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被退婚后成了太子妃 正文 第17章:顺安好

她抬眼看向裴庭御,眸中泛着些许雾气,声音微颤道:“那就有劳大殿下了。”

裴庭御先是往前走,观察了一下四周,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才拦下一辆马车。

二人一路驱车前往明府,路上明书婉几次都想开口问他会如何处理关于蒙古人的事情,但见裴庭御一直凝着眉,便又生生咽了回去。

直到下了车,裴庭御将她送到明府门前,明书婉才忍不住开口问道:“大殿下一直凝着眉,是在思量何事?可是我做的有何处不妥当?”

裴庭御凝着她的深邃眼眸中泛起些许波动,他摇摇头,温声道:“无事,明娘子早些回去吧。”

明书婉点点头,行走几步厚又回头,看见裴庭御也在注视着她,心中莫名的情绪翻涌。

她稳了稳心神,走到裴庭御跟前,酝酿了一会儿开口道:“殿下打算如何处理那些人?”

裴庭御眉梢一挑,静默了一瞬,他的声音很淡,却如深秋的湖水,泛着微微波澜。

“若是换做是明娘子的话,该当如何?”

明书婉略微踌躇,方才开口道:“大殿下有所不知,这蒙古人并非中原之人,他们从小就生长在草原上,可能人口与我朝不能相比,但他们的实力却也非同小可,这正是我们忌惮的其中一个原因。”

“其次,要是因为我们而发生冲突,是关乎到国体和国家命运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望大殿下能够知晓。”

她抬眸撞进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心下微微一颤。

裴庭御的眼眸中泛起些许波动,没有想到这世间会有如此给他性格契合的人,就连他们心中想的也都一模一样。

他自入了城门那一刻,就调查了皇宫上下所有人的背景资料,包括一国之母——皇后,唯独他对这个三公主的婚事颇感兴趣。

有了蒙古族这一势力,只会让他更加有底气,兼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今日得师父的指点,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为了给母亲报仇,调查当年的真相,找出罪魁祸首,更重要的是,既然走上这一条绝路,那他何必空手而归呢?

或许,颠覆皇权,登临帝位也是一种路途呢?

这其他人能做的,为何他做不得?没有后方支持,他可以放低姿态主动去结交,漫漫时间里,总有人会将眼光放远。

裴庭御这样想着,心中惆怅万千,接下来的路总归要走的,既然要走,那就逆盘而上,低开高走,谁规定只有在皇宫生存多年的人才有资格称王称帝。

他微微掀起眼皮,面对着明书婉,只有一个想法,如果三公主和亲的那一条线走不通,便就换一条。

呼啸在耳畔的凉风下,明书婉只觉得这大殿下不说话时,沉寂的可怕,仿佛有一股肃杀之气弥漫而来。

明书婉也知该到此为止,于是乎她转而说道:“殿下若无旁事,我就先回去了。”

她褪去外肩上的衣袍,纤细的手指搭在前面的领带上,还未解下,手背处微微一暖,抵御着寒风。

明书婉不解的望向来者,他身上冷的厉害,几乎是没有温度,只有寒冷。

裴庭御的指腹处覆着薄茧,骨节修长分明,了然便知这是双舞刀弄枪的手掌。

“大殿下?”

明书婉长而卷翘的眼睫微颤,对于裴庭御突然间的接触和靠近,她居然没有丝毫的抗拒和反感,反倒是因为闻见他身上的木檀香,而稍稍舒心。

这香气明书婉闻着熟悉,正是那日她与大殿下共乘同一辆马车时,车厢里的气息。

裴庭御眼睑下垂,落下一道道薄薄而几不可见的暗影,他的样子看起来颇为认真,手指微动,又将那领带系紧了些。

裴庭御没说话,明书婉也垂眸,看见他搭在她后颈处的手指上有着好几道疤痕,新旧交替,有些甚至还有些泛红。

明书婉拧了拧眉,她想起阿兄也是个从小习武之人,可阿兄身上的伤痕只用普通药膏轻轻一敷,没过几天就会消除,他现在能看得到的伤痕都是上战场留下来的,并不足以很深。

可偏偏这大殿下身上,明书婉小时候为了照顾阿兄,便一有闲工夫就会阅读医书,从而对医术略懂皮毛,这伤痕有的甚至是小时候就留下来的。

一看就是没有经过处理。

裴庭御没有注意到明书婉,他将视线转移,凝视着那大殿门口的青石台阶,沉声开口道:“天凉,明娘子身子娇贵。”

