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文艺创作上对西方现代派手法的引进,在前几年成了热门。与之相适应,一批模仿西方现代派手法的文艺作品不断问世,特别是小说创作方面尤为突出。对此,一些人为之叫好;可也有更多的人为之忧虑,认为这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应予禁止。对此,到底应该怎样看,我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要正确看待现代派文艺,必须明白什么叫现代派文艺?有人以为,现代派文艺就是现代文艺的总称。这是误解。现代派文艺是有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它是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在西方国家的一种文艺思潮,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了第二次发展。大体说来,它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抽象派、印象派、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这样一些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它们的代表作家和最能体现该流派主张的文学作品。然而,虽然流派庞杂,但却有着它们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否定传统、追求形式和表现手法的革新为号召,强调作家的主观、内向、自我,强调创作中的潜意识和本能作用。虽然诸多流派的文学表现方式不同,但在上述这些方面却是相通的。如果仅仅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来说,西方现代派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反传统、非理性化、非情节化、非性格化四句话来概括。读过西方一些现代派文艺作品的同志,对这一点恐怕是不难理解的。实事求是地讲,西方现代派文艺即使在西方,也不象某些同志所说的“几乎占领了西方文学的整个领域”,它不过是现代西方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文艺思潮。在西方,除了现代派文艺,还有批判现实主义以及其他各种文艺流派及思潮。
西方现代派文艺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人说,西方现代派是西方物质生产现代化的产物,它是人类艺术在现代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种说法是根本不符合事实的,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常识的。因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刚刚开始有电动机,工业污染严重,作为现代化标志的自动化和四维空间问题还没有提出来,怎么能说现代派是现代化的产物呢?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直接派生出文艺流派和文艺思潮。任何文艺思潮的产生,都只能到特定的社会矛盾和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去寻找直接原因。无数事实表明,西方现代派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出现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产物。垄断的出现和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物质文明与精神状态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经济、政治危机的爆发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造成严重的工人失业和急剧的社会动荡,使许多人对生活感到恐惧和厌烦,对现实感到绝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缺乏正确世界观的作家、艺术家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全盘否定,转而在直觉主义和悲观情绪的支配下去追求畸形的、荒诞的艺术,用荒诞的艺术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表现苦闷的变态的自我。美国当代学者费尔希利特在谈到现代派时就指出:“现代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异化社会或其他异化的一种表现。”与此相联系,西方现代派的不少著名作家和艺术家,如克莱斯特、施格夫特、梵高、托勒、茨威格、莫迪格里亚尼、沃尔夫、海明威、波洛克、克劳斯·曼,都是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生命的。这说明他们对现实感到绝望。一句话,没有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就没有西方现代派的产生和发展。把现代派文艺说成西方乃至全世界人类艺术发展继现实主义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说成是艺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进步,是没有根据的。
其次,我们应当明确的是,既然西方现代派文艺是西方现代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产物,那么,现代派文艺的出现是否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呢?不是的。作为一种在现代西方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西方现代派是有着一定的价值的。我们不能同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把它完全抹煞的看法。但是,我们也不能同意随意夸大现代派文艺的价值,甚至说它代表着人类文艺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评价应当是实事求是,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西方现代派文艺,作为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文艺上产生的特有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它为文艺增加了一些表现手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是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看。还应该看到,许多西方现代派作家往往把形式革新的主张推向极端,走上“反艺术”、“反小说”、“反文化”的破坏艺术规律的轨道,这就毫无可取之处了。在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上,西方现代派文艺中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相当高度的发挥,有的令人叹为观止,但这种主观能动性却是沿着唯心主义方向去发挥的,与唯物主义的要求背道而驰。