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江堰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百度查“厚朴”。
厚朴是一种中草药,它生长在一个叫作虹口的小山村的山坡上。当然,它也生长在别的地方,但我是在都江堰虹口乡的山里遇见它们的。于是,厚朴就和我的都江堰之行结下了缘分。
百度上有许多关于厚朴的内容,甚至连“朴”字怎么念都有介绍,但是没有厚朴的图片。不知为什么,我心里隐隐地觉得不够、不足。于是,又翻看了《本草纲目》,看到了图片,看到了厚朴的模样,知道它能够治疗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滞血淤等等。
我对素昧平生的厚朴,竟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情。
其实感情并不是莫名的。
在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前,都江堰虹口乡的村民,种植猕猴桃和厚朴,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却又是十分贫困的日子。
就在那一天,地震了。地震中心的汶川映秀镇,与都江堰的虹口乡仅一山之隔、几公里之遥。地震毁了山那边的映秀的一切,也同样毁了山这边的虹口的一切。
试想着,一座山在一瞬间被推高了好多米,那么,原先在山上住着的人,山上的房子,山上的植物、动物,山上的一切,还会侥幸留在原地、留存原样吗?
我得到的一些数字是这样的:全乡98%的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28公里的公路损毁,5座桥梁垮塌,旅游、冷水鱼等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虹口的一切都被地震改写了。
在灾后三年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这个彻底改变了的小山村。
也许“彻底”两个字,不应该由我们说出来,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地震前的面貌和地震留下的伤痕,是图片提供的,是文字记录的,或者是从人们的讲述中获取的印象,所以这种对比,也许不够有力、不够确凿。但是,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虹口,它却用“彻底”两个字,真正让我们震惊了。
在前往虹口的路途上,也许我们还在想着,山区的重建,要比平原更艰难、更缓慢。在事先了解虹口受创情况的同时,我们也许都在揣测,如此条件下的重建,工程之险阻,时日之遥远,未来之可望而不可即,等等等等……总之,我们前往的那个虹口乡,那个小山村,一切似乎都应该还在百废待兴中,应该到处是重建的工地,到处是临时的生活,是尘土飞扬,是车水马龙……
就在我们错误的想象和猜测中,我们已经进入了虹口,我们已经到达了这个山村,它让我们震惊了。
是安静中的震惊,是震惊中的安静。
这就是一处童话故事中的风景,这就是一幅理想世界的画卷,这几乎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成为现实了。
短短的三年时间,其实不到三年,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一个被地震砸垮了房屋,阻断了交通,摧毁了山与水的旧山村,变成了一个令人惊叹、似为仙境的旅游度假景点。
车子沿着新建的山间公路缓缓而行,虹口的面貌就这样逐一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每一处集中居住点的房屋,无论是村民的住宅也好,商用的房屋也好,无不独具特色,无不展示独特风情。有阿尔卑斯度假小村,有川西民居风貌,有原始生态村……于是,当我们最后站到山村的最高点上,向山坳里放眼,一时间,真的以为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山坳里有一座新建的大酒店,这是一座既古朴又鲜亮,既典雅又现代的别墅群,既有着欧式古典风格,又体现出中式传统的元素。暗红色、橘黄色、白灰色,色彩缤纷;屋借山、山衬屋,层层叠叠,曲径通幽。导游告诉我们,有100多位山村的农民经过培训到酒店当了服务员,如果时间允许,我真想去酒店看看他们;如果时间允许,我还想在这个童话般的山村住下来。
如今的虹口,开始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它将要成为成都的休闲后花园,成为国际漂流和山地运动的基地。更令人感慨的是,人们将地震的痕迹留存了下来,我们看到一段被称之为“新加坡”的老路段。这段水泥路,就在我们经过的山路旁边,它被推高了两三米,路面也裂成许多段。看到这段路面的人,无不会想起曾经袭来的那场大地震,并且永远地记住它。当地人特意保存的这些地震遗址,将成为虹口建设野外科学考察基地的基础。
我们在虹口的山路上前行,山路修得非常好,路两旁是猕猴桃和厚朴。一个老太太坐在家门口,安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外来客;有几个中年男子站在屋旁的一小块土地边,没看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山涧的水漂流而下,午后的阳光照耀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的一幅安逸宁静的图画。
安逸,一如大家都说,成都人喜欢安逸,我们在成都看到的广告语是:最快的城市,最慢的生活。
其实,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在安逸的背后,是成都人、都江堰人、虹口人的努力,是他们重建家园的急迫的心情和更积极的行动。
我又一次想到了厚朴,它散结通络,消积导滞。满山遍野的厚朴,让我们感受到虹口从重灾中恢复的速度和转型的力度,也让我们相信,虹口通往明天的道路一定会是通达顺畅、光明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