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虽然教我们修持生天的三福行,但并不是叫我们都厌弃人间,遁逃到天堂。我们在人间修行,经过天道而成佛证果,也不必在天堂。事实上,天堂虽然比人间享福千万倍,但是天道的众生只知耽逸于快乐,不能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到福尽堕落,只有懊悔空叹,乐极生悲了。
——《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从天堂到地狱》
净土中的生活是安乐的生活,一切都能随其所需、随心所欲。因为过去曾与人结缘、播种,所以在净土的生活,一切资源都会自然而来。每天在真理中过着欢喜的生活,在禅悦中过着轻安自在的生活,在智慧般若海中享受快乐幸福。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一)》
在佛教里,净土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能够往生净土的,都是“诸上善人”。在净土里的人际关系是不疑惑、不嫉妒、不妄语、不骗人、不欺、不侮、不打、不斗,没有烦恼是非。净土里,人与人之间相处,无不是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力量,给人方便。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一)》
佛教是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尤其阿弥陀佛不但是个伟大的工程师,也是最优秀的环保专家。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黄金铺地、七宝楼阁、七重栏楯,极尽庄严清净。不但没有空气污染、水源污染,也没有噪音、毒气、暴力、核能等公害,因此净土为人人所向往。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三)》
从净土法门的角度来看,佛教是一种“幸福”之教,信仰佛教可以获得幸福、快乐。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佛教与生活(二)》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好像一艘大愿船,我们的罪业就像那下沉的石头,上了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之后,不但不会沉下去,还可以到达彼岸。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人生十问》
酷暑寒冬都美,南北东西都好,
高低上下都妙,人我界限都无,
这就是净土了。
——《佛光菜根谭》
有佛光普照之地,即是佛光净土;有法水常流之处,即是法性净土;
有僧伽加被之田,即是福德净土;佛法僧交集之心,即是自我净土。
——《佛光菜根谭》
极乐世界宝树罗列,水鸟说法,是现代环保生态的先驱;
极乐世界楼阁严丽,阶道井然,是现代都市计划的榜样;
极乐世界盛众妙华,供养他国,是现代国际往来的形态;
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是现代领袖治国的方向。
——《佛光菜根谭》
净,是佛土。指的是以佛心将尘世的烦嚣污秽转为清净,包括外界环境的清净和自心的清净。
——《星云日记》
是净土,是娑婆,各人感受不同,但心美、心善、心真、心明都是净土的特色。
——《星云日记》
日常生活里,许多人习惯与人计较、比较,心中充满猜疑忿恨,整天被贪瞋愚痴或烦恼忧伤所系缚,就像生活在地狱里那么地痛苦不堪。如果我们能够时时保持一颗明净的心,开阔胸怀,包容一切,使心念趋向正道,当下就是活在天堂里。成佛希贤,端赖一心;堕落轮回,系乎一念。一念之间,圣凡立现。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探讨·宇宙》
念佛是在为移民作准备,是要去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居民注重品德,皆是诸上善人,他们在道业上已达不退转的阿鞞跋致境界,因此没有男女纠葛,没有暴力伤害,更没有贪赃枉法,人人友爱合群,互敬互重,这是有德贤者所共同居住的佛国。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管理》
极乐世界是我们幸福的国土,是心灵的家园,是我们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的归宿。
——《佛光教科书·宗派概论·净土宗》
极乐世界注重都市的规划要宽阔庄严,讲究建筑的雄伟堂皇,配以重重叠叠的美感,以及七宝彩色的搭配,如经云:“极乐国土七宝楼阁、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阿弥陀佛实在是个善于规划的建筑工程设计师。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管理》
极乐世界的宝树罗网,经由轻柔悦意的微风吹拂,扬起微妙的雅音妙乐,演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佛法,使听闻者自然生起念诵三宝之心。更没有交通事故,也没有作奸犯科,社会安和乐利,与其他世界往来亲善,犹如今日的国际交流。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管理》
极乐净土有四点殊胜之处:
第一点是“时空无限”。在极乐世界里,寿命无量,慧命亦如光明一样,遍满虚空。就时间来说,没有寒来暑往,气候永远是清凉舒适;就空间来说,每个人飞行自在,没有空间狭窄、拥挤、侵略等问题的困扰,大家在时空无限的世界中快乐自在地生活。
第二点是“生活逍遥”。极乐世界的人,不会像人间每天为了衣食问题而感到不自在,他们以“禅悦为食”,只要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念佛、念法、念僧就可以使身体饱满,不一定要吃饭才能填饱肚子。住的是美轮美奂的华宇宫殿,思衣得衣,真是舒服极了!
