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巴菲特给股民上的投资10堂课 §当管理层聪明而又精明时

不必等到企业降至谷底再去购买它的股票。所选企业股票的售价要低于你所认为的它的价值,并且企业要由诚实而有能力的人经营。但是,你若能以低于企业目前所值的钱买进它的股份,你对它的管理有信心,同时你又买进了一批类似于该企业的股份,那你赚钱就指日可待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什么时候能够买入股票,要看该公司管理层是否“聪明而又精明”;如果是,并且这时候的股价又低于其内在价值,哪怕股价还没有跌到底,你也可以趁早买入该股票了。

巴菲特投资股票时很看重这一点。他说,你把全部投资交给这家公司,实际上就是交给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来经营管理,当然会希望他们用好每一分钱,为你创造应有回报的啦。2016年4月30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接受提问时解释说,伯克希尔公司之所以会把60多年来最大的一笔投资用于收购美国精密铸件公司,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看重该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即首席执行官马克·多尼根。

从历史上看,巴菲特了解公司管理层是从了解该股票以及所在行业开始的。巴菲特之所以会投资《华盛顿邮报》,是因为早在13岁时他就了解媒体了。

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在国会工作,巴菲特做起了送报生。他送的报纸就两张,一张是《华盛顿邮报》,另一张是《时代先锋报》。所以他后来总是开玩笑说,早在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买下《时代先锋报》之前,他就已经“并购”这两张报纸了。

这一段历史,使得巴菲特对媒体传播有了非常贴身的了解。由于《华盛顿邮报》经常报道《新闻周刊》的主要业绩,使得巴菲特根据相关报道和自己的经验,就能确信《新闻周刊》的一贯优良业绩,认为这是一家“可以预测其未来”的股票。

基于对媒体的了解,巴菲特后来也非常关心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这是一家创办于1954年的企业,在之后的30年里,董事长汤姆·墨菲先后从事过30多次广播及出版收购行动。巴菲特非常佩服以他为首的公司管理层,凭着这一点,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购买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巴菲特坚持过去的一贯标准,是不会收购该股票的。因为巴菲特从汤姆·墨菲手中买入的股价高达172.5美元,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如果按照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公式测算,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折合股价后应该在每股203美元左右,两者已经非常接近了。

所以,当巴菲特斥巨资收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股票时,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震惊,看不懂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知道,他过去的一贯做法是购买股票的价格要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2/3。

更让业内人士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在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跌期间,巴菲特手中基本上只剩下3只股票时,其中就有1只是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而且它所占的投资份额最大。当时他持有的这3只股票分别是:首都/美国广播公司价值10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50%;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价值7.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37.5%;《华盛顿邮报》公司价值3.23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16.15%。

对此,巴菲特承认,在对待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股票的投资上,他确实违反了过去一贯的收购风格,而且是冒了风险的。之所以他对过去的收购风格作了“折中”,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特别的考虑,那就是为了该公司“聪明而又精明”的管理层。当然,此外还有另一项因素,那就是他对媒体行业的透彻了解。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这一投资决策完全正确。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毛利率高达一般美国企业的3倍,股东报酬率一直维持在5%至7%,超过了斯坦普工业指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只股票所在行业不同,公司管理层的“聪明而又精明”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巴菲特举例说,吉列公司和电脑公司的做法就截然不同。

吉列公司每当推出一种新产品时,都会把这种新产品的价格定在比原来最好品质的刮胡刀价格高出一半左右的价位。为了避免这样的高价位吓到忠诚的消费者,他们随之就会提高原来那种最好品质的刮胡刀价格,使得两者价格相接近,好让消费者觉得还是新产品“物有所值”。当然,如果消费者要选购老产品也没关系,因为那些老产品价格已经调高了,购买老产品公司获得的利润也会相应增加。

再看电脑产品。每当一种新品推出时,老产品的价格就会直线下跌;新产品上市没多长时间,价格就会迅速下跌,老产品更是跌得一钱不值。这种价格策略和吉列公司新品推出的价格策略,几乎截然相反。

巴菲特认为,这两种价格策略,其实都体现了管理层的“聪明而又精明”——吉列公司推出新品后,老产品的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新品只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而电脑新品推出后,老产品在功能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价格不跌不行;而电脑新品虽然价格高,消费者要提高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不买还不行,尤其是那些企业客户更是非买不可。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每天晚上他都睡得很香,因为伯克希尔公司下面的几十家分公司都能自主经营,他不用对他们实行任何监督和监视。虽然这样做表明公司最高管理层无法及时发现下面的问题,但他依然保持这样一种在大型企业很罕见的、以股东为导向的珍贵态度。伯克希尔公司“宁愿承受一些糟糕决策造成的有形代价,也不愿遭受由于僵化的官僚作风而决策过于迟缓或者根本没有决策带来的大量的无形代价。”

巴菲特说这番话时,伯克希尔公司当时已经拥有25.7万名员工和50多家公司,规模不可谓不大。但巴菲特强调说,“绝不允许伯克希尔成为一个充满各种委员会、预算报告和多级管理层的某种巨头。”

所以能看到,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那些企业,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在各自运营层做出的。巴菲特说,他和查理·芒格的角色“限于募集资本、控制企业风险、挑选经理人和制定他们的薪酬。”

如果有人好奇地问,伯克希尔公司要求旗下那些50多家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聪明而且精明”,可是给他们的酬薪水平究竟又是如何的呢?

应该说,除了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两人象征性地每年领取10万美元的报酬外,巴菲特对其他高管人员制定的酬薪水平并不低,但具体方案不便透露。他说,伯克希尔公司当然会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披露酬薪计划的,但是该计划完全透明化会对公司股东有害无益。原因是,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他周围的酬薪水平,就会进行相互攀比,从而影响工作。他举例说,华尔街投资银行所罗门公司每个人的收入都很高,可是到后来每个人都很不满,因为周围总有人比他拿到更高的工资。

不过,2016年3月11日伯克希尔公司申报文件中的数据则透露,巴菲特25年来的年薪一直是10万美元。[1]2015年,伯克希尔公司总部酬薪最高的是财务长汉柏格,136万美元;下属企业负责人中酬薪最高的是能源部门董事长兼执行长艾比,4077万美元。[2]

【课后点评】

巴菲特认为,某只股票能否为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与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精明而又聪明”关系极大。不难想象,如果你把投资交给缺乏道德、能力不强的人打理,结果会怎么样,就连不用脑袋想也能想得到。

[1]不过,由于巴菲特一直住在自己的普通住宅里,所以公司还要负担一笔保安费用。2015年该费用比上年增加1%达到370244美元。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2015年用在他个人身上的总费用合计为47万美元。

[2]萧丽君:《身家662亿美元,股神巴菲特年薪仅10万美元》,参考消息网,2016年3月14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