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有爱,就有生命 管理观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身心都无法管好,又怎能管理他人之事?“心”是万物之本,没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当然不会圆满。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心善则一切皆善,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学。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佛教很重视群我的关系,丛林寺院管理的原则,从启发心灵及服务大众着眼,而且主张自动自发、自我约束。两千多年来,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作为信仰的依归,以经、律、论三藏为管理的法则,令僧众有明确的方向目标和最佳的修行指南。其实,这个管理方法亦可用之于国家、社会、各行各业,乃至个人的身心管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佛教一向重视人事管理,我对现代人间佛教的人事管理规则,有以下几点意见:

1.要顾全大局。 2.要明白分工。

3.要知道协调。 4.要用心策划。

5.要全力推动。 6.要向上报告。

7.要知道承担。 8.要追查成果。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的管理学》

佛陀是最早的管理专家,他讲说的教理义涵,可以说无一不是管理法。例如:以“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来形容每个人法身、自性,是永恒、无始无终、无穷无际;用之于管理,不也是要做到纵的上下连系,横的各方关照,才能圆满周全吗?其他如“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八正道”等等,也都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管理法门。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管理学”是应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学问,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运作方式。管理是一种艺术,有其灵活巧妙之处。每个人资质不一,各有妙用,只要善于带领,败卒残兵也能成为骁将勇士。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他们的优点长处,给予适当的鼓励;看出他们犯错的症结,给予确切的辅导。尤其,不能伤害他们的尊严,要让他的人生得到正面的成长。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有些人从事管理,善以谋略在人我之间制造矛盾,然而一旦被人拆穿,就不易为属下所尊重;有些人从事管理,喜用计策先试探别人的忠诚,但是一旦被人识破,就不能为对方所信服。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好的管理方式,是以己心来测度他情,以授权来代替干涉。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在统理大众上,“知人、育人、用人、留人”是身为领导者要具备的识能。知人首重了解各人长短,育人要懂得教导部属,用人要公平合理,留人要使之有前途。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懂得用人之道,优秀的人才就会甘于为其所用。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我觉得管理不是命令、不是指示、不是权威,管理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场互换,要让人心甘情愿,给人信心,让人欢喜跟随,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而且,管理者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要常常深入群众,和大众建立“生死与共”的观念及感情,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力量。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沟通或管理,都是为了取得彼此的共识,而非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因此,要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能令别人欢喜接受,才是有效而成功的管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说到“管理”,其实就是在考验自己心中有多少慈悲与智慧。管理的妙诀,首先须将自己的一颗心先管理好,除了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能合乎时代与道德。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诚意来待人,以谦虚平等来带人,才算修满“管理学”的学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如何把人管好?有佛法就有办法。什么是佛法?慈悲、智慧、权巧方便、六度、四摄等等,都是人事管理时可以运用的妙法。另外,要把管理学好,自己必须具备“以众为我”的菩萨精神。例如:要能为人着想,能给人利益,肯帮助别人,让每个人“皆大欢喜”,就是管理学的最高境界。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身为现代领导人、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笑在脸上,赞在口上,怪在心里,气在肚里。