在思想内容上,西方现代派作为现代西方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产物,许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现实,描绘了人的“异化”,触及了西方社会的某些弊病,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情绪,有的作品表现得还相当深刻。因此,它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对于我们了解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情况是有用处的。但也必须看到现代派文艺的这种认识价值是十分有限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这里我们仅以现代派中的“黑色幽默”为例作一个简要的分析。“黑色幽默”又称“黑色喜剧”,是现代派中的一个重要流派。“黑色幽默”最早出现在美国。幽默是美国文学中的传统,一些大作家如欧·亨利、马克·吐温等,都以幽默著称。幽默而称“黑色”,就含有死亡、绝望、罪恶之意。“黑色幽默”产生于六十年代,与当时的动荡政局、不安宁的社会环境似有一定联系。六十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国内外先后发生了美国侵越战争、肯尼迪被刺、此起彼伏的黑人抗暴斗争、学生反战示威等等事件。美国有些作家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看到不安宁的社会中的种种罪恶,又觉得这个社会是难以改变的,于是怀着沉痛、恼怒和绝望的心情,对一切意外事件、痛苦、暴行等等采取象丑角那样玩世不恭的态度一耸肩膀、一笑置之。西方有的评论家称黑色幽默是“荒诞的幽默、变态的幽默、病态的幽默”,说它是一种“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不相称的平静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也有人说黑色幽默是“绞刑架下的幽默”。在“黑色幽默”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作家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原作出版于1961年,是黑色幽默小说中最早的一部。它的影响最大,目前已被西方公认是这一流派的最佳代表作。小说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驻扎在地中海某地一支美国空军中队内部的腐败情形。中队司令官一心想当将军,将轰炸任务的定额无限止地提高。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飞行员飞满三十二次,就可以不再执行任务,遣返祖国;军规又说,在停止执行任务前必须服从上级命令,不准违抗。这样司令官就可以任意提高定额。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可以停止执行飞行任务,但按规定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够提出这样申请的人又被军医证明不是疯子……小说主人公最后发现,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个骗局,是用来整人的军事官僚体制的集中表现。作者在小说里把第二十二条军规概括为美国社会压迫制度的一种象征,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的力量,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执法者可以利用它作随心所欲的解释来制裁人、压迫人。作者用这种超现实的手法去揭露和批判社会,自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和认识价值。
但是,对作品的这种认识价值我们切不可估计过高,因为作者毕竟是从唯心主义的观念出发,带着恼怒和绝望的心情来看待社会的。包括“黑色幽默”派在内的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哲学观是非理性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人生观是极端个人主义即唯我主义的,社会政治观是虚无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美学观是“表现自我”的。所以,西方现代派作品虽然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不满,却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不能给人们指出前进的出路。包括在一些最有影响的西方现代派作品中,如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乔伊思的《尤利西斯》,加缪的《局外人》、《鼠疫》,萨特的《厌恶》、《苍蝇》,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等,都弥漫着一种危机感、绝望感。这种悲观和虚无情绪不但不能鼓舞、增强资本主义国家革命人民的斗志,反而只能麻痹、腐蚀他们的斗争意志。也正因为如此,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垄断财团甚至直接出面对现代派艺术加以扶植,使之成为官方艺术。至于充斥在西方现代派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凶杀描写,更是一种腐蚀剂。有人把西方现代派称为“破坏的美学”、“病态的文学现象”、“世纪末的文学”,这是很有道理的。现代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自己就说他的作品是“个人弱点的见证”,“自身恐惧的幽灵”、“经验的死灰”,并说“我的涂鸦(指作品)应该销毁。我不光明,我只是在自己的苦恼中迷了路。我是个死胡同。”美国现代派诗人洛厄尔甚至说:“我自己就是地狱!”简言之,西方现代派文艺是一种危机艺术,没有出路的艺术,它根本不能代表当代文艺的发展方向,更不具备什么里程碑的意义。
第三,在我们的文艺实践中应当怎样正确地对待现代派文艺?既然现代派文艺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方面,确实有过一些重要的开拓,在历史上也产生过进步作用,那么对于我们今天要发展无产阶级文艺来说,也不乏借鉴意义。应当看到,无产阶级文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为了拓宽社会主义文艺的表现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我们不应当排除从世界各国文艺包括从西方现代派文艺中有所借鉴,从中汲取一切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历史是在发展,是在不断前进的,以往闭关锁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看,西方现代派文艺也确实有可供我们借鉴之处,比如作为表现形式和手法的“意识流”、“时空交错”、“人称更迭”,乃至“象征”、“变形”等,只要运用得好,有利于消除机械唯物主义在文艺创作中的影响,打破我们文学表现手法的陈旧和单一事实上,近几年来,伴随着我们对西方现代派的介绍,我们已经进行借鉴西方现代派表现形式和技巧的实践,也确实产生了一些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群众欢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西方现代派创作手法借鉴的初步实践,有的还获得了全国文艺奖。