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养蚕,就是在地下挖一个土坑,上面搭个棚架,架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在土坑中养蚕。
这种地坑建造简便,养蚕效果好而投资少,特别适合类似江西等新发展蚕桑生产的丘陵山区的家庭饲养小蚕之用。所以,普及率从有关统计数字来看也是日渐上升的。
地坑养蚕优点
建材来源旺。地坑结构简单,建筑材料多可自便,能就地取材自己建造。
见效快。春季做一个地坑,当年就可养三四次蚕,就能有收入。
保温保湿性能好。地坑受大气温、湿度影响较小,坑壁有吸热和放热的作用,能缓冲温度的变化,坑内的温、湿度比较平稳,昼夜温差小,易于调节。正由于地坑具有保温保湿好的优点,因此,能够保持叶质新鲜,使蚕儿生长发育正常,发育齐一,所以养蚕的收效一般也较好。
投资少,成本省。建筑地坑,就地取材,地面下挖坑,地上部分筑土墙,所需投资少。养蚕时,还可利用太阳能加温,节省燃料,降低成本。
地坑养蚕方法
地点选择。应根据桑园及其他养蚕用建筑物、人员居住地点以及周围地形等来决定地坑的位置。一般应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背风朝阳、靠近人员居住的地点,最好距桑园近一点。在这些条件当中,最重要的是地势高燥,挖坑后不会积水。其次是方便工作。至于地坑的方向问题,可以因地制宜,不必强求一致,但一般东西向比南北向好。
建筑材料的准备。建造地坑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解决。如架顶棚用的材料,可以用小杉木条,也可用小杂木棍、小山竹、毛竹片等等。盖顶的塑料薄膜就是普通的农用薄膜,每次养蚕后,将其收下洗净贮藏,一般可以用二三年。其他如门、窗等,都可以用等外材、边角料来解决。
挖土坑、筑土墙。先是挖土坑。桑农在具体操作上,土坑的大小,据养蚕数量来决定,一般地坑中放置五层蚕匾,每张蚕养到三龄需分7匾(指6平方尺的蚕匾,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所需地坑的大小)。土坑内侧放一排蚕架,宽度以6.5~7尺较合适;坑内放二排蚕架的,宽度为9.5~10尺,长度根据地形和实际需要。土坑的深度则总是要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不会积水的地点,可以深一些,反之则浅一些。一般以地下挖坑2~3尺,地上部筑土墙2~3尺比较适宜。太深了,通风换气不便;太浅了,保温保湿效果较差。地坑挖好后,再筑土墙。土墙是将泥土用夹板夹紧夯实而成,土墙的形状依顶棚的式样来决定。顶棚是单斜式的,土墙则要一边高一边低;顶棚是人字形的,土墙可以两边一样高。然后用铁锹将内壁修平拍实,再刷一层石灰浆,使坑壁光洁清爽。坑底要修成一边高一边低,稍有点斜,在低的一边,还要开一条沟,作排水之用。为了防止地坑倒塌,可以让坑壁有一定的边坡斜度像挖渠道一样。坑的一边装上门,在土墙上再适当地嵌几个窗户,作采光和通气之用。
搭顶棚盖薄膜。为了制作方便,节约用材,地坑宽度较小的,顶棚可搭成单斜式(即北高南低或西高东低),向一面倾斜。搭顶棚时,支架二头架在土墙上,再用铁丝扎实,以防起风时掀翻。顶棚的倾斜度一般以20°~30°角较好。如果地坑宽度较大,即要搭成“人”字形,这种人字形顶棚制作上较费工,材料要求较高,但采光性能好,使用年限也较长。做顶棚的材料要求光滑无刺,以免刺破薄膜而漏水。这点务须注意。
顶棚搭好后,就可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有了这层薄膜,还要防止雨天漏水。薄膜就要先加工好,接口处都用热焊粘接牢,使用时覆在顶棚上,再前后左右拉紧绷平固定。在薄膜上,还要盖一层预先做好的草帘,聪明的蚕农把这种草帘做成是活动的,能卷起,能铺开。当地坑内需要阳光时,将草帘卷起,当阴雨天或地坑内不需阳光直射时,又可将草帘铺开。草帘一般用稻草、麦秆等编织而成。为了防止大风将草帘吹掉,草帘上可用绳索再固定。