2.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功归大众,过自承担。

3.不计得失,不可畏缩,不能颓丧,不会顽执。

4.顾全大局,倡导人和,上下交流,意见一致。

5.发心服务,遵守诺言,居安思危,知己知彼。

6.注意调和,照顾大众,善用机会,把握人生。

7.处事幽默,聆听报告,细心研究,双手合十。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佛教的“五停心观”,就是五个治心的方法:贪心重的人,可以用“不净观”来对治,观想身体是个不清净的臭皮囊,贪求就会少一点;瞋心重,喜欢发脾气、骂人、怪人、冤枉人的,用“慈悲观”来对治;对世间的道理,常常颠倒妄想,不能明白来龙去脉,凡事一知半解,愚痴无明的,用“缘起观”来对治;自觉业障深重,又执著、计较,有诸多烦恼者,可用“念佛观”对治;平常容易散乱、妄想,心意不能集中,精神容易恍惚的人,可以采取“数息观”,数自己的呼吸,一进一出,从一数到十,再从十数到一,如此心意集中,就容易专注,不会散乱,烦恼妄想也会慢慢地像水一样平静下来,心一平静,自然就容易看清自己、认识自己。能如此,则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乱,自己的心都能如如不动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十六个字,不只是佛光人的工作信条,也是领导者必须谨记在心的。能“给”,代表心中有无尽的能源宝藏;肯“给”,才是一种宽宏无私的度量。不过,许多主管喜欢部属言听计从,毕恭毕敬,甚至以磨人为乐,借此展现自己的权威。其实,领导者能融入大众,“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佛陀设教,就是倡导“心”的管理,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修学“心的管理”这门学科,不能完全依靠别人,必得依靠自己,把自己的真心、慧心、慈心、信心、定心、忠心等,呈现出来,并且以这些善心、好心,来管理自己、管理环境、管理事物、管理团体。平日我们参禅念佛、早晚反省、喜舍行善、克己利他,都是为了把心管好,也是为了修满“心的管理”这门学科的学分呀!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主管分有四等:

一等主管:关怀员工,尊重专业;

二等主管:信任授权,人性管理;

三等主管:官僚作风,气势凌人;

劣等主管:疑心猜忌,不通人情。

身为领导者,能有知人之明,且能推心置腹地信赖、尊重,凡事多体恤、多包容,部属就会因为受到赏识、重用,而心悦诚服,甚至萌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在管理时,我们常会跟对方说:“你都不听我的话!”“你都不接受我的意见!”其实,想一想,我们又何尝听自己的话?往往自己承诺的事情却做不到,所以与其说管人难,有时候管自己更困难。我们在管理别人之前,先要管好自己,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口说不如身行”,不言而教,即是最好的管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我们要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呢?佛陀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对治我们的八万四千个烦恼。例如:以喜舍对治贪心、以慈悲对治愤恨、以明理对治愚痴、以乐观对治沮丧、以知足对治嫉妒、以信心对治猜疑、以真心对治虚妄、以谦卑对治骄慢、以感动对治不满、以发心对治懒惰、以反省对治不平、以惭愧对治蛮横、以包容对治狭隘,这些都是很好的情绪管理妙方。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懂得“因果”法则,明白行为能决定自己的幸与不幸,就会谨言慎行,行善积德,广结善缘,而对于过去的不幸,也会不断地努力改进,使它转变为幸福;如此的自我管理,不就是最究竟、最上乘的管理法吗?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我们平时要凭着正念、正勤、正道来做人处事。透过般若观照,培养自己的耐心、虚心、诚心、赤子心、清净心、慈悲心、宽恕心、欢喜心、平等心、忍辱心、惭愧心、感恩心……就不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唯有把情绪管理好,我们才能找回心灵的主宰,也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如何做好管理,有三个原则:

1.用“情”管理:父母管儿女要有爱,老师管学生要能保护他,长官管部下也要给予关心。人心是肉做的,用爱、用情来管理,才能赢得人心;没有爱心,对方不服气,就难以管理了。

2.用“理”管理:有时太重情爱的管理,无法折服对方,这时就必须讲究“理”。家庭有伦理,则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职场有伦理,则上下和谐,做事有条理、计划,被管理的人,也会心甘情愿地服从。