在这方面,我们应当鼓励和提倡人们去进行大胆的尝试。但是,正如***同志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借鉴决不可以变成代替自己的创造,”“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对此,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也说过,既不可全盘照搬,又不可一概排斥,正确的态度则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这个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意思。即使是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上,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现代派,而是首先要从我国新时期现实生活出发进行创造。从思想内容上看,如上所说,贯穿在西方现代派中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美学观则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相对立的。因而,从整体上来说,西方现代派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和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任务、方向南辕北辙的。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近几年来,随着西方现代派文艺著作的出版及创作方法的引进,围绕如何对待现代派问题所产生的分歧,恰恰不在于如何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上,而在于要不要把西方现代派的思想体系、美学体系也照搬过来。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和那些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严重的人,极力主张我国文艺要走西方现代派的道路。比如,有人在一些报刊上公开撰文把西方现代派的“表现自我”当作“新的美学原则”加以鼓吹;有的文章则直接提出,我国在物质生产上要搞现代化,在文艺上就必须走西方现代派的道路,甚至公开提出“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对妨碍走现代派道路的东西要给以合理地排斥”。与这种鼓吹走现代派道路的主张相继出现的,是一大批从思想内容、美学原则及表现形式都照搬西方现代派的作品。有的作家公开主张,作品写得越为一般群众看不懂越是好作品;有些小说、诗歌作品,不要说一般读者,就连那些搞了一辈子文学的作家、评论家也觉得晦涩难懂。而这样的作品,竟然堂而皇之地被国家一些大型文艺刊物登载。更为严重的是,在作家群中有人公开反对深入生活,反对“人民是艺术家的母亲”的口号,主张“感觉至上。”受这种理论观点影响,有人在自我断绝了生活源泉之后,便去迎合低级趣味,专写那些低级下流的色情文学。色情的思想内容附以现代派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人便以此自诩为实现了文学的现代化。殊不知,对这种反传统的盲目模仿和照搬,广大群众早就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我国要搞物质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派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根本不同的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搞现代化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物质生产水平越是提高,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就越是巩固,各种社会矛盾就越容易解决;经济越是发展,人民群众对未来越是充满信心,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就越是深入人心。西方现代派在思想内容上所表现的那种悲观、绝望情绪,与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满怀信心的现实是格格不入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照搬西方现代派,宣扬悲观绝望和虚无情绪,是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所不容的。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文艺有着自己的优秀传统和发展道路,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美学观为指导的,是用共产主义理想鼓舞人、教育人的,是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方向的。抛弃我们的优秀传统,抛弃我们的思想旗帜和文艺旗帜,去搞“全盘西化”,走西方现代派的道路,决不是什么“发展”和“创新”,而是不折不扣的倒退的主张。拾人牙慧,跟着洋人屁股后面转,自以为是标新立异,到头来只能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
说到最后,也许有的朋友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今文艺刊物林立,模仿现代派手法的文艺作品迭出,我怎么去分别哪些是正确的借鉴,哪些是鼓吹“全盘西化”者的完全照搬呢?其实,要予以正确区分也并不难,那就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看它是否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美学原则。比如,有的诗歌作者在西方资产阶级的“异化”观支配下,用诗歌描写在我国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中劳动者丧失了“自己的存在”;有的小说照搬西方存在主义观点,把我国现实生活描写为“他人就是地狱”的、充满了动物般生存竞争的世界;有的模仿西方现代派的做法,让大量庸俗的性描写内容充斥作品,等等。这些显然从根本上歪曲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丑化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腐蚀剂。对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自觉地加以抵制和批判。当然,要真正提高我们的分析鉴别能力,还需要认认真真地读一点马克思主义著作,读一点***文艺思想的论著,以及***同志的文艺论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看待西方现代派及其作品,才可能辨别出毒草与鲜花,才不致于因误读坏书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