第三点是“社会和乐”。极乐世界物质上永远没有匮乏,人际关系上没有人我是非的纷争,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社会和乐,也没有阶级的划分和男女地位的差别,人与人之间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每一个人都是莲花化生,不但没有身体的老、病、死苦,连心中的贪、瞋、痴苦也没有。
第四点是“融汇一体”。极乐世界的居民,每日清晨,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十方佛国,将宽广的极乐世界化为“天涯若比邻”的景象。人与人之间更不分彼此,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等观念,将极乐世界融汇一体,成为人们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佛教丛书·教理·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华藏净土有四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重重无尽”。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净土中有无量微尘,在微尘中能见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尘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华藏净土中,有无限的世界,无限的光明,无限的诸佛,即是“光中无限宝,宝中无限佛”。
第二个特色是“事理圆融”。从“事法界”来说,宇宙万物,各种现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从“理法界”来讲,万物真如本体只有一个,也就是全宇宙唯有一心而已。事和理圆融无碍,种种事相上的差别,与宇宙的本体并不冲突。
第三个特色是“性空平等”。圣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一切都是平等。光光相摄,光光无碍,虽然是一粒微尘,却包括了整个世界;虽然是一个微生物,却可显现一切众生。生活在华藏净土,没有人我的纠纷,也没有发生纠纷的可能,因为众生的心可以包容一切。
第四个特色是“自他兼济”。华藏净土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利己利人的大愿心。从普贤十大愿中,我们可以知道普贤菩萨的愿行,是尽未来际永不休止的。十大愿不仅对圣贤,也是对自己、对一切众生而发的。由普贤菩萨的恭敬、悲心、愿力,甚至言行,可以看出华藏净土中自他兼济的伟大精神。
——《佛教丛书·教理·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药师佛的琉璃净土有四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民生丰富”。那是一个经济不必忧愁,民生物质非常丰富的地方。在那里到处都是金银财宝,到处都是富丽堂皇的建筑,衣食住行,方便可得。琉璃净土的众生,因为亲近药师如来,知道修福,所以招感的福德因缘也是极其善美、顺心,是一个民生安乐,物资富足的理想世界。
第二个特色是“社会净化”。药师净土是众生安乐、社会净化的地方,在那里没有男女相,没有恶人迫害,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因此没有家庭纠纷,没有男女问题的烦忧,更没有地狱、畜生、饿鬼等恶趣,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景象。
第三个特色是“政治清明”。琉璃净土政治清明,治安良好,那里没有刑罚,没有牢狱,没有贪官污吏,在现实社会中所看到的抢劫、暴力、贩毒、青少年犯罪、行贿等问题,都不可能在药师佛的琉璃净土中出现。
第四个特色是“身心康乐”。琉璃净土的居民,身体都非常健全,生活都很快乐,不必为医药卫生而忧愁,尤其是与无上医王的药师如来在一起,不但没有身体上的各种疾病,连心理上的贪、瞋、痴也没有。人人身心康泰,完全在解脱圣道上精进用功。
——《佛教丛书·教理·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有四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慈悲喜舍”。弥勒菩萨常怀四无量心,特别护念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以发愿在堪忍的秽恶世界,建立庄严美好的净土,加被欲界的众生,使不离娑婆而生净土。在他的世界里,永远是欢欢喜喜,随缘随众的慈悲喜舍。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当初同时修行,而佛陀早已成佛,弥勒迄今犹在弥勒内院中修习菩萨道,这是由于发心不同所致。