做地火龙。地坑养蚕可以利用太阳能加温,这是养蚕条件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但当遇到连绵阴雨或夜间低温时,仍需用地火龙加温。地火龙由炉膛、火道、烟囱三部分组成。炉膛一般设在地坑内,其大小依地坑的大小而定,一般高、宽各为6~7寸,长1.5尺左右,炉膛底为炉栅,炉栅下为出灰洞,出灰洞长度和炉膛一样,宽度和炉栅一样,高度1.2~1.8尺。炉膛与火道相接,施工时要注意使火道底部比炉栅高一些,这样烧起来拉风才大。火道在地坑底部盘旋2~3次,一般火道面积应占土坑面积的25%左右,这样,加温保温才比较理想。火道可以在坑底用砖头砌,也可以嵌入地下,其顶部用砖盖好,使之与坑底相平。火道末端和烟囱相接,烟囱要求高一些,这样一方面拉风大,容易烧,而且由于顶棚的材料都是易燃品,烟囱高度最少要超过棚顶3尺以上,有利于防止火灾。在烟囱5尺高处,还要用铁皮做一个闸门。以便炉膛停火时,将闸门闸紧,使火道内的热量不致很快由烟囱向大气散失。
开排水沟。地坑建成后,在其四周要开一环状排水沟,以挡住山水流入地坑内,同时将地面的积水排除。如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为了防止雨季坑内渗水,沟还要开得深一些。地坑内也要开一条小沟,小沟的一端挖一个贮水洞,洞上面盖木板,方便工作。当洞内积水多时,可用水桶提出倒掉。
地坑技术要点
地坑养蚕,在养蚕前要消毒,进入地坑要换鞋,除砂后、给桑前要洗手等等操作都和蚕室养蚕一样,在这里就不一一铺陈,现仅将不同之处作些说明。
调节温、湿度。地坑顶棚是由塑料薄膜覆盖的,塑料薄膜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一般新薄膜可透过80%左右的光线,使用半年以后,其透光率仍在70%左右,特别是薄膜的紫外光透光率为50%,红外光为45%,远远超过玻璃,所以升温效果好。塑料薄膜不透水不透气,对保温保湿较好,也是其优点。但蚕生活的环境必须有一定的新鲜空气,对温、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地坑养蚕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一般春蚕及晚秋蚕期可在上午8时左右卷起草帘,让太阳直射坑内,当达到所需温度,即可放下草帘。根据外地经验,春蚕期在下午5时后将草帘盖好,门窗及时关闭,一般可保持所需温度到晚上12时左右。而夏蚕、早秋蚕及中秋蚕期则要多盖草帘遮荫,并注意通风降温。当遇到连日阴雨气温低或晚间降温显著时,要及时利用地火龙加温。当坑内湿度大时,可以通风排湿;当低温多湿时,又可利用地火龙升温排湿;发现地坑内干燥时,则可洒水补湿。
地坑消毒。地坑养蚕前的消毒工作也和蚕室养蚕一样,必须认真操作。首先要搞好打扫清洗工作,将地坑内物品全部搬出来清洗,并曝晒在日光下,坑内打扫干净,木制品全部用清水刷洗,再将坑壁、土墙刷一层石灰浆,这既有消毒作用,又有加固坑壁的效果。然后在坑内喷晒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进行药剂消毒,蚕具等也要逐项进行药剂消毒,再放入坑内。消毒后的地坑不要随意进出,同时将顶棚上的草帘卷起,让日光透入,以起到消毒的效果。坑外四周也要打扫干净,并用漂白粉液喷洒一遍,如发现鼠洞、蚁穴等,要杀灭鼠、蚁,并及时堵塞洞穴。
注意蚕体消毒防病工作。地坑中湿度大,从收蚁开始就要注意对蚕儿进行蚕体消毒,以防僵病。目前使用的“防病一号”蚕体消毒剂效果很好,应坚持使用。也可以用漂白粉自己配制防僵粉,方法是先测定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氯的量,再配成防僵粉,小蚕用的防僵粉要求含有效氯2%,大蚕用的3%。配制时将一定量的石灰粉和漂白粉充分拌和,装入塑料袋中备用,每次用后要扎紧袋口,以防漏气。由于漂白粉容易失效,所以一般配一次用2~3天,不能放置太久。
饲育标准和给桑回数。地坑养蚕,保温保湿性能好,所以最适宜养小蚕。特别是江西省当前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更有实用价值。地坑养蚕的目的温湿度标准是:
一、二龄,温度79—81(华氏),干湿球差0.5—1。
三龄,温度25~26℃,干湿球差2℃,定时通风。
是的,在春期及晚秋期,当坑外温度下降时,坑顶塑料薄膜上会凝结许多水珠,沿薄膜流下,这时可在蚕架上盖一只空匾或盖一张防干纸,以防水滴落入蚕匾中。
由于地坑中湿度较大,所以蚕座上没有必要盖防干纸。但遇到夏秋干旱天气,桑叶易于萎凋,而地坑中又需要通风降温时,蚕座上就要盖上防干纸以保持叶质新鲜。一般地坑养小蚕每日喂叶3次足够了,考虑到地坑中照明困难,可以在黎明、黄昏、日中进行喂桑,尽可能缩短黄昏到黎明喂桑的间隔时间,如有条件能在地坑中装上电灯,工作就更为方便了。由于地坑顶棚均系易燃品搭成,在地坑内用灯火照明,还必须小心火烛,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