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生活滋味 §第十九节 水

“半夜驴铃响,火把点点亮,下山驮水忙。”这是1970年我在调查报告里记述京郊李家峪村民解决饮水问题的情景。这个山村历来缺水,集体建个蓄水池,家家有小水窖,贮存雨水。雨水不洁,滋生孑孓。此水贵如油,须一水多用:全家人用一盆水洗脸,不搓肥皂;此后淘米、洗菜、涮碗筷;最后煮猪食。山村的主要畜力是小毛驴,户户养驴,它们到蓄水池饮水,粪便落入池中。村民说,“李家峪人人有半肚子泥球,半肚子驴粪蛋。”我们下放干部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当然要依法用水。我把脏衣服攒起来,每月一次带回城里,可算有了自来水啦,洗衣服,天天洗澡,大量喝茶,想把自身里里外外冲刷干净。每逢旱季,池窖干涸,便出现村民打着火把赶毛驴下山,往返二十公里驮回两桶水来的夜景。

由国家贷款,支农小分队帮助,李家峪全村出动,修路,架电线,凿出一眼百米深的机井。村民们吃到清甜的井水,真是欣喜若狂啊。此后他们大力植树造林,涵养水土,“有林就有水”,三十年辛劳,换了人间。现在的李家峪有五眼机井,有汽车、拖拉机、学校、商店,林茂粮丰,盛产核桃、板栗、大枣、红果,村民生活富裕,成为联合国认定的水土保持先进单位。不少游客和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我愿为他们讲解水的珍贵、艰难,和那一水多用的故事。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