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百岁拾忆 §8.新学

我父亲从督学、议员升到了县议会议长的位置上后,拥有了一定的权力,他喜欢办教育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因此,他汇集了忠县四个区之一的东区的绅良们,商量办一所东区初级中学,由他自任董事长。

要办中学,首要的问题是经费和地点。绅良们提出,可在本区钱粮税上附加教育费用做办学经费,除此之外,还可以没收区里一些大庙的部分庙产。他们说,这些庙子都拥有不少田产,庙里的和尚自种的很少,大部分是租给农户耕种交租。把这些田产收过来,作为新办中学的财产,这样,就不愁办学的经费了。这事由绅良提出,区政府通过,很快,就把那些田产强制收归了学校,学校的经费开支便有了着落。只是有时候收担谷要和和尚打架,同学有去帮打的。

经费有了来源,地点更好办。杨家寺有一座庙子,房舍不少,还有一个大操场,但庙里只有几个老和尚苦守,把他们迁到别的大庙里,就把地方腾出来了。区政府派人把房舍整修了一下,作为宿舍,再用纸糊的竹篱笆把大殿里的泥菩萨隔起来,大殿便成为学校的礼堂。还用收来的税费,建起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教学楼,一所学校就这样建起来了。

有了学校,还得有校长和老师,父亲费尽心思,终于从本地在省外留学的人员中找到了一个叫陈孟仁的青年,他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后来的东南大学)教育系毕业的,董事会请了他回来,直接任命他为校长,委托他去各地聘请办初中需要的各科教师,包括他的同学朋友和本县中学堂的教师,这些人中,有老夫子,也有新学老师。

几个月工夫,东区初中宣布招生。到期开学时,我父亲去参加开学典礼,代表董事会提出学校的校训为“诚朴”。陈校长一方面按照校董事会的规定,以“诚朴”二字为校训,一方面把他在南京学到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作为我们的信条,因为陈校长不仅是陶行知的学生,更是陶行知的忠实崇拜者,他决心要按陶先生的“生活教育”那一套来办这个乡村中学。父亲竟然同意了陈校长的观点,同时,他决定关闭办在宗祠的私塾,让我们都转到这个新学校去接受新式教育。

陈校长要求每个学生在入学时都必须带一把锄头到学校,开学后的第一课是劳动课,平整学校操场,整修校园道路,种植花草。陈校长说,陶先生说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因此,把我们的学生宿舍称为村,宿舍里的每一间房都称为某某里,由学生自己选举村长、里长,实行学生自治,规定作息时间,互相规劝和督促,就连考试,都用不着老师监临,学生自己就能相互监督。这样一来,也就用不着训导员每天拿着教鞭四处巡察了。学校里井然有序,新颖开明。

在教学方面,陈校长要求得很严格。除了仍然要我们读《论语》、《孟子》这些孔孟之道的书及选读古文和背诵古诗外,在新学方面,采用了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由叶圣陶、夏丐尊等编写的新教材,还有林语堂编的新英语教本。陈校长要求学校的教师一定要随时和学生交流,陪学生自习……几年下来,东区初中学生的成绩斐然,居然出了名,以至于外县远地都有学生来入学。

陈校长虽然在生活教学方面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在思想方面却比较开放。各班都可以自己出壁报,而且还搞文章竞赛和排演新戏如《孔雀东南飞》、《前狼后虎》等。一些年纪大一点的同学,还跟着老师到附近的农村里办夜课班,教农民识字。从这些老师那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从武汉和广州寄来的花花绿绿的传单和小册子。

后来驻万县的军阀王陵基派来一个军事教官,配合县清共委员会在学校“清共”,到处抓共产党。学校里三个教员突然跑掉了,有一些学生被捉到县里,登报声明后才放了回来。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几个教员其实是共产党。不久,这个中学因为曾“赤*”过被查封了。这时,我父亲已经到重庆刘湘那里办事,陈校长也被调到县师范校当校长去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