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曾国藩箴言录 §仁爱

【原文】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之不可治哉!

【大意】

带兵的原则,用施恩的办法不如用仁恕之道,用立威的办法不如用礼义之理。所谓仁恕之道,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一心希望他们能够发达,希望他们能够成事立人,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对你感恩戴德。所谓礼义之理,也就是无论人数多还是少,无论年辈官职大还是小,都不能轻慢无礼,做到“泰而不骄”。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应该端正衣冠,视听严肃,举止庄严,让人望而生畏,但又要做到威严而不凶暴。如果立身处事恭敬有礼,对待部下庄重严肃,那就会在无形之中,无声之时,常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度,这样部下就能感受到你的威严了。如果能坚守这两条原则,就是蛮荒落后的地区都能行之有效,还有什么样的军队治理不好呢?

【原文】

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

【大意】

我们这些人带兵,要像父兄带子弟一般,就算没有金钱粮饷,没有得到保举升迁,也都是小事。千万不能让他们因为骚扰百姓而坏了品行,因为嫖娼、赌博、抽大烟而坏了身体。如果能让他们个个学好,人人成才,那么不仅这些兵勇会感恩戴德,就是他们的父母也会知恩图报的。

【原文】

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

【大意】

爱护百姓是治理军队的第一要务,必须每天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将其视为性命的根本之事,不要看做只是讨好或装点门面的说法而已。

【原文】

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向后必有一番同甘滋味出来。

【大意】

不慌不忙,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将来必定会有一番苦尽甘来的滋味。

【原文】

蔡按:“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父兄之待子弟,虑其愚蒙无知也,则教之诲之;虑其饥寒苦痛也,则爱之护之;虑其放荡无行也,则惩责之;虑其不克发达也,则培养之。无论为宽为严,为爱为憎,为好为恶,为赏为罚,均出之以至诚无伪,行之以至公无私。如此则弁兵爱戴长上,亦必如子弟之爱其父兄矣。

军人以军营为第二家庭,此言殊亲切有味。然实而按之,此第二家庭较之固有之家庭,其关系之密切,殆将过之。何以故?长上之教育部下也,如师友,其约束督责爱护之也,如父兄。部下之对长上也,其恪恭将事,与子弟之对于师友父兄,殆无以异耳。及其同莅战役也,同患难,共死生,休戚无不相关,利害靡不与共。且一经从戎,由常备而续备,由续备而后备,其间年月正长,不能脱军籍之关系。一旦战事,即须荷戈以出,为国宣劳。此以情言之耳。国为家之集合体,卫国亦所以卫家,军人为卫国团体之中坚,则应视此第二家庭为重。此以义言之耳。

古今名将用兵,莫不以安民、爱民为本。盖用兵原为安民,若扰之害之,是悖用兵之本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饷亦出之自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扰害?行师地方,仰给于民者岂止一端;休养军队,采办粮秣,征发夫役,探访敌情,带引道路,何一非借重民力!若修怨于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

至于兴师外国,亦不可以无端之祸乱,加之无辜之民,致上干天和,下招怨怼,仁师义旅,决不出此。此海陆战条约所以严掳掠之禁也。

【大意】

“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句话,最为仁慈,也最为贴切。只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那么古今那些所谓的带兵格言,千言万语,都可以付之一炬。父兄对待子弟,因为担心他们愚昧无知,于是就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因为担心他们受饥挨冻,于是无微不至地爱护他们;因为担心他们放荡没有德行,于是对他们的错误严加惩戒,痛加责罚;因为担心他们不能发达成才,于是就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对他们无论是宽是严,是爱是憎,是好是坏,是赏是罚,都是出自于至诚之心,而没有一丝虚伪;都是出于至公之心,而没有一丝私念。如果真能做到这些,那么部下爱戴长官,就一定会像子弟爱戴他们的父兄一样。

军人把军队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庭,这话听起来特别亲切有味。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里的第二家庭,比起原来的家庭,其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长官教育部下,就像良师益友;他们约束、督责、爱护部下,就像父兄对待子弟一样;反过来,部下对待长官,其恭敬勤勉的态度,也和子弟对待他们的父兄没有什么差别。一旦他们同赴战场,就能同患难,共生死,可谓利害相关,休戚与共。而且,一经从军,由常备军到续备军,再由续备军到后备军,其间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能脱离军籍的关系。一旦发生战争,就必须荷枪实弹,开赴战场,为国效劳,这是从感情方面而言。从道义方面而言,国乃是家的集合体,保卫国也就是保卫家。军人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所以应当把军队这个第二家庭看得更重。

古今的名将用兵,没有不把安抚百姓、爱护百姓作为头等大事的。因为用兵打仗,本来就是为了保护百姓,使百姓过上平安的日子,如果侵扰祸害百姓,那就有悖于用兵的根本宗旨了。军队,是从百姓中来的,军饷也是取自老百姓的,追本溯源,又怎么能忍心打扰和伤害百姓呢?在地方上行军打仗,需要仰仗老百姓的何止一个方面,诸如修养军队,采集粮食,征发壮丁,刺探敌情,带引道路,哪一项不需要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如果得罪了百姓,招致其反抗,便是作茧自缚。

至于对外国发动战争,也不可以把无端的祸乱强加在无辜的百姓身上,以至于上犯天和,下招民怨。仁义之师,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也正是为什么海战、陆战条约所以要严禁掠夺百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