3.用“法”管理:如果道理行不通,只得仰仗于“法”。所以国家订有法律,军有军法、商有商法、教育有教育法,只有法才能公平、平等地把人、事都管理好。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有鉴于“人和为贵”,我一向主张“集体创作”。我觉得最上乘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让大家自动自发,肯定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奋发突破。我也大力提倡“同体共生”的精神,我觉得最高明的管理原则,应该是让整个团体能够产生共识,而上下一条心。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有道是想“多管人”,必须先“少管人”;想“多办成事”,必须先“少管点事”。我觉得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没有管理,所谓“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能放手、能分权,使管理进入更高层次与境界。如我提倡的“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如果大家都做好事,你帮我,我助你,则彼此相亲相爱;大家都说好话,则时时耳根清净;大家都存好心,则处处都有春风、有和平。如此,人人有秩序,有良善的道德,自然可以进入“无为而治”的管理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韶光易逝,岁月荏苒,人生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光中,扩大生命的价值。因此,时间的管理,要有正当性、建设性和成就感。人生的岁月虽然老去,但时间却能带来成就、历史与功德,此即所谓的“精神不死”。如:佛陀的说法、孔子的传道、玄奘的西行、马祖的丛林,以及许多伟大的寺院,伟大的雕刻、艺术、文学作品等,都是以其光辉照耀千古世间,这才是一流的时间管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由于我懂得利用“零碎时间”,所以,无论是坐火车、坐汽车、坐飞机、坐轮船,无论要花费多少时间,路程多么曲折辗转,我不但从未感到时间难挨,反而觉得是席不暇暖的弘法生涯中最大的享受。我常说:“公路、天空是我的宝铺,汽车、飞机是我的餐厅,一本书和膝盖是我的书桌,一支笔是我所有的动力。”过去几十年,我南来北往,乃至国内外来回,一点都不觉得浪费时间;局限的空间里,正是我思考、写作、用功的最好时光!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会运用时间的人,他的时间是心灵的时间,因为能够纵心自由,达古通今,所以他的生命展现了泱泱宇宙的全体大用。不会运用时间的人,他的时间只是钟表刻度的时间,由于受到钟表指针的支配,一小时不会多,一分钟不会少,因此他的生命浑浑噩噩而渺小有限。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向主管请示问题,在时间上要把握好;在空间上要懂得自己的前后位置、身份、上下;对于人际关系,要懂得相处之道,能如此必能减少很多纠纷。

——《星云日记》

身为主管者要能授权,要有宽阔的度量,让属下发挥所长,在“提拔后学”的原则下给予机会,但也不能一直留在身边,不让其离开。另外,领导者本身不能太忙,太忙容易顾此失彼,而无法作长远性、全面性的整体规划。

——《星云日记》

做事不难,难在领众。要能不轻后学、帮助后学、成就后学。真正的领导精神有时候不管就是管,“爱语鼓励”是用人的基本方法。

——《星云日记》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也是非常好的管理学。此十大愿是菩萨为了度众生,精进勇猛,长期不断修行的愿力,应用于世间的人事管理,更是微妙高超。以现代语言来诠释:礼敬诸佛,是人格的尊重;称赞如来,是语言的赞美;广修供养,是心意的布施;忏悔业障,是行为的改进;随喜功德,是善事的资助;请***,是真理的传播;请佛住世,是圣贤的护持;常随佛学,是智者的追随;恒顺众生,是民意的重视;普皆回向,是功德的圆满。

身为主管的在身、口、意上,若能依此十点待人处事,相信定能成为让部属真心爱戴的领导者。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观音法门的管理法:每个人要会管理自己的家庭事业,要具有观世音菩萨的悲智双运,才能做好管理。有些人本身是好人,但不懂得做好事,虽具慈悲但不如法,则成了滥慈悲;有些人有智慧理性,但太执著则不合情理。观世音菩萨是大慈悲、大智慧的化身,慈悲中具有智慧,智慧里有慈悲,所以我们管理自己、管理家庭、管理事业,要学观世音菩萨不仅有慈悲,还要有智慧。

——《星云日记》

人,是需要鼓励的。一般人做事,在“鼓励”之下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读书,要用鼓励代替责备;军队作战,也要犒赏三军,鼓励士气。甚至学生需要老师鼓励,老师也要学生的鼓励;儿女需要父母鼓励,父母也要儿女的鼓励。如何鼓励呢?兹举如下:

1.用口头鼓励。 2.用肢体鼓励。

3.用奖状鼓励。 4.用奖品鼓励。

5.用旅游鼓励。 6.用提拔鼓励。

7.用记功鼓励。 8.用刻碑鼓励。

——《星云法语·鼓励》

一个具备高尚品德的管理者,他能打从内心时时刻刻为员工、部属着想,才能实行仁义管理,真正做到宽仁德厚。由于他的以身作则,上行下效,也才能达到“正身治人”的成效。

——《星云法语·成功要件》

做一个领导人,除要具备领导人的气质,还要懂得领导之道:

