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探路者——李庆云与“环渤海” 第二章 勇者无敌

脱胎于亏损企业的“环渤海”,一年还自己一个兴旺,也给人一个启示——机遇总是偏爱勇敢的探路者。

——摘自1998年3月27日《天津日报》一版《思路一变天地宽》

李庆云决心放手一搏的是要办一个永不落幕的展销会!

会展经济除去自身产生的不可替代的1:9放大效应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威力是对一座城市的营销。美国的芝加哥、德国的汉诺威、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无不是以展会营销城市的典范,展会已经成为这些城市最抢眼的一张名片,每筹备一届展会,都是在吹响一次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集结号。

李庆云操办的两届展会,从招商到运营,成功打造出了一支团队。不知不觉间,他的建材“黄埔军校”锻炼了一批过硬人才,到了1995年,他的队伍已经扩大到21人,日常工作便是分别从事着全国建材会的招商及策划,北方建材总公司的基础材料经营,环渤海建材超市的经营及经贸部的日常运营,一到展会期间,三军汇聚一处,编制成大会组委会的展销组、新闻组、会务组、会中活动组,同时又从建材集团所属各企业临时借调精干力量,直接参与者达70多人。

可是,展会之后呢?

千里搭棚,宴席终散,一切归于平静。会场拆了,客商走了,彩旗气球入库,组委会原班人马各就各位,依旧是数字、报表、会议、文件……一连几天热闹非凡的城市忽然冷清下来,街头巷尾又开始议论新的话题。

人去场空,孤独舞台,李庆云有些失落,他不怕散场,他怕的是再也没有下一次的入场。

虽然三座“天安门”落户天津,但每年都要将上一年的程序“跑步前进”重复一遍,每年都要把内贸部、国家建材局、天津市政府三“巨头”聚拢一起,一个处长协调几位市长和部长?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何况三“巨头”都是百忙之人,有时踏破铁鞋终于谋面,不料人事调整,又是一番周折……

李庆云不能忍受简单的重复。与其年年搬树,不如就地栽树!

1996年,计划体制夕阳西下。李庆云却花儿正红:办建材超市,经营北方建材公司,全国建材展销会搞得有声有色。这是他吸引客商的资本,也是他留住客商的夙愿。两年展会历练,使李庆云对于展会能量、魅力、品牌的理解既深刻又独到,他始终在思考,展会筑的是流动之巢,而他要的是生根之树。实现这个梦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全国建材展销会永留天津,永不落幕,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办一个足够大、足够好、足够强的固定市场!

本命年不本分。这个念头令48岁的李庆云身心震颤,创业的大潮奔涌在他的每一根血管里,他要将心底厚积多年的愿景变成一个现实的大市场,他要给展会赋予新的生命,为生命涂上艺术,让艺术化为永恒。

愿景诱人,路径清晰,目标可见,但是,哪里是他的第一起跑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