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与好孩子同行 §3.负荆请罪

巴顿讨好金铃的话,严格说起来不完全是“吹捧”,因为金铃的作文的确不错。金铃作文不错,又为什么没有成为全校乃至全区、全市的“作文之星”呢?原因也很简单:金铃太懒。金铃妈妈每次劝她抄几篇作文寄出去投投稿,她都是蜷在沙发上懒洋洋地说:“哎呀,你怎么舍得让我出去拋头露面呢?”

金铃妈妈纠正她:“这怎么能叫拋头露面?这是为自己树立形象啊!”

金铃轻描淡写地说:“我不喜欢让自己变得跟别人不一样。我最愿意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胜过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不如我,剩下的三分之一跟我彼此彼此。人这么活着最舒服。”

金铃妈妈大为震惊,弄不明白金铃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一般来说,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经历了风雨、折断了翅膀之后,才会在某天早晨恍然大悟,然后让自己复归平淡。金铃一个小小的孩子,平平常常说出来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极深的人生哲学,隐藏着大彻大悟的散淡,这就不能不让妈妈对她刮目相看了。

金铃妈妈认为这样也好。女儿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应该尊重她的个人意愿。君不见周围那些望子成龙、揠苗助长的家长,自己委委屈屈在深渊里蹲着苟活,却拼命推举着儿女想让他们一步登上天堂,恨不能小学没毕业就捧上一个诺贝尔奖。那样的心态下成长出来的孩子,很难说将来会比金铃生活得幸福。

巴顿也是个人精儿,他正是因为知道金铃很少用作文参赛或者投稿,才敢大着胆儿来借她的作文一用。否则,这作文若是得过奖的或是发表过的,一不小心让人家评委认出来了,这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活生生害了人家肖晓吗?

巴顿在金铃带给他的几本作文簿里选了又选,挑了又挑。他边挑边叹气,觉得女孩子到底是女孩子,老喜欢写那些花呀草呀、春天呀飘雪呀,用词优美,可是没什么劲。写同学呢,总是写女同学,把写女同学的作文塞给肖晓当然不合适。写老师的呢,金铃的老师跟肖晓的老师全不是一码事,肖晓的老师看了会想:写的谁呀?怎么胡编乱造啊?还是不行。总之,精彩的作文虽然不少,可以抄下来供肖晓一用的却是不多。

横挑竖挑,勉强选中了一篇比较中性的,题目叫“同在蓝天下”。巴顿叹着气想,是好是坏就是它了。

同在蓝天下

汽车沿着笔直的大道奔驰。正是六一儿童节到来的前夕,路两边的商店里已经不失时机地摆满了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我坐在汽车里,心里却为着将要面临的情景而惴惴不安。我们将要去探访的是“南京市儿童康复中心”的孩子啊!他们从小被父母遗弃,或者身有残疾,或者生下来就被视为“异类”,如今他们生活得好吗?他们像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吗?

他们将会用眼泪还是欢笑来迎接六一呢?

到了,到了!儿童康复中心的白色大楼已经在绿树丛中对我们绽开微笑了!车进大门,迎面见到的白色雕塑令我肃然起敬——那是一个慈祥的妇女,在她的脚边依偎着一个无助的孩子。是怎样的妇女和孩子啊!你看她们的姿态和神情:相依相靠,不是母女又胜似母女。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康复中心的“妈妈”们和她们辛苦收养弃儿的写照。

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三楼大队部,想亲眼见一见那些可怜的孤儿。大队部宽敞而明亮,几排六七岁的孩子早已静静地坐着,等待和我们欢度这个下午。不对呀,怎么可以说他们是“可怜的孤儿”呢?你看他们一张张红润的小脸,因为高兴而万分明亮的眼睛,头上光溜溜的,身着千净、整洁的衣服,明明是经过慈母的精心打扮和照顾的。当他们给我们表演生动的歌舞节目时,我的眼睛不禁微微湿润了。我终于明白过来,祖国就是他们的母亲,康复中心的阿姨们就是他们的母亲。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里,孤儿不孤!

