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天然夏威夷 红岩的东方小巴黎

红岩不在川而在北国。红岩非石,而是个人名,一个生长在哈尔滨的女人。因着“红岩”特定的时代性,我猜她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末或是60年代初出生的。都说哈尔滨的女人潇洒浪漫,而红岩的情调趣味,都积蓄在她那一双敏锐透明的眼睛里。红岩看世界人生,看到的是色彩、造型、构图与神态。她用镜头在瞬间把惊叹留住,变成了沉默的哲思与幻影。已近中年的红岩女士,早几年就出版了《哈尔滨之夏》摄影专集和《宋红岩摄影作品集》——冰天雪地的木刻棱桦树小屋、亚布力绚丽的金秋、雪乡的鄂族童趣、牡丹江夏日的晚霞、大林海雾气缭绕的晨炊……那些作品中有许多得过奖,质朴的美感中蕴涵着天然的情致。

红岩曾经学音乐,后来迷上了摄影,并兼爱文学与美术。她为摄影集每页撰写的题注精妙如诗;又写散文,还做少儿音乐mtv的创意编导和摄影。红岩大部分时间都端着相机,精力充沛轻盈利索地在城里城外跑来跑去。面对这座弥漫着异国风情的北国都市,镜头每一次轻微的响声,都会在她心里拨起开江一般的喧嚣。

几年过去了,红岩有些神秘地对她的好朋友明珠说,她想出版一本有关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摄影集。她已经把哈尔滨市内一百年间几乎所有颇具特色的建筑物——至21世纪之初的现存影像,都用胶片一一收藏。每一张图片,都将配有她撷取并撰写的文字,记录下每一座建筑物设计风格与历史由来。

在计较商业利润的时代,这类纯美的文化读本,出版时费了些周折。红岩说她甚至都不要稿费了,她只想把哈尔滨这座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用图片的形式加以保存。物体会在岁月中锈蚀,惟有书本却能使它成为不朽。

我是从明珠那里听说红岩的这个“理想”的。那本尚未出版的精美小书,唤起了我关于城市建筑个性的所有遐想——

20多年前我第一次走出哈尔滨火车站,有轨电车当当地驶过一座座华美典雅的欧式建筑,那些略显陈旧的米黄色墙体与赭红色圆顶,在阳光下闪烁着一种迷人的异域情调——它们也许曾经是一座私人宅邸、台府、银行或是俱乐部,尽管如今它们已被称为招待所、旅行社或是博物馆,但那些凝重端庄的石柱尖塔游廊卷窗,仍散发出这座百年新城昔日的辉煌和内蕴的贵族气息。我喜欢哈尔滨就是从迷恋哈尔滨的建筑开始的,包括红军街角上那座绿色木雕屋檐的俄式阁楼和凉亭。我曾无数次独自一人在大街小巷中徘徊,寻找那座已被杂乱的简易工房遮挡的索菲亚大教堂、想像着当年哈尔滨人引为骄傲,而今早已在“文革”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精美绝伦的尼古拉大教堂……我坐在堤岸上望着血红的夕阳从大江尽头沉落,左侧的江上俱乐部橘红色的塔尖正如火炬一般燃烧;身后的斯大林公园的林阴路旁,那座乳白色的江畔餐厅,镶嵌着浅绿色图纹的木质回廊和雕花坡檐,掩隐在树丛中,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俄罗斯童话,一只可爱的狐狸正举着木勺子喝汤;江对岸远远的太阳岛餐厅,像一艘用原木制造的二层游艇,白色的铁栏和蓝色的船体,在金色的波浪中一起一伏地驶过来……

当一个世纪前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耻辱、喧嚣与躁动都烟消云散后,那些风格迥异多姿的建筑物,作为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载体,依旧活在城市的天空下。无论是马迭尔饭店还是华梅西餐厅、是玫瑰学校还是如今的东北烈士馆,随意推开一扇门,那里都可能发生过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历史是不能够随意被复制被重现的,因而它们对于今天尤其珍贵。

红岩的《东方小巴黎》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后,我才从这本小巧素朴的读本中,由图片对照文字,解答了我曾迷恋的那些“俄国房子”的疑问——我惊讶地发现,在这座建立在渔村之上,作为东清铁路中心发展而成,仅仅只有百余年兴盛史的国际化移民城市中,竟然融汇了教堂建筑、文艺复兴、巴罗克、新艺术、浪漫主义、犹太建筑、折衷主义、俄罗斯艺术、古典主义复兴建筑等11种类型的建筑风格。有一句话说“价值连城”——若是那城是一所琳琅满目的整体建筑博物馆,又当何价?

精美的书页在我的指间被轻轻翻动,一座座或奇巧或幽雅或庄严的建筑图片从纸上凸现,闪烁着明艳的光泽。它们抖落了岁月的尘埃,每一道穹顶每一块浮饰都已被哈尔滨人悉心修缮,粉刷一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哈尔滨城,就连那条花岗岩铺成的中央大街,每一块长方形石面,都被行人的脚跟小心养护,在红岩的书本中,微缩成一幅街道的年轮图案。

所以红岩选择了米黄色作为书的封面底色。有人说哈尔滨是一座米黄色的城市——那样温暖和抒情的米黄色,在冰雪中是火焰,在绿树间是阳光。红岩用镜头将它们从城市林立拥挤的楼厦一一分离遴选,凝聚成一座可永久留存的“东方小巴黎”。它在那些灰色的黑色的或是完全没有颜色的无数个城市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一种多汁而多元的文化气氛,从那澄澈的米黄色中流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