明家大门未关,显然是专门给明书婉留了门。

里面黑漆漆的,只有几盏被不停摇晃的烛火,隐隐约约可见一个人影,在铺满青石的路上向他们这个方向走来。

裴庭御眉梢一挑,说道:“明娘子早些休息,我也该回宫了。”

明书婉点点头,方才一直想着自家家时,倒是忘记这皇宫也有门禁,要是回去晚了,恐怕就进不去了。

在夜色的笼罩下,裴庭御的背影仿佛融入了黑暗之中,变得模糊而神秘。他的身姿伟岸,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孤独,袍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细微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尤为清晰。

明书婉不禁心中一颤,她垂下眼帘,看见自己袖摆上的绣花因风而微微颤动,又看见裴庭御的背影在街道灯火通明的衬托下,显得孤寂而单薄。

她抬手,将搭在后颈处的手拿开,刚才那短暂的温存消失在空气中。

或许是因为刚才裴庭御的所作所为,让她有些不忍心的叫住他,轻绽樱唇道:“殿下。”

闻言,裴庭御的步伐微顿,他于夜色中转过身回眸。

明书婉的声音很轻,却仿佛像是这夜晚的风一样,拂过裴庭御的脸颊,带着一种独特的温度和质感。

“也愿殿下细水长流,一切安好。”

裴庭御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情,却很快被黑暗遮掩。

他在飞镜下独立,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声音说道:“今夜月色明亮,明娘子也亦是如此。”

说罢,他转过身,经过拐角处时状似朝着明书婉的方向看了一眼,才离去。

明书婉唇红齿白咬着下唇,手中的兔子灯忽明忽暗。

忽而,她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明书婉下意思的惊呼出声,兔子灯顺势往上提了提,待看清楚来者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阿兄,这大半夜的你怎么还不休息?”

明淮洵一身玄色锦袍,头戴玉冠,芝兰玉树般的站在那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甚至带了几分质疑。

“这话应该是我来问阿妹,这么晚了,怎么才回来?以前你可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准时回府的。”

“还有,方才那个人是谁啊?莫不是那林言?看起来你与他关系处的倒是不错。”

这句话颇具有讽刺的意味。

明书婉听着明淮洵一句话足足有两三个问题,只觉得无奈,她开玩笑的说道:“阿兄不是也才回来吗?怎么反倒怪起我来了。况且父亲之前也说了,身为长兄要给姊妹树榜样,阿兄自己都回来晚了,理应第一个受罚。”

明淮洵何尝不知道明书婉的性子,只不过在等几日他就要出发去边疆,这一来二去,好端端的新年恐怕也陪不成了。

再加上这阿妹的婚事当即,父亲母亲又执意让阿妹出嫁,根本不是他能阻拦得了的。

一想到如此,明淮洵也只好放弃心中的想法,打算趁着这些时日亲自为明书婉谋一个好婚事,这样以后他不在家,也有个人会多加看照。

“阿妹也该收收心了,今日林言的事情我已经告诉母亲了,母亲也给你物色了许多户人家,到时候免不了有媒人上门提亲,那时你只管告诉阿兄你喜欢哪个,阿兄一定为你操办好。”

“况且这林言,一看就是不着家的样子,做什么事情都不分轻重,就说这今日,他敢对你视若无睹,日后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

说到最后一句,明淮洵的情绪明显激动了几分。

明书婉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阿兄这是从哪里学来的三寸不烂之舌?她自认在阿兄面前,自己已经很会说话了,可现在看来,阿兄的口才却比她还要厉害几分。

“好了阿兄,书婉记下了,大不了以后书婉不跟林公子来往就是,你就别生气啦。”

明书婉耐着性子,心平气和的说道。

明书婉看着明淮洵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她也不禁感叹,阿兄总是这么容易激动,不过他说的倒也是实话,林言确实不是良人。

只不过她对林言的感觉也是很复杂,虽然知道他不是良配,而且也能感觉到他的异常,今日他与那个被撞倒的女子似乎是旧识。

只是碍于自己在场,才不敢相认。

既然他身上有秘密,自己身上也有秘密,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只需要成亲后,做一对在外人面前,举案齐眉的夫妻,私下各过各自的生活。

明淮洵眼中闪过一抹冷冽,“不过你若是真想与这林言结亲,那待明日我需得好好调查一番才行。”

明书婉知道明淮洵是为自己好,而且他毕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想要调查一个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好了阿兄,别想这么多了,我都困了,我们快回府吧。”

明书婉挽着明淮洵的胳膊,笑起来的模样格外乖巧。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