我们接着参观了各种职业培训班。当语言培训班的聋哑儿童面带笑容问候我们,为我们朗诵儿歌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稚气的声音是发自他们口中。缝纫班的孩子大约比我们的年龄稍大点儿,瞧她们踩动缝纫机的熟练劲儿,真让我羨慕得要命。清洁班的孩子们整理的房间,被子叠得平平整整,赶得上解放军战士整理内务的水平了。我可是比不上他们手巧噢!最后我们登上阳台,看着正在新建的大楼,它好像在笑眯眯地告诉我们:不久之后,孩子们将住上更新更美的房子!

夕阳西斜,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新结识的小朋友们。我拉着其中一个残疾孩子的手,真想告诉她:同在蓝天下,我们拥有一样的欢笑一样的幸福!

巴顿把抄好的作文送到肖晓手上,得意扬扬地向他表功:“怎么样?你好好学习学习,本将军的作文水平一流!”

肖晓皱了眉头不说话,一字一句地看完第一遍,翻过来又从头看第二遍。

巴顿因为兴奋而停不住嘴:“重要的是:本次作文大赛的其中一个题目就是“记一次难忘的活动”,而参观儿童康复中心恰恰要算是最难忘的、最有意义的,这不就对上号了吗?百分之八十的希望有了。更加更加重要的是:六一节你们学校参观过那个什么中心,你也去了,你告诉过我,记得吗?天底下简直没有再巧的事情!你的作文完全是在参观之后有感而发,是你的真情实感!”

肖晓纠正说:“我们去的不是康复中心,是福利院。”

“都是一回事。”巴顿不以为然地挥挥手,“名称不同,内容一样。这么办吧,你不是还要抄一遍吗?抄的时候稍微改一改,把‘康复中心’改成‘福利院’,不就行了?”

肖晓还在迟疑:“你这篇作文太好了,我写不得这么好。”

巴顿简直恨铁不成钢:“你呀你呀!要写得差还不容易?垃圾箱里随便捡捡都能捡几篇。你是去参赛的呀!目标是得奖呀!要是不比别人好,人家凭什么把奖送给你?嘁!”

肖晓无话可说。要谈争论问题,他永远不是巴顿的对手。

交作文的那天他坐立不安,心里总是有一种罪恶感。长到这么大,他还从来没有为一件事情如此犹豫不决。他甚至谨慎地咨询了另一个好朋友包郝。

“包郝你说,如果有一天走在路上,你的朋友突然塞给你一个可口可乐的瓶盖,过几天你凭了瓶盖里的号码中了大奖,这奖你该不该拿?”

包郝忽地跳起来,两眼放光:“你中大奖了?”

肖晓骂他:“财迷!”

“你自己说的嘛。”

“我是打个比方嘛。”

包郝回答:“傻瓜才不拿。”

肖晓很认真地说:“可是瓶盖原本不是你的。”

“人家给了我,就是我的。一没偷二没抢,光明正大。最多奖金分给朋友一半。”包郝答得理直气壮。

肖晓松了一口气。

下午放学前,把作文交给梅放老师的时候,肖晓自己也已经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梅放老师当时很高兴,因为参赛的事情她在班上至少动员过两次,却一直没有同学积极响应。梅放老师毫无疑问希望她班上有人获奖,普天之下老师都是愿意自己的学生个个出类拔萃的。

梅放老师拿着肖晓的作文,笑眯眯地说了一句:“肖晓你又带了个好头啊。”然后她就低头看他的作文。

肖晓站在梅老师的对面,略带紧张地盯住了梅老师的眼睛。梅老师目光移到哪儿,肖晓的目光也跟着移到哪儿,一丝一毫都没有落下。肖晓想从老师眼睛里看出她对这篇作文的感觉,老师要是感觉好,获奖才有点希望。如果老师感觉平常,那就干脆不必送上去出洋相了。

梅老师看了一遍,回过去又看第二遍,眉头微微地蹙着,嘴巴不出声地嚅动着,仿佛备课的时候逐字逐句研究课文。看完第三遍,她才抬了头,笑着问肖晓:“怎么觉得像个女孩子写的?”

肖晓也笑起来,马上说:“不可能。”他心里说:巴顿怎么成了女孩子呢?

