,做母亲的,绝不会舍弃他;无论罪业怎么深重,阿弥陀佛绝不会舍弃我们。
2.是智慧的引导:青年人欠缺知识、智慧、经验,而阿弥陀佛正是真理、智慧、光明;称念阿弥陀佛,能够开发我们的智慧,解开心结,了达世事。
3.是恶习的良医:青年人容易起贪念、瞋恚、嫉妒、懈怠……所以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身体上的病要就医,而心理上的病,阿弥陀佛可以帮我们治疗。只要我们诚心诚意,阿弥陀佛会把我们的知见恶习改正。
4.是心灵的净土:青年人平日容易妄念扰乱、心无所住,茫茫人海中不知将心安住何处?其实,并不是老年人求生净土才要念阿弥陀佛,年轻人更要行解并重,真心诚意将一句“阿弥陀佛”念好,将心安置在阿弥陀佛的圣号中,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用佛号来探究本来面目,创造心灵的净土。
——《开示》
阿弥陀佛曾肯定地发下誓愿:不论何人,只要信赖弥陀愿力,愿生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不问一日、二日,乃至十念,做到了专诚虔敬,一心不乱,就能为弥陀的佛力所加持,而往生极乐世界。就算带业往生,在极乐净土里修学,不论时间多长,一定能了生死,进而达到无上菩提,故知弥陀净土最为殊胜。
——《开示》
善导、少康两位净土祖师,他们能有奇异的瑞应,是平日加行精进,日月一深,水到渠成,自然感得。我们若能效法古贤,把佛号念念了然于心,纵然不能口出光明、舌现佛像,也能够身心安宁,远离热恼。
——《开示》
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把我们一切贡高、我慢、谄曲、邪见、嫉妒、欺诳、悭贪、不善之行消除殆尽。学习“阿弥陀佛”的慈悲、平等、喜舍、谦虚,以及回向众生的甚深悲愿,才能庄严娑婆世界,将之转为佛国净土。
——《开示》
如果能把念佛看成读书般,列为日常生活的一环,正如平时行住坐卧一样的生活化,自然就能安全进入轨道,顺利完成学业。念佛也如同此理,一定要平时称念,把念佛生活化、习惯化、平实化。
——《星云大师讲演集·身心安住的家园》
念佛,千万不可存着这样的心理:“那还不简单,只要不断地念下去,不就行了吗?”如果我们念佛时杂念纷飞,念得不纯熟,念得不恳切,即使念一辈子的佛,也不能与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心心相印。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下)》
如果我们牵系于声色犬马,心自然随之浮沉不定。如果我们热爱生命甚于声色犬马,那么光怪陆离的浮世又怎能奈何我们?同样的,面临大限之期,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能够一心不乱系念于佛号之上,由于不畏死的心力猛健,超过累劫所积聚的力量,自然得以往生极乐国土。
——《星云大师讲演集·谈心的秘密》
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管什么行业、身份,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所以最方便的修行法门,非净土宗的念佛莫属。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上)》
一句“阿弥陀佛”有着无限的含义,如果能够以最真实的心情去称念佛号,以最虔敬的心理去体会阿弥陀佛的慈悲,将会发觉这句简单的佛号,确实是精神上最可信赖的依靠。
——《星云大师讲演集·人生十问》
唐朝的善导大师,毕生致力于净土思想的弘扬,对于净土宗之确立功不可没。善导大师自身持诵弥陀圣号,精进不懈,一心念佛,虽然天寒地冻,也要念到汗流浃背才肯停歇。日积月累,功行愈深,后来竟修持至每称念一声佛号,即有一道光明自口中发出的境界,世人因此尊称他为光明大师。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奇事谭》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一首诗云:“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弥陀。早也阿弥陀,晚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可见他对于弥陀佛号的持念,是确实有所得的。到他那种境界,就是天下的人都不和他来往,只要把眼睛一闭,念起佛号来,佛菩萨就在他的心中,不受世俗的忧愁所困。
——《星云大师讲演集·人生十问》
