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3.6万字,2020年10月第1版,98元)
△引言:中西美学比较:缘起、内容、意义。12章: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中西美学的整体比较;和谐:中西文化理想追求的审美凝结;悲剧:中西文化内在困境的审美凝结;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审美凝结;荒诞与逍遥:中西文化自由极境的审美凝结;文与形式及其深入:中西审美对象结构理论;典型与意境:中西审美对象的最高境界;中西美学的创作理论;中西美学的灵感理论;中西美感的主体构成;中西审美的具体方式。
〇文化精神是一文化中一切时代、一切思想的总和。这本书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研究中西美学。从文化范式入手,在把握中西美学基本精神和对中西美学做宏观整体比较的前提下,切入到中西美学中“和谐”“悲剧”“崇高”“荒诞与逍遥”“文与形式”“典型与意境”等基本概念,以及“创作理论”“灵感理论”“灵感的主体构成”“审美具体方式”等具体问题,并结合了大量的中西艺术实践,做了观念的梳理与理论的分析概括来寻找横跨不同范式之间的共同规律。
〇披沙拣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〇事物以什么样子显现,是由它以什么为自己的参考系决定的。
〇亚历山大•蒲伯: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暗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已照亮。
〇中国的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在迈向现代化的艰难过程中,一直受着三种文化势力的影响。一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二是同样有几千年历史并率先进入现代化的西方文化,三是融合着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思想的苏联文化。美学上也是如此。
〇一个实体的宇宙,一个气体的宇宙;一个实体与虚空的对立,一个则虚实相生。这就是浸渗于各方面的中西文化宇宙模式的根本差异,也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〇模糊: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色。道的崇高,轻工具,重心灵。模糊性是中国文化之道的卫道者。
〇西方美学是以哲学理论、艺术理论、生活美理论综合而成的,中国文化里哲学、艺术、生活美都有丰富的理论。中国有美无学、无学却有美。
〇灵感一词出自西方。
〇原始、神庙、轴心、现代性、全球化五个层次的文化阶段。
(2022年2月14日下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