梅老师赞叹道:“你真是长大了,感情也变得细腻多了。要是像这样努力写下去,一篇比一篇有提高,将来写成个作家也是说不定的事。”

肖晓说:“我不当作家,我要当升旗手。”

梅老师疼爱地拍一下他的脑袋:“不矛盾。作家是职业,升旗手是荣誉。”

肖晓又说:“那就给我荣誉。”

梅老师有点惊奇地看着他的眼睛:“你还没忘记星期一的事啊?”她又说:“我真没见过哪个孩子像你这样,把荣誉当成生命的。好吧,等你这篇作文得了奖再说吧。”

世界上真有那些不幸的孩子,他们在一段时间里的厄运总是一个连着一个,有时候根本就是没来由的,想象不到的,令人瞠目结舌的。

肖晓就是这些不幸孩子中的一个。他这段时间的运气简直坏透了。

根源还在那篇参赛作文上。

金铃的语文老师跟梅放有几分相似,总是盼着她的学生比别班的学生出色。要是学生自己不想出色,她就急,就发火,就忍不住地要把学生推着往前送。

区里举办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事,金铃的老师早就暗示过金铃几次了,要她好好用些心,漂漂亮亮地写篇作文出来,也算是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吧。金铃的老师私下里是认定了作文大奖应该归金铃的,这孩子平常看了那么多的书,上课不听讲光走神,但写起作文来不打草稿流水似的往下消,不是当作家的料又是什么?

问题是金铃从来都缺乏荣誉感,获奖不获奖对她来说无所谓,老师怎么暗示,她依旧一副不紧不慢优哉游哉的样子。这才真叫皇帝不急急太监呢!

老师拿她没办法,干脆来了个“包办代替”——自己选了金铃的两篇作文,请班上一位字写得好的同学帮忙抄了一下,盖上学校的红印,寄出去了。这其中的一篇就是《同在蓝天下》。

结果可以猜得到:金铃的作文同时在小学组和初中组获奖。小学组是一等奖,初中组是二等奖。

本来也可以不被发现,因为小学组和初中组的评委是两拨人,互相并不通气。坏就坏在金铃的作文放在小学里显得太好了点,好得让小学组评委大为激动,以为自己发现了当世奇才。小学组评委就拿着这篇作文到初中组炫耀,意思是要跟初中组的作文比一比上下。这一比,比出了问题:两个学生的作文怎么会一模一样?

评委们先怀疑两个人都是抄袭,不留神抄了同一篇范文。电话打到光明中学查问,金铃的老师在电话里非常激动,发誓用人格担保她的学生没抄作文选,她说金铃就是有这么高的水平,金铃要是愿意还可以写出比这更好的文章,如果还有疑问,评委们尽可以把金铃叫过去当场出题当场考证。

电话接着打到肖晓的学校。梅老师接电话的时候心就开始往下沉,她明白是肖晓作了弊,那作文看着就像是女孩子写的。她恨自己得奖心太切,糊里糊涂相信了肖晓的话。孩子不懂事,她怎么也不懂事呢?怎么就轻而易举被一个孩子骗过去了呢?

梅放老师接过电话之后,怒气冲冲往班上走。走到教室门口,上课铃响了。刚好这一节是她的语文课。她生气归生气,但浪费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去解决肖晓的问题,她认为还不那么值得。她临时想了个惩罚肖晓的办法。跨进教室以后,她马上喝令肖晓起立。“请你站到教室后面去。”她拋下这句话,接着往讲台上走,一个字也不愿意多说。

肖晓刷地站起来,动作既干净又利索,有那么点士兵出操的劲儿。他并不知道老师命令他站出去的用意,因此望着老师的目光中还有几分热切,等待她继续布置任务。

包郝对老师的这句话却非常敏感,因为他有过多次被老师罚站的体验。他当即尖着嗓子为他的朋友抗议:“肖晓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罚站?”

肖晓听到“罚站”二字,才开始恍然大悟,脸色马上就发了白。慌乱中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包郝的话:“为什么让我罚站?”

梅放老师眼睛不看他,冷冷地回答:“你自己明白。”

肖晓说:“我不明白。”

“不明白也要站过去,下课我会找你谈。”

僵持了大约十秒钟,肖晓跨过邻座祝小娜的腿,很有男子汉气派地昂着头,从两行挨得很近的课桌中往后面走过去。他能够感觉到背后几十双盯着他的眼睛,那些目光使他从深深的耻辱中生发出一种莫名的倔强。他叮嘱自己必须要挺住,不能掉眼泪,千万千万不能!

