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历史的驴友 §一座青山一座碑

1976年1月8日,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非常不幸也非常悲痛的日子。因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在这一天离开了人世,永远地合上了他那双充满睿智的疲劳的眼睛。

多少年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几乎成了历代贤明宰相的诔词。将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比之封建朝代的宰相,似乎不伦不类,然而,若仅从所处的地位与所操持的权柄来讲,则仍可等而视之。

与历代贤相相比,***虽不像诸葛亮、刘伯温那样富于传奇色彩,也不像商鞅、张居正那样具有“知我罪我,在所不计”的英雄气概,但他忍辱负重的品格,抑浊扬清的操守以及处变不惊的智慧,确立了他的人格魅力,并受到国人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作为共和国的开国总理,***的一生不但充满了艰难,而且充满了艰险。我在一篇创作谈《让历史复活》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比之皇帝,宰相这一阶层的人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学而优则仕’的代表,以‘士’的身份走上政治舞台,因此有着强烈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另一方面,他们崇尚的道德与残酷的现实大相径庭。如果要建立事功,他们必须学会隐藏自己。宰相们与其说是为国服务,不如说是为皇帝效劳。看皇上的眼色行事,使他不可能保持独立的人格。他既要曲意承上,又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既要心存社稷,又必须‘王顾左右而言他’;他既是帝师,又是奴仆;既为虎作伥,又弃道德如敝屣,稍一不慎,自己也就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这是我多年来研究中国历史中宰相系列的人物得出的结论。我不能把这样一个结论套用在***身上,但他也受到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书写历史,更不能酣畅地表达自己的心灵。尽管他有着超人的智慧,但在他执政期间所发生的天灾人祸,可以说超乎他的想象。正是由于他的艰难,由于他殚精竭虑地与人民在一起共度劫波的风雨人生,他终于获得了“人民的好总理”这一千古不磨灭的称号。

记得他逝世的那个早晨,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哀乐,顿时流下了热泪,并写了一首悼诗:“腊岁凄闻撒手归,冷烟几点哭声飞。人间何处能凭吊,一座青山一座碑。”这是我当时真实心情的写照。可以说,古往今来那么多宰相式的人物,没有哪一位的去世,能引起国人如此巨大的悲痛并最终成为开创一个新纪元的契机。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更年轻的一代,可能把***这个名字当成一个历史中的符号。可是我不能,一提到这个名字,我依然如同看到了屹立在如血残阳中的一座高山。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