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区块链改变世界 §第9章 区块链@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很自私,什么都想占为己有、不容他人染指;而区块链则批评它太小气,好东西就该大家共享。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给它指明一条出路,那就是帮助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大家获益。

区块链让共享梦想成真

共享是如何嫁给区块链的

去中心化改造是根本

绝不仅仅限于共享单车

区块链让共享梦想成真

在区块链出现之前,所谓的共享经济就已经存在了;但这种共享说穿了只是“假共享”,确切地说应该是“使用权经济”或“分享经济”。因为真正的共享经济不需要也不存在任何中介。

如果按照这样的条件来进行对照,现在的共享经济全都拥有一家企业作为中介方,通过某家企业提供的平台实行使用权连接,更有甚者甚至完全是一家企业独自购买设备对外出租,其本质就更是租赁经济了。

所以,从某个角度看,只有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共享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让真正的共享经济成为可能和现实。

在区块链下,由于拥有分布式账本技术、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点对点沟通、激励机制等,所以无需任何中心化组织存在便能实现共享。这在彻底颠覆现有共享商业模式的同时,必然会给优步、滴滴、摩拜、青桔、阿里巴巴等中心化平台造成严重冲击。

例如,smartshare 作为全球第一个区块链智能共享价值交换协议(ssp),就是利用区块链来实现共享经济价值交换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共享项目实现价值回报成为可能。2018年春节期间,ssp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与全球华人共享区块链物联网经济,并正在走向世界。

在这种基础设施支持下,smartshare实现了一系列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共享经济行为,试举以下几例:

一是物联网设备共享。目前全球拥有数十亿台物联网设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由于各物联网平台之间缺乏通用的兼容性通信机制,数据采集和互通困难,所以这些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能得到充分利用,而smartshare则能通过内置加密协议算法的芯片smart agent、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通证奖励机制等,一方面形成分布式共享网络,另一方面对共享资源实行价值量化和流通,这样,也就很好地把其中原本闲置的存储和计算力充分利用起来了。

二是流量应用共享。smartshare通过搭建协议层等,来分享获得计算生态中的数字资产。

三是计算应用共享。一般来说,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平时在90%的时间里运算力都不可能达到100%的性能要求,所以,smartshare通过给分享计算资源者以通证奖励,便能利用这些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等发挥这种共享价值的传递能力。

四是电力共享。举例说,如果你家屋顶有太阳能发电设备,而你需要全家外出两个星期,这时候就可以通过smartshare与电网合作,把期间的剩余能源共享出来获得通证,而不至于造成浪费。

五是存储共享。将所有终端都加入到存储共享区块链中去,在文件存储时都会加密并产生私钥,在共享存储空间的同时,你还能获得共享价值文件的通证奖励。

六是智能气象终端共享。与智能气象设备厂商进行合作,便能通过智能合约来衡量用户共享数据(如你拍摄的实时天气状况图片或搜集到的实时天气数据)的价值。

七是实时交通数据共享。举例说,加入该共享协议的汽车轮胎一边开车一边就能通过芯片和传感器,实时把数据共享给轮胎生产商和供应商,同时获取通证收入。当然,共享自行车、充电宝等也一样。

从上容易看出,理想状态下的smartshare堪称是与共享经济的完美结合。它能让每个人都充分利用和整合闲置物品与资源,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社会运转成本,还能实现共享双方的价值收益和回报。你只要想想,它面对的是数以亿计的物联网设备,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空间了[1]。

共享是如何嫁给区块链的

许多读者看了上面的介绍,依然会对共享经济与区块链是如何结合的不明就里,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实例来对这种商业模式加以说明。

gsenetwork是区块链领域的先行者,而ofo则是我国读者熟悉的共享单车品牌,这里就以它们的合作为例。

2018年初,ofo宣布准备通过“骑车挖矿”的方式来加入区块链领域。骑车挖矿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本身便是个新名词,而相比之下他们对gsenetwork会更陌生。

gsenetwork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通过物联网设备将共享经济系统中人们的交互行为数据记录在区块链上。不用说,因为这些行为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所以必须加以保护,而这对区块链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规定只有拥有私钥的数据生产者才有权查看,就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如果其他人也想查看这些数据怎么办?很简单,那就首先要通过区块链向这些数据拥有者发出请求,得到对方允许后便能进行查看,并且与此同时要为这种数据共享付费。

接下来很自然的是,这些行为数据的外在表现是各种密密麻麻的字符,这些字符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除了看得头昏脑胀便毫无意义;不但如此,字符本身并不能反映每个人的信用状况。就好比说,电子商务平台上每个商家都有用户留下的好评和差评,作为你来说听谁的都不行,都会听得稀里糊涂。

这时候gsenetwork是怎么处理的呢?这就要轮到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起作用了。就好比你看商家销售产品后下面的好评和差评看得头昏脑胀、无法做出判断时,区块链发明了一种新技术,那就是通过代码来告诉你这个商家究竟可以“打多少分”?