1.做一个领导人,要能讲能做:领导人要能说得到做得到,如果领导者只知要求属下,自己却与所言相违背,则下位者必不服之。

2.做一个领导人,要无怨无悔:领导人要有高瞻远瞩、乐观豁达的心胸,而且要有不怕困难的坚忍气度,要有全心付出的无悔态度。

3.做一个领导人,要有慈有智:领导者除了要把公家赋予的责任确实执行外,还要有评估周遭情势变化的能力,以及决策谋划与处理危机的智慧。此外,对于属下的问题,也要以慈悲心来协助他们处理解决。

4.做一个领导人,要不私不傲:领导者不可存有私心,不能但凭个人的好恶而对属下有不公的赏罚,更不能假公济私,将公器私用。应该要明是非、知荣辱,要有刚正不阿、不倨不傲、功成不居、遇事承担的品行,如此才能获得属下尊敬。

——《星云法语·领导之道》

领导是一门学问,一项艺术,也是一种功德,领导者要能为大众谋求福利,要为大众减轻负担,要为大众计划未来,要为大众担当责任。领导的哲学,有上等、中等,也有劣等,这就要看领导者的能力如何。领导人的层次有四种:

1.下等领导,尽己之能:下等的领导人,他径顾表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忽略了团队合作的意义,不算高明,只能是一个下等的领导人。

2.中等领导,尽人之力:如果一个领导人,他的心量如海,不拣粗细,可以“尽人之力”,也就是部属有什么力量,都让他发挥出来,这是中等的领导人。

3.上等领导,尽他之智:一位上等的领导人,他不但会让每个人的力量都用出来,还要把各人的智慧、才能都发展出来。

4.高等领导,尽众之有:更高一层次的领导人,他能够“尽众之有”,让所有跟随他的大众,没有一个人不奉献自己的能力、智慧,甚至没有一个人不把自己的心,统统都奉献出来。如佛门有谓“色身归于常住,性命付予龙天”,大家“群策群力”、“群心交心”,彼此都肯“交心”,做起事来就会着力。“尽众之有”,这就是最高的领导层次了。

——《星云法语·领导人的层次》

“用人之道”方法很多,身为主管除了要懂得爱才惜才、量才适用之外,自己也要有用人的道德涵养,才能让被用的人敬重、佩服。用人之道有以下四点:

1.要有和蔼的态度:身为企业主管,要想让属下欢喜你、接受你,最要紧的就是要有和蔼的态度,要平易近人,才能上下交流。

2.要有谦虚的胸怀:“满招损,谦受益”,做人谦虚一点,才能受人尊敬。所以,一个成功、伟大的主管,对待属下必然懂得虚怀若谷,谦虚以对。

3.要有纳言的美德:一个会用人的主管,不但要鼓励属下有声音,赞许别人有意见,且要懂得“择其善言而从之”。

4.要有容人的雅量:一个人的事业有多大,就看他的肚量能容纳多少;一个人的人缘有多好,也要看他的肚量有多大。所以,一个主管能有容人的雅量,才能与属下水乳交融,才能获得人望。

——《星云法语·用人》

无论是企业主和员工,甚至我们与人交往做朋友,彼此之间要能互相感动。我们做人好不好,计算一下就知道,如一天当中,我做了几件让人感动的事情,说了几句让人感动的话语,把它记录下来。同样的,对于别人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我有多少的感动。记得越多,表示越成功。

——《管事与管人》

要想在管理上得心应手,必须养成为人设想的好习惯。不过,我们有个恶习,往往要别人听我的、依我的,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如何……这样是无法成功的。

——《管事与管人》

“阿弥陀佛”这句话,不管是否信仰佛教的人,甚至连小孩子都会称念,可见“阿弥陀佛”威力之大。一句“阿弥陀佛”,可以应付一切。例如:你来了,我欢迎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走了,我欢送你,也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升官发财了,我为你欢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股票跌停板,或公司倒闭了,我同情你、安慰你,也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个字,充分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很高的管理学。