梅放老师在前面敲着课桌说:“都别看他!看我的黑板!”

除了包郝之外,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了回去。包郝继续斜过身子坐着,用目光对肖晓表示安慰。过了一会儿,他俯身在桌上写了几个字,揉出一个小小的纸团,趁老师面对黑板抄生字的时候,用劲地拋向肖晓。

纸团落在肖晓脚前,但是他没有弯腰去捡。他本能地意识到自己必须站出一种尊严,站出一个士兵该有的不屈不挠的姿态。

包郝扭着头,很急切地对他打着手势,要他读一读纸条上的字。肖晓想了个办法,他尽量保持上身的笔挺,而后悄悄将右脚从鞋子里脱出来,脚尖在纸团上轻轻地踩踏着,翻弄着,居然真的把那纸团解开了。他接着用脚掌将纸条踏平,双眼垂直地往地面看下去。他看见纸条上写着这样几个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肖晓心里一乐,差点儿笑出声来。这八个字抄自他们刚刚学过的课文《刘胡兰》。把革命领袖为刘胡兰的题词用到他身上,实在不伦不类。但是肖晓明白了包郝表达得不十分清楚的意思,心里还是很有些感动。

整整一节课,肖晓因为站在教室后面,倒是捕捉到了班上一些同学在课堂上的“非凡”表现。他看见爱美的祝小娜被老师叫起来发言的时候,身子扭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蚯蚓,从屁股离开凳子到最后站妥,花了近一分钟的时间。他又看见了貌似认真听讲的马驭其实并不认真,而是把双手背在背后,跟后桌的陈程玩起了猜谜游戏,要陈程猜橡皮藏在哪只手心里。他还看见坐在最后排的大杨阳上课偷偷吃东西,把脑袋尽可能地低下去,把嘴巴伸进抽屉里,飞快地咬了一大口烧饼,然后紧抿了嘴巴咀嚼,两只耳朵被嘴角的肌肉牵扯着一动一动的,整个教室后面跟着飘散出一股芝麻的焦香……

肖晓看得气愤起来,心里想,等梅老师找他谈过了话,他接着就要整一整马驭和大杨阳,别让这两个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终于下课了。肖晓争取主动,不等梅放老师招呼就急急走到了讲台跟前。梅老师说:“我们不在这儿谈。你跟我到办公室去。”

梅老师的本意还是想维护肖晓在班上的威信,不想让这事被更多的同学知道。

到了办公室,梅老师随手把门关上,然后问肖晓:“真不知道我让你罚站的意思?”

肖晓断然回答:“我没犯错误。”

梅老师似笑非笑:“总不至于是我冤枉了你?”

肖晓严肃地盯视梅老师的眼睛,不作回答。

梅老师叹口气:“你还是没有想明白。让我来告诉你吧,作文大赛的评委们发现了你的那篇作文是抄袭,你抄了光明中学一个女孩子的。”

肖晓吃惊得几乎跳起来:“不可能!”

“什么不可能?世界上难道会有两个人同时写出两篇一模一样的作文?”

肖晓用哭一样的声音说:“就是不可能!我根本不认识中学女生,我怎么可能抄女生的作文?”

梅老师深信肖晓不会说谎,她对这事也感到奇怪。她说:“你告诉我,到底是谁写了这篇作文?”

肖晓低下头,小声说:“是巴顿。”

“谁是巴顿?”

“他是我的朋友。他说他的作文是强项,他帮我写一篇,保证能得奖。他说我必须得一个大奖才能当升旗手。”

“谁宣布过得了奖就能当旗手?”

“林茜茜就是这样的。”

梅老师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她又问:“你的朋友巴顿是中学生?”

肖晓点头。

“是光明中学的?”

肖晓又点头。

梅老师说:“我明白了,他答应帮你写,可是结果他没有写,抄了班上其他同学的。帮人写作文已经不对,抄袭别人的作文冒充他的就更不对,这个巴顿的品质有问题!”

