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有关会议中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不能只坐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能只想当“太平官”,不能只守常规办事。此语既令人警醒,又发人深省。
如今,领导干部中的大多数都能够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然而甘当“太平官”者也有存在。
所谓“太平官”,是指那些思想上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作风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上回避矛盾、不敢负责的领导干部。“太平官”虽不像贪官那样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他们拿着人民的俸禄,却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其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贻误工作,还会导致整个干部队伍士气低落,长此以往,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职务就意味着责任。树立“事业大如天、责任重如山”的意识,拥有责任感,是一切领导者的灵魂,它折射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和人格的高下。领导干部有了责任感,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做了有利于人民的事,就会感到满足和欣慰;若为官一任,一事无成,甚至损公败业,就深感内疚、惭愧和悔恨。“太平官”归根到底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缺乏责任感。只有强化责任感,才会有事业心,才会有工作的动力和激情。
“太平官”之所以能够当得下去,一个重要原因是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机制,以及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使广大干部有监督、有制约、有压力、有担子。加强监督,重在较真。如果监督只是走走过场、只是敷衍了事,再高的频率、再多的数量,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加强监督一方面要克服怕得罪人的消极思想,敢于作为、积极作为;另一方面要设计一套严密、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那些“太平官”,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该警示的要警示,该“下课”的要“下课”,真正做到“庸者下,能者上”,形成干事创业光荣、不干事耻辱的良好氛围。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诚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与此同时,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那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对人民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的“太平官”无法“太平”下去。倘若如此,则是人民之大幸、民族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