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一个人的官场 序 创新与颠覆

刘成信

近几年,我注意到辽宁作家牟丕志的“官场人物”系列杂文。“官场人物”系列作品拓宽了杂文创作的题材,这是对当今杂文创作题材狭窄的一种颠覆。同时,“官场人物”系列作品又开创了一种新的杂文创作风格——近乎单口相声,既描绘别人,又袒露自己内心独白,真实、亲切、生动、传神,如同面对面地叙家常。这是继杂文作家朱铁志的“小人物”系列之后,又一位以风格统一、创作数量可观的新锐杂文作家的实验成果。

《办公室主任》是牟丕志所写“官场人物”较长的一篇。这篇作品就是当今某些机关的缩影,是某些“官场人物”的特写。牟丕志的“官场人物”系列几乎篇篇在描绘机关人外表的同时,揭露了官场“对人性进行挤压、撕扯和重塑”,《办公室主任》便是典型代表。表面上看,办公室主任在“一把手”身前身后,呼风唤雨,八面威风,其实“并不是一些人想象得那样潇洒、快活”。作品通过“在酒桌上陪客人喝酒”、“勇于当替罪羊”、“善于检讨”、“思维敏捷、办事周到”和“做事一向低调”等几个镜头,活脱脱刻画出办公室主任的生动形象。我们通过这个形象,不仅看清了“官场人物”的人性变态、偏执、压抑、痛苦、怪异和无奈,也从中窥见了“官场人物”是如何变得圆滑世故、虚伪城府、“整天戴着一副沉重的面具”。

透过《检查工作》披露的问题,我们看到上下级之间那种“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僚体制,那种“老爷”与“奴才”的主仆关系;看到那些“检查官员”假公济私的险恶,那种弄虚作假的狡猾丑态;看到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权术,那种欺上瞒下的仕途官场潜规则。检查出政绩,检查出干部,“检查工作”是升官晋爵的绝好机遇。

下级向领导“汇报工作”,正常的情况是如实汇报那些应该汇报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然而,有些“官场人物”的汇报一般局外人是无论如何揣摩不出其中的奥秘的。在《汇报》中,“我”有独特的诀窍:准备多种汇报方案——看领导的“反应”,需要哪种用哪种,关键是“把成绩说清说透。即使没有成绩,也要发挥想象力汇报出成绩来”。“诀窍”还包含一个“勤”字,“工作不停,汇报就不能停”,分明将“汇报”当作邀功请赏的机遇,然而“诀窍”到此并未穷尽,还有个“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即“说的比做的更重要”。读到此,局外人总算看清了“官场人物”为了升官晋爵简直是不择手段了。

作者把“官场人物”作为自己的杂文创作基地,同时,借鉴了中国戏曲中的独角戏和曲艺中的单口相声,恰当、准确、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形形色色“官场人物”的个性与共性。

独角戏和单口相声都是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表演的时候,既能表现角色的行为、动作,又能表达内心的活动,有时还能表现他人,这在戏曲和曲艺中是常用的手法,这种“独角戏”、“单口相声”,虽然只一个人表演,但却十分灵活。牟丕志的“官场人物”系列作品亦如此。不论是《检查工作》中的稽核员,《办公室主任》中的主任,《汇报》中的科长,还是《机关哲学》中的无名小卒,都是像在自言自语,又像是与亲朋故友促膝谈心,都是通过“我”袒露心迹,将“我”的秘密和盘托出。在现当代杂文创作中,以第一人称写杂文者,并不鲜见,但尚未看到像牟丕志这般以近似单口相声的形式和盘托出“自己”内心秘密的,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令人信服。

“官场人物”系列作品另一个突出优长是这里没有好人、坏人的严格区分。文艺作品最忌脸谱化,这就是文艺创作的辩证法之一。“度”把握得有分寸,那么,刻画的人物就真实,有血有肉;“度”不准确,塑造的人物就有失真实,就不是活生生的人。

文学作品的艺术构思越是精巧,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劲,艺术魅力强劲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折射出社会大背景。“官场人物”系列通过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镜头,揭示出“官场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官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