具体地说就是,gsenetwork根据不同共享经济领域的各自特点,研发出了适合该领域的信用评估智能合约。这种合约可以根据给共享经济网络参与者上传的个人交互数据,来对它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评估(打分),然后供每个人参考。这就好比学校里的考试一样,你说某个孩子学习成绩好到怎么样、差到怎么样,笼统地很难说清楚,那就只能用考试分数高低来表示,供家长参考。

从中容易看出,去中心化的区块链gsenetwork是用智能合约来量化一个人可信度究竟如何的,而不像现在的中心化电子商务平台那样只是简单、粗暴地给予好评或差评。

有人也许会问,那设置什么样的智能合约才能确保真正的公平和公正呢?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也是有办法解决的,那就是这种智能合约的设置本身并不是通过某个中心化机构来给出,而是同样通过去中心化的社区投票来决定。显而易见,当某个评估模型中的一切细节都由去中心化社区投票来决定时,这时候就可以说它是“最公平、最公正”的。

gsenetwork的这种“物联网搜集大数据-智能合约评估信用”的商业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强烈关注,并被其他竞争者所模仿。

在这种情况下,它最先想到的策略便是与ofo这种“新型生活必需品”进行绑定,从而极大地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

当然,在这两者的结合中双方的好处是显而易见并相辅相成的。ofo借助于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刮起一股“共享单车旋风”,而且其一出生就自带国际化背景,这就与gsenetwork所作出的贡献分不开。

要知道,gsenetwork的1000亿通证中约有40%是分配给生态贡献者的,骑车挖矿便是其中最典型的场景之一。也就是说,ofo在提供数据的同时便成了通证生产者。而当顾客因为在gsenetwork这里能够赚到钱(通证),所以接下来自然而然就会对它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从而一步步深度参与到这个区块链项目中去。

从上容易看出,这种一荣俱荣的绑定机制会给gsenetwork带来不少好处。数据表明,gsenetwork在短短40天内就在新加坡获得40万本地用户,预计到2018年末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1000万海外用户。要知道,这还仅仅是ofo刚刚启动海外市场的结果,如果gsenetwork要在中国开发绿色挖矿市场,那么ofo到2018年末完全有可能达到1亿用户的规模!gsenetwork为什么会如此厉害呢?归根到底就是它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下因为不存在中心化组织,所以gsenetwork这种由信任/信用驱动的去中心化经济模式才会得到野蛮生长。

以上所有这些,还仅仅只是gsenetwork与ofo的结合。如果它从共享单车领域出发,进一步扩大到包括交通、房屋、能源等在内的共享经济传统领域,那就势必会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现象级”区块链项目,市场规模之大简直不敢想象!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这是区块链与共享经济的结合,还不如说它是重新定义了新的经济模式,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功能发挥到了极致[2]。

去中心化改造是根本

区块链在共享经济领域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去中心化功能。

区块链直击共享经济痛点

粗略地看,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并没有太大差别。租赁是非常成熟的一种经济模式,而共享的概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数据表明,这几年来我国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年增长率超过40%,但2018年5月“郑州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打车损失了25%以上的净收益;8月“乐清女孩遇害案”之后,更是一度传出“大势已去”的说法。这其中就暴露出共享经济的瓶颈和痛处,与去中心化区块链有根本区别。

目前共享经济正在多个垂直领域冲击传统行业,这种通过互联网方式分享闲置资源的模式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但在这其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共享过程成本过高。除了需要收取押金,即使是包月购买费用也不低,单次购买就更高了。一辆共享单车一年骑乘下来费用都够买辆新的了,一旦遇到关门倒闭,那押金和预存款就会打水漂,损失更大。

二是用户要想评价商家行为十分不便。去哪里评价呢?官方网站上?那有没有人看就不知道了,其他用户就更看不到。因为商家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取舍,好评就留着,恶评根本上不去,这样的留言和评论完全歪曲了事实。

三是共享服务管理难。广场旁、马路边随处可见共享单车坟场,少则几十上百辆,多则成千上万辆,就那么缺胳膊少腿地露天堆放在那里。不是公司管不过来,而是根本没人管,不知道这些残疾单车究竟在哪里。