肖晓表示反对:“不,他不是坏学生,他只是想帮我,希望我当上升旗手……他为我做了错事……”

说到这里,肖晓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无名的悲伤,觉得一切事情都做得倒霉透了,为当升旗手居然连累了最好的朋友。他想他本来就不该把星期一的事情告诉巴顿,以致现在弄得这么糟糕。巴顿今天在班上一定也要挨老师责骂了,弄不好还要写检查,通知家长……他真想大哭一场。他不恨别人,只恨自己,恨自己为荣誉不择手段,太卑劣太可耻。

下面一节是音乐课。肖晓走进教座的时候,上课铃已经打响,年轻的音乐老师正在将一段竖笛乐谱抄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有几分好奇地看着黑板上那些快乐的、跳上跳下的小蝌蚪。每个人的竖笛都直立在桌上,竖笛的吹孔顶住下巴。这种奇怪的姿势也是老师在课上规定好了的,虽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竖笛必须这么放。

肖晓走进教室时,除了专心致志抄乐谱的老师之外,其他人都抬了头朝他看。包郝的神情更有趣,他的半边屁股都已经从座位上抬起来,脖子往前伸着,嘴巴大张着,眼珠子瞪成了两只玻璃球儿,恨不能立刻就知道梅老师把肖晓叫进办公室谈话的全过程。

肖晓抬起头,尽力让自己的面部保持平静,在全班五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径直穿过教室,以一个标准军人的立定姿态站到了教室后面。于是五十多只脑袋活像牵线木偶,被他牵动着从前到后转了一个将近九十度的角,而后齐刷刷地向后看齐。

音乐老师抄完乐谱转回身来,惊讶地看到了面色庄严、一动不动地站在教室后面的肖晓。她吃惊地扬起眉毛,用好听的、唱歌样的声音问道:“怎么回事?我刚才宣布过让同学罚站了吗?”

全班同学唱歌似的,拖长了声音说:“没——有——”

老师说:“没有就对了,我不习惯让同学站着上我的音乐课。”

肖晓面无表情地站着,仿佛没有听到老师的暗示。

老师又喊了一声:“肖晓。”

肖晓依旧不动。

包郝耐不住了,自作聪明地替肖晓解围:“老师,肖晓屁股上长了疮,不能坐。”

话音刚落,教室里骤然响起嘀的一声怪笑,笑声非但悠长怪诞,还在空气中拐了一个圆弧形的弯,又嗬嗬地颤动了好一阵子。原来刚才大杨阳违背了老师的指示,没有将竖笛吹孔顶在下巴处,而是有滋有味地含在了嘴巴里。包郝一说到肖晓屁股上长了疮,大杨阳忍不住要笑,这一笑,声音就猝不及防从笛孔里冲了出来,变成了竖笛自己在怪怪地笑。

全班大乐,一个个开心得东倒西歪。音乐老师也觉得挺逗,跟着学生们笑得花摇枝颤。

唯独没有笑的是肖晓。他也曾经试着咧了咧嘴巴,结果还是觉得笑不出来。

音乐老师笑完了,忽然觉得跟着学生起哄不合适,就离开讲台,裙裾飘飘地走向肖晓,在他对面很近的地方站住,柔声问他:“你真的是……长东西了吗?”她没好意思说出“屁股”和“疮”这两个词。

肖晓便因为老师的害羞而害羞,远远朝着包郝瞪一瞪眼,又对老师摇摇头。

老师就问:“那为什么呢?谁让你站在这儿?”

肖晓说:“谁也没让,是我自己要罚站。我犯了错误。”

“犯了什么错误?”老师越发好奇。

肖晓闭住嘴,死也不肯再吐一个字。结果这节音乐课他又是站着上完的。

放学的时候,包郝走过来招呼他一同回家。肖晓说:“你先回去。”包郝不肯,非要陪他一块儿站着不可。并且包郝缠着他说出惩罚自己的原因。“你要是不告诉我,我今天就陪你站一夜!”包郝这么威胁他。

但是肖晓拿定了主意不开口。肖晓不开口的原因不是怕自己丢面子,是怕说出来丢了巴顿的面子。巴顿为朋友两肋插刀,已经承担了“沽名钓誉”的罪名,没准儿这时候还留在他老师的办公室里写检查。肖晓决不会在第三个人面前出卖巴顿,把他抄袭女同学作文的事情再说出去。

半小时之后,梅放老师来检查教室的门窗,发现了肖晓和包郝这一对可怜巴巴站着的人。梅放老师吃惊地问:“肖晓怎么还站着啊?包郝干吗也不回去?”

