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养生大讲堂 第五讲 实现健康老龄化 关键靠自己

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 邬沧萍

作者简介

邬沧萍,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国际老年学学会理事、北京市老龄科研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也从来不认为自己多强健。我今年85岁,虽说在中国算是高龄,但在发达地区,在当今这个长寿时代,活过80岁的老军人已超过5%。相比之下,我这个年龄也无过人之处,前两年我被评为市、区的健康老人,现在还能讲课,在每年都指导几名博士生。每年公开发表的文章、论文不下十篇,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很少由别人代笔。每次我在给境外一些官员或职员讲课时,在课前或课后总有人问我如何能保持健康,做到思维清晰,声音洪亮,健步行走,对答如流的。我慢慢开始从个人保健实践经验和从事社会老年学研究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经常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经常在曼谷亚太经济理事会几个办公室开会,同办公室的女秘书和年轻官员都很熟了。记得有一天开会后等待参加一个晚宴,被十几位秘书围住,让我谈中国的保健经验。她们说,你来曼谷十几年了,你同十几年前的模样一样,一点都没有变,还是那样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她们问中国有哪些养生保健品能抗衰。

她们把我问住了,我说不知道,我不吃补品,主要是生活规律有序,工作时勤用脑。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每天早上坚持运动,或是跑步;或是太极拳;或是做自编的早操,能持之以恒。我还告诉她们,家族也没有长寿史,我得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结论。

决定人类寿命长度,遗传和环境都重要,但当代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

我是从事人口学、老年学研究的,很早就把健康老龄化(healthyaging)介绍到中国,并在《人民日报》、政协会议上宣传、推介。在倡导健康老龄化时,我首先考虑的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和环境哪个更为重要?这个问题困扰科学家一两个世纪,如果认为遗传因素或基因(长寿基因)是决定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先天就决定了,后天似乎无能为力。我对长寿基因决定性作用持怀疑态度,我家族没有很高寿的,我也看到过许多高寿者的父母一代或祖辈并不都是高寿,有人说相关系数很高。

2002年,我参加在马德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听到当时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说到健康和寿命的决定性因素时提出,人类在20世纪平均寿命延长了30岁,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直到最不发达地区均如此。人类一个世纪共长了30岁,几乎同人类起源到20世纪寿命总长度一样。谁都知道人类的基因变化不是按世纪计算,是按物种进化、按亿万年计算的,人类在一个世纪寿命增长了30岁,充分说明决定20世纪寿命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环境的变化。不难明白,20世纪是迄今人类生产力发展最快的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人类进入长寿时代是不难理解的。

但是,不能认为遗传因素对健康长寿就不起作用,人类能进入长寿时代,关键是人类物种这个遗传因素,许多其他物种不能活得这么长(除个别的动物,如鱼、象等比人类寿命长外),说明遗传因素还有决定性的一面。目前,人类寿命平均最高只有80岁,对健康长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环境因素,到将来寿命更长的时代,遗传可能起作用更大。

环境对健康长寿的影响是多方面和深远的

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环境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是宏观环境,包括诸如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涵盖很广,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居住环境、医疗获得的条件等。一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空气、水体、土壤等都遭到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老年群体的健康是受害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使老年人健康面临三大威胁:

一是生产力水平低,必然有一部分人面临营养不良,这是对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的预期寿命就可以看出,以联合国公布的2000~2005年为例,发达国家是75.6岁,发展中国家是64. 1岁,最不发达国家是51.4岁,差别很大。我国高于发展中国家达到71.2岁。我国平均寿命迅速提高是事实,但这里面掩盖了巨大的城乡寿命的差别,和东、中、西地区的差别,城乡平均寿命最少差5岁。我国粮食产量能够基本自给,但人均平均原粮只有360万公斤,由于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扩大,我国贫困地区总有部分人达不到保证2600卡路里热量,粮食组织就认为中印两国有一部分人口营养不良。

二是经济不发达必然导致缺医少药,特别是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差别很大,医药费贵,造成一部分老年人有病不能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造成贫病交加。我国城乡居民有病获得的医疗距离太远,这些都是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而且我国的医生、护士、病床因实际需要差别很大。

三是经济不发达必然导致文化教育落后,不利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概括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我们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必须改变大环境,创造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的外部环境因素。

健康长寿的宏观条件满足后,健康长寿的关键就是自己

实现健康长寿是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使老年人活得更长、更有活力,能工作的时间更长,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压缩到人生最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实现健康老龄化首先要实现有经济保障的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关键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现在很多文献都说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在健康长寿中占到60%,这些都是估计数字,现在医学统计还未到这个程度。有的人为了强调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心理平衡就占到一半。我在泰国时,总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后又补充“动补不如心补”。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参加编纂了《人生百岁不是梦》,说明健康长寿是可望也可及的。我们从百十位百岁老人的生活方式,看各位嗜好食物、喝酒等的人都有,看来个体差异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发现所有百岁老人都比较勤快,所以我们概括出“勤者寿”。我们也发现所有老年人都是与人为善的,大概“仁者寿”具有普遍性。一个人在与家人、朋友、同志相处时,常常闹别扭,肯定长寿不了,所有百岁老人都是乐观豁达的,所以“乐者寿”也是至理名言,终日愁眉苦脸的人很难高寿。

现在国内外大学研究证明,知识能使人长寿。在2002年马德里第二届老龄大会上,当时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说:“知识比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健康更为重要,有人说许多人死于无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知识背后隐藏有工作、收入、生活方式的差异。”我认为“智者寿”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