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九重天 第十六章

大校军官秦保国坐在行进中的软卧车厢里,望着窗外快速退去的山峦和村庄。他跟下级军官和大学生们不同,似乎已经知道了紧急抽调自己去北京做什么工作,所以心情格外激动。

秦保国今年三十五岁,小八路出身,五年前,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的团长,多次亲自下达“发射!”的命令,看着号称“斯大林大风琴”的喀秋莎火箭炮齐射,“嗡嗡”的响声如狂风,火光映红半边天。他还亲自赶到被喀秋莎火箭炮轰击后的敌军阵地视察,鬼子兵的尸体被烧得不像人样,倒像一截一截黑糊糊的木炭,连机关枪也烧得拧成了麻花儿,真正是遍地焦土哇——用铁锹挖它一尺半尺,全是粉碎了的红砖末儿一样的焦土。总之,秦保国对火箭炮的威力有着深刻地认识,难怪斯大林说:“炮兵是战争之神”!

他认定了上级调自己到北京去,是“搞我们自己的火箭炮”,非常兴奋,如果不是身穿军服,他就要到餐车去喝半斤白干酒啦。可惜的是,就像他这样级别的军官,目前连“导弹”二字还没听说过。

据说,二战期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要去美国,当面说服罗斯福总统开辟第二战场,共同对德作战。他去了,乘飞机飞行了几十个小时。后来,当斯大林听说,有一种新式武器,几十分钟就可以打到美洲大陆的时候,这位铁腕人物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杀手锏,并且命令苏联的科学家们不惜代价、全力以赴地动手研制。这种从天而降的杀手锏,最初的雏形,德国人称做v-2,用它跨海峡袭击过英国,被称为飞弹,果然没遮拦。只因为希特勒法西斯气数已尽,很快就战败投降了,这飞弹的威力才没有充分显示出来。美国和苏联紧张而秘密地继续研究,称之为火箭,后来又有战略火箭,洲际火箭,可携带核弹头的种种火箭,那是后话了。中国科学家,譬如严立功,从更严谨的含义出发,把这种新型武器翻译为导弹,因为它不同于秦保国所理解的种种炮弹,而是发射之后仍然可以控制,可以引导,可以“制导”其按照一定的轨道飞行,乃至“自动寻找目标”的武器。哈,当秦保国来到北京,听了严立功所讲的《导弹概论》之后,他的兴奋心情又会达到什么程度呢?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