而上述这些问题,在区块链下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不是共享成本过高吗?其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双方信任问题。如果骑乘者有信用,那商家就无所谓要不要收取押金,就连单次骑乘费用都可以“薄利多销”,这样运营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对于商家来说,如果有信用,骑乘者也就不会存在人性本质上的敌意,文明骑行,轻取轻放,折旧和耗损自然也能降下来。而这种双方互信,就可以通过区块链的透明、不可篡改特性来得到增强,从而减少双方摩擦。

不是用户想评价商家行为难、无法有效制约商家吗?区块链在资源共享领域的价值之一,就体现在它比传统供应商和中介方更能维护用户体验,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极大的记录便利。

不是共享服务管理难吗?区块链能够直接连接供需双方,有效降低管理难度。例如,可以规定共享单车必须停在符合什么条件的环境中,否则就要扣除信用分,降低骑乘者信用度。在传统状况下,虽然有gps定位,这点似乎也能做得到,但误差实在太大;而在区块链上,各种痕迹(运行轨迹)直接关涉到人,就变得相对容易了。所以,大家都这样做,势必会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甚至可以把共享单车管理得井井有条。

以出租车行业为例

出租车乘坐是典型的点对点服务,与区块链精神一脉相承。

举例说:过去你购买私人轿车只能供自己用,哪怕不是经常用,也只能闲置在车库里,这时候的你完全是消费者。自从互联网经济出现后,如果这车你自己不要用,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招租,临时租给其他人用;即使是你正常上下班开,也可以当顺风车顺路载客赚钱。这时候的你就既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这也是共享经济中典型的套路。

资料表明,目前私家车的最大利用率一般不超过15%,有的甚至不到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时间这个车是闲置在那里的。如果你开车上班,一直要到下班后才要用到这个车开回家。白天有同事要出去,他也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交通问题,而不会问你借,问你借你也不一定会借给他,因为这其中既涉及到信任问题,也涉及到交通安全担责问题。

可是区块链却能打通所有信用环节,不要说熟悉的同事了,就连陌生人都可以共享你这辆私家车,从而大大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用车成本。

举例说,今后如果有一天实现了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技术,健全了停车位、充电桩、自动驾驶调度、人工保养与管理等,私家车模式便会得到根本性变革。用户下车以后,车子会自动开到共享汽车停车位、自动泊车充电;有人需要用车时,会自动从停车位开到你面前……这种“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会大大改善乘车体验、降低用车成本、提高出行效率[3]。

从实际应用看。2016年1月,优步(uber)和来福车(lyft)相互打价格战,就让优步司机克里斯托弗•大卫看到了趁虚而入的希望。在他看来,这两家公司虽然价格战打得欢,可是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克服,那就是打车价格的中心化管理。他想,如果能把定价权直接交给司机和乘客,让他们自己去协商,不是更有意思吗——这样一来,司机拥有了管理自己业务的自由,而乘客也可以对乘车体验有更好的主动权。

就这样,他在2016年2月14日创办了后来被人称为“优步杀手”的拼车公司arcade city,从而成为全球第一个大型的、主流的以太坊公司。

该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区块链,开发出了连通司机和乘客的移动端平台。与其他打车软件不同,这种独特的运营模式能够让乘客在叫车前就得知司机的相关信息,看到司机的要价(有意思的是,有差不多一半司机在接单时表示乘客可以“支付您认为合理的价格”)。与此同时,平台还提供送货、道路救援、拼车等服务选项。

该平台通过智能合约自动采用信用点积分的办法来管理司机。当某司机出现第一位乘客给予的负面评价时,信用点就会下降许多。这些做法不仅仅局限于该平台,后来还扩大到了管理、融资、保险和裁定等方面。

推出这些相对激进的新举措,虽然也遇到过司机的不解和困惑,但远远称不上阻力。因为这些司机非常明白,这是为他们好——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再也不用担心有那么一个“总部”会随时随地提高他们的上交费用,也不用担心中央政府会强制干预点对点交易;况且这是一项新事物,新事物的出现开始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好理解的[4]。

在公司股权方面,该平台也是使用的区块链技术,通过更适合个人对个人交易的以太坊对司机“发行股票”,所筹资金用来为他们购买各种拼车保险,这样一来实际上这也就成了一家众筹企业。按照这种模式,司机们最早可以在2020年之前就拥有该公司全部股份。

短短一个月内,该平台就吸引了部分优步和来福车用户,注册人数超过3000人,司机则来自美国27个州的100多个城市。考虑到该平台对司机的加入费用是零(其他拼车平台通常会收取乘客费用的20%至25%),所以要求加入者会非常多,所以这是他们故意控制规模、拒绝一些司机加入的结果,因为实际需求不用那么多。如果来者不拒,其他的实体拼车公司很有可能会“不堪一击”(司机全跑光)。