包郝很自豪地回答:“我陪他罚站。”

梅老师说:“罚站不好,我也是一时生气,谈过话之后不就叫肖晓上位了吗?人做错事是难免的,只要承认了并且决心改正,老师一定会原谅。”

包郝不失时机地卖弄:“肖晓说他要负荆请罪。”

梅老师笑起来:“刚学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课文,就到处乱用。负荆请罪是古人的做法,现代教育不能赞同。我们提倡的是知错即改。肖晓犯错是因为求好心太切,愿望和出发点是良好的,老师完全能够明白。现在肖晓意识到了自己的错,有了悔恨之心,相信他会在成长的路上又跨一步。”她张开两臂,同时搂了搂肖晓和包郝的肩膀:“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从今以后谁也不准再提。都回去吧,让老师锁门。”

肖晓本来下了决心要罚自己在教室站一夜的,梅老师几句话一说,他就好像喝了什么药一样,迷迷糊糊地、心甘情愿地跟着包郝出了教室。

比较伤心的倒是包郝,因为肖晓拒绝把所犯的错误讲给他听,朋友之间很不够意思。而且,肖晓越不说,包郝心里越惦记,弄得他好几天上课都不踏实。

巴顿是真的很仗义,再见到肖晓时,他闭口不提抄作文的事,至于他为这事受了什么样的批评和处罚,那更是不可能对肖晓吐露一句的了。另外,他从南京海军指挥学院的一个表叔那儿借来了一本舰艇上用的《旗语手册》,自己花钱复印出一份,郑重其事地送给肖晓,算是间接地满足一下肖晓的“旗手愿望”吧。其实这本小册子肖晓家里就有,肖晓爸爸当的不就是海军舰长吗?但是肖晓同样没有说出来,他心里很为朋友的这份忠诚和细心而感动。

【阅读点睛】

黄蓓佳的儿童文学创作总是有着一种清醒的问题意识。比如,她的代表作《我要做好孩子》思考的是关于儿童的评价标准的问题;而她的另外一部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作品《今天我是升旗手》思考的则是在今天这个各种功利主义思想盛行的时代,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怎样的意义。

作品主人公——小学六年级学生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他正直、善良、积极向上。在肖晓的心中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当学校的升旗手。然而,由于种种外在、内在的原因,他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但是,肖晓并没有放弃努力。

在小说中,黄蓓佳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肖晓这个有着坚定理想与信念的新世纪的好少年形象。与同时期的很多儿童小说中活跃的那些顽童们相比,肖晓的身上或许少了些许的自在与天真,却多了几分诚恳、善良、自信与勇敢,这些优良的品质同样也是儿童文学所应积极倡写的。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儿重文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作家曹文轩提出的“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的口号曾在当时的儿童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可不怕十三岁》、《弓》、《古堡》、《我要我的雕刻刀》等一大批作品,记载了那段思想、激情燃烧的历史。与之相比,今天的儿童文学关注教育现实、思考现实的力量减弱了。有学者指出:今天的儿童文学“缺乏‘忧患’、‘思考’、‘深度’、‘凝重’,是十分可疑的现象”。事实上,当下的儿童、儿童教育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在物质消费兴盛的今天,很多儿童会被物质的表象所迷惑而产生各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这样一个时代,理想、信念、英雄情结离孩子们似乎越来越遥远。黄蓓佳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敏感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她说:“身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无力改变孩子们的处境和现状,但是我认为应该在少年一代中提倡理想主义,鼓励他们崇拜英雄,张扬他们的好胜心和进取心,诱发他们天性中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引导他们感受崇高,感受一种阳刚的美和道德的纯粹。”于是她为我们精心打造了肖晓这个出类拔萃的男孩形象。

著名儿童文学学者王泉根教授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儿童文学,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交通立体化、信息网络化的“全球化”浪潮中,承担着比以往时期更为重要而实际的关心、教育人类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使命。于是他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说,《今天我是升旗手》为今天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向善”与“向上”的范本,因此是一部时代需要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