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岭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万字,2021年8月第1版,59.8元)
△2篇6章:1.做成一件事的心法:[1]价值: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2]身份:一切从信念开始;[3]心理:清除成事路上的情绪障碍。2.做成一件事的技法:[4]策略:方法和路径——认知驱动、写下来、假设、降低期待、深度学习、跨界;[5]战略:环境与多维;[6]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结语: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后记: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〇单纯依靠意志力的努力往往是盲目的,所以人们会反反复复地起念,又反反复复地失败。一个人只有彻底了解做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看清事情本质后,才能彻底走出反复尝试却劳而无功的困境。学会用认知来驱动自己,我们就能更好地到达成长的彼岸——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〇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等。
〇《认知驱动》是《认知觉醒》的姐妹篇,这本书沿用《认知觉醒》中的一些概念,诸如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舒适区边缘、反馈、关联等。
〇在漫长的碳基生命进化中,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有机生物体,生命若想得以延续,就必须不断复制自己:细胞分裂,旧细胞死亡,新细胞复制原生物信息继续履行使命。
〇生产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永远是写作的指南针。
〇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人生目标和意义,想清楚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〇语言是幸福人生的开端。语言学家本杰明•沃尔夫说:“语言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思维内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说积极的话,不说消极的话;无论遇到什么人物,说和善的话,不说刻薄的话;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说开放的话,不说绝对的话。
〇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〇太大的压力和没有压力都不是好事,适度的压力才是。
〇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在他的眼界之内,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能走多远,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标记好了。就像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的:“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先在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
〇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看清机制,寻找意义,就是让自己长期乐观。要都花时间在这3件事上: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〇主动降低期待,是长久幸福的秘诀。所谓的耐心或好脾气很多时候就是适当降低期待。
〇曾国藩在家读书时,他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〇速度,也是一种能力。
〇叔本华说:“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读书的”。
〇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7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
〇拥有创造的力量,一定要有输出意识、价值意识,获取反馈。
〇一流的生活是觉知,是内修,它可以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好。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因为只有从他人的正面反馈中,我们才能照见自己。
(2022年6月16日晨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