——《管事与管人》

我认为最高的管理学专家是阿弥陀佛。他把西方极乐世界管理得那么好,连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都喜欢到他那里去。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男女的纠纷,没有经济的困扰,没有交通的事故,没有恶人的逼迫,没有政治的压力。每一个人都是诸上善人,相互尊敬、友爱帮助;每一个人都念佛、念法、念僧,处处和谐、快乐欢喜。所以,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的管理,可以作为政治人物或企业主学习的范例。

——《管事与管人》

给,是管理学上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倒不一定是给名、给利、给升官,而是另外一种,给他一点信心,给他一点希望,给他一点欢喜,给他一点尊严。

——《管事与管人》

人生不是一味地工作赚钱,也不是一味地追求享受,要让自己的身心经常与善法相应,心灵更提升才最重要。因此,一日之中可以安排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但利己又利他,以下有四点建议:

1.禅坐五分钟:调心最简便的方式,不外禅坐。禅坐是一种心地功夫,什么时间都可以坐,经常训练禅坐,久而久之,心性也会变得更柔软,甚至体会到三千大千世界就在一心之中。

2.运动五千步:步行,虽然是一种非常简单、不费力的运动,但是医学证明,走路确实可以改善健康状况,而且走路不受空间的的限制,大家可以多多步行。

3.善事做一些:人之所以能够生存,是众人给予的因缘,因此,每一个人应当以感恩心来回馈社会。有需要协助的地方,就伸出援手;有能力做的事情,则直下承担。

4.三餐要节俭:饮食方面,吃得健康最重要,有些人为了贪欲,三餐要求美食、佳肴,想一想,世间还有许多人三餐不继,我们怎能为了吃而挥霍无度呢?

——《星云法语·一日之中》

“知人善任”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人各有其才华、能力、特长、个性、好恶等。关于“知人之明”,有四点提供:

1.要知这个人的“能”:主管要知道下属的能力所在,针对他的才能好好利用,给他空间发挥。

2.要知这个人的“才”:人的才华,要从事实中去表现。有才不得施展,固然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团体的损失。所以,对于有才华的人,主管要想办法让他发挥。

3.要知这个人的“缘”:有时候,一个人虽然本身能力有限,才华也不高,可是他的人际关系很好,他所结的缘很广,懂得运用他的因缘关系,也很重要。所以,一个善于用人的主管不但重视这个人自身的能力,还要懂得用他的关系、用他的因缘。

4.要知这个人的“义”:我们用人,有时候这个人虽然很聪明能干,但是他没有道义;有时候虽然能力才华差了一点,但是他很讲义气,能用他的义气,这个人就有价值了。过去的管家,只要授权给他,他可以替你把产业、把各种关系维系得很好,为什么?因为有义。所以用人要用有义气的人,这也是知人之明。

——《星云法语·知人之明》

一卷《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最好的“管理学”。观世音菩萨为了将他世界里的众生“管理”好,先救苦救难,让众生得以无忧无惧。例如:贪欲的,他布施喜舍来帮助;瞋恨的,他以慈悲来教化;愚痴的,他用智慧来引导;疑嫉的,他赐信心来摄受。求生儿子的人,他能帮助生下福德智慧之男;求生女儿的人,他能帮助获得端正有相之女。如果是军人,他为说军人法;如果是工商人士,他讲工商管理法;即使是一个童男或童女,他也会以童男童女的教育布施。因为观世音菩萨善于随类应化,观机说法,所以他走进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并让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领导。

——《往事百语·老二哲学》

佛教里有很多的管理法,如:四摄法的管理、六度万行的管理、八正道的管理、戒定慧三学的管理。现在的管理,也可以学习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法,当他管理公司一百名员工的时候,他自己身先士卒,以身教来领导员工一起打拚;当员工达到千人的时候,他和员工分层负责,共同打拚;当员工有了一万人的时候,他在员工后面合掌,感谢大家,祝福大家。这实在是深得管理学的三昧。

——《迷悟之间·管理学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