事实上,即使如此,当年春天该平台业务范围就已经拓展到了墨西哥、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到了当年9月1日,更是为ios和安卓移动设备推出了打车应用软件[5]。

在中国,2017年滴滴的活跃用户数比2016年明显下降,这让滴滴打车在区块链上看到了希望。初看起来,滴滴打车改变了传统的打车方式,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而实际上滴滴打车扮演的仍然是“聚合器”或中心化“清算所”角色,不但没有去中心化,而且因为服务器、软件等所有基础设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机制都归平台所有或控制,反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强有力的中心化。

区块链在这方面能起什么作用呢?显而易见,根据它的去中心化特点,每个司机都可以将与服务相关的元数据如服务地点、评价等,添加到自己特定的文件中,然后记录在区块链上。当有乘客需要打车时,区块链就会根据智能合约迅速筛选出“匹配”的司机,同时双方达成交易。

这就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所说:“大多数技术都是趋向于将外围工人的琐碎任务进行自动化,而区块链技术则是脱离中心的控制,它很可能会使中介形式消失,以便出租车司机与顾客在信任程度极高的背景下进行交易。”[6]

推而广之,当人们不再需要通过中介平台而是纷纷投奔区块链下的共享平台时,共享经济便会自动达到一个全新高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资源共享。究其原因在于,在区块链技术保护下,这样的共享平台能够彻底实现去中心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彼此之间的高信任度。

绝不仅仅限于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不仅仅是我们所常见的共享单车那么简单,许多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尤其是在特定的、范围相对封闭的地区,这种共享更为便利。

以家庭太阳能发电为例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家庭和厂矿企业,都已经在利用屋顶平台进行太阳能发电了。太阳能发电所产生的电能除了满足自身需求,还可以并入国家电网输出变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卖电”。

但这种卖电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只能卖给国家电网,无法实现与其他用电户之间的一对一交易。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平台还无法满足要求。可是如果有了区块链,这一问题便能得到解决。

例如,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街区,已经在通过区块链实现a家庭太阳能电能有富余时直接卖给另一个b家庭使用,就像农民把多余的农副产品上街直接卖给有需要的客户一样。在这里,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共建光伏发电交易网络,不必再通过电网公司,就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能源交易,其突出优点是可靠性强,并且成本很低[7]。

以传统的商业积分为例

传统的商业积分包括银行、商家等企业的会员积分和积分卡系统,目的主要是提高顾客忠诚度。可是,由于这些积分都只能在这个组织内部使用而不能通用,便会造成积分消费难、利用率低、效果大打折扣,更无法保证积分安全、可靠、不被篡改、保护用户隐私的必然结果。

2016年4月,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广东格格积分运用系统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国内第一个资产型区块链积分平台——格格积分隆重上线了,布比在其中投资了100万元。

传统的积分都是负债型积分,零星分散、消费乏力、使用限制多、兑换频繁、难以流通。例如,商家a发行的积分,到了另一个商家b那里就不能通用,也无法转让,还不能赠送,过了一定的期限就会清零,变得毫无用处。这样,也就大大限制了商家的品牌传播范围,削弱了发行积分的功能。

而格格积分引入区块的概念后,便能通过多方联合开放,在这方面抱成一团,推动积分的发行、兑换和流通。并且,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之上,各合作机构可以共同参与交易验证、账本存储、实时结算。由于无法伪造、篡改和删除,所以格格积分具有唯一的编号,所有积分都可以追溯发行源头,并且是全网存储,永远不会丢失,也永远不会失效。

具体地说,区块链下的这种格格积分可以自由流通、自由兑换、集零为整、舒畅传播、互相赠送,而这样一来也就大大提高了支配性和价值感,既确保积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又能盘活原来相对闲置无用的积分资源,对促进商户品牌传播、促进顾客黏性都有好处[8]。

1 《重磅ssp成功登录纳斯达克,看ssp如何解决区块链行业痛点》,搜狐网,2018年7月16日。

2 《共享经济+区块链=全球用户最多的区块链项目?》,搜狐网,2018年6月20日。

3 《谭奕:出行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钛媒体,2018年7月29日。

4 小小:《区块链给arcade city提供竞争优势》,okcoin,2016年3月17日。

5 samburaj das文、陈思嘉译:《arcade city欲超uber,区块链技术是独家秘笈》,搜狐网,2016年3月18日。

6 《滴滴垄断惹众怒,急需区块链解决大中心化难题》,金色财经网,2018年2月11日。

7 杨保华、陈昌:《区块链原理、设计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p28。

8 《布比区块链构筑全新资产流通体系格格积分平台上线》,载《齐鲁晚报》,2016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