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军旅小说50年 概述

在新中国50年的文学发展中,军旅小说占有突出的地位,其成就足以影响整个当代文学的发展,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载入中国文学的光辉史册。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军事题材小说在文坛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新中国诞生之初,军旅小说得到迅速发展,无论是短篇、中篇、长篇小说的创作都可以说是名家蜂起,佳作迭出。就作家队伍来讲,她主要由两个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来自解放区的小说家们,其代表人物如刘白羽、魏巍、杜鹏程、梁斌、孙犁、吴强、刘知侠、峻青等,这批作家也备受社会广大读者的关注,许多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优秀作品,大多出自他们的手笔,他们应该说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军旅小说创作的主力军。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刚刚登上文坛的青年小说家,如王愿坚、茹志鹃、徐怀中、彭荆风、曲波、任斌武、徐光耀、刘真、林雨等,这批小说家,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感受,也写出了许多颇有新意的小说。以上两类作家,深受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而且直接来自战火纷飞的第一线,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仅具备了强烈的时代色彩,而且特别受到社会广大读者的关爱,他们的作品,应该是新中国军事文学的奠基之作。

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军旅文学曾有过颇为辉煌的历史,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如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被后人称为“三红一歌”(含杨沫的《青春之歌》)的长篇小说,以及被评论家冯雪峰誉为“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的杜鹏程的《保卫延安》,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间,整个中国文学都受到严重的摧残,军旅小说也同样如此,除小数作家如黎汝清出版了描写十年内战的《万山红遍》和李心田描写革命时期的中篇小说《闪闪红星》及济南军区基层作家李伯屏描写部队守岛建岛的长篇小说《黄海红哨》外,长篇小说基本上可说是乏善可陈。至于短篇小说创作,尽管仍有某些作家私下还在坚持创作,有的军区也出版了本区作家的短篇小说集,但这些作品或是因为“左”的思想的影响和禁锢,或是因为不能真实地反映那个特定时期的军人生活,因此,基本没有给广大读者留下什么印象。也有的极个别的作品,虽然写于这个特殊的年代,但真正得以出版,却是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以后。整个“文革”十年,是军旅小说的“哑期”。建国初期那批优秀的军旅小说家,他们个人及作品或因受到错误的批判,或受到动乱的冲击和影响,很多作家不再从事写作。因此,50年代及60年代初军事文学创作形成的良好势头,在“文革”的冲击下被过早地扼杀了。

军旅小说的真正崛起和在中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在新时期开始的。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作家那股压抑多年的创作激情一下子喷发出来了。各种流派、各种思潮纷呈文坛,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题材的更迭和变化。80年代中期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涌现出在小说叙述方法、表现方式方面进行种种探索的思潮,意识流小说、荒诞小说、新写实小说等等,都是在此期间产生的。这些思潮,冲击和影响了沉寂多年的军旅文坛,称著于文坛的军旅小说作家群,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和形成的,从刘白羽、魏巍、徐怀中、胡石言到刘亚洲、朱苏进、刘兆林、李斌奎、李存葆、朱春雨、韩静霆、江奇涛、苏方学、乔良、朱秀海、徐贵祥、苗长水等,构成了军旅小说家的不同年龄的系列。我军不同年代的斗争经历包括战火纷飞的严酷战场到大后方和平岁月的建设生活,以及古代军事家的卓越和智慧,都出现在他们的创作中。作品从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到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等一大批精品佳作,在中国文坛产生了独有的轰动效应。可以说,“军旅小说”这个词汇在中国文坛的产生和出现,正是因为这批作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批优秀作家及作品的出现,“军旅小说”的旗帜才得以高高飘扬于中国文坛。仅以短篇小说论,据不完全统计,新时期以来发表于各报刊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将近6000篇,其中在社会上有所反响的就有300多篇。新时期以来的20余年,中国军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长篇小说的成就高低是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我国长篇小说的真正繁荣期也同样在新时期,20年来作家们创作的长篇小说就有3000余部,仅1995年全国发表和出版的长篇便达700多部。这些长篇作品中,军事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到1991年,荣获全国第一、二、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中,军事题材的就有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以及曾获得荣誉奖的萧克的《浴血罗霄》等,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代表着新时期军事题材小说的实绩。至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建国初期,我国中篇小说的创作不甚发达,虽然也有一些名篇,如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孙犁的《铁木前传》,以及“文革”中属于较好的中篇小说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中篇小说的创作实在是成就平平。或许是由于作家们长期没有创作和发表作品,因而有太多的思想感情需要抒发,一旦欣逢思想解放、创作自由的好环境,写短篇已无法容纳,而写长篇又颇感费时,于是不少作家就选择了中篇。这期间优秀的军旅中篇小说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据不完全统计,在文坛产生较大的影响的中篇小说,从1978年以来,就有100余篇,以邓友梅的《追赶队伍的女兵们》、韩静霆的《凯旋在子夜》、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朱苏进的《射天狼》、江奇涛的《雷场上的相思树》、刘兆林的《啊,索伦河谷的枪声》、李镜的《冷的边山热的血》(后被改为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乔良的《灵旗》以及刘震的《新兵连》、邓一光的《父亲是个兵》等等,一大批有轰动效应的中篇小说的问世,给中国军旅文学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条件,这些作品,有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有的被改编成话剧,从而更加大了军旅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至于50年来的短篇佳作,更是举不胜举。五六十年代,以任斌武的《开顶风船的角色》为代表的一大批短篇小说的问世,无论在写法上和表现内容上,都受到了中国文学界的极大关注,这种集群式的精品佳作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军旅文学的宝库。新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以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为开篇之作,此后,可以说是佳作不断,一批有丰富生活阅历的文学新人加盟军旅小说的作家队伍,给军旅短篇小说创作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使新时期的短篇小说不仅在写法上有别于老一辈的作家们,而且其作品内容更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仅1978、1979连续两年的全国短篇小说评比,就有6篇属于军事题材作品,它们分别是邓友梅的《我们的军长》、周立波的《湘江一夜》、王愿坚的《足迹》、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方之的《内奸》、张天民的《战士通过雷区》。至于此后的短篇创作,几乎年年都有佳作问世,年年都有作品获奖,如周大新的《汉家女》、王中才的《三角梅》、李斌奎的《天山深处的大兵》、唐栋的《兵车行》、海波的《彩色鸟,在哪里飞徊》、简嘉的《女炊事班长》等等,在军旅小说的历史上,这种名家蜂起、佳作迭出的现象,是建国50年来军旅小说创作的奇迹。

当然,军旅小说创作的兴盛和繁荣,最根本的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特别是***同志在1984年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辞,成为广大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这为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像一面光辉的旗帜,为广大作家指出了从事文艺创作的根本方向。此后,***主席在第五次作代会和第六次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给军事题材小说的再度繁荣,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这个讲话,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纲领性文件载入史册。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