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蒋子龙文集.14,人生笔记 §我和儿子

我的儿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常使我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有时还禁不住把他和自己当中学生时相比……

上学期,在数学竞赛中他进入全校同年级的前六名,可是语文不及格。我当初在十四门功课中能拿十三个五分,唯有作文经常得四分。我很看重分数,每一次参加考试,总是出考场之后,很快就能较准确地估算出自己能得多少分。不论期中期末考试,如果有一门考得不理想(不会或答错的时候极少,往往由于大意或紧张,丢掉了半道题,少写了一道式),会非常懊恼,甚至一天吃不下饭。

我们家这位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似乎不太看重分数,至少是不像我那样看重。他一方面愿意考个好分数,不及格太不光彩;另一方面又觉得考上重点中学“太受罪”,还得拼命。他每一次参加考试回来,都不能较有把握地说出自己可以得多少分。不论考好考坏,都不会影响他的吃饭和睡眠。五十年代,我没有感到中学里有什么竞争,但那时中学生年龄偏大,同学间有的相差好几岁,有勾心斗角、出卖朋友的事情。我曾因被好同学出卖而挨批、吐血,那不是竞争,是看我说话带农村腔好欺侮,顶多是夺走我占的那个“班主席”的职位。现在就不一样了,竞争几乎从小学就开始了。到中学更加激烈,进了大学反倒可以松口气,因为“知识分子”的头衔和铁饭碗已经十拿九稳了。儿女功课不好,家长忧心忡忡,压力沉重。许多家长并不是非要子女将来出人头地,成名成家。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独立生活的位置,有一个普通的劳动性的职业就行。考不上大学、中专、技校,就失去了正式就业的机会。只剩下顶替父母的一条小路,倘顶替政策有变或父母的职业不便顶替,如之奈何?可悲的是我们家的这位当事人,却并无太大的压力。上了中学,压力还在家长身上,真是怪事。

我在农村上的小学,常在夏秋农忙之际辍学,仍然看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小说,除去“三国”、“水浒”、“东周列国”、“三言二拍”等,更多的是武侠小说。当然是生吞活剥,只为了解故事。上中学考进了天津市,接触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每星期都要跑几次区图书馆,开始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当时的中学生学的课程不比现在少,课外活动也很多,为什么还有时间看那么多课外书呢?现在,我身边这位中学生读过的中外文学作品,恐怕还不及当年我读过的百分之一,还只满足于听听电台的小说连播呢!但我又决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不如五十年代的中学生。不,我当中学生时倒是单纯而幼稚的,现代中学生的思想是不能用单纯幼稚来形容的。杂七杂八的知识懂得不少,该懂的却不懂,他一天到晚好像也很紧张,学校并未组织很多社会活动,为什么没有看“闲书”的时间呢?

我在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儿子到学校参加期中考试去了,我比他还要紧张。而当年我自己是从不怕考试的,视考试如过年。也许人们谈起自己过去的历史,总喜欢讲“过五关”,而不愿意提“走麦城”。这篇小文很可能让人觉得我有“老王卖瓜”之嫌,但当了家长的人也许能体谅我的苦恼和焦虑。

1983年10月30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