唐朝的少康大师,不仅自己专注于弥陀信仰的追求,并且诱导小孩子念佛,每念佛一声,便给予一钱,影响所及,佛声竟不绝于道,不少人因此而对净土思想建立信心,大师“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钩牵”的方便智慧于焉可见。大师本身念佛不辍,德行高远,开口一称诵弥陀圣号,便涌出一尊佛像;十声连诵,十佛如连珠一般涌现,大众引以为奇!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奇事谭》
净土宗的行持以念佛法门为主,一般可分为四种念佛法,即:
1.持名念佛:系心一佛,专心称念名号,净念相续,如《阿弥陀经》所云。
2.观像念佛:谛观佛像,历历分明。
3.观想念佛:以观像念佛为基础,对所观佛像留下深刻印象,再至静处闭目忆念观想,如《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六观及《观佛三昧海经》所云。
4.实相念佛:观自身及一切万法的真实自性。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念佛法,又名“法身观佛”。
其中以持名念佛最为普遍,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深入民间,影响最广。
——《佛光教科书·宗派概论·净土宗》
佛弟子在称念佛名时,应欣羡佛陀的断德,仰慕佛陀的智德,乃至“是心念佛,是心作佛”,以报答佛陀的恩德,这才是我们称扬佛陀名号的积极意义。
——《佛光教科书·佛法僧三宝·如来十号》
历代以来,净土修行者对于持名念佛也有多种方法,如:明持、默持、半明半默持、观想念、追顶念、礼拜念、记十念、十口气念等。我主张,不同的心境可以有不同的念佛方式,如:
1.欢欢喜喜地念(如历净土)。
2.悲悲切切地念(如子忆母)。
3.空空虚虚地念(如入法界)。
4.诚诚恳恳地念(如见弥陀)。
——《佛光教科书·宗派概论·净土宗》
念佛,不一定要到寺院,但是,到寺院参加念佛法会,借着大众共修的力量,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佛光教科书·宗派概论·净土宗》
拜佛、念佛是善美的薰习。看着佛菩萨的慈眉善目,念着佛菩萨清净的圣名,就像明矾一般,能够洁净我们内心的杂质。
——《修剪生命的荒芜·为心找一个家》
“阿弥陀佛”是梵文音译,中文的意义是无量寿、无量光。有以下几点含义:
1.阿弥陀佛是真理:“光”无处不在,超越空间;“寿”绵长无限,超越时间。什么能超越时空而存在?只有真理。“阿弥陀佛”就是真理、法身、慧命的化身,因此,念佛可以使我们一步步走向真理。
2.阿弥陀佛有无限的力量:“无量光”象征阿弥陀佛在空间上如同丽日普照,无远弗届,光芒四射,恒常不变。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慈悲也是绵延不绝,所度的众生更是无涯无际。“无量寿”则代表阿弥陀佛在时间上,生命亘古常新,不生不灭。
3.念阿弥陀佛能福慧双修:“无量光”是智慧,“无量寿”是永恒的生命,故念佛不仅是修福德,更是修智慧。
4.念阿弥陀佛能了生脱死:“无量光”是空间无边,“无量寿”是时间无限。能使时空无限无边,就能超越时空,了生脱死,就能转迷成悟,跳出生死轮回的苦海,超脱森罗万象的迷障,进入光明自在的涅槃净海、极乐净土之中。
——《如是说》
薰习,可以香满海水,可以恶臭三千,我们的心,选择在哪里居住,香水海?鱼市集?就在我们自己的选择。善人聚会,心如净莲,自然念的是慈悲、喜舍、惜福、结缘的种种善念,因此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花化生,无有垢秽。
——《修剪生命的荒芜·为心找一个家》
“无量寿”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精神、智慧、贡献,都流入到无限的时空中,我们不就是“无量寿”了吗?
——《迷悟之间·人生无量寿》
念佛一支香,身心合一,浑然忘我;
禅坐一炷香,人格升华,自在洒脱;
礼佛一百拜,业障消除,轻安无碍;
虔诵一卷经,视野开拓,法喜充满。
——《佛光菜根谭》
念佛是念自心,与拿不拿佛珠,在形式上没有多大的关系。道心应表现在平常行住坐卧间,如果只是挂串漂亮的佛珠子,走四方步,口中念念有词,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道心!
——《无声息的歌唱》
所谓“念兹在兹”,念佛的力量很大,念佛、念法、念僧、念戒,总之,念善的、念好的,念什么就会像什么;一个念头虽然很小,但是发挥的力量,大如天地。
——《人间万事·力的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