第二个特色是“近易普及”。兜率净土同样在欲界,修行上比较容易,只要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上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不必像极乐净土,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的程度。弥勒菩萨也普应众生的根机,说人天、二乘、菩萨不同的法门,普及一切众生,让人人都能获益。
第三个特色是能“见佛闻法”。得生兜率净土者,可以面见弥勒菩萨,亲闻佛法得不退转,见佛闻法的速度比极乐净土快速。兜率净土犹如一座华丽巨大的讲堂,除了弥勒菩萨昼夜六时说法,也有天乐、树声、水声等各种美妙音声,时时在演说佛法妙谛。
第四个特色是“回智向悲”。弥勒菩萨以他无边的智慧,回向娑婆世界的众生,让大家得以度化。众多净土当中,唯独兜率净土是广摄末世凡夫,不论出家在家,一切众生只要发愿,都可以上升兜率净土。若能往生兜率净土,便可见到弥勒菩萨,将来更能随佛下生人间,将人间转化为善根成熟,解脱自在的人间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
虽然天堂之乐其乐无边,然而这一切的快乐仍是不究竟。如果这个世界慢慢发展,大家都信佛念佛,就可以进步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与天堂不同,是一个清净之地,不像天堂仍以“情欲”来维系生命。极乐佛土恢廓广大,微妙奇丽,且无变异衰灭。
——《开示》
在各种大乘经论中,虽广说十方诸佛净土,但特别值得称扬赞叹的是弥陀净土。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立四十八大愿,以无边的悲愿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它是各种法门中最为殊胜者,众生只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即得往生极乐净土。
——《开示》
极乐国土是自然七宝合成,无山岳海洋溪渠井谷之险,终年冷热适宜,无春夏秋冬之别。房屋是七宝楼阁,水是八功德水,味甘如露。众宝莲花遍布世界,足履其上则下陷四寸,行过之处还复如故。极乐世界还有百万种伎乐,演唱清畅悦耳的法音,更有百千种光明,照耀庄严的国土。
——《开示》
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中,以大悲心,发十二大愿,目的在开发知识,促进事业;救治身体残障,贫病无依;让大家衣食丰富,康乐吉祥。并且,引道众生不信邪教,不犯法受刑,男女平等,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更殊胜的是,《药师经》中说,称念药师佛的人,也可以发愿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
——《开示》
为什么要追求极乐净土?因为:
1.黑暗需要光明。
2.苦难需要安慰。
3.战争需要和平。
4.动荡需要安稳。
5.贫穷需要富足。
6.短暂需要永恒。
7.烦恼需要解脱。
8.生死需要得救。
9.染著需要净化。
10.差别需要平等。
——《开示》
人间净土必须具备八个条件:
1.现代社会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环境脏乱,空气污染。因此,美化、清净生活环境,从家庭到社会没有脏乱、污染,是人间净土的第一个条件:“国土没有环境的污染”。
2.现在的社会,可以说人民的物质、经济生活都很富有,只是有些人不知道经济、物质是要从勤劳及结缘里慢慢获得,总希望一下子就能发财、致富,所以窃盗、诈骗破坏了净土的形象。在人间净土里,经济是净化的,没有财产的占有,只有均富的日用。所以,人间净土的第二个条件是:“经济没有财产的占有”。
3.天生我才必有用;无用,有时更是大用。觉悟到互助互爱,才能共存。在人间净土的社会,对于人民的身体、生命都有保障,都能不受侵犯,自由平等,正如佛国净土,没有恶人的相残,只有互助的友爱。所以,人间净土的第三个条件是:“生活没有恶人的残害”。
4.我们的社会充满人我是非、恩怨利害,见不得别人有好处,放不下别人比自己强,互相攻讦、毁谤,彼此打击、破坏对方。例如:你很好,我心里放不下;你伟大,我心里不高兴。而人间净土是彼此尊重,互相礼让,没有人我的是非,只有和谐的眷属。所以,人间净土的第四个条件是:“处众没有人我的是非”。
5.猜疑、误会将使原本和乐的人我之间、家庭、社会变成愁云满布的囚牢。因此人我的往来要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互相的信任之上,即“交游没有猜疑的误会”,这是人间净土的第五个条件。
