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高语罕年谱 §(四)为《新青年》撰稿——“五四洪流中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1912年4月,高语罕冒死为韩衍收尸,料理完后事就向孙毓筠请了一笔官费,从青岛赴日留学,住在若野町。到日本留学是因为他相信政治是救国的唯一方法,语罕潜心研究政治,预备回国后在政治舞台上“踢一脚”。这时他正式以“高语罕”作为自己的名字。

国内,袁世凯在取代***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逐渐大权独揽。在善后大借款和完成南下军事部署后,袁世凯即下令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的国民党籍都督李烈钧、柏文蔚和胡汉民。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等人在江西湖口起义,宣布独立,发起“二次革命”。

7月17日,安徽也宣布独立。陈**回到安庆,再次出任都督府秘书长。语罕也从日本回国,准备参加“二次革命”。不久,安徽独立失败,陈**被列为第一名要犯。因为在安徽无法藏身,遂潜往上海。语罕这时住在上海静安寺民厚里留日同学刘希平处,常常同卢仲农、王肖山等商讨对策,有时也去渔阳里看望陈**。

稍后,陈**又潜至日本,语罕也回到东京继续求学。陈**帮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常常以文会友,同***、高一涵、易白沙、张东荪、梁漱溟等后来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交往频繁,语罕亦参与其中。***也组织神州学会反对袁世凯,后又组织政治经济学会从事研究,语罕也经常参加活动。

此时,安徽新任都督倪嗣冲对与革命党有关系的语罕不放心,上任不久就把语罕的公费停止了。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语罕一面埋头读书,一面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就此挣点稿费补贴日常生活。由于生活异常艰难,语罕在1914年底回到上海,同陈延年等办了“正德小学”,专门教育亡命上海的革命党人子弟。

语罕一边办学,一边在《民国日报》副刊上投稿。他还经常在《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是同一种报纸,因袁世凯迫害,先后两次改名)上发表文章。

上海的《神州日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语罕在该报上为韩衍的《青年军讲义》作疏笺,每天发千把字,一是卖文度日,二是纪念韩衍,以发扬青年军的革命精神。

1915年6月,陈**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陈**吸取辛亥革命没有长时期宣传教育的教训,决定以思想文化运动为先导,发誓“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改观”。

语罕积极帮助陈**创办《新青年》。他在《青年杂志》第1卷上就连续发表《青年之敌》和《青年与国家之前途》,论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年前途的阻碍,探讨了生死问题等人生之究竟,论述了国家之起源以及国民之责任:“吾青年当进德修业之时,正为世储才之际,知其障碍而去之,识其究竟而皈之,明其责任而负之。中庸思辨之学、大学知止之道,不可一日忽也!不可一日忽也!”

语罕还在《新青年》第2卷3、4、5号以“淮阴钓叟”为笔名发表了《青岛茹痛记》,揭露德、日帝国主义在山东的罪恶。两年后,巴黎和会上正是因青岛问题成为导火索,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而这与之前革命志士们的舆论工作是分不开的。

在《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上,语罕又发表了《芜湖劳动状况》,详细介绍了当时芜湖劳动界的组成、收入、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出中国工人运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潮发生的巨大变化。

以《新青年》为重要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运动方面的补课,起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由于高语罕在其中作用突出,他被时人称为“五四洪流中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