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曾把道德比喻成一棵树,说它是枝繁叶茂、果实鲜艳还是枝叶凋零、无花无果,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觉得,道德这棵树需要我们精心培育才是,任何的滥砍滥伐不行,拔苗助长不行,急功近利不行,要让树长得好,只有顺其生长规律添土、施肥、浇水、锄草、剪枝等,别无他途,这是常识。
其实道德和树一样,说白了是一种资源。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道德资源与建设现代化文明社会的要求相差很远,社会总体道德水准不够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地方道德滑坡、世风不良、邪气横行、信用失落、人欲横流、贪婪成风、贪贿泛滥,与我们所期望的世风相差甚远。
何以致此?
按说,中国是文明古国,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德立国。称之为“一德立而百善从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曾放松过对人民大众的道德教育,并树立过一大批的道德楷模,而现在人们总体道德水准和我们所期望的差距仍然很大。尽管在群众中涌现出不少的思想道德先进典型,但反面的道德人物大量涌现,确实令人担忧,一些人为获得金钱、地位、名誉而不择手段,出卖起码的良心,有些人变得厚颜无耻,放弃自尊与自爱。
这一切只能怪我们自己。我们曾置道德之树生长规律于不顾,曾对道德之树滥砍滥伐。本来,善良、勤劳、守信、奉献、忠义、友善、勇于牺牲、听从指挥、克己奉公、嫉恶如仇、知恩必报等美德,如果加以有效保护并用之于正道,用于大众的利益,用于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无疑这些道德资源不仅会得以保护,而且会快速生长增加,从而形成气候,形成良性循环。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真正地正视它珍视它,我们曾对它实行了最野蛮的滥采滥伐。我们曾错误地分析形势,多次开展政治运动,特别是在“文革”期间,我们曾竭尽全力去调动了这些道德资源,开展了一场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革命”,道德为邪恶服务,正面的道德为虎作伥,道德的力量反成了绞杀正义光明真理的力量,除了一小撮道德败坏者混水摸鱼外,无数善良、正义、勇敢、负责、无私、朴素的人被利用而充当打手和机器,最终陷于不义,而大量无辜的人被摧残被冤枉。道德被玩弄,正义被利用,道德上了非正义的战船。
结果可想而知了。人们最终清醒过来了,不过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被愚弄者产生失态心理,觉得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受害者对道德和正义产生了怀疑,心存芥蒂;旁观者看到道德被利用的可怕,道德洪灾后又产生的瘟疫:人们开始反对道德、怀疑道德、鄙视道德,人们什么都不信了,他们被道德害怕了、坑苦了,道德教育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了,有时产生相反的效果。
而我们对道德简单化、教条化处理方法也损害了道德建设。一般来讲,道德的建立是自觉的,道德的目标需要实际些,要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我们历来的高标准、严要求、绝对化、简单化、口号式的道德培育显然不合时宜,从而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我们树立的“高大全”式的道德典型,与人民大众产生了隔膜,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超人。有时,我们忽略了一些道德典型的负面效果,道德典型的人为加工、拔高、美化而使典型含有伪色彩,更让大众嗤之以鼻,不但不学,而且嘲笑,这是有悖我们初衷的。
由此而形成的假崇高、假正经、假文明、假廉政、假善良、假正义、假仁慈、假为公等为内容的伪道德,招致人们最为强烈的痛恨和反感。使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人们痛恨恶狼,而对于披着羊皮的恶狼及披着人皮的恶狼,不仅恨之入骨,而且恶心至极。比如,有的人刚才在台上向众人大谈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反腐倡廉,振振有词、条条是道、精彩纷呈,可刚走下台就东窗事发了,被戴上手铐,原来此公是贪污犯、色情狂、投机家,是大骗子、大流氓、大土匪,他在台上的精彩教诲,原来是照相馆的药水——泡人的。类似这样的伪道德家的大量涌现,无疑是对社会道德最大的不利,加速了社会道德滑坡的速度。
遏制社会道德滑坡和失落的最有力的防线是法律。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法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法制的不健全和执法不严造成社会某些恶德横行成风:如不讲信用、大肆行骗、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赌博、嫖娼等等。邪气上升,正气被压制,有些地方,美德不吃香,而恶德却被“发扬光大”,造成对社会道德致命的损害。
提倡无私奉献这没有错。但如果我们不顾时间、地点对象一味地要求奉献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有些人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在贫困线上挣扎,我们一再要求他们无私奉献,就有违人道主义精神,有违公平原则。试想,他们本应得到救济的,我们却让他们奉献,这不是连群众的死活都不顾了吗?何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类似的把道德经念歪了的情况恐怕不用列举,实在是不少。
道德财富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所说的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基于这种考虑。道德不是简单的东西,它是一棵复杂的树,要培育它好好生长必须摸清其生长规律,而且要精心培育、苦心呵护,才有望让道德这棵树兴旺起来,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原载2001年7月10日《都匀晚报·东山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