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著,北京出版社,9.8万字,2016年7月第1版,30元)
△29部分: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在挫折中前进;教育事业的开端;孔子和老子的会见;走向成熟的道路;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从中都到司寇;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孔子终于出走;在卫国受到监视;过匡城被拘留;到了晋国的边界上;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孔子停留在陈国;孔子绝粮;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专心从事教育工作;编写《春秋》;整理诗歌和音乐;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孔子最后的歌声。
〇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浦人,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清华四剑客之一(吴组缃、林庚、季羡林)。《鲁迅批判》。
〇认为孔子是中国美感文化最好的人格代表,并将其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原型,其目的在于重新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精神,进而重塑民族文化人格。
〇bc 484年,孔子68岁,他离开鲁国后在各地过了十四年的漂泊生活。在这十四年中,孔子增加了许多经验、知识,他也接触了一些和自己见解迥然不同的人物,这就使他的眼界更广阔,观察事物的能力更深刻了。
〇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反对主观自是。他说要根绝四种东西:一是捕风捉影的猜想;二是把事情看得死死的;三是固执自己片面的看法;四是把主观的“我”看得太大,处处放在第一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
〇诗三百,思无邪。“思想不要下流”。
〇孔子是有政治热情的人,但却并不怎么迷恋功名富贵。
(2022年2月15日下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