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智著,法律出版社,45.2万字,2014年8月第1版,188元〈全三卷〉)
△4编(16章):历史背景;改革时期的农业发展;非正规经济与社会危机;中国的发展出路。
〇这本书从18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突出两者农业经济的不同。
〇中国的改革期间呈现了三大历史性变迁:①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平均10%的高速持续发展,乡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镇打工和就业;②人民食品消费逐步从过去的8分粮食—1分肉—1分蔬菜的结构向新型的4分粮食—3分肉—3分蔬菜转化;③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减缓并导致就业人员总数逐渐趋向水平线。三者的交汇导致农业结构的转化,生产高值农产品的“新农业”比重越来越高。同时,伴随城镇和农村非农就业的扩张,世纪之交以后,农业就业人员显著递减。
〇要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农业革命,即主要来自非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费转型和市场需求。其向高值农产品的转向赋予农业人员较高的人均gdp,主要不是体现于绝对产量的上升,而是体现于产值的上升。所面临的机遇正是来自这样的去内卷化的劳均产值发展。
〇认识到家庭单位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才有可能想象一个以家庭和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和文化,一个包含家庭伦理而不仅是个人主义的经济与法律制度,一个包含从家庭伦理类推社会、国家和国际间的价值观的现代中国文明。
〇社会不公乃是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主要来源。唯有借助国有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增值和利润,才有可能真正彻底解决当前的问题。
(2022年2月15日夜10:40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