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总经理财务一本通 §三、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财务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总管全局的总经理,你知道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什么吗?

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郑百文的案例告诉我们,产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是有失偏颇的,因为销售只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销售价格制定应建立在必要利润的前提下。在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其中,生存是基础,是发展和获利的前提。而企业要实现生存、发展和获利,就必须保持足够强的偿债能力,保持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经营收入的增长。

长期以来,围绕着企业财务目标这一命题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主要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1.利润最大化

在微观经济中,利润最大化通常被列为企业财务的目标。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优点: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使其投入的资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增值。

缺点:首先没有考虑利润的实现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其次没有考虑企业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从而会导致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忽略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将财务目标的主体定位于企业权益资本的投资者——股东,所谓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因为企业主要是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地,企业的发展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将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优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缺点:在单一投资主体的股权结构下,不存在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但现代企业的特征表现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占股权投资比例最高的股东拥有企业经营和财务控制权。这样,以股东为主体,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就可能演变为“控股股东财富最大化”。由于控股股东掌控企业的方方面面,难以避免控股股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现象并不鲜见。

郎咸平对亚洲上市公司家族控股企业进行研究曾发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串谋在一起剥削小股东,亚洲家族企业仍存在着掠夺小股东的本质,传统的公司治理措施无法保护小股东。其原因在于亚洲企业治理结构可概括为关键人模式,关键人通常为公司的最高级管理人员或(和)控股股东代表,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力。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一般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市场价值较容易确定,即公司发行的股份数与股票市价的乘积。但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容易,企业价值是企业总资产的价值,企业资产不仅包括权益资本的投入,还包括债务资本;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追求企业对来源于各种资本形成的资产达到最有效的配置和最合理的运用。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实质是属于股东的财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结果也就是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在于企业价值的度量。企业价值包括股东权益和负债两个部分的价值,其中负债的价值很容易确定,股东权益价值的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就是股票价格。

美国学者曾经通过严密的推理,具体证明了这些“最大化”实质上都意味着企业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探究·思考

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财务目标有哪些深层次的影响?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者财务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目标一致吗?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财务目标实现路径一致吗?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两权分离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即所有者不参与企业经营,委托经营者代理执行运营管理职能。所有者和经营者由于对企业的权益不同,二者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且二者分别处于企业外部和内部,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经营者有可能背叛股东的利益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比如经营者可能选择的“偷懒”“增加闲暇时间”“职位消费”“追求豪华享受”“提高荣誉和社会地位”“滥用资产”“讨好员工”“过度投资”“构建个人帝国”等逆向选择行为。

知识链接

“逆向选择”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逆向选择”指经营者为了私利而做出背离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目标的行为。只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不一致,经营者做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就难以避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降低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所有的企业都是沿着一定的生命周期向前发展的,任何企业从最初的酝酿进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企业的财务理念应跟随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特点、投融资战略而有所不同,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第一,初创期。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而来自销售收入的现金却非常有限。产品能否为客户所接受,市场能够扩大到何种规模,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这些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经营风险会很高。为了把总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企业应尽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企业价值最大化表现为降低企业风险,使企业得以生存。

第二,成长期。

成长期的企业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企业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并能产生更充裕的现金流。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既需要在市场拓展方面投入资金,以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同时还需要及时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一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较高,因此企业必须采用低风险的融资渠道(如权益资金),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低水平。

第三,成熟期。

企业进入成熟期,产品产量稳定、销售数量可观而稳定,并且利润空间合理。企业经营风险较低,其战略重点便会转移到保持现在的市场份额和提高效率,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率水平上。企业可以通过负债融资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借以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实现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高的财务风险可以用降低的经营风险抵消,但保持财务风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是这一阶段的前提条件。

第四,衰退期。

企业成熟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除非它能创造巨大的市场,并能无限制地持续下去),因为市场的多变及新产品的出现等使之对旧产品的需求逐渐降低。百年老店已非常不易,千年老店更是闻所未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衰退是必然的!衰退期的企业应使传统产品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都保持在适当水平,并通过新产品研制和开发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