6.一个理想的政治环境,有的只是道德的感化,而不是权术的控制;过的是和平自主的生活,而不是恐惧躲藏的苦难,所以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大家平等,人权有了保障,就具备了人间净土的第六个条件:“政治没有迫害的冤屈”。
7.我们的世界里,常常为空间的问题感到困扰,交通上不是感到非常不便,就是发生事故,令人遗憾。因此,“交通没有事故的发生”是人间净土的第七个条件。
8.我们的社会有秉赋上贤愚智劣的先天不同,更有职位上贵贱轻重的人为差异。不合理的制度,制造了人间许多的矛盾、冲突,形成不平等的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任何一个众生都具足佛性,无比尊贵,因此,“社会没有阶级的差别”是人间净土的第八个条件。
——《六祖坛经讲话·决疑品》
《华严经》指出的净土世界是:
1.“大小不二”:一沙一石里,可以见到三千大千世界。
2.“一多无异”:别人说一说多,其实一中有多,多中也即一。
3.“动静一如”:尽管世间无常变化、不安动乱,心仍可以安静自如。
4.“净秽无别”:即使身处污秽,只要清净自己的心,就是“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六祖坛经讲话·决疑品》
净土和天堂相较之下,有三点的相异之处:
第一点,“净土是上升而非退堕”。从《阿弥陀经》可以了解,一旦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都是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菩萨,再也不会退转。而天堂尚有五衰之相、三灾之难,仍然要堕入六道轮回,比不上净土的永生不坏、亘古不变。
第二点,“净土是平等而非阶级”。净土之中的诸佛菩萨、无量众生,平等一如,毫无差别,不像天堂还有天帝、神将、眷属的阶级差异。
第三点,“净土是进修而非完成”。净土中可以慢慢再修行,莲登九品,花开见佛,不像天堂停顿安逸,不知精进。上升天堂固然是有些人梦寐以求的希望,但是佛教最终的目的是往生净土,并且进一步把人间美化成净土。
净土和天堂有何差别?上了天堂,福报用尽,还是会退堕;净土只有上升,没有退堕。天堂和人间一样,仍然有君臣、眷属、上下等阶级的差别对待;净土的世界里只有平等,大家都是莲花化生,没有差别。
——《六祖坛经讲话·决疑品》
憨山大师有偈云:“少小离乡不记家,回思往事总堪嗟。”确实,我们离开家乡太久了,即使现在想回家,不是杂务太多,就是欠缺盘缠路费。人生的功德不够,要怎样才能回到无始以来的故乡呢?回到什么样的故乡?极乐世界是我们的故乡,常寂光佛土是我们的故乡,正如佛性的佛果是我们的故乡。想回故乡,就要赶快积聚珍宝,准备路费!
——《星云说偈》
一卷《阿弥陀经》,就是阿弥陀佛的“管理学”。阿弥陀佛将极乐世界的居民全都“管理”成“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可以说阿弥陀佛就是最高的管理专家,因为他能够给人安全、给人安乐、给人安心、给人安适。阿弥陀佛成就的净土,是一个身心兼修,“全方位环保”的净土。
——《往事百语·老二哲学·最高的管理学》
极乐世界的人每天游走许多国家,心念所想,如愿所成。这不正像现在的电话、电脑网路、e-mail,已经把地球上的人联结得愈来愈近了吗?
——《迷悟之间·地球人》
弥陀净土里:
1.国土,没有环境的污染。
2.人民,没有种族的界限。
3.经济,没有财产的占有。
4.政治,没有迫害的冤屈。
5.社会,没有阶级的差别。
6.交通,没有事故的发生。
7.治安,没有恶人的残害。
8.处众,没有人我的是非。
9.交游,没有猜疑的误会。
10.感情,没有男女的执著。
11.健康,没有老病的挂碍。
12.生活,没有衣食的烦恼。
——《二〇〇三年禅净密唱颂讲座》
佛陀开示:直心、深心、菩提心、六度行、四摄法、方便、三十七道品、回向心、去除八难、自行守戒、不讥彼阙、十善等,都是菩萨净土。
——《佛光世界·佛光会员的信条》
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在东方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哪里?释迦牟尼佛的法身遍满虚空之中,你吃饭,他在你的口中;你走路,他跟着你的脚步一起走;上下、四周,佛陀都跟着每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佛,净土就在我们心中。
——《二〇〇二年佛指舍利供奉金光明寺安座法会开示》
华藏世界里的众生,了悟生佛平等,自他不二,怨亲一如,物我和谐的道理,所以不但没有人我是非的纷争,而且大家都能以无量的悲心,无尽的愿力,互相包容,彼此尊重,因此形成光光相摄、圆融无碍、重重无尽的华藏净土。
——《当代人心思潮·尊重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