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曾国藩箴言录 §用人

【原文】

今日所当讲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力,有考察之法。

【大意】

当今世上,特别应该讲求的事,就是人才的任用。人才既有转化潜移的规律,也有培养的技巧,考察的办法。

【原文】

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大意】

人才是要采用陶冶的办法才能教化培养出来的,不能眼光太高,动不动就说没有可用之人。

【原文】

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斯先哲之恒言,虽愚蒙而可勉。

【大意】

我对古人对将才的评论有些疑惑,因为他们总是把那些将才说得神乎其神,变化多端,高深莫测,几乎把所有人的优点都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没有任何的缺点和短处。我想这可能只是史书上的追捧溢美之辞,并非事先就已经定下的选拔将才的品位标准。因为选拔人才往往不拘一格,评论事理也不宜过分苛刻细密。不能因为有一小块木头腐朽了,就放弃一株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也不能把渔网的网眼织得太密,以至于永远也捕不到真正的大鱼。这是先贤常常谈论的至理名言,即使愚昧不明的人也可以与之共勉。

【原文】

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面可及其余。

【大意】

寻求人才的法则,必须像“商祖”白圭做生意,鹰隼夺取食物那样,不得到就决不罢休。又好比青蚨要有母虫,雉鸟要有雉媒。自己要与所寻找的人有共同的追求,才能用相近的气场去吸引他。这样,只要能够得到一个适合的人才,那么其他同类的人才也就被吸引过来了。

【原文】

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较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言语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言语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先腾。两者之失,厥咎惟均。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大意】

一般而言,人才大约有两种:一种官气比较重,一种乡气比较重。官气比较重的人,就喜欢讲资格,摆架子。办事没有惊世骇俗的气象,说话没有彼此妨碍的弊端。这种人的毛病,在于毫无朝气,遇事只凭道听途说,或根据文书依葫芦画瓢写出来,不能做到身到、心到、口到、眼到,更不能放下架子,身体力行地到基层去作实际的考察。乡气比较重的人,喜好显示才能和标新立异。做事情比较自我,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毫无逻辑可言。这种人由于有了这些毛病,所以往往一件事还没办成,就已经惹得大家议论纷纷,怨声载道。由此可见,官气比较重与乡气比较重的两种人,其缺憾和弊端可谓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如果不是大贤大德之人,也很难避免犯有这两种毛病。我打算用“劳、苦、忍、辱”这四个字来教育人,所以暂且防备那些官气太重的人,而用乡气比较重的人。一定要选取那些遇事能够亲自体察,并做到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人委以重任。汉代的赵广汉喜欢用刚刚提拔起来的年轻人,唐代的刘晏喜欢用读书人来理财。我很愿意向他们学习。

【原文】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欺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为浩叹也。

【大意】

没有士兵不足以忧心忡忡,没有军饷不足以痛哭流涕。只是放眼看当今世道,想寻求一个在利益面前不争先恐后,在正义面前不甘人后,敢于献身、忠心耿耿的人,却不能很快得到,这才是真正让人扼腕长叹的。

【原文】

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

【大意】

专门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暗中观察哪些人是行为朴实无华、踏实能干的人,这样就能够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原文】

人才非困阨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

【大意】

人才如果不是处于困境之中,就不能使其奋发有为;选拔人才时如果没有做到深谋远虑,就不可能挑选到真正有用的人才。

【原文】

蔡按:曾谓人才以陶冶而成,胡亦曰人才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熏陶裁成之术,尤在用人者运之以精心,使人人各得显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已。窃谓人才随风气为转移,居上位者,有转移风气之责(所指范围甚广,非仅谓居高位之一二人言,如官长居目兵之上位,中级官居次级官之上位也),因势而利导,对病而下药,风气虽败劣,自有挽回之一日。今日吾国社会风气败坏极矣,因而感染至于军队。以故人才消乏,不能举练兵之实绩,颓波浩浩,不知所届。惟在多数同心同德之君子,相与提挈维系,激荡挑拨,障狂澜于既倒,俾善者日趋于善,不善者亦潜移默化,则人皆可用矣。

【大意】

蔡锷按:曾国藩认为人才要经过陶冶培养而成,胡林翼也说人才要靠用才者的眼光和器量来成就,可见用人一定要不拘泥于一格。而熏陶培养人才的方法,关键在于用人者高度的重视,用心的培养,使人人都能扬长避短,才尽其用。我认为人才往往随时代的风气而转移,而居于高位的人,都负有转移时代和社会风气的责任(这里的居上位者范围很广,不仅指职位最高的一两个人而言,也包括居于士兵之上的长官,以及居于次级长官之上的中级长官),并能够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这样即使风气已经败坏,也会有挽回和好转的那一天。如今我们国家世风日下,败坏到了极点,因而影响到了军队,所以人才匮乏,不能收到练兵的实际成效。这种颓败的风气犹如江水一样浩浩荡荡,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只有依靠我们大多数志同道合的君子,互相扶持,励精图治,挽狂澜于既倒,才能使好人越来越好,不好的人也能受到影响,向好人看齐,这样就可以使每个人都会有用武之地了。