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依依乡情 §浴事

现代的洗澡之事,在古语里称“沐浴”,还有个书面语叫“洗澡”,但在无锡方言里叫“镬浴”。三个不同的表述,意思相同,但给人的感觉前者书气十足,后者略显通俗,但通俗里更加形象。镬,即大铁锅。

早年的乡下,我们就在大铁锅里洗澡,但这用来洗澡的“镬子”(地方语)即便是长村大巷,也仅三两家有。

这一年四季的浴事,在夏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男女老少带上毛巾,在河岸边的石阶码头上一坐,半泡于水,撩水洗脸擦身,一会儿就完事。我们会游泳的,就在河心里游上几个来回。这样简单的洗澡既解暑,又净身。到了春秋季节,就不能像夏天里这样如法炮制了。只能自家烧水,凑着阳光明艳、气温较高的中午,在或椭圆、或圆圆的大木盆里进行。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到了寒冷的冬天,洗澡的次数虽然可以减少,但在木盆里完成这事已没有可能。

这季节,村上有一米来宽的镬子的人家就忙了。尤其是在年前,为了能全家洗次澡,村上50来家农户,长辈们得事先打好招呼、提前预约。主人也会很乐意地说:“好的好的,到那天,我们不在的话,后门会开着,你们自己来吧。”

洗澡处,都在房屋的最后朝。午饭或晚饭用完后,全家分工,洗浴缸的,河滩边挑水的,拿稻草的,灶膛烧水的,负责拿换衣的,就待水烧热后的洗澡。

说起洗澡,乡下是有规矩的。先男后女,先小后大。个中缘由,前者是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后者是少者肌肤细腻嫩滑,老人粗粝干燥。此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那时,家里孩子多,兄弟姐妹间要是长辈不在,也会闹出些事儿来。为了洗个头汤浴,还没试水温,就会迫不及待地抢先进入。结局是,由于没把浴缸板垫上,屁股被铁锅烫得鲜红,嗷嗷直叫。没抢上的,叫着“也罢也罢”,拍手跺脚,幸灾乐祸。烫着的,为了报复,也会做出恶作剧的事来。在加温的过程中,故意把柴火烧得旺旺的,让后进者也在浴缸里连声叫着“水太烫啦,别烧了。”这样的糗事,一晃已是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来却还似乎就在眼前。

1970年代末,我从农村来到城镇工作,公租房里没了那时的“浴缸”,天一冷洗澡就要去浴场。虽然省事不少,但那热气腾腾的浴池里早去还好,晚去后挤满老少不说,水质自然也要打折扣。出于卫生考虑,我会带着自己的毛巾、肥皂在淋浴处洗澡。

1990年代后,自己买了私房,有了浴室,虽然不高档,但再也不用去大澡堂了。2011年,我们买了公寓房,卫生设施有了更大的改观,既有独立的浴缸房,又有淋浴房,浴霸一开,再冷也没事。

从几十年前洗澡的原始繁杂,到现代的先进舒适,过往的浴事隐约还有值得念想的地方。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